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短评

热门 最新
  • 28 姜小白 2016-01-07 15:48:01

    被“个体心理学的先驱”书封介绍吸引到,读一半实在受不了了。要是叔本华还活着的话,他能把作者吃了。狭隘的角度,偏激的定义,都什么年代了。讨论“生命的意义”居然如此生硬的去下定义,顺我者有意义,逆我者行尸走肉衣冠禽兽?虽然我不喜欢文艺青年们对“孤独”的过分神经质,作者对孤独的这个角度能把人气死!

  • 16 松仁糖 2016-11-09 14:06:47

    鸡汤感强,学术性低,充满正能量,不过生活就是这样啊。但婚姻就是为了传宗接代且必须传宗接代的观点迂腐了。

  • 15 (*^__^*)一只胖 2016-01-30 22:42:55

    嘛,奇怪为什么吉林出版社的评分比别家低那么多? 其实书还是不错的,至少有些观点还是蛮认同的。

  • 11 呼啦呼啦 2016-08-14 22:23:21

    逻辑推论简单粗暴,为了自圆其说而自圆其说。

  • 7 null 2019-07-25 20:23:10

    看到书评里有人建议自学心理学从这本书入手,我真是……作为心理所硕士,我劝大家千万不要从这本书入手自学心理学,http://t.cn/Aij5ktan

  • 3 fafner29 2016-04-06 14:46:45

    D8 初级入门教材,每个章节的选题比内容弄个本身更具吸引力,少许低于期望,可能一方面关于核心理论:我们都是白纸,从童年开始就被大家潜移默化的上色绘图,这样才成为的我们(类似吧)我之前通过一个论坛学过所以也不惊奇。另一方面,我本身想摄取的知识点甚少,更多的是分析之后的举例,我觉得自卑的还是依然自卑,没有提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起码是无法从自我的角度自愈的。

  • 5 Lookis 2016-03-07 13:10:54

    对内向性格的人很不友好,而且更加专注着心理疾病的治疗,而不是分析相关性本身。总体来说是本灌输型的书,理解方面做得不够

  • 3 大西瓜皮 2019-08-13 01:16:04

    里面有许多观点我都不认同,比如爱的结果就是婚姻,结婚之前不要有性行为,人绝对不能自私。如果作为给孩子看的书,倒问题不大,就像那些教人「忠孝廉节」的书一样,但是对成年人来说,经过高等教育,不能只硬塞给结论,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通篇几乎都没讲,只讲了要怎么做。当然我也认同童年对人生会起到非常关键的影响,但是也不会像书中说的那样重要,不是所有的问题都由童年引起的,并且几乎只有两个方面,要不然是被冷落太多,要不然是被宠坏了。整本书就好像小学生写的推理小说,用极其有限的线索,推论出来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还有更多的线索,更多的分支存在。

  • 3 丸子 2017-06-04 00:16:03

    好想骂人!没看到原著,至少翻译的这版语录简陋、用词幼稚、中式口号感十足!第一章没看完,只能放弃了。一颗星。//左边的短评是2017.6发的,今年(2018),因为看了《被讨厌的勇气》和《幸福的勇气》,再次拾起这本书,反而对翻译没太多意见了。对阿尔弗雷多思想有了更多了解,他的思想确实不完美,有很多地方我都不同意,但是他教我们去积极主动地追求幸福,我很喜欢。由一颗星修改为三颗星。

  • 1 笑望江湖 2017-06-05 19:12:35

    跟卡伦霍妮一样都属于20世纪初德语国家心理学大师,不像如今的畅销书那样热衷举例,而是阐述大段理论,但不像弗洛伊德那般深奥晦涩,主旨类似现在常见的励志类心理学通俗读物,有些内容稍显肤浅,有些金句令人深思,感觉阿德勒是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但总体不如霍妮那样深刻细腻惊艳

  • 1 叶小小 2020-05-28 12:41:48

    2020.5.28 全书的要义其实就一句话,“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在于奉献与合作。” 这可能会给人一种鸡汤的感觉,但全书读下来后很认同这个观点,个人的价值的确在与他人、与世界的合作中得以体现,而且合作确实会很大地改变一个人,这一点也是深有体会。此书作于近一个世纪之前,对性、婚姻的看法在今天看来或许有些传统和老套,但这些在作者的整个逻辑体系中,倒不显得古板、落后。我其实是认同这些观点的,但在现在的生活中,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 0 2019-04-17 09:39:01

    想知道一下,自卑与超越,如果单身主义,算是自卑还是超越呢?整体的论调个人觉得,放在很传统的70年代之前,应该受众面更广,里面讲到的很多内容都略显古板且不合时宜,部分降到儿童时期对长大后的影响,可以参考,至于爱与婚姻是责任的时候,持保留意见。

  • 0 北影厂彪哥 2017-09-19 23:08:59

    虽然像其他人一样努力地让自己活得潇洒,但却看不出改变生活的希望。

  • 0 言若 2018-10-11 15:54:38

    先读的岸见一郎的《阿德勒的哲学课》才读的阿德勒这本原著,许是读得匆忙,没有读哲学课时那般受鼓舞和启发。

  • 0 皮诺不黑 2016-05-11 16:36:24

    关于个体心理学与成长教育,更适合教育孩子的家长看,培养孩子的社会兴趣和合作意识

  • 0 豆瓣酱 2016-01-30 13:22:45

    合作意识。爱与责任。

  • 0 Eeeeee 2018-08-05 15:40:17

    终于读完了这本烂书。书名和内容严重不符……作者应该是直男癌吧,对男女平等之事一笔带过,却多次表达“人类婚姻是为了繁衍”“不生孩子就是自私”这种家里有皇位要继承的传统观念?上个世纪的人,观点有出入,不予评价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