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之匣》的原文摘录

  • 我觉得这是件好事,人生是凭借死亡得以完成的。人活着的时候,都是不圆满的。虫儿和小鸟,活蹦乱天的时候是完美的,一旦死去,便只是个尸骸。既没有圆满,也没有不圆满一说,只是归于无。但是,人类与之相比,完全相反。人类,只有在死亡之后才变得更像人类。 (查看原文)
    小嘻嘻嘻 2赞 2017-06-09 17:53:52
    —— 引自第51页
  • 你看,新的时代的确已经到来了。它像羽衣般轻盈,又像潺潺流过的溪流一般清澈见底。初中的福田和尚老师曾经讲过,松尾芭蕉在他晚年时,非常推崇所谓“轻盈”,将此境界远远置于“闲寂”“幽玄”“余韵”之上。像芭蕉那样的名人在晚年终于感悟、憧憬到的这一最高心境,我们却是在不知不觉间自然达到,可以自豪地说是求之不得的。 这种“轻盈”与轻薄是截然不同的。不舍弃欲望和生命,就不会懂得这样的心境。那是在经过辛苦打拼,汗流浃背之后,吹来的一阵清风,是从世界末日般紧张的空气中诞生出来的羽翼透明、轻盈飞舞的小鸟。不懂得这些的人,将永远被排除、淘汰于历史潮流之外。啊,一切的一切都日益变得陈旧。君知否,任何大道理都没有意义。只有失去一切,舍弃一切的人的平安,才是那“轻盈”。 (查看原文)
    祭酒_Fathom 1赞 2019-12-05 11:13:47
  • 但是,你知道嗎?不管怎樣,總有一塊無法掩去的、如黑雲般的不安縈繞在我的心中,揮之不去。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今後,我將會有怎樣的境遇?應該,沒有什麽太大的波瀾吧,但是,這不就如同廢人一般嗎?想到此,我不禁黯然發呆。該如何是好,我完全摸不著方向。而且,像我這樣一無是處的人,活著僅僅是給別人增添麻煩,沒有任何意義,想到此,我痛苦萬分。像你這樣的高才生大概是無法理解的,“自己的活著是別人的麻煩,我是一個多餘的人”。這種痛苦的回憶世間無二。 (查看原文)
    彼時 1赞 2012-05-17 12:12:58
    —— 引自第76页
  • 我是流淌的水。拍打著所有岸堤流淌不息。 我愛所有的人。這麼說是不是有些做作呢。 (查看原文)
    彼時 1赞 2012-05-17 12:12:58
    —— 引自第76页
  • 某一天,某个时刻,圣洁的灵魂潜入了我的胸膛,眼泪流过脸颊,我独自哭泣了许久,突然间,身体变得轻快起来,头脑也感到无比清醒和透明,从那时起,我变成了另外一个男子。在此之前它一直是隐藏着的。 我至今为止所受的苦痛不过是欲粉饰自己的体面而所承受的辛苦罢了。 这些人已被秋日深深感染,不由得令我感到压抑。 像是乘着一搜没有船尾和船舵的船只出海,在汪洋之中没有任何依靠,只能愣愣地呆呆地随波逐流。 我是流淌的水。拍打着所有岸堤流淌不息。 性情温柔的人,总是不擅长购物。 也许,男人就是种无论关系如何亲密,久违相遇之时,总会以那种情形相互讲述高深之事,被急于让对方承认自己进步的焦躁情绪所驱动的动物吧。 献身指的绝不是在绝望的伤感中随意将自己杀死。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献身指的是让自己永远活得绚烂而精彩。 (查看原文)
    fnlemonee 1赞 2013-09-15 10:17:20
    —— 引自第1页
  • 献身指的绝不是在绝望的伤感中随意将自己杀死。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献身指的是让自己永远活得绚烂而精彩。 人类只有依靠这种纯粹的献身才能真正不朽。不过,献身无须任何形式上的粉饰,而是应该以当前最自然的姿态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农民就应该以干农活的姿态献身。 绝不可掩饰自己的姿态。 献身更容不得犹豫。 人类必需时时刻刻献身。在如何才能完美献身之类的问题上下功夫,是最无意义的事情。 …… 这条路,将通往何方?我们最好去问问沿途那蔓延前行的藤蔓。想必藤蔓会为我们做出回答的吧。 “我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在蔓延前行的方向上,洒满了阳光。” 再见。 (查看原文)
    织田集团副会长 2014-06-29 15:54:38
    —— 引自第238页
  • 我虽然没有自负地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视死生如一的境地,但是,死也好,生也罢,不都是一样的吗?无论是哪个,都同样的难熬。那些不顾一切地急急求死的人大多是装腔作势的人。我至今为止所受的痛苦不过是欲掩饰自己的体面而所承受的辛苦罢了。这种迂腐的装腔作势应该也是伪装出来的吧。 (查看原文)
    Jin 2019-11-25 23:49:18
