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外国人脑袋里对中国究竟有什么样的研究结果和看法啊
我的书还没到手,我先试图回答后面那个问题。把中国的饭菜和秦始皇陵陶俑联系起来估计是受雷德侯《万物》一书的影响。雷德侯在这本书里从汉字、书法、印刷、绘画、陶俑、青铜、建筑构件这七个方面来论述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秦始皇陵陶俑就是作为单独的一章来论述的,意思是从秦朝肇始中国工匠就开始进行流水化和模块化生成,而中国饭菜也同样遵循了这一原则。举个例子,你去中餐馆吃饭,菜单琳琅满目,甚至有的饭店有几十道甚至上百道菜,但与西餐不同,很多菜品其实都只是略微有些变化,比如炒肉丝,就可以根据时蔬安排出几十种变化。还有口味,取决于调料的不同调配。事先只要准备好原材料,厨师就可以根据顾客的订单迅速搭配出合适的配菜,一起下锅翻炒就行了。这也就是虽然看上去几百种,但实际制作时间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我们之所以觉得中餐复杂,其实就像欣赏中国画一样,只是想从整体气韵这方面来入手,而不是从细节入手。事实上,中餐才是更加标准的工业化流水线,调料虽然可多可少,但原材料、炒制手段都是可以复制的。只不过我们并没有从哲学角度来思考过。
嗯,经你这么一说,我想到貌似在中国瓷器的制作上也了解过这种流水作业,做瓷胎的只做瓷胎,上釉的只上釉,画彩的只画彩,同理洗菜、配菜、炒菜。感谢你的梳理,祝你拿到书以后阅读愉快呀~
哈哈楼主还是很敏感的👍🏻“其统一性表明了美食在美术中的地位”?译本和原作都有点儿飘吧……
> 去食物的论坛
P150糖果制备为啥需要金龟子??(海灵2002)
“这种花的花粉”(海灵2002)
机翻菜单:找诙谐点(海灵2002)
最赞回应
我的书还没到手,我先试图回答后面那个问题。把中国的饭菜和秦始皇陵陶俑联系起来估计是受雷德侯《万物》一书的影响。雷德侯在这本书里从汉字、书法、印刷、绘画、陶俑、青铜、建筑构件这七个方面来论述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秦始皇陵陶俑就是作为单独的一章来论述的,意思是从秦朝肇始中国工匠就开始进行流水化和模块化生成,而中国饭菜也同样遵循了这一原则。举个例子,你去中餐馆吃饭,菜单琳琅满目,甚至有的饭店有几十道甚至上百道菜,但与西餐不同,很多菜品其实都只是略微有些变化,比如炒肉丝,就可以根据时蔬安排出几十种变化。还有口味,取决于调料的不同调配。事先只要准备好原材料,厨师就可以根据顾客的订单迅速搭配出合适的配菜,一起下锅翻炒就行了。这也就是虽然看上去几百种,但实际制作时间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
我们之所以觉得中餐复杂,其实就像欣赏中国画一样,只是想从整体气韵这方面来入手,而不是从细节入手。事实上,中餐才是更加标准的工业化流水线,调料虽然可多可少,但原材料、炒制手段都是可以复制的。只不过我们并没有从哲学角度来思考过。
我的书还没到手,我先试图回答后面那个问题。把中国的饭菜和秦始皇陵陶俑联系起来估计是受雷德侯《万物》一书的影响。雷德侯在这本书里从汉字、书法、印刷、绘画、陶俑、青铜、建筑构件这七个方面来论述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秦始皇陵陶俑就是作为单独的一章来论述的,意思是从秦朝肇始中国工匠就开始进行流水化和模块化生成,而中国饭菜也同样遵循了这一原则。举个例子,你去中餐馆吃饭,菜单琳琅满目,甚至有的饭店有几十道甚至上百道菜,但与西餐不同,很多菜品其实都只是略微有些变化,比如炒肉丝,就可以根据时蔬安排出几十种变化。还有口味,取决于调料的不同调配。事先只要准备好原材料,厨师就可以根据顾客的订单迅速搭配出合适的配菜,一起下锅翻炒就行了。这也就是虽然看上去几百种,但实际制作时间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
我们之所以觉得中餐复杂,其实就像欣赏中国画一样,只是想从整体气韵这方面来入手,而不是从细节入手。事实上,中餐才是更加标准的工业化流水线,调料虽然可多可少,但原材料、炒制手段都是可以复制的。只不过我们并没有从哲学角度来思考过。
嗯,经你这么一说,我想到貌似在中国瓷器的制作上也了解过这种流水作业,做瓷胎的只做瓷胎,上釉的只上釉,画彩的只画彩,同理洗菜、配菜、炒菜。感谢你的梳理,祝你拿到书以后阅读愉快呀~
哈哈楼主还是很敏感的👍🏻
“其统一性表明了美食在美术中的地位”?译本和原作都有点儿飘吧……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