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二战期间,萧乾先生先作为香港《大公报》兼职特派员,后为战地记者,曾在欧洲战场逗留了七年。该书收集了作者五十多年来所写的战地报道和回忆文章数十篇,其中包括“回顾与反思”“现场报道”“旧地重游”“跑江湖采访人生”四个部分。1985 年萧乾先生发表在《北京晚报》副刊的一组《欧战杂忆》(十篇)也收入书中。
阅读这本书,仿佛亲历二战中的欧洲战场,作者对于战争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将帮助生活在和平时期的读者了解和认识战争的本质。
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的创作者
· · · · · ·
-
萧乾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萧乾,1910年生于北京,蒙古族。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1935年他进入《大公报》当记者,1939年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任《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后为正式的战地记者,是二战时期最早进入欧洲战场并经历了全过程的中国记者。还曾采访报道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审判纳粹战犯等重大事件。1949年回国。“文革”期间备受迫害,后平反。1999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9岁。主要著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采访》《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与文洁若合译)等。
目录 · · · · · ·
回顾与反思
1 一个中国记者在二次欧战中的足迹
2 一个中国记者对二次欧战的观感
3 《慕尼黑协定》――二战的前奏
4 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5 顶天立地戴高乐
6 混世魔王希特勒
7 纽伦堡审战犯
8 二战史话
现场报道
9 剑桥书简
10 矛盾交响曲
11 血红的九月
12 伦敦三日记
13 银风筝下的伦敦
14 一九四○年的圣诞
15 欧洲往哪里去?
16 战时英国印象
17 科学在第二次大战中
18 战争与宗教
19 滇缅路开放之前
20 妇女在战争中
21 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英国家畜
22 舆论广播宣传
23 进攻的故事
24 一九四○年欧洲稗史大观
25 疏散与失学
26 到莱茵前线去
27 南德的暮秋
28 柏林那趟
29 欧战杂忆
旧地重游
30 达豪余生
31 欧行冥想录
32 北欧来鸿
跑江湖采访人生
33 在洋山洋水面前
34 我的旅行记者生涯
· · · · · · (收起)
1 一个中国记者在二次欧战中的足迹
2 一个中国记者对二次欧战的观感
3 《慕尼黑协定》――二战的前奏
4 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5 顶天立地戴高乐
6 混世魔王希特勒
7 纽伦堡审战犯
8 二战史话
现场报道
9 剑桥书简
10 矛盾交响曲
11 血红的九月
12 伦敦三日记
13 银风筝下的伦敦
14 一九四○年的圣诞
15 欧洲往哪里去?
16 战时英国印象
17 科学在第二次大战中
18 战争与宗教
19 滇缅路开放之前
20 妇女在战争中
21 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英国家畜
22 舆论广播宣传
23 进攻的故事
24 一九四○年欧洲稗史大观
25 疏散与失学
26 到莱茵前线去
27 南德的暮秋
28 柏林那趟
29 欧战杂忆
旧地重游
30 达豪余生
31 欧行冥想录
32 北欧来鸿
跑江湖采访人生
33 在洋山洋水面前
34 我的旅行记者生涯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的人也喜欢 · · · · · ·
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转自“大唐逸民”的博客
萧乾欧战亲历记 《欧战旅英七年——一个中国记者的二次大战自述》,是现代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萧乾先生关于二战期间旅欧见闻的纪实作品。作者1939年受英国伦敦大学邀请赴伦大东方学院任教,同时兼《大公报》驻英记者,1942年入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当研究生,进行心理派...
(展开)
信奉战争的,非蠢即坏
在2020年的备忘录里忘了因为什么写下了这段话:“信奉战争的,非蠢既坏。有人说和平是表象,那么战争也是表象。人的自私与贪欲附带在基因中延续生长,真理与善恶是因为人才存在才有所高低立判。所以人永远不可能参透这个世界的本质,因为所得全是人的本质。” 多了两年的学习,...
(展开)
信奉战争的,非蠢即坏。
很巧妙的,在#世界读书日 这天看完了这本书,感慨万千。可惜世界仍有战争,但是幸好还有书籍。 在2020年的备忘录里忘了因为什么写下了这段话:“信奉战争的,非蠢既坏。有人说和平是表象,那么战争也是表象。人的自私与贪欲附带在基因中延续生长,真理与善恶是因为人才存在才有...
