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漂泊 短评

热门 最新
  • 51 ruby 2016-02-11 16:59:56

    很好读的书,作者写的很朴实,很多地方让人动容。有时候会觉得这不是在写台湾,回想起家乡的种种! “颠倒迷错,流浪生死”,我们都是在无边无际的时间里流浪的人!哪有什么日本人,中国人,台湾人,都不过是被命运捉弄的可怜人儿!

  • 34 kexmo 2016-04-01 19:12:21

    台湾的过去就是我们的现在,但台湾的现在是否就预示着我们的未来?

  • 16 鹅掌柴 2016-05-02 18:00:51

    读这本书期间,我在公交上突然抬头看到窗外经过的成都街景都会受到一些些感动。书是以「父亲生病」来牵线叙述的,叙述父亲、母亲、父亲的父亲、父亲的母亲、邻居、村民……杨渡笔下的是一个变革中的台湾,杨渡在乡下,与城市隔离,于是变革中的各种遗留得以在这隔绝中发酵,生出五颜六色的霉花。杨渡本人的叙述是中立的,他不会去憎恨时代,也不会去埋怨当年好赌、顽固的父亲。这是书的主线。分线也很精彩,村中各种各样的人物登台唱戏,不管是能算阴阳的阿公,还是考学考到神经出毛病的人,或者能看鱼预告天气的桥边的人(书读了有点久了,名字全不记得了),这些人组成了一个村子的人情。再另一方面的,书中这些人物口中的人、事,组成了杨渡笔下的家、村子,乃至于乡土的台湾。书很厚,但很好读。杨渡之前,陌生的民俗从未这么好读,有趣过。

  • 7 苏木 2016-03-31 14:23:29

    少时读台湾乡土文学作品,多在工商社会对农业社会的倾轧,此作着眼来自农耕家族的分子如何自觉跟附上工业化转型,确是对以往阅读经验的补充和调整;同时,又以个体写作的细节和感觉丰富时代与社会转型叙事,执着而放浪的父亲、因“跳票”而刑拘的母亲,也是一种70年代文学经验的拓展。继者,当吃重的70、80年代个体叙事迎来90年代经济再次转型之时,杨渡以较凝练的笔法为这个“短工业化”时代做下注脚,'告别的年代"、“一场眠梦”……如赵刚所说,以“厚重之德”重建一个真正民主社会的主体。这或许是比“漂泊”本身更值得书写的地方。

  • 4 Annie 2017-07-02 01:35:13

    作者在书里说作为台湾人很是悲哀,然而在这个悲剧中,作者母亲作为女性却要承担更多。

  • 8 Mere 2016-12-31 22:44:44

    2016年最后一天在病床上看完这本书,百感交集。前半部分很好读,果然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细节是打动人心的,而且将我带入一个我所不熟悉的台湾,这本书新闻中的偶像剧中的台湾,不是齐邦媛上流知识精英不接地气的台湾,这就是台湾本身,是本省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真实的变迁,他说每一个数字背后是真实的人和真实的拼搏,我们在时代的变迁中只是小小的石子,随波逐流,但我们是其中一员。后半段代入时评和反思,给我的震撼是更大的,时代发展的太快,我们跟不上怎么办!自然,传统,人的素质,人的心态,一切都跟不上发展,和我们的今天何其相似,吸着雾霾,找着小三,礼崩乐坏,好恐怖。但其实我觉得作者还是在绝望中有一些希望的,阿叔嫂,堂叔,亲朋故旧……人与人的来往不知道是不是只能限于那个时代,希望不要,希望还能往来谈笑晏晏。

  • 2 专程路过 2018-12-05 20:05:25

    儿子是奶奶的,儿子是妈妈的,儿子终将是爸爸的。诶。

  • 5 橙法口诀 2019-07-30 00:38:11

    1.标题相较于内容太过宏大。内容其实就是家庭风雨变迁,非要带上台湾故事的大标题。因而让人期望过大。 2.喜欢的一些观点:民主制度和人民素质可以看成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要辩证看待,而不是一味用人民素质不够来搪塞阻碍民主改革;雁行模式其实就是公害输出; 3.我看到他父亲借高利贷,赌博,挥霍炫耀,用妻子名义大开支票后跳票妻子入狱,在妻子逃亡期间还跑路外遇,这一系列的恶行让我看着都气愤不过,可作者却是宽容仍抱崇敬的对待父亲的。最终父亲创业成功了,是否是成功洗刷掉了大男子主义的父亲的错误和缺陷呢?作者的父亲跟我的父亲无论是经历还是性格都太过相似了,因而我是免不了情绪强烈的有一些谴责。

