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理论》的原文摘录

  • 我们可以把创造一个繁荣长尾市场的秘诀归结为两句话: 1. 提供所有产品。 2. 帮我找到它。 对娱乐业来说,推荐系统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营销方式,可以帮助小电影和不太主流的音乐找到自己的顾客群。对消费者来说,遵从一个好的建议意味着选择的简单化,这会鼓励探索,重新唤起对电影和音乐的热情,有可能创造一个远远大于从前的娱乐市场。 法则1:让存货集中或分散 法则2:让顾客参与生产,即众包(crowdsourcing) 法则3:一种传播途径并不适合所有人 法则4:一种产品并不适合所有人 法则5:一种价格并不适合所有人 法则6:分享信息,主要指推荐信息,用户评论,用户打分,商品信息,厂家信息等 法则7:考虑“和”,不要考虑“或”,从而产生产品的多样性 法则8:让市场替你做事,让市场来评测,让市场来选择 法则9:理解免费的力量,数字时代,成本将越来越低 今天的三维打印机多种多样,但普通的一种就可以用激光将液态聚合物或粉末转化成任何形状的硬塑料。只要给它输入一个三维目标文件,比如一张CAD 图像或从视频游戏中截屏而得的人物图像,激光就会把它描绘成型。一层层下去,一个完美的塑料模型最终会在你的眼前出现,就像魔术一般。Solidscape 三维打印机可以在你的家中把字节转化成原子。它就是长尾世界的终极生产工具 想象一下,明天的长尾事物将被集合起来,以字节的方式高效存储,然后通过光纤传送到你的家中。直到消费环节,它们才会实体化,重新回归原子形式 在娱乐和信息世界中,我们已经摆脱了货架和频道的容量限制,摆脱了它们的统一化模式。没多久,我们也会摆脱大规模生产的容量限制。数字化的神奇效率所引发的品种大爆炸也将拓展到生活中的其他每一个角落。明天的问题不是更多的选择是否更好,而是我们真正想要什么。在无穷无尽的空间里,一切皆有可能 (查看原文)
    比爱成 4赞 2012-11-04 21:48:54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长尾法则
  • 最大的财富孕育自最小的销售 (查看原文)
    比爱成 2赞 2012-11-03 19:42:07
    —— 引自章节:第一章 长尾市场
  • 网络商家在征服了地理位置和规模的限制之后,这些企业不仅仅扩展了现有市场,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发现了崭新的市场。而且,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传统的实体零售商们力所不能及的那些新市场的规模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而且只会越变越大。事实上,当这些企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产品(因为它们有这样的能力)后,它们发现需求实际上是随供应而动的。选择的迅猛增多似乎释放出了对新选择的需求。 如果你可以大大降低供给与需求的连接成本,那么你能改变的不仅仅是数字,还有市场的整个内涵。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变化,也是一个质的变化。当利基产品被纳入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非商业内容的市场需求开始显现无遗。接下来,随着需求转向这些利基产品,供应这些产品的经济学也会进一步改进。如此循环往复,一个积极的反馈环将会应运而生,彻底地改变未来几十年内的工业世界——还有文化世界。 (查看原文)
    比爱成 2赞 2012-11-03 19:42:07
    —— 引自章节:第一章 长尾市场
  • 城市长尾,大城市也是一种大热门。城市人口太过密集,以至于通常散布四方的需求变得集中化了。大城市为细分的市场创造了绝妙的环境,一个只卖纽扣的商店在一个5 万人的小镇里很可能找不到市场,但纽约市却有一个完整的纽扣商店区 货架反映了零售科学的最高发展水平。超市货架上的产品都是根据仓储算法和市场需求弹性包装和排列的。最优存货方法每天都要在连锁零售店的总部中重新计算一次,而且随时会根据实际销售数据迅速调整。这种货架仓储模式旨在启动零售机器的每一台引擎:满足现有需求,激发新的需求,从最小的空间里榨取出最高的销售业绩。超市货架的每一个维度都被详细地研究和抽样调查过,还有一帮零售人类学家用隐藏的摄像头和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观察着它们的效果。 (查看原文)
    比爱成 2赞 2012-11-04 15:07:24
    —— 引自章节:第八章 货架争夺战
  • 过去几百年中的娱乐经济学都信奉这样一个基本原理:内容和传播渠道是匮乏的,消费者的注意力是充裕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制作电影、开办电台或拥有一家媒体。那些有能力这样做的人已经控制了生产方式。这是一个卖方市场,而消费者有浪费注意力的余地 电视网:观众在电视台实质性内容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仍然愿意贡献出他们的注意力,电视台为什么不利用这一点,放更多的广告呢?而新的年轻网络一代则正在收回他们的注意力,至少更加珍视自己的注意力了 (查看原文)
    比爱成 2赞 2012-11-04 15:07:24
