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短评

热门
  • 1 梁若余 2017-08-05 18:42:36

    里面的很多描写真的很细腻很细腻啊!个人非常喜欢。可惜结尾不如意,不太喜欢后期描写王琦瑶嫁女后那里,感觉和前面的描写是剥离独立的。薇薇嫁人后难道再也不回来了吗?还有不打算再写写康明逊了吗?我一直以为他是真正的男主。可能因为故事是贯穿一生的,显得四个或者五个男主的情节分布有点散乱。

  • 0 Aeterna 2024-02-16 10:44:22 安徽

    沾男会带来不幸

  • 0 数年 2024-02-21 21:40:57 湖南

    其实最喜欢的反而是蒋丽莉这个角色。后来王琦瑶、薇薇和张永红之间的相处模式有几分像当年王琦瑶和蒋丽莉母女的相处。程先生和蒋丽莉死得突然,薇薇也走了,王琦瑶最终抓不住任何一个人,她只有自己,可是偏偏她想抓住一个人。这本书好像会使人的心变老几岁似的。

  • 0 地球没有人 2023-03-16 03:32:49 四川

    一部上海风情史。

  • 0 TAMA仔 2022-07-20 21:53:30

    女人当不能靠自己的时候,就没有主动性了,开始靠李主任,体验到很多上层社会生活,后来靠自己,还能养活女儿,后来遇到26岁小年轻,大概就是那种信念崩塌,所以也就活的不再精采,甚至想要黄金去挽留这个男人,生活突然就没有了色彩,让人一阵唏嘘不已,其实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呢?怎样的活法对于女孩而言才是作者推崇的呢?

  • 0 庞固 2019-02-16 02:04:07

    2019.2.16,贵池

  • 0 我是猫 2020-02-21 13:05:47

    我已经受不了这样缠缠绵绵哀怨婉转的描写手法了,读的人真心难受。 第二遍是未完成,还不如晒着太阳读余华呢。

  • 0 天萝地卜 2021-03-01 14:58:01

    看得真让人难受,越看越不待见上海

  • 0 怪盗张千张 2020-02-01 16:18:35

    三星半。她仿佛谁也不爱似的。

  • 0 阿飞 2021-01-10 23:25:24

    可以想见为什么能得茅奖,基本上暗合了评委们对所谓「纯文学」的执着和想象。开篇第一章和间接跳脱出的游离于叙事之外的抒情段落一样,是独立于小说整体情节的存在,或者说更像是一种尽力彰显身份的象征,为的就是与「通俗文学」拉开距离,但碍于题材限制又不得不采取一种贴合大众的叙事方法,间或造成了文本与意涵之间的断裂。还远不及《伤心太平洋》和《乌托邦诗篇》中的思想深度。

  • 1 留个怪头 2019-09-25 12:52:50

    真是唏嘘。还以为阿二还有戏份呢,结果是杳无音讯

  • 0 一起睡觉 2019-03-12 19:35:49

    王琦瑶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她的“朦胧”,同上海一样,或者说王琦瑶就是上海的一个女性形象,上海的历史浮沉,不在这不在那,就在这些伴随着上海一同长大一同败落下去的女人身上,王琦瑶身上的每一段遭遇都暗合了上海这座城市的过往历史。可怜王琦瑶,陪同学去“开麦拉”本是不耐烦,片场一瞅红衣女人,这一瞅就瞅到了自己命运的结局,可王琦瑶不知道,命运就像一只拉扯人前行的手,王琦瑶就这样进了命运设计的“迷雾”森林中,吴佩珍带她一起去美国,程先生的温柔呵护,蒋丽莉的真挚友谊,本可以带她冲破迷障逃离出去,可这些东西越是加之她身上,她越是感到命运的不可控,因为从一开始,她就没设想过这些人会在她生命中出场,也不知道同这些人的联结,究竟会把自己推向何方,即使是她自作孽不可活置自己于死地,然而这其中多少有些因缘的成分在作怪。

  • 0 查无此兔 2024-08-23 23:52:33 浙江

    不难读,读得很戚戚然倒是……

  • 0 TheLittleFairy 2020-10-14 00:18:26

    描写极其细腻。可比之于爱玲,又有许多不足。

  • 0 穆穆良朝 2022-03-03 22:35:14

    弄堂与那些知道

  • 0 外星人也爱种树 2020-04-02 08:32:08

    终是这样结束了一生。

  • 0 王公贵族族长 2018-11-26 01:19:48

    喜欢王安忆笔下的上海,有着斑驳的弄堂、成群的鸽子和精明的上海女子,而几十年的变迁也不过是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恨情仇罢了,王琦瑶的美注定了她本该是个传奇,私心更喜欢旧时的她,风情万种。自薇薇的时代开始整个故事便稍显乏味,结尾处虽有所呼应,对比起她的一生还是逊色了些。最后,极力表白作者的文笔,细腻繁复,于细微处见功力,是我喜欢的那种文风。

  • 2 阿one 2017-01-18 13:09:09

    一开始不习惯细腻繁絮的描写,后来适应了慢慢看出味道。与我而言,看到李主任算是到了巅峰,到了程先生之死已然可以终结。作者有意回避宏大的历史浪潮,使人物脱离了地面,有泛空的不真实感。小说有几处重要的逻辑分支没有处理,女主角的情感变迁也生硬。

  • 0 西示风 2021-05-11 18:18:17

    是上海的缩影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