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的军队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Die Katze 2016-06-19 19:16:25

    低級英黑阿特金斯囧公。突尼斯那一部份嚇人。

  • 2 FainT 2016-02-17 10:04:40

    K152/7228#1,#2,徐汇借出要到1月还,长宁,田林等编目中

  • 0 Eric 2022-03-06 16:07:59

    剩下有一百多页没读。地名不熟、人名不熟,完全陌生的世界。美军就像电影里的主角,前期总是挨揍,最后反败为胜。

  • 1 百器徒然 2022-01-25 22:09:10

    当时间来到1942年下半年,北非战场的反攻时机已日渐成熟,而且“火炬”行动实际上充当了“霸王”行动的预演,而且为刚刚出国作战的美军提供了练兵的机会。 北非战场终究是次要的,1942~1943年冬,在北非激战正酣时,德国将17个师从西欧调往东线。凯塞林山口战役大概是隆美尔挽救局势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然而由于阿尼姆扣住关键的装甲师造成了进攻兵力不足,以致于此战虎头蛇尾。愚蠢的阿尼姆最终还将断送二十余万轴心国将士,而隆美尔则被调回欧洲。 从卡萨布兰卡到比塞大,盟军的步步紧逼宣告了轴心国非洲战略的破产,当曾经骁勇善战的非洲军团挥舞着蚊帐和内裤做成的白旗向盟军投降,一切都结束了。最初跟随隆美尔征战北非的几个装甲师师长,或战死,或被俘。夕日横扫昔兰尼加、轻取托卜鲁克的无敌军团,最终沦为了战俘营里的囚徒。

  • 0 lzm901016 2022-10-19 19:40:36 辽宁

    视角偏微观,重点大多放在盟军指挥的问题(事实上问题确实很多)和普通战士上。作为战史来读确有不足,但作为北非战场的入门读物还算可以

  • 0 barryy 2023-09-13 18:34:02 四川

    第一次看北非战场书籍,法军倒戈,非洲军团败仗

  • 0 刀魂剑魄 2023-10-24 21:27:44 山东

    如果不理解北非的战斗,就无法理解西西里和诺曼底,以前只对火炬行动有印象,没想到解放突尼斯还是很重要的战斗。

  • 0 黄鹤矶头 2020-06-09 03:06:07

    翻译实在太差,有辱作品。

  • 0 wjpo 2016-08-31 16:59:30

    视角偏微观,难得的表现了美军初参战战斗力不行的一面。感觉翻译比较生硬,编辑校对减分。

  • 0 sherry 2017-12-29 22:22:12

    很写实的战争书。感觉打仗和上班一样,能力平庸,勾心斗角。不过,每一次都是血淋林的生命,很残酷。

  • 1 1997xhp 2017-01-11 12:53:54

    2003年普利策奖历史类。减一星给译者。尽管译文磕磕绊绊,但仍能读出原作风趣幽默的文风。

  • 0 kevin 2019-11-25 18:42:08

    二战非洲战场。 细致入微,如临现场

  • 0 何大宇子 2020-07-19 18:53:12

    二战的 再不想看了 整个这套是三部曲 太长了 好是好 但是太长了 今年都不想看二战美国人了

  • 0 心仁 2021-06-12 15:43:36

    这是一本被译者意志决定的“好书”,书中很多细节展现了原作的决心和能力。但我认为译者会错了意,让这本书带有明确的自相矛盾的立场,而我估计,其中那个古怪的部分是译者的作为。恐怕只有看英文原版,才能理解本书何以为好书。

  • 0 甩尾巴的Alice 2022-03-20 19:46:16

    从美国的视角来看二战,这本主要是说北非战场的,基本不涉及决策,不怎么推荐

  • 0 disguiser 2019-07-06 21:45:35

    翻译的驴唇不对马嘴,怒给1星

  • 1 劳动 2017-07-11 15:16:31

    通篇都是混乱与失败,到最后突然成了高歌猛进一路凯歌,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就是从这里开始成长的。最后的评价过低了,北非之战的战略意义绝对不一般。而希特勒应该在火炬行动后就直接撤出北非的,如果有两个宝贵的集团军呆在西南欧,战略态势会完全不同。

  • 0 ゞ黓 2023-04-01 09:11:59 辽宁

    加夫萨是片苦海, 它的水是血, 空气是毒药。 哪怕你待上一千年, 都交不到一个朋友。

  • 0 nicey 2022-12-25 21:07:02 重庆

    史诗,勇敢与伤痛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