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5
页数: 694
定价: 120 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0856223
内容简介 · · · · · ·
《新观察:建筑评论文集》由建筑评论栏目“新观察”24期内容集结编辑而成。作者知名度和文章的学术水准均具有较高水平,创立四年来,在建筑及相关领域已经树立了很高的影响力。
每期以笔谈的方式集中探讨当代城市与建筑设计方面的一个话题,主要对现代建筑以来中国建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围绕实验建筑与当代建筑、当代建筑的三重视点、什么是人民的建筑、新陈代谢运动论、现代建筑与建筑师、当代建筑与建筑师、建筑双年展评论、参数化设计与建筑表皮、未来城市与乌托邦和国土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展开了一系列不同视角、不同主体的深入思辨和讨论。
作者简介 · · · · · ·
史建现任北京一石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策划总监,有方创始人,《城市中国》顾问,《今日先锋》、《城市空间设计》编委,曾任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社长。长期从事城市/建筑文化评论与研究,以及相关图书、展览的策划、编辑工作。策划、编辑的图书有:《未建成/反建筑史》(矶崎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与中国有关:建筑 • 艺术 • 设计》(三联)、《作文本》(张永和,三联)、《’85新潮档案》(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跑酷》(三联)、《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丹尼尔 • 李布斯金,清华大学出版社)、《建筑,思维的符号》(承孝相,清华大学出版社)、《走向公民建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今日先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等。
目录 · · · · · ·
实验建筑与当代建筑
实验需要语境 朱 涛
如何从设计思想的角度认识当代中国建筑? 朱剑飞
演化吧,中国建筑! 阮庆岳
从“实验建筑”到“当代建筑” 史 建
· · · · · · (更多)
实验建筑与当代建筑
实验需要语境 朱 涛
如何从设计思想的角度认识当代中国建筑? 朱剑飞
演化吧,中国建筑! 阮庆岳
从“实验建筑”到“当代建筑” 史 建
再谈实验建筑与当代建筑
问题建筑 张永和
失重的实验建筑 王 辉
请把我们领到“道儿上”来 王 昀
作为个案的“当代” 范 凌
三谈实验建筑与当代建筑
今天·昨天 王明贤
反思需要语境 朱 涛
杂谈“实验”、“当代”和我们的出路 朱剑飞
先知,注定死在他乡? 阮庆岳
四谈实验建筑与当代建筑
“实验建筑”?“当代建筑”?——思考中国当代实验性建筑 周庆华
实验、当代与中国建筑的隐形政治 冯 原
第三条道路 金秋野
建筑评论十问 姜 珺
当代建筑:三重视点
当代建筑:媒体人的视点
建筑本体的“复权” 黄居正
上气不接下气的中国建筑 马卫东
以和为美 王 路
从“尖叫建筑”到“公民建筑”——大众媒体的建筑观及建筑“干预”之路 赵 磊
当代建筑:学者的视点
且谈中国建筑的公众媒体介入之问题与期望 赵 辰
建筑师的职业精神与社会责任 饶小军
建筑构筑的自信与建筑师的自我 夏铸九
知天命年感言 赖德霖
当代建筑:建筑奖的视点
普利兹克奖与王澍 张永和
当代建筑的国际奖项与Holcim 全球可持续建筑大奖 李翔宁
建筑奖的时间维度 钟文凯
后普利兹克时代的中国建筑范式问题 周 榕
什么是人民的建筑
什么是人民的建筑
人民的建筑——关系到70% 人类居所的实践与探索 谢英俊
俯览建筑大地:关于谢英俊 王明蘅
略述谢英俊的“场所主义” 王墨林
人民建筑、个人建筑、社区建筑 朱 涛
关于人民建筑的思考 崔 恺
家园建设的主体——谢英俊建筑实践的启示 黄伟文
再论“什么是人民的建筑”
迟到的“现代主义” 李 虎
自然地更新——有关“人民的建筑”展览的感言 朱竞翔
“降低身段”的行动主义——写在谢英俊巡回展开幕之际 李翔宁
“人民的建筑”展引发的感想 冯果川
关于谢英俊的建筑社会实践 刘晓都
为何持续? 杜 鹃
三论“什么是人民的建筑”
珀尔修斯之盾——解决70% 人类居所问题操作方法初探 谢英俊
建筑活动的另一种状态 王 澍
走向开放的建筑 柳亦春
住宅/家 葛 明
农村不是第二个城市 龚 彦
新陈代谢运动论
新陈代谢运动论(上)
新陈代谢之前 矶崎新
新陈代谢的再生 林中杰
美移·日异·中译 丁力扬
新陈代谢运动论(下)
日本计划:日本建筑中的七位“武士” 太田佳代子
黑川纪章访谈 雷姆·库哈斯 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
