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老北京原汁原味的文字,《梅兰芳》目前还没在大陆出版,本书白牡丹是荀慧生的艺名,几乎写实。编辑部群生相,吸鸦片的账房势利的馆役寻花问柳的同僚和混迹官场的昔日同窗;邂逅少年白牡丹结识特立独行的秀卿;又介绍教育局做编辑,歆仁劝伯雍:见有官大于我,财多于我,势强于我者,不问其人之如何,媚之而已。劝秀卿窑变即窑姐升姨太,辞了教育局差事,帮牡丹搞定合同和专攻花旦事;歆仁金屋纳妾被揭穿搅闹;秀卿亡托母弟却无人家肯雇用,军服厂人多钱少养育院警察管犯人一般;维二爷有钱捧牡丹添了衣裳铁床,遭嫌弃伯雍一帮穷酸文人遂散伙不捧牡丹了;依约奔走安妥秀卿母弟,弟送寺庙孤儿院娘去新婚夫妇家帮佣;清留遗宫内外共毁之返家所见;方丈敛财装官员偷成家违法被判;夜探妓寮一条街识见底层妇女的或农家少女或良为娼的痛苦;考县知事明官场黑。
比台北人好 最带感情的部分是作者写西山的片段,也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写出乡土之愁,黍蓠之悲
不算是小说的一本“小说”,民国初年的北京已经乱成这个样子了。
许多年以前看的是从日本辗转复印回来的报纸的合订,就是个史料,文学价值不高。
荀慧生的人设塌了……可能梅兰芳的也跟着塌了。
【豆瓣阅读】尤应当今
就叫《北京》就好,“1912”纯属画蛇添足。虽云小说,其实几近自传,读的是世情,叹的是一番苦心。只是前半部还悠然的兴味,到了后半部被太强烈的说教与愁苦盖住了。对着当时与今日,夺目阳光之下,影子一模一样。
严苛来说并不出彩,但有份热忱。彼时北京的境况现在看来跟当下也没多大差别,真叫人丧气。有三分之一在天津和北京的路途上看的。
作者许多的体验和感受都写到我的心里去了,看得我内心惶然。一百多年前的事和人,于今已经大不同了,但是那种感觉和想法是那么相似,大概下层人的生活古今皆然吧
1912,绝望的北京。伯庸仿佛八大胡同里微弱的火光
乡土之愁,蜀离之悲
旗人遇民国,老派传统抱负与革命变革的生存人物,一个时代人物小故事也是历史发展一个缩影。
和大多数持相反意见,这里面白牡丹好鲜活,尤其是鹦鹉冢那里的对话,“他日葬侬知是谁”,这种感知力以后肯定是角儿啊...
眼光跟大多数作家不同,看向的是劳苦大众,那时候男的卖力气女的卖笑,空有学问确不能为社会做一点改变,这种有心无力的感觉在作者心里是何等难受
郁郁佳城 中有碧血
在那个年代来讲,能作出有如此思想的人,还是非常了不起的。最惊喜处在于文章里出现了白牡丹荀慧生早年成名前的经历,不过终与宁伯庸他们分道扬镳,也是无可奈何的。
民国的文人都是郁郁不得志的,空有一腔抱负,却为明日裹腹而忧愁,伯雍留洋归来,气质文化与老旧们格格不入,看到穷人困苦心有怜惜却没有能力给予帮助;秀卿,青楼中人但是有自己的骨气,是时代对女性压迫的产物,那个时代的女性没有男人社会不给提供自立自足的条件,只能靠皮肉生意养活一家老小;韵仁,大抵就是伯雍的另一种选择,向世界与现实妥协,将尊严出卖给金钱权势换来体面的生活,虽然小说最后的结果是落寞了,但是这世界到底是韵仁者多,伯雍者少
四星未满,好在作者心态起初略猥琐,后来却光明起来。八卦,“梅兰芳,也就是行头好。“荀慧生成名后,即为有钱有势者夺去,他亦对早期捧他的那群人弃之如敝履。
报馆、戏楼、妓院,报馆、戏楼、妓院……#南城事大抵如此#
新派旗人知识分子视野下的民国。线索分明,语言脆爽,字缝里的世故人情,存了旧小说风味。小说十四章结尾突然一笔抒情性的风景,停在豆浆摊的热气袅袅上升,则是新小说笔法闪现。
> 北京,1912
14 有用 烟斗客甲 2016-05-29 10:19:37
老北京原汁原味的文字,《梅兰芳》目前还没在大陆出版,本书白牡丹是荀慧生的艺名,几乎写实。编辑部群生相,吸鸦片的账房势利的馆役寻花问柳的同僚和混迹官场的昔日同窗;邂逅少年白牡丹结识特立独行的秀卿;又介绍教育局做编辑,歆仁劝伯雍:见有官大于我,财多于我,势强于我者,不问其人之如何,媚之而已。劝秀卿窑变即窑姐升姨太,辞了教育局差事,帮牡丹搞定合同和专攻花旦事;歆仁金屋纳妾被揭穿搅闹;秀卿亡托母弟却无人家肯雇用,军服厂人多钱少养育院警察管犯人一般;维二爷有钱捧牡丹添了衣裳铁床,遭嫌弃伯雍一帮穷酸文人遂散伙不捧牡丹了;依约奔走安妥秀卿母弟,弟送寺庙孤儿院娘去新婚夫妇家帮佣;清留遗宫内外共毁之返家所见;方丈敛财装官员偷成家违法被判;夜探妓寮一条街识见底层妇女的或农家少女或良为娼的痛苦;考县知事明官场黑。
