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托尔斯泰心灵自传,2015全译插图本
译者: 崔建华
出版年: 2015-6
页数: 144
定价: 21.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3941840
内容简介 · · · · · ·
《忏悔录》——隐藏人类生命秘密之书惊现身!
《忏悔录》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心灵自传,讲述他用50年想清楚的1个人生命题,透彻解读人类未曾觉察的“生命意义”。
1879年,50岁的托尔斯泰独自待在昏暗的书房中,书桌上的稿纸凌乱不堪,桌面刻满被金属笔尖划过的痕迹:“为什么,为什么我要活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我人生全部的结果?”、“如何超越有限的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这些严峻的问题不停在托尔斯泰脑中盘旋着,他在苦苦思索中,逐渐回忆起往事。
回首过去,托尔斯泰也曾是个坏人,他忏悔自己早年的说谎、杀戮、虚荣、贪财、荒淫、自大、暴躁……这些竟然占据了他记忆的全部。他不能再忽视引领他走向死亡的日日夜夜,究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对我们隐瞒的真相是什么?生命的终极真谛是什么?
在一段刻骨铭心的忏悔中,一个震惊世人的答案渐渐在稿纸上浮现。
……...
《忏悔录》——隐藏人类生命秘密之书惊现身!
《忏悔录》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心灵自传,讲述他用50年想清楚的1个人生命题,透彻解读人类未曾觉察的“生命意义”。
1879年,50岁的托尔斯泰独自待在昏暗的书房中,书桌上的稿纸凌乱不堪,桌面刻满被金属笔尖划过的痕迹:“为什么,为什么我要活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我人生全部的结果?”、“如何超越有限的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这些严峻的问题不停在托尔斯泰脑中盘旋着,他在苦苦思索中,逐渐回忆起往事。
回首过去,托尔斯泰也曾是个坏人,他忏悔自己早年的说谎、杀戮、虚荣、贪财、荒淫、自大、暴躁……这些竟然占据了他记忆的全部。他不能再忽视引领他走向死亡的日日夜夜,究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对我们隐瞒的真相是什么?生命的终极真谛是什么?
在一段刻骨铭心的忏悔中,一个震惊世人的答案渐渐在稿纸上浮现。
……
137年后,这部解读人类生命终极秘密的作品重见天日。
·如何透彻认知自己的生命?
·如何寻找到活着的意义?
·如何体验从未拥有的喜悦生活?
这一切,都将在阅读《忏悔录》中得到完美解答。
作者简介 · · · · · ·
「超值附赠」托尔斯泰生平简表
了解更多托尔斯泰事迹,欢迎购买本书阅读
〔俄〕列夫·托尔斯泰 лев толстого(1828.09-1910.11)
1828年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不幸丧父丧母。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后退学回乡,投身农奴制改革。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服役,发表处女座《童年》。
1855年11月进入彼得堡文学界,受到作家们的热情欢迎。
1863-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问世以来,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1873-1877年,经过12次修改,完成《安娜·卡列尼娜》,小说技艺炉火纯青。
1879年,因无法长期忍受理想与现实的背离,突发精神危机,撰文记录自己精神探索过程,取名《忏悔录》。从此远离贵族生活,衣食简朴,亲自从事体力劳动。
1889-1899年,完成长篇小说《复活》,深刻、全面、有力地批判俄...