现代建筑与建筑师
何陋轩论
小题大做 王 澍
因何不陋 童 明
树石亭池,小题大题 王 欣
从冯纪忠的何陋轩谈起 董豫赣
王大闳论(上)
那一代 王大闳建筑师其人其事 徐明松
青年王大闳及其台北建国南路自宅 王俊雄
王大闳论(下)
从依赖到反思——王大闳自宅建筑作品的华丽反身 吴光庭
现代都会建筑的拟仿向度:
从巴塞罗那展览馆到虹庐、良士与鸿霖大厦 罗时玮
不语,为了远航 阮庆岳
附:王大闳作品目录
梁思成、林徽因论
为什么要把建筑史与社会史连起来写? 朱 涛
幽灵的话语与其他 夏铸九
今天我们为什么研究梁思成 赵 辰
该记住的、该反省的和该遗忘的 金秋野
林徽因《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与伊东忠太《支那建筑史》 赖德霖
当代建筑与建筑师
CC TV 新楼与库哈斯
库哈斯没听过我这个顾问的 马清运
CC TV 之歌 钟文凯
库哈斯——中国当代建筑的“搅局者” 李翔宁
北京的地标发生学 唐克扬
黄声远在田中央
“田中央,工作中”展览前言 王增荣 王俊雄
田中央的八个理念 黄声远 王增荣 王俊雄
“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感言 黄声远
当宜兰遇上田中央 黄声远 朱 涛
黄声远在田中央(续集)
黄声远论建筑 史 建 辑录
李兴钢现象
胜景几何 李兴钢
观“胜景几何”有感 张路峰
钢爷正传 齐 欣
“鸟巢”之后的李兴钢 金秋野
设计理念与实践策略
关于直向建筑设计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董 功
起点与重力——在地建筑 华 黎
开放·随想 李 虎
本源与演化 祝晓峰
与世博会有关
东方自然观:当代城市的可能启示?——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屋顶花园
“新九洲清晏”为例 张 利
微博上海企业联合馆 臧 峰
两个万科馆 多相建筑设计工作室
深圳案例馆:世博盛宴之中的别样实验 孟 岩
……
建筑双年展评论
杂论三题
· · · · · · (收起)
喜欢读"新观察 : 建筑评论文集"的人也喜欢 · · · · · ·
新观察 : 建筑评论文集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新观察 : 建筑评论文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原色 (Le temps passe comme mes pense)
-P432Facade(外立面):来自于主要面对人流方向的建筑物之立面,翻译成主立面,西方古典建筑中的主立面是指“发展自其建筑传统中的山墙,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强调了其垂直面的造型问题"。中国传统建筑中以屋檐面作为建筑物主要面对人流之立面,其屋檐之下的墙面完全被屋顶的斜面和出檐所压抑,难发展出facade。 图像先行(Imagine-Driven) -P168张永和:王澍的工作焦点之一是将中国民居,特别是江南民居,进行现代的转化。 -P179李...2018-12-08 15:45
-P432Facade(外立面):来自于主要面对人流方向的建筑物之立面,翻译成主立面,西方古典建筑中的主立面是指“发展自其建筑传统中的山墙,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强调了其垂直面的造型问题"。中国传统建筑中以屋檐面作为建筑物主要面对人流之立面,其屋檐之下的墙面完全被屋顶的斜面和出檐所压抑,难发展出facade。
图像先行(Imagine-Driven)
-P168张永和:王澍的工作焦点之一是将中国民居,特别是江南民居,进行现代的转化。
-P179李翔宁:Holcim评奖五项标准:
1.重大的变革和可移植性;
2.道德标准和社会平等;
3.生态质量和能源保存;
4.经济效能和适应性;
5.文脉的呼应和美学影响。
-P242王澍:建筑学因为大量的建造是带有重复性的,是要大量的人简单可以理解,可以解决普遍问题的,那是建筑学一个更根本的东西。
-P661 史文倩:
“中国山”是一个抽象概念的展览,传达了几个信息:
1.由于现有城市空间的限制,对其改造很难达到生态城市的目标。
2.中国未来化城市的进程不可避免高密度的发展方向。
3.生态城市不仅以城市有多少绿化为计算标准,要把能源、农业的生产和运输的部分计算进去。
回应 2018-12-08 15:45
-
原色 (Le temps passe comme mes pense)
-P432Facade(外立面):来自于主要面对人流方向的建筑物之立面,翻译成主立面,西方古典建筑中的主立面是指“发展自其建筑传统中的山墙,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强调了其垂直面的造型问题"。中国传统建筑中以屋檐面作为建筑物主要面对人流之立面,其屋檐之下的墙面完全被屋顶的斜面和出檐所压抑,难发展出facade。 图像先行(Imagine-Driven) -P168张永和:王澍的工作焦点之一是将中国民居,特别是江南民居,进行现代的转化。 -P179李...2018-12-08 15:45
