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模式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dearsputnik 2024-01-14 00:15:57 北京

    港英政府到特区政府的过渡不应该仅是制度的转变,旧有体制下的“积极不干预”和“咨询式政府”也无法适应特区政府的治理能力,两制的矛盾大体上是平和的新制度和过时的旧政府。咨询式政府一节的回应也不简单落脚于建制泛民之争,从金耀基、刘兆佳到强世功的分析也足够精彩,散文式的写法虽然不够好读,但步步为营的分析足见功力。

  • 0 唔关我事 2023-03-18 17:11:49 北京

    政府认受性缺陷和工业北迁留下巨大隐患,所谓的香港神话其实只是特定时代语境下的意外之为,不断地复制和延续这种不变的逻辑才是hk发展最大的阻力。但如果从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角度来说,可能陆港融合会呈现出不同的且更为复杂的面相。

  • 0 溆轩 2022-12-02 10:51:38 上海

    不深入,但作为导论来看也够了

  • 0 R.Peng 2022-09-17 10:14:53 北京

    20220917,虽然内容不多,但对HK从战后到回归前后的问题,从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有涉及。HK到今日问题重重,一方面不敢放弃过往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却也意识到不求变则不可能解决问题,所谓的“HK模式”即便确实存在也无力在新环境下应对挑战,最终整个社会在14和19年两次撕裂,至今也只是在国安法这个“压舱石”下起码不至有大风大浪。启示:1、HK的崛起带有很强的时代因素,在特定的内外条件背景下实现经济腾飞,但在某些关键问题上实则祸福相依(前店后厂也断了自己升级的路),而当时和今日对这点是否有所认识和预见?2、HK不愿/不敢质疑某些“金科玉律”的情况其实也在97后的某些制度设计、两地观念中有所体现,但结合1也可得出克服“不可为”的思想钢印或许是彻底打开HK困局的一个先声。唯有大刀阔斧才能真的破局

  • 0 接受所有饼干 2022-04-17 11:39:57

    97回归是香港近年最引人注目的变量,却不是其发展问题唯一重大的变量。人们容易认为是回归破坏了“香港模式”并引发社会问题,却未必清楚“香港模式”的内涵。作者指出,以“积极不干预”的政府、咨询式和行政化的政治、强创业活力、充分阶级流动等为特征等香港模式,之所以在五六十年代大放异彩,与殖民统治时代的特定条件密不可分,而非该模式的内生优势。行至97年,香港经济社会情况已经逐渐演变,加上体制的改变,过去的模式已行不通,而社会各派仍以“香港模式”为圭臬,以为不变可应万变,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作者最后指出,香港社会的种种问题环环相扣,只能寻求整体解决。写得很清晰,有助于建立宏观理解。同时使我对围绕“X市模式”的日常争论丧失了兴趣,因为恐怕很少人真正知道他们捍卫/批驳的模式是什么。

  • 0 Kreutzer 2021-11-13 15:36:01

    一天半看完了,十分易读。港人一直将重点放在保存旧有制度上,却忽视了殖民地制度与大环境的改变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难的不是香港有没有问题,而是如何提出走老路以外的新办法解决问题。

  • 0 Stadtein 2021-10-13 23:06:08

    旧的已死,新的不来 本书关于政治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部分最好,我关注香港是因为广东乃至内地似乎也在走着一样的路

  • 0 yanyan 2021-10-01 01:38:39

    #专业课书单 还不错,感觉对于香港政治的困局的认识又更深了一层。

  • 0 破墙开店 2021-05-29 10:48:58

    “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 0 任平生 2020-09-07 23:05:50

    比《唔该埋单》多了更多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全面地点出了香港在政治、社会、经济方面原有制度安排所遇到的新环境下的不适应;即使按出版年份2015年来计算,时至今日,香港依然在已有的框框中打转,仍然没能走出困境,依旧无处着力,而且阴暗的政治环境和焦灼的社会冲突,更是让特区政府焦头烂额、自顾不暇、人人自危,更妄论抽身出来,从宏观层面做制度安排上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了,但起码读完本书,对于问题意识的建立还是大有裨益的,在此基础上,抛却过去那种“不变应万变”的心态,挽救我城的气数,可能还残存一丝希望 书中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某些论题并未探究得足够深入,例如特区政府与本地工商界既得利益者之间建立的管治联盟的关系变化,既碍于作者的文笔,也碍于探索角度和资料的可得性上