「超值附赠」托尔斯泰生平简表
了解更多托尔斯泰事迹,欢迎购买本书阅读
〔俄〕列夫·托尔斯泰 лев толстого(1828.09-1910.11)
1828年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不幸丧父丧母。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后退学回乡,投身农奴制改革。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服役,发表处女座《童年》。
1855年11月进入彼得堡文学界,受到作家们的热情欢迎。
1863-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问世以来,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1873-1877年,经过12次修改,完成《安娜·卡列尼娜》,小说技艺炉火纯青。
1879年,因无法长期忍受理想与现实的背离,突发精神危机,撰文记录自己精神探索过程,取名《忏悔录》。从此远离贵族生活,衣食简朴,亲自从事体力劳动。
1889-1899年,完成长篇小说《复活》,深刻、全面、有力地批判俄国社会。
1910年,为寻求精神自由离家出走,后病逝于小车站,享年82岁。
目录 · · · · · ·
——————
第一章 不信教的叛逆者
第二章 我曾是个坏人
第三章 遭遇生命的瓶颈
质疑&探索
——————
第四章 对生命意义的猜测
第五章 苦苦寻觅,一无所获
第六章 生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第七章 自杀未遂
第八章 整个人类如何生存
觉察
——————
第九章 信仰能超越生命
第十章 劳动
第十一章 为人类创造生活
第十二章 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第十三章 告别过去
再看宗教
——————
第十四章 另眼看宗教
第十五章 教会的嘴脸
第十六章 一场梦
特别附录
托尔斯泰生平
· · · · · · (收起)
喜欢读"忏悔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忏悔录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忏悔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5 条 )



> 更多书评 85篇
-
真善礼 (十三亩地主人)
很久以前就流传着一个东方寓言,讲一个旅行者在草原上遇着一头猛兽。为了躲避猛兽,旅行者跳入一口枯井,但他看到一条龙伏在井底,张开大口要吞噬他。于是这个不幸的人,既不敢爬出来,怕被猛兽咬死,又不敢跳下井底,怕被龙吞掉,只好抓住长在井壁裂缝中的野生树权子,吊在上面。他的手劲快用完了,他感到,他不久就要听任在两边等着他的死神的摆布,但他一直坚持着,他环顾四周,看到有两只老鼠,一只黑的,一只白的,在他抓...2019-08-03 06:55 2人喜欢
很久以前就流传着一个东方寓言,讲一个旅行者在草原上遇着一头猛兽。为了躲避猛兽,旅行者跳入一口枯井,但他看到一条龙伏在井底,张开大口要吞噬他。于是这个不幸的人,既不敢爬出来,怕被猛兽咬死,又不敢跳下井底,怕被龙吞掉,只好抓住长在井壁裂缝中的野生树权子,吊在上面。他的手劲快用完了,他感到,他不久就要听任在两边等着他的死神的摆布,但他一直坚持着,他环顾四周,看到有两只老鼠,一只黑的,一只白的,在他抓住的那根树权上从容地爬着,啃着。眼看这树权子就要折断,他掉下去必然落入龙口。旅行者看到这一点,而且知道,他难免一死。但当他还吊在树权上的时候,他四下张望,发现树叶上有几滴蜜,于是就伸出舌头舔蜜。我也是这样挂在生命的枝桠上面,知道那条准备把我撕裂的龙一定在等着我死。
回应 2019-08-03 06:55 -
写字人潘鸿 (舒服地四处乱趴。)
托尔斯泰在《忏悔录》中详尽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对真理的探索,故事的主线围绕寻找生命真谛展开,当人拥有了健康、财富、爱情、事业时,死亡却无法避免,这种吞噬一切的毁灭,能把人生所有的追求变成徒劳,那么生存的意义何在?托尔斯泰说,在搞清楚这个问题前,他不得不拿走房间里所有的绳子,以免自己会想不开而上吊自杀。最终,在与人类伟大思想者的共鸣中,他找到了生存的意义,并揭露了最令人类吃惊的有关生命的秘密。 —— ...2018-10-27 19:33 2人喜欢
托尔斯泰在《忏悔录》中详尽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对真理的探索,故事的主线围绕寻找生命真谛展开,当人拥有了健康、财富、爱情、事业时,死亡却无法避免,这种吞噬一切的毁灭,能把人生所有的追求变成徒劳,那么生存的意义何在?托尔斯泰说,在搞清楚这个问题前,他不得不拿走房间里所有的绳子,以免自己会想不开而上吊自杀。最终,在与人类伟大思想者的共鸣中,他找到了生存的意义,并揭露了最令人类吃惊的有关生命的秘密。
——
因此,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人们因信赖或是因外界压力而接受的教义,随着人们不一样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正在慢慢地失去其意义。一个人往往会活得很久,他自认为心中会完整地保存着童年时学过的教义,其实到时候这些教义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
每一次,当我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愿望,也就是我想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时,世人却用蔑视和讥笑对待我。但每当我沉迷于可憎的情欲时,却是一路的掌声和加油声。我的爱慕虚荣、争权夺利、贪财好色、自高自大、暴跳如雷、打击报复……所有这些行为又都得到了人们的吹捧。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我变得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并且感觉到了他们对我的赞同。
——
从那里回来之后,我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完全转移了我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在这期间,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家庭、妻子、孩子,以及改善生活水平上。先前对于自我完善的追求,已经演化成对一般意义层面的完善和对进步的追求,现在这种追求更是直接变成了如何让我和我的家庭尽可能地过好。就这样,又过了十五年。
——
除了生活和幸福的幻象以及万劫不复的死亡,生命的真相还有什么?我的生活停滞不前。我能呼吸,能吃,能喝,能睡;同时却又不能呼吸,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睡,行尸走肉一般。因为我已经没有想要满足而又觉得合理的欲望了。无论我想得到什么,从念起的那一刻就知道,不论能否满足这个欲望,最终的结果依然是虚妄。
回应 2018-10-27 19:33 -
公益霎哈嘉瑜伽 (霎哈嘉瑜伽微信服务号:sahajasz.)
