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笔记(99)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拉维克

    虽然这些考虑是伯里克利最为重视的,但他的决定也建立在他设计的战略基础之上。战略与战术不同,不仅仅是军事计划。各民族和领袖在别无他途的时候会运用战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相信自己设计的战略可以帮助他们借助武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在战争爆发之前,不同的战略会对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而这种决策将决定是否会爆发战争。前432/前431年的危机中,斯巴达和雅典选择的战略都在不经意间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2022-08-11 21:42:29

  • 城市稻草人 (这是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第七部 雅典的陷落 在西西里岛之后,前411年肆虐雅典城的内乱 原本可能是压断雅典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复苏 的雅典民主制凭借顽强的意志,继续坚持奋战了七年。即便在敌人得到波斯帝国的支持之后,雅典人仍然掌握制海权,并迫使斯巴达人又一次求和。复苏的民主制政权从“五千人”赢得的胜利中获益不少,解决了城邦的实际问题,并使民众的忠诚和能量发挥了作用,而正是这种忠诚和能量使雅典如此伟大。

    2022-04-17 17:18:19

  • 哥斯拉打小怪兽

    战争是一个凶残的教师,希腊历史上没有一场战争如此残暴。文明让人类体面地生活,实现其伟大的潜能。但文明与野蛮之间只隔了薄薄一层纸,它多次被撕裂,将参战者投入残酷与恶毒的深渊,只有最凶恶、最不开化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恶行。胜利者自我鼓吹的目的,即解放希腊人,甚至在战争结束前就成了一个莫大的讽刺。

    2022-04-14 21:30:12

  • 城市稻草人 (这是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2022-03-11 22:55:04

  • 蛋蛋子

    和伯拉西达一样,克里昂也奉行积极主动的政策,因为他真诚地相信这是最适合雅典的路线。他在公共场合的行为风格无疑降低了雅典政治生活的格调,而且我们也不定要赞同他对叛乱盟邦的严酷态度,但克里昂的确代表着广泛群体的意见。他总是精神抖、勇敢无畏地宣扬自己的政治立场,并直率而诚实地表达自己。他并不比伯里克利更喜欢哗众取宠,而是以同样严厉、挑战和务实的方式向群众讲话。他置生死于度外亲自参加自己建议的军事行动...

    2022-01-20 21:53:48

  • 蛋蛋子

    阿里斯托芬讥讽克里昂是鞣革匠和皮革贩子、窃贼和爱吵嚷的人,他的嗓音“像激流一般咆哮”,听起来像一头被开水烫了的猪。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里,克里昂的形象总是怒气冲、不断掀起仇恨的好战分子。修昔底德说克里昂是“公民当中最凶暴好斗的人”,也说克里昂的演讲风格是粗野和霸道的。亚里士多德评论道,克里昂“野蛮地攻击他人,他似乎是对人民毒害最大的人;他是第一个在公民大会发言时大喊大叫的人,第一个在大会上口出恶...

    2022-01-20 21:49:13

  • とり

    雅典使者的发言是故意挑衅,刻意要激怒斯巴达人,促使其违背誓言、开启战争吗?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它以为获得和平的唯一办法是安抚怒火,用一团和气的方式解释分歧并做出让步。但有的时候,阻止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威慑对方,展现己方的力量、自信与决心。

    2022-01-14 17:30:42

  • 莫羡

    在最后一次被记载下来的演讲中,伯里克利列数了一位政治家必备的品质:“知道必须做什么事情,并且能够解释它;爱自己的国家,清正廉洁、不可腐蚀。在这些品质上,没有人比伯里克利更突出。即使他犯了错误,他也是雅典人当中最有可能改正错误的人。他的同胞将会非常怀念他。

    2021-10-10 11:12:27

  • 不啦不啦不阿狸

    斯巴达舰队的北上彻底改变了战局,马尔马拉海的战火威胁了雅典了生存,此时的法那巴佐斯也敦促斯巴达派出更多的舰队,但是斯巴达新将领明达鲁斯并没有做出积极回应,此时的斯巴达虽然战略目标开始北移,不代表他们能够全身而退的离开伊奥尼亚战区,和提萨弗涅斯的协议任然有效,其次提萨弗涅斯给斯巴达许诺的腓尼基战舰依然具有诱惑力,所以斯巴达人依然愿意给提萨弗涅斯最后的耐心,可是提萨弗涅斯并没有给斯巴达人期望的回报...

    2021-10-07 06:37:24

  • five

    在最后一次被记载下来的演讲中,伯里克利列数了一位政治家必备的品质:“知道必须做什么事情,并且能够解释它;爱自己的国家,清正廉洁、不可腐蚀。”在这些品质上,没有人比伯里克利更突出。即使他犯了错误,他也是雅典当中最有可能改正错误的人。他的同胞将会非常怀念他。

    2021-03-06 14:40:37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