    —— 引自章节:第八章 货架争夺战
  • } 向长尾消费者推销的最佳方式是弄清楚谁在影响着他们,然后将精力集中在那里,一开始要少做多听。 (查看原文)
    朱鹮 2赞 2017-05-14 19:50:25
    —— 引自第1页
  • ①新古典经济学以稀缺为常态,遵循80/20法则,追逐大规模生产的“短头”;(即“大热市场”) ②长尾经济以丰饶为常态,逆80/20法则而动,追求多品种的“长尾”。而丰饶的含义,就是要素的边际投入成本递减趋领。 (查看原文)
    Hiko 1赞 2012-03-25 01:31:21
    —— 引自第131页
  • 丰饶性实际上是所有经济进步和变化的驱动力。 (查看原文)
    Hiko 1赞 2012-03-25 01:31:21
    —— 引自第131页
  • 广播电视有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它可以用无可匹敌的效率将一个节目传送到数百万人面前。但是,相反的事情它却做不到—将数百万节目传送到同一个人面前。而这一点正是互联网的强项 主流文化正在分化为无数的文化碎片 (查看原文)
    比爱成 1赞 2012-11-03 13:01:44
    —— 引自章节:序言
  • 第一,产品种类的长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第二,现在我们可以有效地开发这条长尾;第三,所有利基产品一旦集合起来,就可以创造一个可观的大市场 在传统零售经济学已经举步维艰的地方,网络零售经济学仍然能够高歌猛 进。零星销售仍然是零星销售,但是当太多太多的零星销售聚合在一起时,大生意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查看原文)
    比爱成 1赞 2012-11-03 13:01:44
    —— 引自章节:序言
  • 《洛杉矶时报》评论家帕特里克·戈尔茨坦:现在,我们成了一个由细分市场组成的国家。我们仍然有大片有黄金电视节目和畅销CD,但是能把握住公共流行文化精神的东西却寥寥无几 (查看原文)
    比爱成 1赞 2012-11-03 20:05:28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大热门的兴衰起伏
  • 我们可以把长尾理论浓缩为简单的一句话:我们(这里主要指美国)的文化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转移,从需求曲线头部的少数大热门(主流产品和市场)转向需求曲线尾部的大量利基产品。在一个没有货架空间的限制和其他供应瓶颈的时代,面向特定小群体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和主流热点具有同样的经济吸引力。 (查看原文)
    比爱成 1赞 2012-11-03 20:40:17
    —— 引自章节:第三章 长尾的三种力量
  • 长尾时代的6个主题: 1、在任何市场中,利基产品都远远多于热门产品 2、获得这些利基产品的成本正随着技术的发展显著下降,许多市场都有能力供应空前丰富的产品 3、使用自动推荐或产品排名等恐惧,将需求推向长尾的后端 4、需求曲线将逐渐扁平化,即热门需求下降,利基需求上升 5、大量的利基产品聚合起来,将产生可以抗衡少数热门产品的大市场 6、长尾理论的曲线将逐步显现 (查看原文)
    比爱成 1赞 2012-11-03 20:40:17
    —— 引自章节:第三章 长尾的三种力量
  • 长尾集合器:也就是能将数之不尽的各类产品集合起来(通常集合在同一个地方),将它们变得易于寻找、唾手可得的公司或服务。商业集合器主要分五大类: 1. 有形产品(如亚马逊、eBay) 2. 数字产品(如iTunes、iFilm) 3. 广告/服务(如Google、Craigslist) 4. 信息(如Google、维基百科全书) 5. 网上社区/用户自创内容(如MySpace、Bloglines) 混合零售商:是邮购经济学(有形)和网络经济学(数字)的混合体。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下,产品一般是通过邮件或物流运送的,而效率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用集中化仓储方法降低供应链成本;第二,尽量利用网站的搜索功能和其他信息优势提供无限的产品选择。 纯数字零售商:数字存储,网络传输。其存在两种模式:第一是将产品当成独立个体出售(就像99 美分下载一曲的iTunes),第二是提供整体服务(就像Rhapsody 的无限量音乐订阅)。 随着时代的发展依次产生:传统零售商、混合零售商、纯数字零售商 亚马逊是如何一步步降低成本的? 第一步:在线商业,既可以拥有邮购商家的集中化配送这一基本优势,也可以拥有一家目录零售商的直销优势,而且无须负担印刷和邮递上百万份目录的成本。 第二步:继续降低公司的存货风险,只帮你销售,不帮你存储 第三步:将虚拟存货模式加以扩展,引入其他大零售商,利用他们与生产商和分销商的现有关系 (查看原文)
    比爱成 1赞 2012-11-04 10:29:13
    —— 引自章节:第五章 新市场
  • 对营销商们来说,这个时代是个巨变的时代。人们对广告和花钱做广告的机构已经不再那么信任,对个人的信心却呈上升之势。同类人相信同类人。自上而下的宣传正在失去效力,自下而上的传言正在赢得力量。 口头传播现在已经演化为公共讨论,博客上的评论和顾客评价就是载体,消费者们会用尽一切方法比较和衡量各方的意见。 雅虎上的音乐打分,Google 上的网页级别(PageRank),MySpace 上的“好友”注册,Netflix上的用户评论——这些都是群体智慧的例证 我们现在可以实时地判断消费方式、消费倾向和整个消费市场的品位,然后以同样快的速度调整市场,适应变化 (查看原文)