-P432Facade(外立面):来自于主要面对人流方向的建筑物之立面,翻译成主立面,西方古典建筑中的主立面是指“发展自其建筑传统中的山墙,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强调了其垂直面的造型问题"。中国传统建筑中以屋檐面作为建筑物主要面对人流之立面,其屋檐之下的墙面完全被屋顶的斜面和出檐所压抑,难发展出facade。
图像先行(Imagine-Driven)
-P168张永和:王澍的工作焦点之一是将中国民居,特别是江南民居,进行现代的转化。
-P179李翔宁:Holcim评奖五项标准:
1.重大的变革和可移植性;
2.道德标准和社会平等;
3.生态质量和能源保存;
4.经济效能和适应性;
5.文脉的呼应和美学影响。
-P242王澍:建筑学因为大量的建造是带有重复性的,是要大量的人简单可以理解,可以解决普遍问题的,那是建筑学一个更根本的东西。
-P661 史文倩:
“中国山”是一个抽象概念的展览,传达了几个信息:
1.由于现有城市空间的限制,对其改造很难达到生态城市的目标。
2.中国未来化城市的进程不可避免高密度的发展方向。
3.生态城市不仅以城市有多少绿化为计算标准,要把能源、农业的生产和运输的部分计算进去。
回应 2018-12-08 15:45
-
原色 (Le temps passe comme mes pense)
-P432Facade(外立面):来自于主要面对人流方向的建筑物之立面,翻译成主立面,西方古典建筑中的主立面是指“发展自其建筑传统中的山墙,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强调了其垂直面的造型问题"。中国传统建筑中以屋檐面作为建筑物主要面对人流之立面,其屋檐之下的墙面完全被屋顶的斜面和出檐所压抑,难发展出facade。 图像先行(Imagine-Driven) -P168张永和:王澍的工作焦点之一是将中国民居,特别是江南民居,进行现代的转化。 -P179李...2018-12-08 15:45
-P432Facade(外立面):来自于主要面对人流方向的建筑物之立面,翻译成主立面,西方古典建筑中的主立面是指“发展自其建筑传统中的山墙,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强调了其垂直面的造型问题"。中国传统建筑中以屋檐面作为建筑物主要面对人流之立面,其屋檐之下的墙面完全被屋顶的斜面和出檐所压抑,难发展出facade。
图像先行(Imagine-Driven)
-P168张永和:王澍的工作焦点之一是将中国民居,特别是江南民居,进行现代的转化。
-P179李翔宁:Holcim评奖五项标准:
1.重大的变革和可移植性;
2.道德标准和社会平等;
3.生态质量和能源保存;
4.经济效能和适应性;
5.文脉的呼应和美学影响。
-P242王澍:建筑学因为大量的建造是带有重复性的,是要大量的人简单可以理解,可以解决普遍问题的,那是建筑学一个更根本的东西。
-P661 史文倩:
“中国山”是一个抽象概念的展览,传达了几个信息:
1.由于现有城市空间的限制,对其改造很难达到生态城市的目标。
2.中国未来化城市的进程不可避免高密度的发展方向。
3.生态城市不仅以城市有多少绿化为计算标准,要把能源、农业的生产和运输的部分计算进去。
回应 2018-12-08 15:45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29天前曾上架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新观察 : 建筑评论文集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yye91 2015-12-15
太传媒了==拿王澍在其中一篇文章里说的,中国建筑师一般不写围绕建筑本身的文字讨论,要么为建筑套以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概念......要么就是关于形式构图、功能、技术的流水账......想看的诚恳的文章并不多。
1 有用 包子 2016-07-16
就这样吧,关于中国建筑的未来,好像说了很多,然而……
0 有用 此在一刚.avi 2021-01-09
原来建筑评论就是这么回事哦?
0 有用 此在一刚.avi 2021-01-09
原来建筑评论就是这么回事哦?
1 有用 包子 2016-07-16
就这样吧,关于中国建筑的未来,好像说了很多,然而……
3 有用 yye91 2015-12-15
太传媒了==拿王澍在其中一篇文章里说的,中国建筑师一般不写围绕建筑本身的文字讨论,要么为建筑套以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概念......要么就是关于形式构图、功能、技术的流水账......想看的诚恳的文章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