我发现,对我这样的人来说,要摆脱我们的可怕的处境,有四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浑浑噩噩。它的实质在于对生命是罪恶和荒谬一无所知,毫不理解。这类人--大部分是妇女,或者非常年轻,或者非常愚钝,还不理解叔本华、所罗门、佛等所遇到的有关生命的问题。他们既看不到等着吞噬他们的龙,也看不到两只老鼠在啃着他 们赖以活命的树干,而是舔着几滴蜜。 第二种办法是寻欢作乐。它的实质在于,因为了解生命没有指望,便享用现有的...2016-03-10 19:57 2人喜欢
我发现,对我这样的人来说,要摆脱我们的可怕的处境,有四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浑浑噩噩。它的实质在于对生命是罪恶和荒谬一无所知,毫不理解。这类人--大部分是妇女,或者非常年轻,或者非常愚钝,还不理解叔本华、所罗门、佛等所遇到的有关生命的问题。他们既看不到等着吞噬他们的龙,也看不到两只老鼠在啃着他 们赖以活命的树干,而是舔着几滴蜜。 第二种办法是寻欢作乐。它的实质在于,因为了解生命没有指望,便享用现有的幸福 ,既不顾龙,也不顾鼠,而是用最好的办法舔蜜;如果树枝上蜜很多,那尤其如此。 . 今天使我成为所罗门的偶然性,明天也能使我变成所 罗门的奴隶。 . 我也不能模仿这些人,因为我缺乏他们想象的迟钝,不能人为地在自己身上制造出迟钝来。我一旦看见了龙和鼠,就不能把目光从它们身上移开,就像任何一个活人都做不到一样。 . 第三种办法是使用强力手段。它的实质在于,理解生命是罪恶和荒谬之后,就把它毁灭。为数不多的坚强和彻底的人是这样做的。一旦了解对他们开的玩笑是何等愚蠢,了解到死者比生者更幸福,最好不存在,他们就这样做,立即结束这个愚蠢的玩笑。 . 我认为,这是最值得采取的办法,我也想这样做。 . 第四种办法是无所作为。它的实质在于,理解到生命的罪恶和荒谬以后,继续苟延残 生,尽管知道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这类人知道死比生强,但无力采取合理行动,即尽快地结束这场欺骗并将自己杀死,而似乎还有所期待。这是一种无所作为的办法,因为我既然知道最好的做法,而它又是我力所能及的,为什么不实行呢?……我就属于这一类人。 我们这一类人就是通过这四种办法来摆脱可怕的矛盾。无论我怎样用心思考,除了这四种办法,我还没有发现其他办法。第一种办法--不去理解生命是荒谬、虚空和罪恶,还不如死了的好。我不能不了解这一点,而且一旦了解之后,我就不能对之视而不见。第二种办法--不去考虑未来,就按生命的本来面目去享受它。但我做不到。我,象释迦牟尼一样,既知道存在着衰老、痛苦、死亡,就不能去游猎。我的想像力非常活跃。此外,我不能对给予我一时欢乐的瞬息而逝的偶然性感到高兴。第三种办法--了解了生命是罪恶和荒谬之后,就停止生活,杀死自己。我懂得这一点,但不知为什么我还没有自杀。 第四种办法--象所罗门、叔本华那样生活,即知道生命是对我开的一场荒谬的玩笑,但还照旧活着,洗脸,穿衣,吃饭,讲话,甚至写书。这使我反感,痛苦,但我还是处于这种状态。 . 对我来说,理智就是生命的创造者。如果没有理智,那么对我来说也就没有生命。这个理智既然创造了生命,它怎么去否定生命呢?或者,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没有生命,那也就没有我的理智了,因此理智是生命之子 。生命就是一切。理智是生命之果,可是这个理智却否定生命本身。我觉得这儿有点不妥。 . 我还产生过这样的念头:万一某些方面我还不了解又怎么办呢?无知就是这样表现的。无知总是发表这套议论。当它对某些方面不了解的时候,它就说它不了解的东西是荒谬 的。 . 事实上,我们既坚信必须自杀,又不下决心实行,那我们算什么人呢?难道不是极端 软弱、极不彻底的人吗?说得通俗一点,同蠢话连篇、喋喋不休的蠢人有什么两样啊?
回应 2016-03-10 19:57 -
宗教教义是在另外一个境界中存在和传播的,它与生活本身有着一段距离,而且超然独立于生活。我们所面对的宗教知识一种外部现象,和生活本身毫无关系。 我真心诚意的希望做到尽善尽美,但那时的我年轻气盛、孤身一人,在追求尽善尽美的道路上孤立无援。每当我试图展示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时,总会招来鄙视和嘲笑;而一旦我屈服于低俗的欲望,却总是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赏和鼓励。野心、权力欲、自私自利、放荡...