  • 2 🧡勞小姐🧡 2023-08-23 07:29:13 广东

    -_-沒有刻意煽情,但每個人物都能賺走你的眼淚: 「我們總是以為,大時代的轉變會是轟轟烈烈、改天換地,有如一個洪流向前澎湃洶湧而去。 而真實的是,它往往是寂靜地、悄悄地轉變著。某一種聲音消失了,某一種味道改變了,某一個角落的樹林子沒有了,某一條河流的魚不見了,某一種生活常有的人聲,例如賣肉粽的呼喚、收酒瓶人的鈴鐺、腳踏車的老叮噹等等,慢慢從我們的身邊走遠。 你未曾知覺,等到有一天,你忽然想起來,才知道早已錯過了記錄那個關鍵性瞬間的機會。某一種感官、某一種感情、某一種記憶,已經永遠消失。」

  • 1 Daisy Li 2016-04-27 09:32:12

    個人史與社會史的黏合。作者父親的半生跌宕,可謂是一代台灣人的寫照。

  • 3 何肆 2016-01-18 20:44:42

    前半部分慢慢悠悠有台湾阳光的味道,后半部分铿锵如飞行的列车

  • 1 慕月 2016-09-10 00:26:30

    颇具传奇色彩的父亲,农人出身,却一辈子争强斗狠,从夜不归宿的混混到铤而走险让全家背上巨债的赌徒,再到自学成才,成功研究出日本最前沿技术的工厂主。杨渡以他父亲的一生为主线,以近70年的三代家族叙事,讲述一个普通台湾农人家庭、一群祖先从唐山迁徙而来的异乡人,如何在政权更替、社会转型的大时代中摸爬滚打。以小见大的写法不稀奇,但小到直面亲情,大到时代巨变,同时驾驭这两个其实很难的题材不容易,最难得的是娓娓道来又张弛有度。在一系列惊心动魄之后,当他父亲终于翻身,他带读大学的杨渡长途驾车去谈生意,有意出入欢场。夜深人静之时望着远处灯火,他平静地说:一个人总要出去走踏过,才能成为一个男人。我以为,这是全书最动人的情节。

  • 1 dämmerung 2018-01-26 15:20:36

    “颠倒迷错,流浪生死。”

  • 1 蓝溪 2020-07-09 23:03:04

    很喜欢杨渡先生的作品,通过父亲的故事串起了台湾从农业社会到工业时代再到现代的商业社会的磅礴历史,小人物的舟摆在时代的浪潮中跌宕沉浮。魅寇是一个很复杂饱满的人物,说实话除了在后面一章作者回忆陪父亲出外应酬,父亲醉酒说出自己的心声之前我很不喜欢这个人物,不安分、像个小孩子、对不起妻子,让我从某些方面也想到了我爸,但是读到后面,也能渐渐试着去理解这个人吧,很多时候还是被时代推着走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性格,作者一家在这样大翻转的时代浪潮里要何去何从?

  • 4 Tomly 2017-08-13 23:42:05

    闽南语有点多。作者想用一个家族的历史缩影整个台湾50年的历史进程,野心很大,但是一个家族毕竟有一个家族的局限,所以作者最后实际上写的是台湾的农村和农民企业家的50年历史。而台湾的农村,和大多数的闽南农村一样,摆不脱大男人主义,于是,这样的家庭关系下的故事,不能不让我抵触。

  • 1 稔之 2020-06-04 17:34:40

    过誉了,我也是从这本书开始开始思考,若是给家人作传,如何才能做到客观评价

  • 0 * 薄荷 2020-03-03 22:28:30

    买纸质版再读一遍吧。

  • 0 真猪奶茶 2016-03-08 23:16:10

    台湾本省人的挣扎求生史,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台湾人的返乡手记

  • 0 #暗蓝# 2019-02-25 13:58:23

    迷人的故事,仿佛一个精致的几何结构,无论从怎样的角度切入,都可以找到重心与出口。这百年的漂泊,既是男人的赌桌豪情与日渐沉淀的成长史,也是女人在水田、屋舍的阴影中默默撑起的家族史。它属于面对时代大潮无力做出任何抗争的所有人——但他们总能鼓足余勇,力战至死,因为他们总是相信命运,却又不愿放弃自己是个例外的可能。故而漂泊既是宿命,也是一种选择。虽然不明智,却要比浑噩更好。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