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短评

热门
  • 1 在树下 2018-05-10 18:25:48

    有人把心理学搞成了实证科学,也有人搞成了看咖啡残渣、看茶叶形状这一类的“传统学科”,后者现在貌似更火。 用一种执念概括一切、解释一切挺迷人,却是迷信。

  • 1 秦时暮 2019-05-29 14:10:08

    “弗洛伊德是一个天才,这无可否认。他将那么多的理念纳入一个体系之中……即使很多理念并不正确,但这仍是一项光辉成就。”

  • 0 风与大 2022-04-24 19:14:18

    很不错的导论,简短而且易读,最重要的是介绍完弗洛伊德的理论后能以当下的心理学发展去反观他的思想。有点意犹未尽,然后有些关键的概念能在旁边注一下英文就更好了。

  • 1 雯雯 2022-10-23 23:05:04 四川

    挺喜欢这本书,读得很轻松。作者对弗洛伊德的叙述和评价全面公正,也补充了一些研究进展。 尽管弗洛伊德的一些观点已经被时间证伪,但不可否认他的名字已经一定程度和心理学挂钩。 另外发现弗洛伊德和荣格都不止把自己的赛道定位在心理学研究,而是极富热情地将理论拓宽到对其他领域乃至对世界的解释。这就是大师的格局。 读到心理分析至少能发挥的作用是给病人提供了一个倾听和接纳的机会,很有趣。说起来这也是很多心理咨询师和教练最大的功效吧。 以后有机会再读读影响他很多的尼采和叔本华。

  • 1 柴木黄 2024-01-27 19:54:23 上海

    简明扼要,既是着重于精神分析的弗洛伊德介绍,也是从弗洛伊德切入的精神分析介绍。

  • 0 Leading 2023-10-17 20:04:38 江苏

    《大卫林奇电影必修教材》

  • 0 余庭云 2022-04-24 01:57:35

    弗洛伊德的陷阱在于将文明视为性本能的升华,相当于逃避现实的幻想。这意味一切社会存在失去自身价值,就本能满足来说缺乏意义。本书公允地指出幻想并非完全不现实,它可能有助于理解甚至建构更有效的现实;而且幻想本身也有治疗效果(但马尔库塞正是借文明的从属性质来批判有效性对人的异化)。最有启发的一点:倾听的治疗方式更多提供的是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资源——无条件的重视和承认,这种亲密关系足以产生慰藉。至于理论上循环论证的硬伤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自觉不正常的人获得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接纳。哲学上,弗是将叔本华尼采的形而上意志转化为心理学的源始机制,将观念奠基于生物性本能。(和谢林也有相似之处:有机体相互结合的爱欲本能和自我消解的死亡本能对应存在者脱离和回归存在的自由倾向。或许应该说这是叔本华尼采和谢林的亲缘性。)

  • 0 白衣卿相 2022-05-09 14:41:17

    翻译流畅,导读的内容和别的导读类似,其实没什么可讲的。作者把弗洛伊德看成是本质上的二元论者,习惯性地将精神现象解释为两个对立面之间的交互和冲突,如爱恨的对立关系,意识与潜意识(这个模式的前提是意识压抑情感,情感潜入到潜意识)。但后来因为发现压抑的动源也可以是潜意识时,他就提出了新的心灵模式:自我、本我与超我。瑟齐韦尔的《导读弗洛伊德》也提到晚年之前的弗洛伊德是二元论的。两本书也都把弗洛伊德本能和精神装置结构的相互影响关系勾勒出来,不过瑟氏的可能更详细,斯托尔这本会更简明,风格不太一样,又或者是翻译的问题。

  • 0 Kaplan 2023-03-03 15:22:08 北京

    我爱弗洛伊德,真他妈是个天才

  • 0 舟逝 2020-12-18 01:22:58

    很好,对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模型(意识无意识,自我本我超我),幼儿性欲,以及把神经官能症、梦、失误、图腾崇拜和艺术等等作为被压抑的欲望之表达形式,都做了介绍