2018-06-02 18:17 1人喜欢
宗教教义是在另外一个境界中存在和传播的,它与生活本身有着一段距离,而且超然独立于生活。我们所面对的宗教知识一种外部现象,和生活本身毫无关系。 我真心诚意的希望做到尽善尽美,但那时的我年轻气盛、孤身一人,在追求尽善尽美的道路上孤立无援。每当我试图展示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时,总会招来鄙视和嘲笑;而一旦我屈服于低俗的欲望,却总是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赏和鼓励。野心、权力欲、自私自利、放荡、骄傲、愤怒、复仇,这些倒成了令人敬仰的品质。于是我渐渐臣服于这些私念和贪念,长辈们也开始接受我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并为我感到高兴。 那时,我们都坚信自己必须滔滔不绝、笔耕不辍,坚信我们应该尽多尽快地发表作品——那可是全人类的福祉。就这样,成千上万的文人一面彼此相轻,口诛笔伐,一面著书立说,传道授业。没有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我们连生活最基本的问题——善恶是非的问题——都回答不了。人人高谈阔论、口若悬河,从不会谦虚地倾听他人说些什么。有时我们彼此纵容、互相夸赞,甚是享受;有时又怒气冲冲,恶言相向,整个情形就好像是我们全都生活在疯人院里。 这一切真是非常奇怪,不过现在我全都懂了。我们真正关心的是如何沽名钓誉。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所知的唯一办法就是著书立说——那正是我们的所为。然而为了完成这一全然无用的任务,说服人们相信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就需要一种理论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辩解。由此我们编造出以下理论:凡事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万事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发展需要教化,而教化是以鸿篇巨著的发行量来衡量的。既然这些鸿篇巨著让我们得到了金钱和人们的尊敬,我们当然是最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类人。如果我们大家意见一致,这个理论应该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但是既然我们中任何一个人表达的想法都会有人以截然相反的观点予以反对,那么我们就应该被迫重新思考该理论的正确性。然而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我们得到了金钱的回报,得到了观点一致的人的赞美和夸奖,自然都觉得自己才是代表正义的一方。 如今我明白,我们的举止和疯人院里疯子的行为没有任何区别;但是那时我只是隐约地怀疑到这一点。和所有的疯子一样,我也认为除了我之外,其他人全都是疯子。 今天或明天,疾病和死亡就会降临到我最心爱的人们身上,也会降临到我自己身上(或许它们已经来了)。之后除了尸骨渐寒,什么也不会留下。早晚有一天,无论我曾经立下怎样的丰功伟业,它们都会被世人遗忘,荡然无存。那么我们又在这里斤斤计较些什么呢?人们怎么可以一直活着,却看不到这一点真相呢? 没有什么诙谐幽默,一切都显得残酷而愚蠢。 你根本无法理解生命的意义,过自己的生活,不要再想了——我仍然无法顺从,因为我已经顺从太久了。现在,我总是看到自己被白天和黑夜交替追赶着,走向死亡。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一切,因为这是唯一的真相,其他的全都是谎言。 虽然知道生命是某种造化的力量与我们开的一个愚蠢的玩笑,却仍然继续活着,洗漱、穿衣、吃饭、聊天,甚至还写作。我虽然觉得这样活着既屈辱又痛苦,却仍然保留着这种生活方式。 没有人阻止叔本华和我放弃生命。去吧,去自杀,那样你就不会再想这些了。如果你不喜欢生命,大可以去自杀。如果你活着而又无法了解生命的意义,那就结束生命,但不要到处大放厥词和制造文字垃圾,说什么你不了解生命。你看,周围的人都活得很开心,每个人都非常快乐,指导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如果你觉得生活无聊且不愉快,那你就走吧。 嘴里高唱着结束生命的赞歌,却又伴着自己的平庸与生命共舞。 而成千上万的庸人依然活着,从没有怀疑过生命的意义。 我时常嫉妒那些没上过学、大字都识不得几个的农民。那些在我看来显然是废话的冗长教条,他们却觉得正确得无可挑剔。他们接受了这些教条、信仰真理,我也信仰真理,但我这个可怜的家伙非常清楚,我们信仰的真理中盘根错节地掺杂着谬误,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真理。 引自第1页 回应 2018-06-02 18:17
-
宗教教义是在另外一个境界中存在和传播的,它与生活本身有着一段距离,而且超然独立于生活。我们所面对的宗教知识一种外部现象,和生活本身毫无关系。 我真心诚意的希望做到尽善尽美,但那时的我年轻气盛、孤身一人,在追求尽善尽美的道路上孤立无援。每当我试图展示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时,总会招来鄙视和嘲笑;而一旦我屈服于低俗的欲望,却总是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赏和鼓励。野心、权力欲、自私自利、放荡...
