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约翰·菲尔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杰斐逊与汉密尔顿
原作名: Jefferson and Hamilton: The Rivalry That Forged a Nation
译者: 王晓平 / 赵燕 / 黑黟
出版年: 2015-9
页数: 500
定价: 8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100114349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杰斐逊与汉密尔顿
原作名: Jefferson and Hamilton: The Rivalry That Forged a Nation
译者: 王晓平 / 赵燕 / 黑黟
出版年: 2015-9
页数: 500
定价: 8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100114349
3 有用 陈毓秀 2015-11-07
“高山鸣鼓,声闻百里。”“说人话。”“扑通扑通。”
4 有用 洛潇郎 2016-11-26
五分给荡气回肠的前言,给七十页的参考文献,两百页的党派斗争差评!想看的是汉密尔顿怎么转型成经济学家啊!说好的“生活在汉密尔顿的国度里”呢!---- “每个历史CP都需要这样一篇前言”!即使死了两百年,两人的恩怨情仇还在继续呢hahahaha
2 有用 知闲 2018-07-26
美国建国这个政治事件,恰好跟工业革命在时间上重叠。当时的美国特别是东北部,明智地选择紧跟英国工业革命的潮流,为后来成为工业大国奠定了基础。然而,美国的南部,无法摆脱利润丰厚的奴隶制种植业,坚持要继续发展农业。本来各自发展,互不干扰是最好的。很不幸的是,美国的工业太过于弱小,很需要强国家的大力支持。就好像今天的中国,私人企业家掏不出2万亿来建设高铁,只能依赖国家投资。强国家需要高税收,因为,当时主要... 美国建国这个政治事件,恰好跟工业革命在时间上重叠。当时的美国特别是东北部,明智地选择紧跟英国工业革命的潮流,为后来成为工业大国奠定了基础。然而,美国的南部,无法摆脱利润丰厚的奴隶制种植业,坚持要继续发展农业。本来各自发展,互不干扰是最好的。很不幸的是,美国的工业太过于弱小,很需要强国家的大力支持。就好像今天的中国,私人企业家掏不出2万亿来建设高铁,只能依赖国家投资。强国家需要高税收,因为,当时主要是农业人口为主,所以这个税收自然主要落在了农业人口的头上。有点像中国早期的农业税。强国家对传统的农业和农民基本上没用,没用又要交税,农业区就很不高兴。于是产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展开)
1 有用 素心人语-天涯 2016-09-10
“杰斐逊和汉密尔顿的遗产如同DNA的双螺旋,继续塑造着美国的形态”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9-11-29
按需。
0 有用 Mabinlas 2020-05-04
功成弱冠,玉折不惑。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9-11-29
按需。
0 有用 路边野炊 2019-07-01
杰斐逊&汉密尔顿——自学成才的典范
1 有用 [已注销] 2019-04-19
读完感觉作者一定是个民主党人
2 有用 知闲 2018-07-26
美国建国这个政治事件,恰好跟工业革命在时间上重叠。当时的美国特别是东北部,明智地选择紧跟英国工业革命的潮流,为后来成为工业大国奠定了基础。然而,美国的南部,无法摆脱利润丰厚的奴隶制种植业,坚持要继续发展农业。本来各自发展,互不干扰是最好的。很不幸的是,美国的工业太过于弱小,很需要强国家的大力支持。就好像今天的中国,私人企业家掏不出2万亿来建设高铁,只能依赖国家投资。强国家需要高税收,因为,当时主要... 美国建国这个政治事件,恰好跟工业革命在时间上重叠。当时的美国特别是东北部,明智地选择紧跟英国工业革命的潮流,为后来成为工业大国奠定了基础。然而,美国的南部,无法摆脱利润丰厚的奴隶制种植业,坚持要继续发展农业。本来各自发展,互不干扰是最好的。很不幸的是,美国的工业太过于弱小,很需要强国家的大力支持。就好像今天的中国,私人企业家掏不出2万亿来建设高铁,只能依赖国家投资。强国家需要高税收,因为,当时主要是农业人口为主,所以这个税收自然主要落在了农业人口的头上。有点像中国早期的农业税。强国家对传统的农业和农民基本上没用,没用又要交税,农业区就很不高兴。于是产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