  • 1 倒行逆施 2020-08-20 16:48:05

    就好像直接在先天不足的根基上不断加高加大,最终这栋大厦摇摇欲坠,之所以没发现以前的根基不稳,甚至觉得还挺结实,是因为当初来这大厦的人们都是避秦来的,根本想不到那么多,用脚投票就行。但现在这栋大厦要倒了,而一直最热心企图改造这栋大厦的不是住在里面的人,而是大老板,大老板本来就要包下整栋大厦,得,现在倒就倒吧,反正推倒重来建一栋完完全全属于自己不更好么?一场开明威权体制改造实验已宣告失败的同时,另一场对于这个地方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建造实验开始了。大老板只是做回他擅长的事。

  • 0 大明都督李舜臣 2020-08-08 15:32:59

    各位的短評已經把本書的內容總結的很到位了,我就沒有什麼可多說的了。總之,在作者看來,港英時代那套行之有效的模式(積極不干預+咨詢式政治&行政吸納政治)早已經不適應現在香港的發展;要解決香港當前的所面臨的困局,簡單地依靠“中國機會”之類的外在的東西是不行的(暫且不論這種所謂“中國機會”是否真的有利於香港發展),SAR政府必須具備某種與舊模式完全不同的大佈局式思考才有可能。

  • 0 观之不足 2020-07-03 17:02:28

    7.1HK 围绕一个中心”追求不变就能解决问题么”,现实维度看的途径有 1.在非政治化的统治不可持续的前提下,回归后的香港政府既嵌于既存经济社会利益格局中,该如何解决政治认受度,即合法性问题;进而试图平衡政府与各利益群体的关系2.在香港去工业化的背景下,经济转型,中产放缓,如何在区域融合中改善中下层的处境,而为香港创造出一些新的条件

  • 0 Octopus 2020-05-05 01:40:23

    说是“香港模式”,其实是要解构所谓“模式”,依然是批判九七移交(不仅是制度安排,也有香港人自己的集体认知)中的“急冻”思维。殖民地时代有效的政经模式(经济上积极不干预+政治上消极干预)嵌入于其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而“大限”或“舞照跳,马照跑”中所蕴含的“不变”心理之所以屡屡失落,不仅在于产业结构和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更在于此前“未成问题”的认受性成了问题。识断不少,但论述欠严密,专栏文风。

  • 0 SiyuanDr. 2020-05-03 20:21:46

    “香港模式”,就是在政治上体现为运行避谈价值判断的“行政管理型政府”,经济上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社会发展的多渠道流动机会。 伴随着宏观背景与自身经济发展的转变,香港经历了“去工业化”的过程,逐渐过渡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这对就业、社会流动、城市规划与开发等方面都构成了冲击。这印证了之前与香港同学交流时所形成的认知。 与此同时,“去殖民化”的过程则不可避免地将特区政府推到了实实在在的政治面前,原先“行政管理型”的政府难以为继,而“认受性不足”又是特区政府的先天性缺陷。 此外,在缺乏“制度创新”的背景下,香港与内地间的区域整合成为问题,因此在面对内地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时,香港落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这也是社会矛盾所形成的根源之一。 香港究竟会走向何方?“这个困局恐怕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 0 ChristineWelt 2020-04-14 23:03:43

    Too archaic to capture now.

  • 0 隐清 2020-02-14 00:49:38

    小册子观点明确,提出了不少HK现实的问题,可惜解决的途径何在只略带了一下...

  • 0 xinruguo 2019-11-13 16:59:39

    很好读的香港101 给我一个香港困境形成的入门了解 知道了意识形态外其他的重要因素和殖民前后的变化大概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