2018-06-02 18:17 1人喜欢
宗教教义是在另外一个境界中存在和传播的,它与生活本身有着一段距离,而且超然独立于生活。我们所面对的宗教知识一种外部现象,和生活本身毫无关系。 我真心诚意的希望做到尽善尽美,但那时的我年轻气盛、孤身一人,在追求尽善尽美的道路上孤立无援。每当我试图展示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时,总会招来鄙视和嘲笑;而一旦我屈服于低俗的欲望,却总是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赏和鼓励。野心、权力欲、自私自利、放荡、骄傲、愤怒、复仇,这些倒成了令人敬仰的品质。于是我渐渐臣服于这些私念和贪念,长辈们也开始接受我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并为我感到高兴。 那时,我们都坚信自己必须滔滔不绝、笔耕不辍,坚信我们应该尽多尽快地发表作品——那可是全人类的福祉。就这样,成千上万的文人一面彼此相轻,口诛笔伐,一面著书立说,传道授业。没有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我们连生活最基本的问题——善恶是非的问题——都回答不了。人人高谈阔论、口若悬河,从不会谦虚地倾听他人说些什么。有时我们彼此纵容、互相夸赞,甚是享受;有时又怒气冲冲,恶言相向,整个情形就好像是我们全都生活在疯人院里。 这一切真是非常奇怪,不过现在我全都懂了。我们真正关心的是如何沽名钓誉。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所知的唯一办法就是著书立说——那正是我们的所为。然而为了完成这一全然无用的任务,说服人们相信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就需要一种理论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辩解。由此我们编造出以下理论:凡事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万事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发展需要教化,而教化是以鸿篇巨著的发行量来衡量的。既然这些鸿篇巨著让我们得到了金钱和人们的尊敬,我们当然是最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类人。如果我们大家意见一致,这个理论应该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但是既然我们中任何一个人表达的想法都会有人以截然相反的观点予以反对,那么我们就应该被迫重新思考该理论的正确性。然而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我们得到了金钱的回报,得到了观点一致的人的赞美和夸奖,自然都觉得自己才是代表正义的一方。 如今我明白,我们的举止和疯人院里疯子的行为没有任何区别;但是那时我只是隐约地怀疑到这一点。和所有的疯子一样,我也认为除了我之外,其他人全都是疯子。 今天或明天,疾病和死亡就会降临到我最心爱的人们身上,也会降临到我自己身上(或许它们已经来了)。之后除了尸骨渐寒,什么也不会留下。早晚有一天,无论我曾经立下怎样的丰功伟业,它们都会被世人遗忘,荡然无存。那么我们又在这里斤斤计较些什么呢?人们怎么可以一直活着,却看不到这一点真相呢? 没有什么诙谐幽默,一切都显得残酷而愚蠢。 你根本无法理解生命的意义,过自己的生活,不要再想了——我仍然无法顺从,因为我已经顺从太久了。现在,我总是看到自己被白天和黑夜交替追赶着,走向死亡。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一切,因为这是唯一的真相,其他的全都是谎言。 虽然知道生命是某种造化的力量与我们开的一个愚蠢的玩笑,却仍然继续活着,洗漱、穿衣、吃饭、聊天,甚至还写作。我虽然觉得这样活着既屈辱又痛苦,却仍然保留着这种生活方式。 没有人阻止叔本华和我放弃生命。去吧,去自杀,那样你就不会再想这些了。如果你不喜欢生命,大可以去自杀。如果你活着而又无法了解生命的意义,那就结束生命,但不要到处大放厥词和制造文字垃圾,说什么你不了解生命。你看,周围的人都活得很开心,每个人都非常快乐,指导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如果你觉得生活无聊且不愉快,那你就走吧。 嘴里高唱着结束生命的赞歌,却又伴着自己的平庸与生命共舞。 而成千上万的庸人依然活着,从没有怀疑过生命的意义。 我时常嫉妒那些没上过学、大字都识不得几个的农民。那些在我看来显然是废话的冗长教条,他们却觉得正确得无可挑剔。他们接受了这些教条、信仰真理,我也信仰真理,但我这个可怜的家伙非常清楚,我们信仰的真理中盘根错节地掺杂着谬误,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真理。 引自第1页 回应 2018-06-02 18:17 -
真善礼 (十三亩地主人)
