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艾伯特·O.赫希曼
/
阿尔伯特·赫希曼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副标题: 对企业、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回应
原作名: Exit, Voice, and Loyalty: Responses to Decline in Firms, Organizations, and States
译者: 卢昌崇
出版年: 2015-7
页数: 133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前沿
ISBN: 9787543225329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副标题: 对企业、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回应
原作名: Exit, Voice, and Loyalty: Responses to Decline in Firms, Organizations, and States
译者: 卢昌崇
出版年: 2015-7
页数: 133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前沿
ISBN: 9787543225329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艾伯特·O.赫希曼编著的《退出呼吁与忠诚(对企业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回应)》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例如:对垄断组织的重新认识;对利润最大化假定的质疑与修正;什么样的市场结构更有利于经济绩效的恢复;制度性的障碍能提高退出的成本,从而激活呼吁并使之发挥作用;联合抵制兼具退出和呼吁的功能;由于基本不存在退出障碍,多党制内部的民主制度鲜有获得发展的机会;等等。这些,对进一步深化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于1970年由哈佛出版社出版,多次重印,后被翻译成西班牙、葡萄牙、法、德、意大利、瑞士、日、匈牙利等多种语言公开出版。艾伯特·O.赫希曼的这部著作立意新颖,分析深刻,结构严谨,论述有致,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影响甚广,引用率一直居高不下。
在线试读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美)艾伯特·O.赫希曼 译者:卢昌崇
艾伯特·O.赫希曼,1915年生于德国柏林。1941年移民美国,先后在伯克利、耶鲁、哈佛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1974年加入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赫希曼一生著述颇丰,以英语出版的著作有14部,以其他语言出版的有10部,大多数著作被译成多国语言,如《经济发展战略>)被译成十多国语言。
目录 · · · · · ·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言以及学说背景
引入“退出”与“呼吁”概念
绩效衰减空间与经济思想的迟滞
作为经济和政治化身的退出与呼吁
第二章 退出
退出选择如何运作
串谋式竞争
第三章 呼吁
呼吁是退出的余韵
替代退出的呼吁
第四章 退出与呼吁组合的难点
第五章 竞争能纾缓垄断吗
第六章 双头垄断与两党制的发展
第七章 忠诚理论
激活呼吁使之成为忠诚的函数
入会标准严苛及退出成本较高的忠诚者行为:一个改动的模型
忠诚行为与退出公益(公害)品的难处
第八章 美国意识形态和实践中的退出与呼吁
第九章 退出与呼吁的最佳组合:一个晦涩的模型
附录A 一个简单的退出与呼吁图形
附录B 呼吁与退出的抉择
附录C 逆转现象
附录D 消费者在面临几种鉴赏物品选择时对价格上涨与质量下降的反应
附录E 一项实验设计:严格的入会条件对能动主义行为的影响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前言
第一章 导言以及学说背景
引入“退出”与“呼吁”概念
绩效衰减空间与经济思想的迟滞
作为经济和政治化身的退出与呼吁
第二章 退出
退出选择如何运作
串谋式竞争
第三章 呼吁
呼吁是退出的余韵
替代退出的呼吁
第四章 退出与呼吁组合的难点
第五章 竞争能纾缓垄断吗
第六章 双头垄断与两党制的发展
第七章 忠诚理论
激活呼吁使之成为忠诚的函数
入会标准严苛及退出成本较高的忠诚者行为:一个改动的模型
忠诚行为与退出公益(公害)品的难处
第八章 美国意识形态和实践中的退出与呼吁
第九章 退出与呼吁的最佳组合:一个晦涩的模型
附录A 一个简单的退出与呼吁图形
附录B 呼吁与退出的抉择
附录C 逆转现象
附录D 消费者在面临几种鉴赏物品选择时对价格上涨与质量下降的反应
附录E 一项实验设计:严格的入会条件对能动主义行为的影响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果我參與了一項外交政策的制定過程,而且對該政策持反對意見,那麼我可以辭去官方職務。但是,我的國民身份並沒有發生變化,我的國家仍然執行著令我日益憂心的外交政策,我的鬱悶與不快並沒有煙消雲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4页 -
自人们发明松弛这个概念以来,直接的回应措施无非有两类:一是宣称某种程度的松弛是合理的;二是求助某些外力,如反作用力、不平衡、革命等,以打到消减松弛的目的。两种观点都把松弛看成一个缺口,是个人、企业和组织的实际绩效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本书在认识松弛的重要性和松弛的普遍性方面,将向前迈出一大步。我个人认为,松弛不仅来历不明地、以一定的数量与现实世界共存,而且,由于人类具有某种熵特征(entropy characteristics)以及社会在不断地创造剩余,松弛也会与时俱进,被不断地“生产创造”出来。“松弛无时不在”,或许是一条金科玉律。我们所构思的画面是这样的:不论企业和组织赖以运行的社会制度设计得多么完善,他们都具有趋于不断衰退的倾向,这种衰退极可能是持久式的,也可能是间歇式的。也就是说,企业和组织的理性程度会不断下降,效率会不断衰减,创造剩余的能量会不断流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前沿(共90册),
这套丛书还有
《社会实在的建构》《还原论的局限》《民主的经济理论》《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真实与惟一的天堂》
等
。
喜欢读"退出、呼吁与忠诚"的人也喜欢 · · · · · ·
退出、呼吁与忠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基本观点-干货】给要做作业又不想看书的同学
书挺不好看的,里面的主要观点都在下面了 懒蛋们拿去直接当作业交吧 —————————————————————————————— 一、松弛与衰退:作为讨论的起点 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统治经济学界的一段时间里,组织一直被经济学家们看作是追求最大利益的“黑箱”,他们往...