    比爱成 1赞 2012-11-04 11:23:57
    —— 引自章节:第六章 新时尚领军人
  • 被放大的口头传播效应印证了长尾的第三种力量:利用消费者的情绪来联结供给与需求。普及生产工具是第一种力量,是它让长尾壮大起来。普及传播工具是第二种力量,是它将长尾变得人尽可得。但光有这两种力量还不够。直到这第三种力量发挥作用,帮助人们在数之不尽的选择中找到自己的最爱,长尾市场的潜力才会真正释放出来 (查看原文)
    比爱成 1赞 2012-11-04 11:23:57
    —— 引自章节:第六章 新时尚领军人
  • 这类大众群体中的人也许根本不会把自己看成一个推荐者或向导,他们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每一天都有越来越多的软件在观察着他们的行为,然后从中得出指导性的结论。搜索引擎之所以成为硅谷的一大经济力量,只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衡量和分析大众行为的价值 (查看原文)
    比爱成 1赞 2012-11-04 11:23:57
    —— 引自章节:第六章 新时尚领军人
  • 经济学:为满足无限需求而进行的稀缺资源的分配。但是在现代,许多东西都变得越来越丰富,尤其是技术领域(比如摩尔定律)。 丰饶性实际上是每一次经济进步和变化的驱动力。在每一次工业革命中,总会有一些主要生产要素的成本急速下降,新要素的成本几乎是免费的,你只有去“浪费”这些新要素及其衍生品,你才能胜人一筹。 如果丰饶的资源只是一个系统的部分,而这个系统仍然在其他方面受到稀缺性的限制,那么这些丰饶的资源也许不能改变经济的正统状态。丰饶的部分资源只会有助于降低价格和提高生产率,但并不能打破经济学的法则 (查看原文)
    比爱成 1赞 2012-11-04 13:22:50
    —— 引自章节:第七章 长尾经济学
  • 在20世:纪50 和60 年代,整个美国都是一幅千篇一律的景象,不仅种族背景大同小异(大规模的西班牙移民潮还没开始),人们的愿望也大同小异。美国人最大的理想就是与同一层次的人看齐:不仅仅是赶上同层次的人,还要与同层次的人一模一样—拥有同样的汽车,同样的洗碗机,同样的割草机。而产品丰裕度在七八十年代显著上升后,情况彻底改变了。我们从“我想做正常人”转向了“我想与众不同”。当企业开始竞相纵容这样的新渴望 时,它们把大规模生产细化成了大规模的定制化。全球化浪潮与超高效供应链也使产品多样性的大爆发成为了可能 选择悖论:随着选择空间不断扩大,丰富选择的消极面开始显现。随着选择空间继续扩大,消极面会渐渐加大,直到令人不堪重负。到这个时候,选择不再是一种解放,而是一种折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压迫。 选择悖论的问题在于没有东西可以指导人们进行选择,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是井然有序地组织选择,真正地帮助消费者们做出选择。所谓的选择悖论只是缺乏决策助手(例如搜索引擎,推荐系统和其他过滤器)的结果,并不等于拒绝多样性。秩序错了,选择就是一种折磨;秩序对了,选择就是一种解放。 更多的品种和更好的产品搜索方法确实能鼓励人们更多地消费。小范围的消费者心理研究确实已经证明,如果新选择是有意义的,那么选择越多越好——有了更过的选择,你就更有可能找到你真正想要的东西,至少更有可能找到符合你的兴趣爱好的东西 多样性经济学中的数字媒介,首先,它拓宽了潜在顾客的视野;其次,它缩短了搜索的时间。长期来看,这应该能提高销量,扩大整个市场。正如我们在第七章中所说,更长的尾巴也能变得更厚。 (查看原文)
    比爱成 1赞 2012-11-04 16:14:29
    —— 引自章节:第九章 选择的天堂
  • 灰尾的意义无非就是无限的选择。充足、廉价的传播渠道意味着丰富、廉价和无穷无尽的品种——也就意味着消费者们的兴趣可能会像产品种类一样分散。从主流媒体和娱乐业的角度看,这就像是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之间的一场战争。但问题是,一旦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网上,他们就不会再简简单单地从某一个媒体跳到另一个媒体,而是会四散而去。这样一来,无限的选择就等于市场的终极细分。 今天,我们的文化越来越像是头部和尾部的混合,机构和个人的混合,职业者和业余者的混合。大众文化并没有陨落,只是不再那么大众化了。另一边,小领域文化也不再那么默默无闻了。 现在的文化不是一张巨大的毯子,而是由许多条细线交织缠绕而成的,每一条线都可以独立编址,都同时连接着多个不同的群体。简言之,我们正在目睹大众文化向一种广而杂的平行文化转移。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雷蒙德·威廉斯:"不存在大众,只存在把人们看做大众的方法" 在未来,我们的文化将是以兴趣纽带为基础的广而杂的平行文化。我们的文化仍会与其他人相同,但不会与所有人相同 (查看原文)
    比爱成 1赞 2012-11-04 16:37:04
    —— 引自章节:第十章 利基文化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