很久以前就流传着一个东方寓言,讲一个旅行者在草原上遇着一头猛兽。为了躲避猛兽,旅行者跳入一口枯井,但他看到一条龙伏在井底,张开大口要吞噬他。于是这个不幸的人,既不敢爬出来,怕被猛兽咬死,又不敢跳下井底,怕被龙吞掉,只好抓住长在井壁裂缝中的野生树权子,吊在上面。他的手劲快用完了,他感到,他不久就要听任在两边等着他的死神的摆布,但他一直坚持着,他环顾四周,看到有两只老鼠,一只黑的,一只白的,在他抓...2019-08-03 06:55 2人喜欢
很久以前就流传着一个东方寓言,讲一个旅行者在草原上遇着一头猛兽。为了躲避猛兽,旅行者跳入一口枯井,但他看到一条龙伏在井底,张开大口要吞噬他。于是这个不幸的人,既不敢爬出来,怕被猛兽咬死,又不敢跳下井底,怕被龙吞掉,只好抓住长在井壁裂缝中的野生树权子,吊在上面。他的手劲快用完了,他感到,他不久就要听任在两边等着他的死神的摆布,但他一直坚持着,他环顾四周,看到有两只老鼠,一只黑的,一只白的,在他抓住的那根树权上从容地爬着,啃着。眼看这树权子就要折断,他掉下去必然落入龙口。旅行者看到这一点,而且知道,他难免一死。但当他还吊在树权上的时候,他四下张望,发现树叶上有几滴蜜,于是就伸出舌头舔蜜。我也是这样挂在生命的枝桠上面,知道那条准备把我撕裂的龙一定在等着我死。
回应 2019-08-03 06:55
-
Durazniconico (Our love become a funeral pyre)
◆ 第11章 平凡的人们握有天机 >> 而后我明白了,这些人的信仰,不是我要找的那种信仰,他们的信仰不是信仰,只是享乐主义在生活中的自我安慰罢了。 >> 我扩大了自己的观察范围,观察过去和现代无数人的生活,发现那些知道生命意义,知道如何生死的人不只是两三个或十来个,而是成百上千乃至数百万个。那些人的性格、智力、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地位千差万别,全然不似我这般无知,他们知道生死的意义,平静地劳作,...2020-11-25 07:39
◆ 第11章 平凡的人们握有天机
>> 而后我明白了,这些人的信仰,不是我要找的那种信仰,他们的信仰不是信仰,只是享乐主义在生活中的自我安慰罢了。
>> 我扩大了自己的观察范围,观察过去和现代无数人的生活,发现那些知道生命意义,知道如何生死的人不只是两三个或十来个,而是成百上千乃至数百万个。那些人的性格、智力、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地位千差万别,全然不似我这般无知,他们知道生死的意义,平静地劳作,忍受着贫穷和苦难。他们有的活着,有的死去,在这过程中,他们看到的是善良,而不是虚空。
我爱上了那些人。我越是听到和读到如此生活的前人和今人,越是深入研究他们的生活,就越是爱他们,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更加轻松。我这样生活了两年,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在我心里早就滋生了,萌芽也一直存在。
那就是,我生活的圈子中富人和知识分子的生活不仅使我开始感到厌恶,而且在我看来,还失去了所有的意义。我们所有的行为、论证、科学、艺术展现在我面前的都是胡作非为。我明白了,在这里找不到生命的真谛。我认为劳动人民创造生活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事业。我明白了,这种生活的意义便是真理,于是我欣然接受了它。
◆ 第12章 刽子手、醉鬼、疯子眼中的生命
>> 我明白了,我关于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以及所给出的“罪恶”这一答案,完全正确。不对的是这个答案只适用于我,而我却拿它去验证芸芸众生。我问自己:“我的生命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罪恶并且毫无意义。”的确,我的生命就是无休止地纵欲,就是毫无意义和罪恶。然而,生命是“毫无意义并且罪恶”这个答案只能形容我的生命,而不是芸芸众生的生命。
◆ 第13章 寻找我自己的上帝
>> 我周围的一切又回到了最初,回到了童年时期、青年时期。我又回到从前:我开始信仰那种意志,这种意志孕育了我并且要求我做一些事;我又重新相信,我活着的主要和唯一目的是改善自己,也就是按照这种意志生活;全人类在我所不知道的远古时代为自己制定了一些准则,我能够在这些准则中找到这种意志的表现,也就是说,我又开始信仰上帝,信仰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信仰那些传递生命意义的老规矩。唯一的差别就是,过去我是不自觉地接受这些,如今才知道,没有这些我就不能生活。
回应 2020-11-25 07:39 -
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的人不会责难主人,那些被我们贬为牲口的农夫、工人、文盲也不会责难主人。只有我们这些所谓的聪明人,吃着主人的饭食,却不愿意遵从主人的意愿,非但如此,我们还聚集一起窃窃私语:干嘛要扳动那个把手呢?为什么要做如此愚蠢的事? 如果非得要找一些句子概括他们的生命的意义,可以进行这样的描述:人类按照上帝的意志来到世上,人是由上帝创造的,每个人可以让自己的灵魂毁灭,也可以使灵魂获得救赎。 如...
