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索格 短评

热门
  • 9 阿巴厮 2019-01-29 21:10:02

    想很多的男人。随时随地写信这个想法,又有才华,对读者要求又高,有时精彩有时无聊有时搞笑有时悲哀。想来本书唯一真正的情节,似乎只有芝加哥那一段以及前后,三言两语就能讲完,竟写了这么厚一本。佩服贝娄。

  • 8 胡如隐 2018-04-25 02:04:51

    有福克纳,有卡佛,有海明威。 当时摩西还只是个婴儿,被装在篮子里漂在水里,法老的女儿救了他并为他取了名字。一日,摩西受到了神的感召,回到埃及,并带领居住在埃及为奴的犹太人,离开那里,回到上帝应许的。流着奶与蜜之地。

  • 2 阴极射线管 2020-05-05 10:03:46

    初读时会担忧美国式幽默是否会消解文本的思想深度,此刻,这一问题仍然存在。索尔·贝娄,哲学家的气质、知识分子人类情感、精英意识、智力超人,反应快、悲天悯人与杞人忧天,这些都可以从文本中解读出来,我不想强调以上显而易见的东西。从文学批评角度,形式上大量现代手法与内容上可供多角度切入的《赫索格》无疑是写论文的绝佳文本,然而从个人对伟大小说的直觉来讲,我认为,《赫索格》的文体存在自行消解的问题,大量发出的信喋喋不休的现代性被始终未突破事实逻辑层面的常规叙事一再克制,也许是优势,但在我看来是消解。概言之,《赫索格》每句话都很有深度,但缺乏唯一的深度,维度的多元抵制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式创造性矛盾,就性爱小说来说太哲学了,就哲学小说而言又太情欲了。值得一读,但存在疏漏。这也许是知识分子(学者)小说的普遍问题

  • 2 电话听听 2016-12-28 15:51:31

    赫索格是博学多识的教授,也是情感生活的白痴。他品德高尚,私生活却十分混乱。对于这样一个主角,不知道该同情还是憎恶,也许带有些许的失望。贝娄的作品,没有太多情节上的跌宕起伏,更多在描写主人公精神世界寻找归宿和答案的一个过程。他的文字不简单,但也不晦涩,读起来很踏实,让我很难不喜欢。

  • 6 Mr Wayfarer 2018-03-12 21:34:08

    也算诺奖得主里最信笔胡来的一位吧。大量炫耀学识,博而不精,胡诌八扯,连跟家庭妇女对话也得提个伯格森绵延说什么的,动不动尼采、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哲学家们要活着一定会说老子没说过这句话吧。把前妻玛德琳写的一文不值,离婚的脏水全泼给对方了,想想索尔贝娄结了五次婚,八十多岁了还在生孩子我就替玛德琳委屈。

  • 1 斑点紫罗兰 2016-04-18 11:04:01

    30年代的洪堡加上60年代的西特林的综合体,故事跌宕起伏~

  • 1 吧唧豆 2018-04-21 19:01:52

    细腻充满戏剧且体量巨大。以“要是我真的疯了”开头“不再发出任何讯息”结尾。哲学教授赫索格的内心活动和生活变化构成了一张巨大的思想网络,而读者和赫索格本人,都在这些变幻无穷的思维里寻找生活的真相。我不敢说读懂了里面每个带有强烈哲学色彩的思绪,罗斯说贝娄这本书“思考‘思考’本身”,和赫索格这个富有魅力的人一样,这也是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人生是否有意义?我们活着所追求的真实是否存在,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选择自己想要度过的日子?生命和死亡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怎么样面对生活的悲剧?贝娄对性有独特的叙述和表达,探讨性和欲求对心灵的引导和通过性所能探知到的心灵深渊。除此之外,我爱极了赫索格说自己“为了将不安控制在肉体中”写的那些没有发出去的信,里面包含了无穷的智慧和真相,会再读,书评也值得一品

  • 3 犹在镜中 2020-05-14 18:05:59

    #名言警句型小说 随便摘录几句,都可以作为文青微博材料。原来自己还是喜欢故事性的小说… 🎈美国文学课的最后一本书啦

  • 1 2018-08-16 01:05:50

    兑了两桶水的可乐

  • 1 Desargues 2020-03-27 22:12:43

    即便一个月前,在发现手中握着的哲学家的名字是这样无力前,我也不可能喜欢贝娄。赫索格确实有点像《尤利西斯》的布鲁姆,但一个读书人可以不认真对待乔伊斯,可他真的应该认真对待贝娄。贝娄认出了知识的局限性:一个人可以像赫索格一样既是一本行走的思想史,又是生活上的文盲。这样快乐吗(而赫索格已经被辜负了,当然这里也有时代的外部作用)?这是读书人想要的结果吗?“阅读”和“生活”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这是读书人应该对待的问题,而贝娄的答案很明显:“知识终究还是应该服务于生活”。从而赫索格写信给克尔凯郭尔,给尼采,反对过高估计痛苦的价值,有生之年应该过一过人的生活。而后来,赫索格在情感(即爱)中也终于抵达了个人的平静,他停止了疯狂的书写——话说尽了,梦做完了,现在该开始生活了。

  • 1 会盟 2019-10-31 14:46:51

    挺会写的这个作者,明明不多的事情,确写了一大堆意识层面的东西。还挺好看的

  • 1 allbridge 2018-10-17 08:58:32

    思考与生活,在人生的历程中,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遇到的快乐,遇到的悲伤,找到自己,找回自己,开悟,释然,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路径。

  • 1 耿春咪 2019-10-12 11:37:13

    读了五分之一

  • 1 童书小读伴 2017-03-05 15:29:33

    恐怕未来的二十年,我都要在为如何不成为像赫索格那样的中年男人而努力。

  • 0 clean 2021-02-03 13:31:28

    现实主义倾向的意识流

  • 0 leftear 2018-08-16 00:08:08

    换作十年前,怎么可能读懂贝娄

  • 0 碎叶吹又绿 2020-07-18 16:50:48

    初版于1964。简单的故事,复杂的人物情绪心理层次,有感性、理性、疯狂和平静。规避了矛盾本身的详细描述,将叙述重点放在了矛盾产生之后的人物本身,遭遇妻子出轨的赫索格,陷入贫穷的赫索格,无法工作的赫索格,情绪混乱的赫索格,在困境中疯狂的赫索格,还有希望却不想抓住的赫索格,简化的秩序和充满细节的混乱,赫索格在自我审视,在被他人审视,他在失败的生活中迷失,他反抗自虐自弃,他还在生活。

  • 0 -Hyperion- 2022-02-11 17:14:39

    “苦酒之杯不久又会传回。眼下的休息和幸福,只不过是过眼繁华,是生活和空虚之间奇异的衬里或变色的丝绸。” 最后的两章写得极好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