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与致谢/1
第一部分 视角
第一章 导言:五十年战争/3
比例尺问题/4
冷战与国际政治/8
第二章 美国与苏联的外交政策传统/19
美国/19
俄罗斯与苏联/30
第二部分 两极世界的出现(1941~1953)
导 言/45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为和平而斗争(1941~1946)/48
全球主义与力量对比的变化/48
大同盟与欧洲战争/52
战时联盟的解体/57
联合国/59
世界经济的重建/61
波兰问题/63
德国问题/66
原子弹/66
1946年:国内形势与国际冲突/71
第四章 “两种生活方式”:欧洲的冷战(1947~1953)/78
冷战根源剖析/78
东欧/81
苏联的动机/82
美国的动机/85
遏制政策与杜鲁门主义/88
马歇尔计划、德国,以及欧洲的分裂(1947~1949)/93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决议及遏制的军事化/98
斯大林主义与国内外的冷战(1947~1953)/103
结论/107
第五章 冷战:远东(1945~1953)/109
亚洲与欧洲相比/109
超级大国在亚洲的利益/112
麦卡锡主义与美国远东政策的变化/115
中国与亚洲的动乱(1945~1950)/118
美国对日本的占领/122
朝鲜战争/124
结论/132
第三部分 全球主义与两极格局的局限性(1953~1964)
导 言/137
第六章 和平共处与不可调和的冲突(1953~1964)/141
超级大国的经济状况/141
非斯大林化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53~1964)/145
艾森豪威尔政府与苏联新领导/153
走向日内瓦级会议/155
日内瓦级会议/158
危机及其意义(1956~1961)/160
肯尼迪与赫鲁晓夫/163
第七章 核军备竞赛(1945~1963)/171
引言/171
美国的核战略/174
苏联的核战略/184
裁军还是控制军备?/189
古巴导弹危机/196
第八章 美国、苏联与第三世界(1953~1963)/207
依赖模式与独立模式/207
超级大国与第三世界:基本估计/215
中东:伊朗、苏伊士和黎巴嫩/218
东南亚/227
拉丁美洲:危地马拉与古巴/234
非洲:刚果/244
结论/247
第四部分 缓和及其局限性(1965~1981)
导 言/251
第九章 缓和的形成(1965~1973)/255
国际环境/255
缓和的国内因素/266
缓和的理论/270
缓和的实践/276
欧洲的缓和/284
结论/288
第十章 越南战争与超级大国的三角斗争/289
引言/289
越南与美国的国家利益/291
北越与中苏冲突/300
美国向中国开放/302
中国的动机/303
找到退出越南战争的方法/304
尼克松:个人因素/305
越南:胜利的代价/307
第十一章 压力下的缓和(1973~1981)/310
引言/310
美国:一个领袖受制约的国家?/312
苏联:一个领袖不受制约的国家?/315
军备控制与战略核论战(1974~1981)/319
欧洲进退维谷:西方与东方/328
控制不住的冲突:第三世界/341
安哥拉/343
非洲之角/346
阿富汗/350
伊朗革命/353
阿以冲突/355
古巴危机与尼加拉瓜危机/361
结论/364
第五部分 冷战与国际政治:结局(1981~1991)
导 言/369
第十二章 里根主义与共产主义幽灵/373
权力的过渡/373
超级大国的经济形势回顾/380
武器与人/386
烦恼不堪的西方盟国/397
超级大国、中东和中美洲/405
结论/412
第十三章 戈尔巴乔夫与世界新的动乱(1985~1991)/414
引言/414
苏联与共产主义的崩溃/417
东欧的革命/429
美国、苏联与冷战的终结/436
冷战终结与大千世界/448
第十四章 结束语/451
稳定问题/451
塑造未来/454
参考文献/463
· · · · · · (
收起)
0 有用 月即白 2024-06-22 04:15:25 江苏
全书有点高开低走的感觉,58 年之前写得很有意思。受限于作者成书的年代,戈尔巴乔夫的那部分还是比较乱。此外西方集团中也只有西德的外交政策被梳理了,英法像是有着各种限制满足条件的 npc。不过些许瑕疵并不影响本书成为非常优秀的冷战史专著。这里摘一下作者十分精妙的观点:美国与苏联在冷战体系里竞争的同时,同样在“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的体系中活动,这是苏联所没有的。苏联在冷战体系中的立身根本是二战战胜国的遗... 全书有点高开低走的感觉,58 年之前写得很有意思。受限于作者成书的年代,戈尔巴乔夫的那部分还是比较乱。此外西方集团中也只有西德的外交政策被梳理了,英法像是有着各种限制满足条件的 npc。不过些许瑕疵并不影响本书成为非常优秀的冷战史专著。这里摘一下作者十分精妙的观点:美国与苏联在冷战体系里竞争的同时,同样在“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的体系中活动,这是苏联所没有的。苏联在冷战体系中的立身根本是二战战胜国的遗产和极为高效的战时动员制度,这一力量随着战争的创伤成为记忆而不断变弱。 (展开)