2020-10-27 19:16
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的人不会责难主人,那些被我们贬为牲口的农夫、工人、文盲也不会责难主人。只有我们这些所谓的聪明人,吃着主人的饭食,却不愿意遵从主人的意愿,非但如此,我们还聚集一起窃窃私语:干嘛要扳动那个把手呢?为什么要做如此愚蠢的事?
如果非得要找一些句子概括他们的生命的意义,可以进行这样的描述:人类按照上帝的意志来到世上,人是由上帝创造的,每个人可以让自己的灵魂毁灭,也可以使灵魂获得救赎。
如果一个人无法感受自己在渴望幸福,他就会感觉到自己已经不存在了;失去了对幸福的欲望,人就没办法继续活着。
如果你实现幸福依赖于所有生命比爱自己更爱别人,那么,作为一个活着的生命,你要做到比爱自己更爱别人的生命。
回应 2020-10-27 19:16 -
忏悔录 列夫·托尔斯泰 5个想法 ◆ 第2章 不信教的叛逆者 >> 他的信仰之墙,本来就由于自身的重压变得摇摇欲坠,而哥哥的话就如同手指在这堵墙上轻轻地戳了一下。 ◆ 第5章 野兽、巨龙、老鼠和蜂蜜 >> 这就是那时的我,一个被幸运之神眷顾的人,要把一根绳子藏到自己看不见的地方,以防每晚独自脱衣时在横梁上悬梁自尽;不再带着枪去打猎,生怕自己忍不住用这种轻而易举的方式了结了生命。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2020-08-22 01:46
忏悔录 列夫·托尔斯泰 5个想法 ◆ 第2章 不信教的叛逆者 >> 他的信仰之墙,本来就由于自身的重压变得摇摇欲坠,而哥哥的话就如同手指在这堵墙上轻轻地戳了一下。 ◆ 第5章 野兽、巨龙、老鼠和蜂蜜 >> 这就是那时的我,一个被幸运之神眷顾的人,要把一根绳子藏到自己看不见的地方,以防每晚独自脱衣时在横梁上悬梁自尽;不再带着枪去打猎,生怕自己忍不住用这种轻而易举的方式了结了生命。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畏惧生活,迫切地想逃离它,与此同时,对它还抱有希望。 >> 很久以前,流传着一则东方寓言。一位路人在草原上突然遇到一只暴怒咆哮的野兽。由于对野兽的恐惧,路人准备跳入一口枯井中,但是他看到在井底有一条张着血盆大口等着吞了他的巨龙。这个不幸的家伙,爬出去,定会成为暴怒野兽的嘴中之鬼;跳下去,无疑是巨龙的果腹之物。他只能牢牢地抓住枯井内长出的灌木枝。他的手也有些力不从心,他想,应该是快要死了。上下都在觊觎他,但是他仍然硬撑着。就在此时,他环顾四周,发现有一黑一白两只老鼠在他抓着的树枝上打转儿,并且这两只老鼠还在咬这根树枝儿。眼看着树枝儿就要断了,自己也将落入巨龙之口。路人看着眼前一幕,意识到,死亡已经不可避免。他悬在半空的时候,发现在自己周围的灌木叶子上,有一些蜂蜜,他于是伸出舌头去舔舔蜜。 ◆ 第6章 简单的问题不好答 >> 一般来说,实验科学对待生命问题的态度是这样表现的: ——提问:我为什么活着? ——回答:在无限的空间和永恒的时间内,无限的微粒以无限复杂的形式进行成长和分裂,当你明白这些变化的规律时,你也就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了。 ◆ 第14章 信仰是生命的绝响 >> 我告别了以前的贵族生活,并且意识到,这不是生活,仅仅是类似生活,是一种富足的条件,我们生活在这种富足的条件下,也正是它剥夺了我们理解生活的可能。
回应 2020-08-22 01:46 -
慧子 (做一个淡淡的女子,不浮不躁.)