  • 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人类只有通过死亡才会变得完整。还活着的时候,是不完整的。虫子和小鸟在还活着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时是完美的,一旦死去,就只是一具尸体而已。没有完整或是不完整之说,只是归于虚无。与此相对,人类就恰恰相反。人类,只有在死了之后才更像人类,这种悖论似乎也是成立的。 (查看原文)
    Jin 2019-11-26 17:20:48
  • 他们不会为了学习社交礼节或者是提升爱好修养而去勉强自己学习艺术。只会把触碰到心灵的作品当作自己的流派来记下、珍藏。就只是如此。就在刚刚,我对艺术跟民众之间的关系有了一种重新受教的感觉。 (查看原文)
    Jin 2019-11-26 17:20:48
  • 我是潺潺的流水,拍打着所有的岸边流淌不息。 我爱着所有的人,这样说会不会有些矫揉造作? (查看原文)
    Jin 2019-11-26 17:20:48
  • 小麻总是只想着自己的事。不管是笔头草还是我,她都不放在心上。她只是陶醉于自己的美丽与令人怜悯。虽然她装作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但因为强烈的虚荣心作祟,她不想输给任何人,而且只要是别人的东西她都想要。小麻的这些策略已经被我看透了。 (查看原文)
    Jin 2019-11-26 17:20:48
  • “天皇陛下万岁!呼喊这个,昨天之前是旧思想,在今天就是最新的自由思想了。因为以前的自由和今天的自由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这已经不是神秘主义了,这是人类最本能的爱。今天真正的自由思想家应该在呼喊这个之下死亡。听说美国是自由的国家,他们必定会认同日本这样呼喊自由的。 (查看原文)
    Jin 2019-11-26 17:20:48
  • 学校和家庭,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里住着的两个人,在我床边像是旧相识一样地谈笑着,那种感觉宛如在十和田湖发现了富士山一样。很混乱的解放一样的幸福感涌现出来。 (查看原文)
    Jin 2019-11-26 17:20:48
  • 我们现在正追求着。那些奇妙的夸张的东西,深刻的东西,这些都是从很久以前开始就十分了解了的。能够把在火烧过的角落生长出来的青草歌唱得很美好的诗人是没有的。这并不是从现实中逃避。是因为已经十分了解苦痛了。我们已经决定了不论是什么都平静地对待,也不逃避。 (查看原文)
    Jin 2019-11-26 17:20:48
  • 放弃什么的,并不是那么意识性的东西,而是眼看着眼前的风景要远去,还非要用望远镜来窥视颠倒着且小了很多的风景的这样的感觉。 (查看原文)
    Jin 2019-11-26 17:20:48
  • 所以,感受性过于强烈的人,越是容易懂得他人的痛苦,就越难以变得直率。所谓直率,是种暴力。 (查看原文)
    Jin 2019-11-26 17:20:48
  • 太宰文学虽属于日本文学的另类,却是日本战后文学的重要坐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文学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他的作品中对于挣扎在时代边缘的理想主义者的心理剖析可谓入木三分,少有可以比肩者。 (查看原文)
    祭酒_Fathom 2019-12-04 15:47:29
  • 作者借主人公和病友之口将苦闷的心绪用诙谐幽默的笔法写出,寄托了自己在战后废墟上萌生的对未来的憧憬。内容令人振奋,文笔十分流畅。是太宰治不多见的积极而阳光的作品。 也许因此之故,早在战争期间,即1943年10月已完成小说《云雀的声音》,却因出版社怕通不过审批而延期出版。翌年准备出版途中,又因印刷所遭到空袭而使原稿被烧毁遗失。直到1946年才发表的《潘多拉之匣》,是在《云雀的声音》基础上重新执笔再创作的成果。 (查看原文)
    祭酒_Fathom 2019-12-04 15:47:29
  • 旧时代的人们对于我们这些感想,只能理解为幼稚逞能,或因绝望而自暴自弃,实在是可悲。对旧时代和新时代这两个时代的人的情感,都能够透彻理解的人不是少之又少吗。我们认为生命轻如鸿毛,但是,这并不等于慢待生命的意思,而是要将生命作为轻如鸿毛的东西来呵护。于是,那鸿毛将会飞快地飘向远方。 (查看原文)
    祭酒_Fathom 2019-12-04 15:51:16
  • 诸如“只有贝多芬最棒”“李斯特是二流的”云云,当这些所谓的“行家们”吐沫飞溅地大发议论时,民众早已抛开这些议论,去倾听、享受各自喜爱的节目了。他们根本不把作者当回事。不管是一茶作的,还是都都逸作的,还是麻儿作的,只要那个句子没有意思,他们就不感兴趣。他们绝不会为了社交上的礼仪或是提高情趣之类的目的,而勉强“学习”艺术。他们只是以自己的方式记住那些能打动自己的作品,仅此而已。对于艺术与民众的关系,我仿佛刚刚被灌输了一种全新的理念。 (查看原文)
    祭酒_Fathom 2019-12-04 15:59:06
<前页 1 2 3 4 5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