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集 短评

热门
  • 4 nothing传叔 2018-11-06 21:54:02

    这本书如有电子版,可以设置一个超链接,从罗森堡《二十世纪的神话》点进去,可以进入笠井洁的《夏日启示录》。。。

  • 3 smile 2015-12-06 20:55:39

    它们消失了,像人们已经习惯的轻微疼痛一样,有朝一日,当人们清晨醒来时,没有这种疼痛,反倒有点儿惊讶,甚至还会有点儿空荡荡的感觉。

  • 1 Davidwhlee 2019-10-04 22:34:11

    他的沉默教会了我宽容。可我们那时却生活在不宽容的时代。 宽容/文明/精神.......

  • 2 蜜三刀 2020-12-20 11:29:13

    温柔而坚毅。作者是一位诗人,早年加入德共,历经纳粹时代、铁幕时代和柏林墙倒塌,父亲被关进集中营,兄弟战死,很多昔日的战友成为叛徒或路人,他却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别人都走了,只有他还留在原地,固执地守护着一盏风雨飘摇中的灯火。

  • 0 希米格 2017-04-15 22:45:38

    随手从图书馆抓出来的,没想到还挺好看的。可能因为作者诗人的缘故,对于描写很在行,视角的转换很自然;战争带给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作者情感很克制,人物回忆的几篇写得也很不错,自由读者体会。

  • 0 茸茸 2022-04-13 19:29:52

    4.5/读到后面的返乡记,想起来死于昨日的世界,不同作者因为国籍的不同而立场不同,身为读者会被感动,所以才说是软实力。 赫尔姆林的文笔很优美,“我感觉到了温和的风,我听见了低声细语,有一个声音在不断重复着:永远,永远,永远…… 也许那是我自己的声音,静谧进入我的心田,我成了静谧的一部分。” 还有一段话是只有那些意志力坚强的人才能对恩人保持感激,否则将反咬一口。对于懦弱的人而言,是完全无法忍受的,甚至会刺激他反对恩人。 @公开的秘密是不容许传播的”。@细看暮色中的路,那是回家的路。”

  • 0 Cecile 2022-10-30 23:47:40 广东

    大家给分给的好低啊,其实这本书读懂并不容易。

  • 0 静心等evans 2023-02-19 23:00:00 北京

    随笔日记,翻译的挺好。

  • 0 沧浪之江 2023-03-17 15:16:10 广东

    过于平庸。

  • 0 豆子 2023-10-22 16:05:17 北京

    照片旁边用白墨水规规矩矩地写着说明。例如,“今天我们的小宝宝8岁了”。光阴荏苒,一张照片上是一条空游荡的夏日一般苍白的乡间大道,路上躺着一些黑乎乎的东西。在辨认出那些面目全非的东西之前,我读着下面的说明:“我们进军吉尔采过程中击毙的犹太人:1939 年9月。”散文克制的书写戳开了历史的伤疤,污秽的血径直流淌出来,这才揭露生存的底色,我们会再次面临这些选择的…决断

  • 0 周俊 2023-10-11 23:08:27 上海

    “住在我们这里吧”,读完这本书再看到这句话,太沉重了,连呼吸都要被压迫到静止,作为一个20世纪的德国人,诗人在每次一分叉的路口都忠于他的信念,我第一次感到这种信念的代价。父亲死在了集中营,弟弟加入英军对德作战,死在了1943年的6月22日,这种巨大的悲痛我太难想象一个人要怎样承受并书写了。战后几乎是立刻诗人在流亡9年后返回了德国,而在冷战爆发后又作为坚定的共党加入民主德国,他几乎是决绝地要和创伤在一起,对啊,他回到这里,是要维护古老的权利,“是因为我比大多数讲这种语言的人更了解这种语言,是因为我比同样了解德国的人,对它的辉煌与劣迹,了解得更为清楚”。一本太好的书,太让人唏嘘,太让人可以看到历史里无名的人、怪诞的命运和殊死的残杀……

  • 1 诗凛 2023-01-18 17:55:45 广东

    “当你发现,这签字里所蕴含的善良愿望,日后常常令人感到失望时,还值得对它信守不渝吗?我是否,我能否一如既往,仍像当年签字时那样呢?但是,另一种声音坚定不移地起来反对第一种声音:被压迫者的斗争毕竟是被压迫者的斗争,尽管也会犯盛气凌人与狂妄自负、轻视与固执的错误,尽管斗争也会导致新的压迫,甚至导致犯罪,但斗争会永远持续下去,它依然会带着追求人性、追求自由、追求人人平等的珍贵印记。”

  • 0 Mr 2016-12-15 19:49:39

    散文和政治扯上关系,所以完全读不懂,说的好听点,是自己的阅历太浅。不过不读这种书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 0 bonbon 2017-06-08 22:10:55

    诗人写的书

  • 0 Zogae 2020-12-30 22:36:31

    事实上恰恰相反。每个人的自由是条件。

  • 0 cacoo 2021-02-28 17:59:39

    因为《读书》刊文引发的兴趣,找来读了。谈及音乐,文学,艺术观;家庭,战争反思和政治追求。译文极为流畅。

  • 0 Feuerträger 2018-09-17 22:53:02

    “……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为这句话只有这样才符合我当时对世界的理解……实际上恰恰相反:“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p.19)

  • 0 酸菜大王 2019-01-04 00:48:11

    战争时期的观想,一开始的几篇不论何种情景都要接上一句战争时期如何如何,因此略显牵强,后面渐入佳境,是个挺让人喜爱的作者。

  • 0 Pakchenko 2019-08-05 16:04:09

    “别人的异议,别人提出的大量而有力的佐证,只能使那些被蒙在鼓里的人,更加固执己见。因为世界上有一种少数人的盲目自负,这些人本身的肤浅,缺乏信念,似乎足以确保他们获得幸福。从现在开始,他们将生活在一个自己选择的现实里,这是任何别人都做不到的,我惊愕地预感到,这个迄今为止令人熟悉的世界,将分崩离析为许多荒唐的现实,其中的每个现实,都由自己来满足自己的要求,在这些现实里,再也不会有共同性,再也不会有对话。”“Di rider finirai pria dell'aurora.”曙光到来之前你不再笑。雾一样的文本啊,坚定又温柔。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