在我还未懂得什么是思考时,我一度认为人的灵魂和肉体是分开的。 我还常常在睡前幻想这样的画面:人们抬着装着我身体的棺材走向埋葬我的土地,家人在前面哭泣,而我的灵魂正漂浮在上方,看着他们将我装入棺材,下葬。那时我对生命并没有什么珍惜,我大胆地尝试那些让我惊奇的事情,丝毫不会觉得危险,离死亡的边缘越近,越能让我感觉到快感。 而后我通过老师和书本的教育,认知发生了改变。我开始惧怕死亡,我也发现了外面的花...2020-08-18 19:46
在我还未懂得什么是思考时,我一度认为人的灵魂和肉体是分开的。
我还常常在睡前幻想这样的画面:人们抬着装着我身体的棺材走向埋葬我的土地,家人在前面哭泣,而我的灵魂正漂浮在上方,看着他们将我装入棺材,下葬。那时我对生命并没有什么珍惜,我大胆地尝试那些让我惊奇的事情,丝毫不会觉得危险,离死亡的边缘越近,越能让我感觉到快感。
而后我通过老师和书本的教育,认知发生了改变。我开始惧怕死亡,我也发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让我流连忘返。人的短暂的一生,我要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享乐,我要吃好吃的,要玩好玩的,要看好看的。
再后来,我的心灵出现了感冒。我想要以笑容面对社会,可社会却都不理解我,他们讥笑我,将我遗弃。我遭遇到生命的瓶颈,眼前的一切都是黑暗的,这太可怕了。为了逃避,我想到了自杀。那时离死亡很近了,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没日没夜的想。我知道,唯有想出个结果来,才能拯救那个在巨龙和野兽间悬吊在枝桠上的自己。
幸运的是,我寻觅到一个让我能够暂时放下自杀的答案。
那一天,我走在满是陌生人的繁华街道,我看见了一个乞丐,他笑着拿起碗向我乞讨。我自知人生已经灰暗,钱财对我来说再也无用,便将口袋中的零钱统统散了去,得到钱的乞丐又是感激又是磕头,还祝愿我好运。那一刻,我那没有光亮的心灵突然燃起了小火苗。
回到住所,我又细细思考,直到一个词冒出脑海“感恩”。我像是抓住了赖以生存的长藤。
而现在,经历了太多事情,并阅读了大量书籍的我也同托尔斯泰般,发现到生命无非是一场虚妄。我真心实意的想要成为一个好人,想要坚持我自己的为善之道,可孤立无援。生存在这个社会,会不由己地踏入乌合之众,向自私、虚荣、冷漠、自大、荒淫、贪财靠近。
我意识到生命的罪恶和荒谬,知道未来什么也不会得到,但选择仍然继续苟活。
回应 2020-08-18 19:46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W. W. Norton & Company (1996)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中国对外翻译 (2010)8.5分 522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2)8.7分 360人读过
-
华文出版社 (2003)8.6分 28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忏悔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山 2018-02-08
字字句句,于我,都有回音
0 有用 远子 2017-10-06
从《反基督者》的一个译者注里了解到尼采读过托尔斯泰的《我的宗教》,并受到一定影响,之前确实没有想过他们之间还有联系……不过,尽管此书被誉为“三大《忏悔录》之一”,不少地方的真诚确实很戳心,但托尔斯泰的论述总体而言很无力,甚至有循环论证的嫌疑。可能还是得读读奥古斯丁的《忏悔录》。
2 有用 Mitsuo 2018-06-25
没想到托氏受叔本华影响这么深
4 有用 alain.proust 2016-08-09
在理智与紊乱的交错中寻求意义,接连地否定信仰、生命、理性。只是,提出的问题仍旧是哲学中亘古不变的命题,寻求真理的路径并不一定妥当,最终得到的结论也并非是真理。仍不失为一本充满哲思的伟大忏悔录。
50 有用 Topfun 2016-04-06
有钱有闲阶级才会深入考虑人生的意义哲学命题,普通人光是劳作就已经疲于应付了
0 有用 陈天寀 2021-03-07
尽可能多地获得金钱和赞扬,才是我们藏在内心深处的出发点。
0 有用 蜉蝣 2021-03-01
有问题没有答案
0 有用 坏人伯 2021-02-28
托尔斯泰始终想要找到人生的意义。他的日记大概比这里的更加震撼。
0 有用 上善若水 2021-02-27
跟卢梭那本一起买的,最后那个梦就是答案吗?不太明白,不过有一点和托翁相似,那就是对文学和家庭的热爱,这两样就是我生命的意义。
0 有用 八月昙 2021-02-23
半途而废过几本俄国小说之后,选择了这个,看起来很薄,至少让我对托尔斯泰入个门吧——艰难地读完了,感觉我应该就是和俄国文学合不来,不是翻译的问题,出于礼貌给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