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酷冷难消,泪水难尽,我们都已经是抑郁症患者。
对不起,这是你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对不起。我希望你能收到这份迟到的歉意。”
这几句悲怆、凄凉、忧伤的话,来自一位媒体人悼念自杀的同事的微博文章。如果你稍稍注意到一个叫做“媒体人”的群体,或许你也会注意到在他们中间接连发生的不幸事件:
2014年4月28日,新华社安徽分社的副社长、总编辑宋斌被发现在办公室身亡。
2014年5月4日,杭州《都市快报》的副总编辑徐行自杀。
2014年5月6日,湖南省湘乡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贺卫星上吊自杀。
2014年5月8日,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的原编委、广告部总经理张敬武自杀。
……
此前,也曾有多起媒体人自杀的报道,最令人震惊的当属2012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杂文家徐怀谦跳楼自杀。
就在上个月,2015年8月13日,是的,朋友圈里全部在刷屏天津爆炸的同一天,我看到了记者朝格图自杀的消息。
媒体朋友接连弃世,官方给出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抑郁症。
作为一个离媒体一直很近的出版人,我目睹过中国新闻界的黄金时期。90年代的报业发展一日千里,当时的记者们怀揣着新闻理想,拿着一份“有尊严”的收入,一篇优秀的特稿可以引得洛阳纸贵。“那些金子一样的日子,闪亮得让人不敢相信。”
而那个时代早已结束。
千禧年以来,中国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我依然埋头做书,可是抬起头时,却越来越少看得到记者朋友们神采飞扬的脸,反而多次见到入行多年的媒体朋友们劝大学生们不要选择当记者——那些曾实现了记者梦又看到梦想破灭的媒体人真心地在劝告那些年轻人不要步自己的后尘。近几年,传统媒体江河日下之势更甚于以往,广告和订阅量的急剧下滑使得那些本来做内容的朋友无法不再问津销量,还远未到年底边开始纷纷向身边朋友求征订,“订报(刊)才是真爱”成了年前媒体朋友打招呼的问候。同时媒体离职潮也初现端倪,我作为朋友,除了订上几份报聊表心意,并无办法真正缓解他们的焦虑。
因此,看到媒体朋友越来越多受到抑郁症侵扰,并不觉得十分意外,他们在现实与理想的挣扎中,在新旧转型的徘徊中经受了太多的焦虑和压抑,而长期的焦虑、压抑、苦闷、不快、无力、绝望等不良情绪不能释放是公认的致病根源。不意外并不代表着不痛心,我的一位同事以前曾遭遇过抑郁症,她和心理咨询师说,生活中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可是却看不到意义和希望,觉得自己再也开心不起来了。
年纪轻轻,却失去了生活的希望,觉得再也开心不起来——这是让人多么痛惜的事情,幸而这个小姑娘并未被抑郁症纠缠太久,幸运地摆脱了那个幽灵。成为我的同事后,她看起来和其他同龄的男孩女孩并无差别。看到我编辑《情绪急救:应对各种日常心理伤害的策略和方法》时,她说:“如果能早一些看到这本书就好了。”
那一刹那,媒体朋友纪念朝格图的文章忽然又闪现出来,虽然我知道就算是有机会在朝格图生前就送给他这本书,也未必能留住他,但是想起很多仍然行走在这世间的媒体朋友不开心的脸,不管是生者还是篇头出现的那些选择了离开的逝者,大家都不希望再看到类似的悲剧出现了。
因此在和公司商议后,我们决定拿出1000本《情绪急救》,送给媒体行业有需要的朋友们。虽然只是亡羊补牢之举,然而对于后来者未必没有意义。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很多事情并非一下子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黑夜在黄昏后降临,在黄昏时,或者在清晨就准备光明,我们就不至于被黑暗包裹。
《情绪急救》的作者盖伊•温奇博士曾经在Ted演讲中讲到人们对身体多于对精神的偏爱处处可见,即使是一个孩子在摔伤腿后也知道应该清洗伤口贴上创可贴,可是我们承受心理上的伤害比身体上的多得多,却往往不采取任何措施。他认为我们应该消除这种对身体和精神健康的区别对待。你不应该对一个抑郁病患者说“想开就好了”,正如你不会对一个骨折病人说“走走就好了”。
我想那些被抑郁症缠身的媒体朋友一定也听过无数句“想开点”,而这样的安慰对他们来说是如此苍白无力。然而由于我们对于心理的无知,我们不仅无法为那些已经患上抑郁症的朋友提供有效的帮助,还将自己置身于可能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中。我们对每天都在经受的心理摩擦选择性地忽略,因而让孤独,丧失,内疚感,自卑……所有这些感觉在心底默默发酵,直到它们化脓感染,以至成为深入骨髓的顽疾——抑郁症即为其一。
也因此,我在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外版时,就决定把它引进中国,希望这本书能化为一盏小灯,为朋友们带去一丝光亮,让大家在遭受心理创伤的时候,不至于放任不管,任其坐大。
一位曾在报社供职的朋友也在这两年离开了传统媒体,去了互联网公司。然而,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得知,这样的转型并不顺利。鼓足勇气才做出的出走决定,如今看来并不聪明。然而,留下就更好么?也不见得。坚持或者离开,都让人怅然。
作为一个伏案编书26载的图书编辑,看着社会大潮向未知的方向涌动,亲近的朋友们被裹挟其中不知何去何从,我能做的微乎其微,唯有以一册小书相赠,来帮更多朋友在这泥沙俱下的时代中关照好自己,阻止黑夜吞噬的脚步。
如果您是媒体界的朋友(传统媒体或者已经离开了传统媒体却依然彷徨的朋友),觉得想要读这本《情绪急救:应对各种日常心理伤害的策略和方法》,像关注感冒发烧一样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请联系314573261@qq.com,告知我们您供职的单位和部门,留下联系方式和地址,我们会尽快寄赠我们的心意过去。
愿您不为太多外在纷扰伤害,愿您的生命丰盛,喜乐、平安。
1000本《情绪急救》,送给亲爱的媒体朋友 /请及时...
"标题:"1000本《情绪急救》,送给亲爱的媒体朋友 /请及时给疼痛的心灵贴上一枚创可贴
|
感谢赠书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