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的目的不是强调永乐帝如何夺回政权和重新评价他的政绩,而是通过中国传统理论观察他采取的系列政策,重新分析他在中国史上的地位。永乐帝确立的体制,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东亚各国奠定了“近代”以前的社会基础。不论该制度好坏与否,一直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各国在那个时代,形成了以明朝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所有行动也被束缚在该秩序内。
——檀上宽
在线试读
:
永乐帝的创作者
· · · · · ·
-
王晓峰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檀上宽,1950年出生于神户。京都大学文学部卒业,文学博士学位。京都女子大学教授。专攻中国近世史,著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朝专制支配史的构造》以及《东亚海洋圈历史的研究》(合编)。
目录 · · · · · ·
永乐帝
目 录
第一章 “中华”的世界 /
第二章 大明帝国的诞生 /
第三章 皇统的前途(走向) /
第四章 夺权的道路 /
第五章 历史的转折 /
第六章 坠落的时代 /
第七章 天命所在 /
第八章 超越忽必烈 /
第九章 华夷秩序的统治者 /
第十章 永乐帝的遗产 /
后 记 /
文库版后记 /
· · · · · · (收起)
目 录
第一章 “中华”的世界 /
第二章 大明帝国的诞生 /
第三章 皇统的前途(走向) /
第四章 夺权的道路 /
第五章 历史的转折 /
第六章 坠落的时代 /
第七章 天命所在 /
第八章 超越忽必烈 /
第九章 华夷秩序的统治者 /
第十章 永乐帝的遗产 /
后 记 /
文库版后记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永乐帝诛杀“十族”的理由无须多言。洪武时期怀才不遇的“浙东学派”,随着建文帝的登基得以推行、实践自己的政治理念。主张“德治”的他们与继承太祖“法治”的永乐帝本来是无法相容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浙东学派”一贯坚持“正统论”,这是身为篡位者的永乐帝绝对不能容忍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六章 坠落的时代 / -
(建文元年)三月,军一人自辽东来,本国人,属(大明)东宁卫,以辽东役烦逃还,言:“燕王欲祭太祖高皇帝,率师如京,新皇帝许令单骑入城。燕王乃还兴师,以尽逐君侧之恶为名。” (《定宗实录》己翔元年三月)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夺权的道路 /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鲤译丛(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蒙古帝国的兴亡(上下)》《西太后》《倭寇》《中国通史》
。
喜欢读"永乐帝"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永乐帝"的人也喜欢 · · · · · ·
永乐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华夷秩序的完成——历史转折中的永乐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由儒家思想与天命学说为理论基础,国家硬实力为支撑的华夷秩序,使得中华天子成为核心,威德辐射整个东亚。从华夷有别的种族区分和尊卑之别到华夷秩序的彻底统治,依靠的不仅是强大的国力,而且是中华天子的德威。忽必烈的铁骑虽征服四方但却只是单纯搞了种族等级制以此区分阶... (展开)>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 | 来自蕾丝鞭。 | 2019-06-05 11:34:55 | |
这个作者还写过朱元璋啊 | 来自安煮盐 | 2018-09-07 00:21:5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講談社 (2012)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講談社 (1997)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5年购书目录 (思郁)
- 甲骨文丛书[ORACODE](已出书目) (Yursler_钰)
- 早期全球史、海洋史研究 (哈必陈)
- 脑仁儿神经性肿大 (菜蒲团)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永乐帝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百器徒然 2016-12-31 22:27:45
跨年前看完2016最后一本书。总体上来说檀上宽的这本书价值不算高,作为普及读物算是及格作,视角切入值得一看,站在东亚的高度来看永乐的功业,无愧于成祖之誉。但是七下西洋三征蒙古,修永乐大典营造北京,钱从哪来儿来?我不信郑和做的是赔本买卖。没有太多展开,二百多页的篇幅不算厚,略鸡肋。
0 有用 庄常飞 2018-01-02 01:34:29
虽然学术色彩有点浓,但整体还是颇有意思
16 有用 恪彥 2016-04-21 13:27:34
在作者看来,“篡位与杀戮”,构成了后世回看朱棣“冷酷宿命”的基调.外人常常很难理解,华夏执政者为维护其合法性所表现的过度敏感,及采取的不择手段.即使坐拥五湖四海,任何一股动摇统治的暗流,均会引起“仁治”者之丧心病狂.这点在政权更迭都会到达心碎的巅峰,明清新又甚.
0 有用 Phenixus 2016-03-26 01:17:40
一般
4 有用 韧勉 2016-02-22 23:48:52
简要介绍永乐皇帝的人生,不过在作者看来或许是元代帝国雄心的延续。
1 有用 水陆洲 2023-11-27 22:03:42 上海
华夷秩序的完成——历史转折中的永乐帝
0 有用 秋山雪見🍁 2023-11-23 16:18:35 福建
宫崎市定曾经指出元明之间存在的连续性,作者则描绘了一个作为“超越忽必烈”的后继者的永乐帝,并指出了洪武朝与永乐朝之间的连续性。洪武时期,定都南京的明朝作为“南人政权”具有局限性和封闭性,洪武时代将这个课题留待后人解决。而迁都北方是明朝完成了从“江南体制”向“统一体制”的蜕变过程,对建立以明朝为中心的华夷秩序具有重大意义。迁都仍然在洪武政治方针的延长线上,洪武与永乐之间不是割裂的。建文帝也始终是明代... 宫崎市定曾经指出元明之间存在的连续性,作者则描绘了一个作为“超越忽必烈”的后继者的永乐帝,并指出了洪武朝与永乐朝之间的连续性。洪武时期,定都南京的明朝作为“南人政权”具有局限性和封闭性,洪武时代将这个课题留待后人解决。而迁都北方是明朝完成了从“江南体制”向“统一体制”的蜕变过程,对建立以明朝为中心的华夷秩序具有重大意义。迁都仍然在洪武政治方针的延长线上,洪武与永乐之间不是割裂的。建文帝也始终是明代政治中重要的符号,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明朝体制的固定化以及对其维护的需要,明朝统治阶层也开始认可那些为建文帝殉节的忠臣,明末的“建文复权”运动也由此兴起。 (展开)
0 有用 骗子 2023-11-21 18:40:17 四川
读完就感觉朱棣就是一个篡位后内心极度不安其所有动机只是要要靠大一统国家和四方夷狄臣服来重建自尊自信的结果
0 有用 Laisky 2023-11-12 08:28:06 上海
下西洋是为了建立四海顺服的华夷秩序,根本目的是为了确认篡位的永乐帝的合法形象。等到后代即位后,下西洋立刻就停止了。
0 有用 春山噤 2023-10-22 17:20:09 江苏
永乐帝的小传,文字还挺有趣的,适合当作休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