8 有用 吃瓜群众王看山 2016-01-09 22:01:46
比台北人好 最带感情的部分是作者写西山的片段,也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写出乡土之愁,黍蓠之悲
11 有用 鸣鹿 2015-12-15 13:58:50
不算是小说的一本“小说”,民国初年的北京已经乱成这个样子了。
4 有用 青年哪吒 2015-12-23 22:04:02
许多年以前看的是从日本辗转复印回来的报纸的合订,就是个史料,文学价值不高。
4 有用 月微茫 2018-02-28 22:11:18
荀慧生的人设塌了……可能梅兰芳的也跟着塌了。
3 有用 谢宛风 2016-02-01 13:31:29
【豆瓣阅读】尤应当今
1 有用 SydneyCarton 2020-06-19 17:18:52
就叫《北京》就好,“1912”纯属画蛇添足。虽云小说,其实几近自传,读的是世情,叹的是一番苦心。只是前半部还悠然的兴味,到了后半部被太强烈的说教与愁苦盖住了。对着当时与今日,夺目阳光之下,影子一模一样。
2 有用 axiaozhi 2017-09-09 21:41:48
严苛来说并不出彩,但有份热忱。彼时北京的境况现在看来跟当下也没多大差别,真叫人丧气。有三分之一在天津和北京的路途上看的。
4 有用 小Q 2016-07-30 18:56:16
作者许多的体验和感受都写到我的心里去了,看得我内心惶然。一百多年前的事和人,于今已经大不同了,但是那种感觉和想法是那么相似,大概下层人的生活古今皆然吧
2 有用 貓對 2016-11-07 00:15:59
1912,绝望的北京。伯庸仿佛八大胡同里微弱的火光
1 有用 乐韫 2016-07-03 12:46:26
乡土之愁,蜀离之悲
2 有用 youxirenjian 2015-12-11 01:09:52
旗人遇民国,老派传统抱负与革命变革的生存人物,一个时代人物小故事也是历史发展一个缩影。
3 有用 叽呱啦噼啪啦 2021-04-12 00:30:55
和大多数持相反意见,这里面白牡丹好鲜活,尤其是鹦鹉冢那里的对话,“他日葬侬知是谁”,这种感知力以后肯定是角儿啊...
2 有用 七七十一 2017-02-18 22:56:19
眼光跟大多数作家不同,看向的是劳苦大众,那时候男的卖力气女的卖笑,空有学问确不能为社会做一点改变,这种有心无力的感觉在作者心里是何等难受
1 有用 苏瓦林 2018-05-14 11:48:35
郁郁佳城 中有碧血
2 有用 神宮前夜行船 2017-08-12 09:22:33
在那个年代来讲,能作出有如此思想的人,还是非常了不起的。最惊喜处在于文章里出现了白牡丹荀慧生早年成名前的经历,不过终与宁伯庸他们分道扬镳,也是无可奈何的。
1 有用 圆圆 2020-01-08 07:12:16
民国的文人都是郁郁不得志的,空有一腔抱负,却为明日裹腹而忧愁,伯雍留洋归来,气质文化与老旧们格格不入,看到穷人困苦心有怜惜却没有能力给予帮助;秀卿,青楼中人但是有自己的骨气,是时代对女性压迫的产物,那个时代的女性没有男人社会不给提供自立自足的条件,只能靠皮肉生意养活一家老小;韵仁,大抵就是伯雍的另一种选择,向世界与现实妥协,将尊严出卖给金钱权势换来体面的生活,虽然小说最后的结果是落寞了,但是这世界到底是韵仁者多,伯雍者少
2 有用 蓬蓬 2016-02-24 18:04:04
四星未满,好在作者心态起初略猥琐,后来却光明起来。八卦,“梅兰芳,也就是行头好。“荀慧生成名后,即为有钱有势者夺去,他亦对早期捧他的那群人弃之如敝履。
1 有用 在哪儿都叫阿猫 2021-02-17 11:16:40
报馆、戏楼、妓院,报馆、戏楼、妓院……#南城事大抵如此#
1 有用 袖中 2021-03-29 16:53:48
新派旗人知识分子视野下的民国。线索分明,语言脆爽,字缝里的世故人情,存了旧小说风味。小说十四章结尾突然一笔抒情性的风景,停在豆浆摊的热气袅袅上升,则是新小说笔法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