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与政治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nosurrender 2017-11-01 16:39:24

    新闻纸/报纸-政论期刊-报纸副刊形成的政论空间以及参与并构建的中间阶层被称为一整个晚清-民初新型出版业,是不是首先辨析一下“出版业”的概念会比较严谨一点(譬如李孝悌书里就没这么叫)?另外成书时间和翻译时间真是隔了蛮久了,很多东西还可以再讨论。

  • 7 秦晓熠 2015-09-07 22:12:10

    民国史对现在的借鉴意义最大,最重要。和它的重要性很不相衬,大陆研究得太薄弱了。小切口大纵深的优秀专门史少,高质量的民国通史基本没有。了解自己的历史只能依靠西方汉学家,很悲哀。

  • 7 拙贝 2019-11-04 16:40:29

    我一边读一边想着卢梭在孤独漫游者那本书里写的,到你生命的尽头,你就会发现这些知识一点用都没有。(今天又是赶鸭子上架搞科研的痛苦一天啊

  • 0 无系之舟 2016-11-05 10:38:27

    政治学角度审视近代报刊初生年代的作用。启发很大

  • 1 fateface 2019-12-08 19:51:26

    这本书出中译本了啊!太好了。我很喜欢这本书,中间阶层的概念用得也很妥帖。迄今研究《时报》最好的研究。

  • 1 Aliensong 2020-08-10 01:39:19

    名实不符。作者立意是好的,可惜现在看来所据理论方枘圆凿,导致分析部分虚蹈太多,不能切实就《时报》文本展开,缺少妥切,这可能与成书太早有关。 此外有几类小问题,实在让读者气恼,试举三例。(1)时人的言论有些据英文直接转译,而非征引原文。 (2)文中《时报》,不时会以上海日报代称,译文中均以《上海日报》标注,不知缘由者还以为是两份报纸。(3)作者对出版环境的了解有问题,如第58页“《时报》是唯一一份头版刊登广告的报纸。”对此,《申报》表示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概而言之,此书看看引言即可。

  • 0 这么近,那么远 2021-05-22 20:44:09

    “《时报》作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改革机构,既是本书的研究对象,又是研究的论据。作为研究晚清社会的进路之一,报纸被视作社会中发生的多种话语和实践的缩影,揭示了新的文化方式的协商路径与传统政治实践的转型。因此,对《时报》的考察,能够帮助我们对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有一个更细致的认知,而这一阶段曾经往往被武断地喻为王朝的衰落,1911 年革命的先声,或者是观念的过渡时期。将清朝统治的最后几年视作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会使我们重新发现这一阶段社会、政治、文化形态的问题,并且为我们重新反思后续的二十世纪中国开辟新的路径。”

  • 1 呼呼大睡吴大乖 2022-03-07 21:32:46

    说实话,蛮失望的。用报纸做了个“类型化的思想史”出来。报人和报纸的情况基本全靠梁长编和包天笑的回忆录来铺,其余部分都是用报纸中的论说文来分类概述其中对开国会、民权、地方自治、宪法之类的态度。所谓中间阶层,也没见说出特点或作用来。

  • 0 嵒建筑摄影 2023-12-28 19:48:05 重庆

    以小见大,以时报为研究资料,从其论述内容看清末关于民权、国家、权利、议会这些现代政治话语的引入,同时论述保守改革派与彻底革命派在那个变革的过渡时期的不同理念。

  • 0 煙雲過眼 2022-08-29 17:41:28 浙江

    上世纪的研究,引介太晚,算是中国书籍史较早作品,逻辑清楚明了。本书和《出版与文化政治》一样,都反映了近代中国强大的国家主义论述,是以作者说“归根结底,正是报业敲响了王朝的丧钟”。且不说该论断是否正确,却符合近代史学的叙述逻辑,报刊、卫生、体育、小说等等,何事不关乎国家兴亡呢?

  • 0 中关村村花🌸 2022-09-07 11:49:50 北京

    新闻学的问题意识和关怀 公共空间 中间阶层之类 翻译真的一言难尽啊 《时报》又不是稀见文献 还是应该查查原典表述吧 46页“番书汇编”直接两眼一黑……

  • 0 哈哈 2023-11-25 19:08:06 江西

    三星半吧 运用了一些概念史的方式来写,引言部分相对来说值得一读,后面笔力稍弱。

  • 0 Douglas 2023-01-02 13:46:14 江苏

    算是一本中规中矩的有关Modern China的学术著作吧

  • 0 小霓八 2023-08-21 16:59:37 上海

    季家珍从中层社会的视角切入,分析了时报的办报人如何在西方的教育背景下探索中西政治概念的调和,希望通过政治训练打造新国民,并呈现国家的未来蓝图。其中,尤为精彩地拆解了如封建、舆论等现代政治概念何以在报刊上被转述和应用为改变近代中国社会的语汇,作者称之为古典文献的转化应用。但是,他们对于西方政治理论和民众的理解并不准确。可以说,晚清改革派在朝廷政治前提下提出限制权力的主张,在他们自身划定的界限中又在矛盾中超越了自身。

  • 0 爿士 2019-12-31 17:03:24

    政治多报刊少

  • 0 虎川 2016-06-04 11:02:14

    报人作为中间阶层,报纸作为想象中层社会、国、民等等内容的媒介,报纸作为新起的中层社会的组成。

  • 0 nishi_zzz 2019-12-17 14:09:37

    时报的兴衰根植晚清的社会基础,而随革命政治极端化力量的兴起,中间调和场域的构建也就随之解体。以史鉴今,成功的改革当然还是需要成功调和古今中外的本土实践和理论资源。作者成书时即指出双方区隔的扩大使之难度增加,而此时此刻,调和破局的可能性愈来愈大,统治层向本土实践经验(即包括40年的改革经验,也包括建政的初期经验)的靠拢成为当下行动的主旋律,这不免是让人深忧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