(展开)
>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5)8.6分 66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8.8分 22人读过
-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3)8.5分 25人读过
-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7.3分 2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5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叠书记V (小欢欢)
- 记性是个好东西,可惜我没有 (无糖捣蛋)
- 永恒之人,引领飞升 。 (Blóðughadda)
-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若)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Circe 2022-04-26 19:06:44
珍贵在是亲身经历。
0 有用 星河~努力煮粥 2017-10-15 00:55:18
萧乾在1939年作为《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在欧洲呆了七年,报道战时欧洲,还曾作为随军记者前往西线战线采访。本书有部分现场报道(文稿日记等已在1966年8月被焚毁,无考),也有一些旧地重游的感文,还有一些感慨世事变迁的杂论。感觉文笔一般,颇类流水账,感言也有点明哲保身下的欲言又止。
0 有用 李潇潇 2023-03-03 14:26:05 北京
作为二战时期在欧洲唯一的中国记者,《大公报》特派记者萧先生做到了用亲身观察体会来写一又一个的特写通讯。他说如果他什么也不曾找到,至少在这大时代里充当了一名消息传达者,当然这些欧洲的故事是为了激励当时的国人,一方面警示当时的重庆政府。古老的欧洲在萧先生笔下,展现出辉煌文明在经历战火后的阴霾,但最终又能浴火重生。“八年侵略与反侵略,打出一个更加富强的中国。纳粹烧起的六年战火,烧出一个新欧洲。战争还在东... 作为二战时期在欧洲唯一的中国记者,《大公报》特派记者萧先生做到了用亲身观察体会来写一又一个的特写通讯。他说如果他什么也不曾找到,至少在这大时代里充当了一名消息传达者,当然这些欧洲的故事是为了激励当时的国人,一方面警示当时的重庆政府。古老的欧洲在萧先生笔下,展现出辉煌文明在经历战火后的阴霾,但最终又能浴火重生。“八年侵略与反侵略,打出一个更加富强的中国。纳粹烧起的六年战火,烧出一个新欧洲。战争还在东西方都粉碎了旧世界的秩序,往昔的被奴役者纷纷敲碎桎梏,挺起胸,站了起来。当然这是战争发动者始料未及的,他们愿想拖世界的后腿,世界却更前进了。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芸芸众生都总像是在听任摆布。然而冥冥之中,历史自有它的意志,它的规律。大国永远不能支配小国,大人也永远不能控制小人。这就是我乐观主义的依据” (展开)
0 有用 光央 2018-11-30 00:30:49
2018/10)最早是在《看得见的正义》里面看到了引用的片段才来买的。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一年多,终于看完了。中间战地报道的部分一度完全看不下去,絮絮叨叨也没什么战场正面报道,一段话要看好几遍才能把意思看进脑子里。但是看战后游记、随笔的部分又挺喜欢。萧乾老师的文采非常好,思考也很正直,以后再看看他写的别的东西吧,通讯我大概是真的不感冒。
0 有用 mi55Minnie 2018-10-07 06:44:08
來自從前的感動!
0 有用 橙子味棒棒糖 2024-08-31 13:26:37 湖南
欧战杂忆这一篇比较好看。有重复的内容,比如如何登船的,去的集中营
0 有用 豆友175445303 2024-07-31 20:27:11 上海
作者近距离经历了二战,他的描述证明国与国只有利益没有道义。 那个生在天津会说英语德语中文的德国女人、鲁道尔夫·维尔德这两个人的故事最让我动容。 梁效这人有没有专门写他的书?他是不是给作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0 有用 在林里 2023-09-06 23:26:42 重庆
银风筝下的伦敦写得极好
0 有用 24601 2023-08-04 23:35:12 上海
被记者判定为“新闻”的素材恐怕不只是因为新,更是因为陌生,过去了80年很多信息对我而言非常非常陌生,作者在纽伦堡感到感到陌生的事物需要过十几年才能领会。作者既欲言又止、言外有意,又喋喋不休、老调重弹,也许有些话总是开不了口,也有些话总忍不住唧唧歪歪。达豪集中营:“劳动使你自由”,嗯。
0 有用 李潇潇 2023-03-03 14:26:05 北京
作为二战时期在欧洲唯一的中国记者,《大公报》特派记者萧先生做到了用亲身观察体会来写一又一个的特写通讯。他说如果他什么也不曾找到,至少在这大时代里充当了一名消息传达者,当然这些欧洲的故事是为了激励当时的国人,一方面警示当时的重庆政府。古老的欧洲在萧先生笔下,展现出辉煌文明在经历战火后的阴霾,但最终又能浴火重生。“八年侵略与反侵略,打出一个更加富强的中国。纳粹烧起的六年战火,烧出一个新欧洲。战争还在东... 作为二战时期在欧洲唯一的中国记者,《大公报》特派记者萧先生做到了用亲身观察体会来写一又一个的特写通讯。他说如果他什么也不曾找到,至少在这大时代里充当了一名消息传达者,当然这些欧洲的故事是为了激励当时的国人,一方面警示当时的重庆政府。古老的欧洲在萧先生笔下,展现出辉煌文明在经历战火后的阴霾,但最终又能浴火重生。“八年侵略与反侵略,打出一个更加富强的中国。纳粹烧起的六年战火,烧出一个新欧洲。战争还在东西方都粉碎了旧世界的秩序,往昔的被奴役者纷纷敲碎桎梏,挺起胸,站了起来。当然这是战争发动者始料未及的,他们愿想拖世界的后腿,世界却更前进了。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芸芸众生都总像是在听任摆布。然而冥冥之中,历史自有它的意志,它的规律。大国永远不能支配小国,大人也永远不能控制小人。这就是我乐观主义的依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