  • 0 琴鹤 2018-12-14 15:31:31

    入门书,内容较浅显,看过弗洛伊德代表作的话没必要看这个

  • 0 喜乐 2017-10-30 23:14:48

    不想看弗洛伊德原著的朋友看这本就够了。作者对弗洛伊德的重要理论和主要著作进行了总结概述,并介绍了现今精神分析的不同之处。整本书既没有大肆褒扬也没有过份贬低佛洛依德,可谓是客观。再加上作者语言精炼,翻译也很通顺,读起来很流畅,强烈推荐~

  • 0 Covfefe 2020-07-15 09:08:10

    摘录:弗洛伊德承认他本人具有强迫性特征。他对荣格说,如果他患有神经官能症的话,则是强迫性那种。他智力的超前及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对学业及工作一如既往的全心投入都是强迫性特征。他在给朋友弗利斯的信中写道,他需要一种“主导一切的激情”。他声称他不能想象没有工作的生活。对他而言,创造性想象与工作紧密相连。他是一位极为多产的作家。他的大部分写作都是在周日进行的,或者是在结束了一天八九个小时非常劳累的分析治疗工作之后于深夜完成的。尽管他夏天会去度个长假,在度假时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徒步运动者,但在工作的时候,他很少放松休息。经过全面思考,弗洛伊德构想出一种新的心灵模式。它包括三部分:自我、本我和超我。“本我”被定义为心灵深处最古老的那一部分,是我们个性中黑暗的、无法触及的部分。自我是代表意识的那部分心理。

  • 0 寒寒寒蛩 2020-03-11 09:36:21

    前几章聚焦于心理学本身的论述显得不是非常清晰,外加翻译有些不流畅,所以对于那些对弗洛伊德毫无了解的读者来说并不友好。如果想要快速概览古典精神分析的理论,更推荐B.R.赫根汉参与撰写的《心理学史导论》或《人格心理学入门》的对应章节。 第八章及以后的内容读起来挺有趣的,行文中作者展现了其英式幽默,有理有据地大大讽刺了弗式一番哈哈哈。最后两章可读性甚佳,尤其是最后一章,暂时脱离了科学沙文主义的桎梏,从更宽阔的角度讨论了精神分析之魅力所在,并简要回溯了其思想渊源,超越了心理学内部的视角。

  • 0 读书的不再犹豫 2021-07-16 20:29:35

    虽是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其理论,但整体上还是蛮能看出弗洛伊德的学术气质。一直自诩科学家的弗洛伊德的确对解释怀着一种决定论式的信仰。不管是阐释达芬奇在摇篮被鸟尾巴触碰嘴巴的童年回忆,还是分析多拉对性侵她的K的喜爱其实都伴有很多牵强之处,但他始终也没放弃从婴儿性幻想的角度思考问题。无疑他是坚定的、强迫的、理想的,这是他人格的魅力,当然这也是其日后与众弟子分道扬镳的要因。 提到贡献,相比于理论本身,“倾听”却成了移情(将对对象的情感再现于分析师)最不可忽视的要素,的确,这是现代人应该多学习的点。 “弗洛伊德的理论只不过是把叔本华的形而上搬到了心理学”,深有同感。两者相似度的确很高,不但都是从始至终的决定论者,对性(叔本华的意志)极其关注,而且也都着重阐释了艺术与欲望不可分割的关系。

  • 0 koharubiyori 2021-04-26 14:51:04

    弗洛伊德看照片挺帅的还哈哈哈,犹太人的思想有些时候真的很深远,不得不佩服。

  • 0 StepLadder 2021-08-01 20:58:08

    精神分析技术的三个方面:自由练习、梦的解析及移情和反移情。

  • 0 呼呼 2021-07-26 18:01:47

    和这本书一起借的还有一本弗洛伊德的论文选,以目前的耐性和智识实在看不懂。相反这本通俗易懂,对于其观点生平介绍的也相对客观。比较狭隘地去想,尽管有些观点具有独创性,但他这个人我是不喜欢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