0 有用 玍汪 2020-03-19 08:29:38
冷战史新旧研究混合体
2 有用 yak 2018-06-22 13:26:53
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多元论,美苏两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变化、对核武器态度的变化、盟友之间关系的变化、第三世界的变化,一同推动冷战的威慑——缓和——新冷战发展。最后两章很有意思,一个看上去仍然坚固的堡垒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垮塌了——尽管仍然没有办法下结论,当然也很难有论断。
0 有用 Cooltree 2022-04-06 16:40:42
新现实主义指导下的一部叙事史佳著,虽然没有史料上的有力突破,运用理论框架勾勒和指引美苏乃至全球体系间互动的笔墨令人折服 所谓的punctuated equilibrium的投射,以及最后一方神奇的自我崩溃。当下读来,获益依然很多
1 有用 秋山雪見🍁 2023-06-15 10:06:47 福建
本书最具启发的特点是“从全球角度论述美苏关系史”。作者提出冷战根源在于美苏力量的不对称,并认为美苏之间存在两个相互重叠但不相同的体系的观点值得肯定。作者认为冷战体系是动态发展的,与冷战本身相辅相成,对于美国的代价并不沉重。本书偏重于史实的叙述,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框架来看作为“结构性对抗”的冷战,也是一种新角度,很不错的冷战研究入门书籍
0 有用 冢虎 2024-07-18 17:20:51 黑龙江
苏联几乎以一己之力同大半个欧洲对抗,刚开始的军事对抗还能借二战之余威略占上风,等到欧洲经济复苏,军事对抗反而成了拖死苏联的重要因素。美苏在欧洲均势,于是开始四处渗透,培植团团伙伙,奈何这些扶植起来的除一二基本自食其力外,剩下的都是靠输血维持政权稳定,苏联的解体在冷战开始的时候恐怕就已现端倪了。
0 有用 月即白 2024-06-22 04:15:25 江苏
全书有点高开低走的感觉,58 年之前写得很有意思。受限于作者成书的年代,戈尔巴乔夫的那部分还是比较乱。此外西方集团中也只有西德的外交政策被梳理了,英法像是有着各种限制满足条件的 npc。不过些许瑕疵并不影响本书成为非常优秀的冷战史专著。这里摘一下作者十分精妙的观点:美国与苏联在冷战体系里竞争的同时,同样在“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的体系中活动,这是苏联所没有的。苏联在冷战体系中的立身根本是二战战胜国的遗... 全书有点高开低走的感觉,58 年之前写得很有意思。受限于作者成书的年代,戈尔巴乔夫的那部分还是比较乱。此外西方集团中也只有西德的外交政策被梳理了,英法像是有着各种限制满足条件的 npc。不过些许瑕疵并不影响本书成为非常优秀的冷战史专著。这里摘一下作者十分精妙的观点:美国与苏联在冷战体系里竞争的同时,同样在“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的体系中活动,这是苏联所没有的。苏联在冷战体系中的立身根本是二战战胜国的遗产和极为高效的战时动员制度,这一力量随着战争的创伤成为记忆而不断变弱。 (展开)
0 有用 江南书生 2023-06-20 08:12:01 湖北
庙堂之争和泼皮斗狠有时候是一回事,嘿嘿,不过古惑仔不用脑一辈子都是古惑仔。
1 有用 秋山雪見🍁 2023-06-15 10:06:47 福建
本书最具启发的特点是“从全球角度论述美苏关系史”。作者提出冷战根源在于美苏力量的不对称,并认为美苏之间存在两个相互重叠但不相同的体系的观点值得肯定。作者认为冷战体系是动态发展的,与冷战本身相辅相成,对于美国的代价并不沉重。本书偏重于史实的叙述,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框架来看作为“结构性对抗”的冷战,也是一种新角度,很不错的冷战研究入门书籍
2 有用 Sunyl 2023-06-01 16:14:04 上海
这本书出版于1994年,苏联解体后的第三年,因此比刘易斯加迪斯的长和平更具后见之明。但后见之明往往也更具风险,它使人们更愿意根据结果来挑选事实,从而证明结果的不可避免性,而这也是这本书出彩的地方。它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避免了后见之明的陷阱,而愿意去探讨一些前后不一致、立场左右摇摆、甚至于完全矛盾的理念和决策,称得上是值得一读的冷战入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