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中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7 李桃杏子 2015-11-20 10:05:11

    怪我期待太高,差点被人物对话浓浓的翻译腔给搞疯了。评论里大片大片的赞美也让我非常吃惊,不确定他们是水军、是圈内熟人、还是真心实意的阅读者。书名让人想起海德格尔的“林中路”,极富思想深度,但其实书中所述的一切并不值得如此郑重其事,那种作者似乎下了很大功夫才做出的掏心掏肺的坦荡姿态,其实只是一个写作者对生活和自我所应达到的基础准备状态。可见,是我们自己把自己耽误了,困在对生活十分肤浅的点点恨意、点点爱意、点点感慨里,根本还没触碰到真理。

  • 38 阿烈 2015-10-03 18:48:16

    如果没有后三分之一,这部小说基本就废了。起码后三分之一让人觉得她长脑子了,不像之前,或者,像同类女作家一样只会打着敏感的幌子,自以为是的写自己不值一提,夸大了的困惑~~~我反而觉得这才算是周的真正转型诶~~4.5

  • 36 bololo 2015-11-17 11:51:35

    编辑们很费心地做了这本书,封面用了十指的画,接下来也要拜托大家转发了~

  • 22 邓安庆 2015-11-18 14:27:29

    我喜欢书中那种尖锐细微的东西,很真诚的一股劲儿,剥开写作圈子的壳子。周嘉宁对写作圈冷然的观察和描述,读来频频有被打脸的感觉。那些创作的男人们,在女人面前都显得虚张声势和自大自恋。

  • 23 China Blu 2015-11-03 11:16:32

    写的这是什么呀。

  • 16 H 2015-11-15 02:57:38

    一般般。太单薄。开头比后面好。越写越单薄。你是作家,你的小说不要写一个作家啊。人物就只有一个特点,一种样子么。这个人物像一个横断面。只说了一个意思~我想要才华而且憎恨庸常生活,我不在乎~只是表达想法的小说是小说吗,小说还是应该塑造人物吧?

  • 16 過期罐頭 2015-11-06 10:05:52

    这本可以和村上的《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对照看,《密林中》在讲女人如何绕过男人直接对抗世界,村上那本则是男人在被女人抛弃后如何面对世界。这本书不够聪明不够开拓,但它是诚实的,极其诚实地呈现了周嘉宁的困惑,所以评论是轻巧的,还是继续写吧。

  • 12 余春嬌 2015-11-07 12:49:02

    MOGWAI的成員說,我們都認為悲傷的音樂能使人出奇的振奮。渴望讀波洛洛的文章,大概也是出於這樣的原因。只是並非振奮,字裡行間對人生的失望讀到最後,竟有些釋然。記憶會有突然的缺席,也就有突然的到訪。讀完密林,未必發生在陽陽身上的每件事都是真的,但好像過了波洛洛的青春。而青春時摧毀性的愛和伴隨三十歲到來的對克制的努力,又與自己的現狀影影綽綽得疊加在一起。說到底,誰不是在寫自己。讀到淚流滿面的人,又有誰不是在為自己的哭泣。只是讀完密林,從前相同孤獨被瞭解的安慰都消失了,我還留在她所說的困境裡。奇怪的是,當你看清了自己所處的黑暗,就算此刻我看不到任何出口,甚至對翻越山丘沒有絲毫信心,它也不再令人不安。才華,失敗,輸贏,愛。除了運氣,所有的定義都是虛無。所有的問題只有解釋,沒有答案。

  • 17 momo 2017-02-16 22:44:05

    简直无法忍受这种女主角是个文艺青年遭遇几位艺术中人恋爱成长的故事,不看作者栏还以为是二零零二年的安妮宝贝。女主角爱得死去活来天天想些不是凡人的东西工作随随便便找世上的男人都对她好,拜托了,别觉得这种梗就能提炼出文学的本质。另外文风真是矫情得受不住。

