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文学语言变迁与新诗文体的发展
第一节从晚清到五四:语言的选择与诗体发展道路
第二节五四语言变革推进下的诗学转型
第三节文学语言变革与新诗“诗话语”体系建设
第四节文学语言变革与现代新诗形式规约的探索
第五节文学语言变革作用下的“歌谣”与“诗体”的关系
第六节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形式发展的趋向
第二章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
第一节五四白话文运动和现代小说初期形式的发展
第二节政治化背景下的语言方式与30年代小说形式的发展
第三节30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和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
第四节40年代“口语化”运动和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变革
第三章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散文形式的发展
第一节语言三维视角下的中国散文现代转型
第二节“过渡语言”与晚清散文文体的变异
第三节五四散文命名、阐释与文体自觉
第四节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散文文体建构
第五节20世纪30年代“大众语运动”与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第四章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话剧形式的发展
第一节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形态
第二节语言变革与五四时期写实性话剧语言范式的确立
第三节语言的文学性追求与写意性话剧语言语体的出现
第四节语言的趣味性追求与喜剧性话剧语言形态的初步形成
第五节曹禺和中国现代话剧语言的成熟
第六节政治化、大众语背景下的话剧语言的新发展
第五章文学语言变迁与儿童文学文体的发展
第一节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童话文体的发生
第二节30年代文学语言“口语化”运动与童话文体的发展
第三节文学语言变革与儿歌文体的自觉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收起)
1 有用 宁奈 2017-10-16 21:38:39
面大而不深入,大段引用材料,阐释的部分很少。大概也是一种“史”的写法?对于有相关兴趣的人来说,已经是不错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