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边报告 短评

热门 最新
  • 41 树上的船长 2015-12-30 14:11:10

    这本书,是我近年来认为买到最差的书,真是朋友推荐也不能信啊...书中充斥的,就是黑格尔所说的那种“空虚浅薄的意见”,以及浮光掠影、苍白贫瘠的语言。作为同行,真是要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要天天飘在云端、像一朵白莲花那样抱着虚幻的优越感,而每一次采访、每一眼关照都没法扎下根去。在封面上联袂推荐的那些人,也足以被钉在耻辱柱上。

  • 29 soloye 2015-11-25 13:19:16

    只可以作为一个样本研究,因为所有的样本一定都有所偏颇。作者本身的智识水平堪忧,这么多的推荐如果不是某种力量在背后推动的话,作者还需要沉下心来读更多的书才能够看得更清楚一些

  • 22 糖罐子 2015-11-02 17:36:24

    满怀期待,结果五味杂陈,后半部分的左右之争姑且不提了,反正一直在争,讨论农村光棍时的性别观是另我发指的,提出的问题确实都在,然提出的问题解决方式坦白讲有些我觉得简直与世界为敌

  • 21 好烦的小海君 2015-11-15 17:56:47

    作为纪实作品,前半部分对崖边村的具象描述和分析是精彩而引人深思的。后面对整个中国乡村命运和出路的思考有点突兀,出于对农村现状的关怀也好,或者其他原因也罢,对包产到户政策的抨击和对毛时代的怀念都有点奇怪。

  • 12 小本 2016-02-03 14:33:01

    对族权(夫权)的描述让我深感直男癌太重,特别对女性的描述,让我觉得非常受不了(反感)。

  • 5 ly的读享生活 2015-09-11 22:27:13

    对中国来说,无论是梁庄还是崖边,裂变显然都不是合理的选择,那意味着迅速地崩解和难以修复的体系。关注现实的好的纪实文学常常让人觉得窒闷和疼痛。崖边报告是一部沉重的作品。

  • 13 千立 2015-12-30 15:46:20

    作者的有些观点无法苟同,但也能通过本书了解某些人的想法。而且我觉得作者有些观点是冲突的,比方说,一方面说崖边的男人需要解决性的生理需求,女性为了欲望和金钱而不愿意回农村,那么,获得金钱和地位,不也是马斯洛理论的一部分么,只是这个需求的层次更高罢了,既然村里的男人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性的权利,女性也有留在城里追求自己想获得的东西的权利。经济是人类迁徙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在城市可以获得更好的条件当然可以选择留在城市,难道女性就应该为了解决农村男性的需求就必须回去吗,只有回去才能被称为不被欲望所吞噬?不要忘了,人本身就是被欲望驱使着前进的,如果不违反法律,为什么不能追求合理的欲望呢?

  • 11 浅吟低唱 2016-04-02 21:58:10

    烂书,缺乏学术书籍应有的严谨,连张謇和张骞都没有搞清楚。

  • 6 十一 2015-11-30 20:49:10

    现在出书是越来越没门槛了,北大出版社也丢了节操。媒体人出身,学养不够就写写现象便好,后面所有的思考几乎都是败笔,除了对熊培云的评价。

  • 7 熊碧碧 2016-01-11 14:11:52

    非常后悔买了这本书,作者的女性观和归因方式让人无法接受。乡土调查不是新闻访谈,不是记者手记,不是音配字,不是后感,不是陪人说说话,不是根据“自我宇宙”的自我感觉得出今夕何夕。

  • 5 和光同尘 2015-09-19 21:33:32

    中国在“崖边”,中国在崖边。 全书没有特别新鲜的观点和新鲜的事实,但是也算是诚意之作。 近年写农村的这种类型的书涉及过湖北 河南 东北,这本书讲的是甘肃,陇中地区。描述的事实全国各地也都类似,只是这一次发生在黄土高原,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书写,而且是一位80后,但他记者的标记重于作家。 很沉重的话题,很多共鸣的看法和感受,但不是所有观点都认同,比如警惕农地私有化这一篇。

  • 6 柿子先生 2016-01-06 08:39:04

    因为自己是甘肃人,而且生活在农村,对于作者描述的农村感觉亲切。作者的思考无疑是深邃的,思考也很清醒。看到有评论说对毛时代的怀念有些突兀,我觉得这是作者自己在体悟农村之后的所思所想。我们不能因为否定而否定。

  • 4 岛生 2015-11-26 09:22:30

    作者的女性观简直……其他就不评论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这样一个样本都会有自己的解读。

  • 2 韧勉 2016-05-10 20:09:49

    本书号称是2015年度大陆地区最火的民族志,但实际水平只是一本合格的民族志,但是从头到尾我们看到的都是乡土中国普遍性的问题,看不到任何“崖边村”的特殊性体现,尤其是作者还非要在写法上贴近林耀华,却完美没有料,非常遗憾。

  • 5 李林寒 2015-11-13 21:25:19

    一个基层媒体人,用十年的时间往返于立身的城市和乡土之间,调查和记录他所亲历的裂变与浮沉,作为中国乡土题材的纪实作品,绝对值得一读,这些比其写作中所存在的缺憾,重要万分~~

  • 3 ziruofeier 2016-01-03 01:01:34

    很失望,首先这不是民族志,前半本是“随笔”后半本就只能算“吐槽”,作者其实挺矛盾的,一方面难以掩饰自己作为一个挤进城市的农村人在看农村时的优越感,另一个方面,不遗余力强调中国的所有时代都亏欠了农村,吐槽吐得不能深入有cynical的味道

  • 2 envision 2018-04-22 12:48:29

    比较偷懒的写法,每个方面一个小标,每部分内容也不连贯,好几次重复的表述,很好的题材写得却不好,可惜了。

  • 2 千江阅 2015-09-15 13:46:59

    前面还好,后面越发有读政治报告的感觉,或许与作者的工作有关。又一个村庄 的代言人。

  • 2 舞池里的塔西佗 2015-12-15 09:19:28

    乡土癔症患者的吠叫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