  • 15 Pirouette 2017-11-22 08:30:30

    真诚是真诚的,过时是过时的,小气是小气的。少年女作家变成了中青年女作家,像一只24小时困在案头的金丝雀,极容易受惊吓,随时随地都在破碎,且于事无补。

  • 10 于是 2015-11-20 16:59:14

    上海特质的文艺青年精神流浪史

  • 10 HalloZen 2015-11-08 15:13:18

    作为一个擅长短篇,描写日常细节的作家,十一万字是训练过的进步。有太多真实生活的影子,比如在对话里不断提到杰次弗拉德毛姆库彻福克纳,比如穿衣风格和抽烟的姿势,比如去年的那句生活最伟大。二十五岁之前的青春,定格在书里疯狂看展览,音乐节,乐队演出,看书,码字,淘碟,电影,旅行,恋爱的日子,轻盈的荷尔蒙与坦荡无畏。曾经的热爱避而不谈,“也不再期待会在泅渡之河中遇见伙伴,归根结底都是一种与性别不匹配的野心,野心勃勃想要与这个世界作出深刻的连接,却始终受困于女性思维。”大部分的八零后都是如此,孤立敏感,不够宏大,对亲密关系有着天然的骄傲与逃避。我似乎想起了什么,也一直在勤奋地抛却失望,穿行在黑漆漆的密林中。

  • 14 七空 2016-03-18 15:13:32

    周嘉宁真的不适合写长篇,书中的女主人公阳阳可能就是周嘉宁某段时期的缩影吧,就是写不好小说。

  • 9 嗜辣如命女 2016-01-27 20:54:15

    作者写得决绝又用力,却还是显得廉价小气,可能因为文学和青年在这个时代本来就是廉价小气的吧。

  • 6 有鹿 2015-11-19 22:27:00

    看完的时候,雨已经停了。躺在沙发上看到客厅小小的正方形(3m*3m)白色的天花。生活里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不对”于我并不陌生。什么时候也变成了一个并不觉得一切会变好起来的人,但也只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另,很喜欢帆儿啊。

  • 8 豆友103300724 2016-01-27 05:49:00

    对这本小说想吐槽的地方太多了。感觉就像是写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根本不觉得是跟自己同时代同国家的故事。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小说写来写去都是作者自己的身份焦虑和对文学的焦虑,可是普通读者不会对这些感兴趣的,把这种焦虑写的太直白就不是好小说,像是为了博得同情太过自怜。而最终作者的焦虑不过源于对自己是女性的自卑,不要鄙视那些男作家了,作者不过也是男权思维的同林鸟,可贵的地方是她提出了质疑却无法摆脱这种困境。什么时候能正视自己的女性身份,才是能真正开始面对世界的时候。周嘉宁毕竟还年轻,还是会关注一下她以后的作品的。

  • 8 林恩 我的爱是那么新 2015-11-19 14:19:41

    荒芜城让我失望极了,感觉写作者被自己的小说压得喘不过气控制不了。但是这一部,真的是太精彩了。有几处很深刻。周小姐一定会越写越好。

  • 9 斐君 2016-01-22 10:31:47

    张新颖在为本书撰写的序言末尾提到一段关于帕慕克的经历。他“在一次访谈中说,他二十岁开始写作的时候,前辈作者会跟他谈生活,他反驳说,文学不是关于生活的,文学是关于文学的;四十年之后,他说,他们是对的,文学是关于生活,好作家要经历很多。”这段经历很有趣,而当它以箴言的形式被表述出来的时候,它同时成了指南和陷阱。当帕慕克在他年轻的时候固执的认为文学是关于文学的时候,他错了吗?其实并没有,而他花费的四十年也绝非一条弯路,恰恰相反,在他六十岁的时候,文学是关于文学的已经是一种前提了。事实上,文学并不急于讲所谓的生活倾倒给读者,作家必须从标点符号开始做起,控制句子的节奏,本能般的使用每一个词汇,最后写好一个句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几乎被陈词滥调淹没的小说,其大厦的根本远没有达到支撑故事的坚实度。

  • 4 鱼也不明白 2015-11-15 08:39:56

    不够好。可能因为我对周嘉宁一直期望很高,所以看完心里最大的三个字就是不够好。她的短篇大大好过她的长篇。这篇很多很多的艰涩,是主角生活里有的,也是她难以招架带来的。唉。看完心里很多沉闷,却并不失落。

  • 4 阿巴厮 2015-12-02 21:44:55

    居然是半本还不错的书。前半部是很俗气的文学青年的忧伤,也许我已经不年轻了,读起来觉得廉价。而后半部是成长之后的自省,简单却真诚,有时候忍不住流露出廉价的情感,但是人物内心的困境和自省,居然真的写出来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