(展开)

当人们退出无门,便只能寻求呼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近日世事纷扰,适合读此书。 1915年出生的美籍犹太作者赫希曼,是鼎鼎有名的国际一流学者,一生辗转受邀哈佛、哥大、普林斯顿等名校任教治学,笔耕不辍,留下十几部一流学术著作,曾在美联储和哥伦比亚政府任职经济顾问,还参加过战争,像电影《辛德勒名单》那样在危难时刻不顾... (展开)
Thinker the Hirschman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的文笔仍然不够干净,因为原版和中译文都对照,甚至中译文会读起来更清楚…(一般似乎是原版会更好),这造成了每章内部的结构没有那么清楚。当然,非常简洁,是思想性的经济学作品,而非经验性或者模型化的,打通了政治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 Chap1: 从现象出发,发现盈余... (展开)
愿意使用voice,没有直接exit的人,你需要珍惜
愿意使用voice,没有直接exit的人,你需要珍惜。 平时注意不要堵塞voice的通道,甚至应该让voice变得更容易。 当然你也需要认真听,花时间去想,走心去reply。 曾经对兔子说你不管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话都要对我说,然而我经常没有认真听,没有花时间去想,也缺乏经验,让兔子...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尼日利亚不是尼加拉瓜!(整理一些本书的翻译错误) | 来自月亮脸 | 1 回应 | 2021-02-24 09:23:2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8.5分 105人读过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商周出版 (2018)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经济学】 (爱玛·包法利)
- 已上传libgen的中文书 (奥吉尔维同志)
- 人文社会科学经典 (皇甫杰)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工作后购书目录 (张小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09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退出、呼吁与忠诚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烹小鲜¹ 2022-03-16 05:52:47
允许退出→不发声 不允许退出时→发声 不允许退出、不允许发声 → 崩溃或坚固 忠诚 即 允许退出时 选择先发声 是理性行为 也是非理性
1 有用 姜丝 2019-03-22 11:12:32
自己还需要一读再读
20 有用 杨念孜 2016-02-26 16:09:12
用脚投票和死磕到底。。
9 有用 巫 2016-05-21 11:30:06
最有啟發的是雙頭壟斷的模型和對黑人社會退出模型的分析。後者可以用來解讀很多黑人文學作品,可以完善我寫ghetto的論文。赫希曼的奇特之處在於,他不是左派,也不是傳統右派,他不站在個人的立場,而更傾向於站在組織的立場來考慮問題。
0 有用 洛极克猫😺 2019-08-07 15:16:30
今年对我启发最大的一本书。
0 有用 Castor 2023-03-19 09:28:47 河北
感觉作者在很多地方还是没想清楚,很多地方都有不断摇摆和找补的感觉(许多案例也能一眼看出来不合适的地方),以至于其论点似乎转化为了一个很“常识性”的观点:大量的退出会损害组织革新的能力,因而诉求者最好先进行呼吁,通过呼吁引动组织革新会有更好的效果,但呼吁又需要以退出为威胁/后盾;充分竞争的环境,人们更多地选择退出,垄断性的环境(退出成本高),人们更多地选择呼吁。 如果转化为这个观点,这似乎只是复述一... 感觉作者在很多地方还是没想清楚,很多地方都有不断摇摆和找补的感觉(许多案例也能一眼看出来不合适的地方),以至于其论点似乎转化为了一个很“常识性”的观点:大量的退出会损害组织革新的能力,因而诉求者最好先进行呼吁,通过呼吁引动组织革新会有更好的效果,但呼吁又需要以退出为威胁/后盾;充分竞争的环境,人们更多地选择退出,垄断性的环境(退出成本高),人们更多地选择呼吁。 如果转化为这个观点,这似乎只是复述一遍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而无法起到一开始所暗示的目标:呼吁比退出更有效。以及,越垄断的环境的确有越多的呼吁,但你怎么确定它们会回应呼吁呢?比如面对一个毒彩者 (展开)
0 有用 匿名月亮 2023-03-16 17:59:36 意大利
一定是我不适合经济学
0 有用 alpha 2023-03-16 11:34:41 广东
退出-呼吁模型,以忠诚为中介变量,深入浅出,富有洞见,需反复读
0 有用 成人侦探 2023-03-13 21:32:43 北京
冲着作者背景看的。大费周章论证了一个润学常识,对于商科毕业生来说也很晦涩难读,我以为这是本通识小册子,结果却是回忆起了微观经济学给我找的那些不痛快…
0 有用 埃姆维霹 2023-03-06 08:55:58 北京
翻译再好点就更好了,篇幅不长,信息量很大。尤其喜欢「公害品」这个概念的提出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