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的原文摘录

  •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同时,由于工业化和西方化的进展,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这就使人怀疑,这是否是造成精神失常、社会混乱的原因。要找到一个文化气温表来测定社会上的颓废状态,那是很难的。不过有一个指标可以说明问题,就是犯罪的增加率。在这一点上,谁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在日本可以不用提心吊胆地在深夜走路。日本用支票付款还不普遍,使美国人吃惊的是,日本人可以携带巨款走路而泰然处之。出租汽车司机似乎也不大在乎他必须警惕什么危险。这些事看来主观,却有充分的材料根据。日本的犯罪记录比美国完整,据研究过这些材料的美国人说,一九六○年左右,杀人、伤害、盗窃、暴行等主要犯罪的发生率,美国比日本高好几倍。自一九六○年至一九七三年,美国的犯罪率增加百分之一百一十,其他国家也是增加的趋势,唯独日本每年不断减少。 (查看原文)
    bunny 1赞 2016-03-22 10:06:11
    —— 引自第14页
  • 一九七三年”石油冲击“以后,能源问题压倒一切。主管中东石油的官员认为。日本若要确保中东石油源源而来,光是买油,向当地投资,那是不够的。他们决定要在中东搞技术开发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产油国更多的依赖日本的石油技术专利和技术援助。要办好这件事,就需要取得中东商情和社会风俗的大量信息。于是日本攻读阿拉伯文和中东文化的人一下子增加起来。日本希望用这话总方法来加强同中东的联系,以便将来能更可靠地进口石油资源。 (查看原文)
    1赞 2016-09-28 15:57:55
    —— 引自第33页
  •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在一篇文章里问道:当一座房子快要倒塌的时候,要不要唤醒在房中熟睡的人呢?他的结论是:”必须大敲警钟。“ (查看原文)
    1赞 2016-09-28 16:11:57
    —— 引自第214页
  • 把日本成功的原因归于低工资,已是老式的看法。由于美元贬值,一九七八年日本工资水平显得比美国略高一些。不过,要说明日本的优越性,还是从现代化设备和高度的生产率来找原因更为重要。经济学家戴尔•乔根森研究了工业生产的各种因素,他得出一个结论:日本工厂使用的技术的现代化程度,在一九七三年已超过美国。 (查看原文)
    bunny 2016-03-22 09:59:12
    —— 引自第10页
  • 订阅报纸的人数,也许有一两个国家比日本多,但是如果把单行本、杂志、报纸三者合起来的话,那么,日本的订阅人数显然是世界第一。外国人有的认为,日本两个国立的电视频道(日本广播协会和教育电视),比其他国家的公共电视频道在质量上高出好多。这话说得对不对,虽不易判断,但日本搞得不错,这是真的。日本主要报纸报道基本国际问题消息,其范围之广可与外国超级大报并驾齐驱。 (查看原文)
    bunny 2016-03-22 10:16:15
    —— 引自第16页
  • 日本的文化影响力,与其经济影响力相比,相当落后。在经济力量上早被日本抛在后面的西欧,仍然在文化方面保持强大的影响力。 (查看原文)
    bunny 2016-03-22 10:29:19
    —— 引自第18页
  • 高速发展时期,整个社会目标明确,要赶上并超过富裕的外国。这一仗打赢了,理想实现了。可是,日本现在迷失了将来的方向,悲观论者说: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兴高采烈,秩序井然,勤劳有加的,可是,今后要走的将是富裕的欧美社会所走过的路了。 (查看原文)
    bunny 2016-03-22 12:14:01
    —— 引自第204页
  • 日本的大学与其说是供人学习,不如说是供人毕业,求得文凭。从学术造诣上 看,大学的气氛不够。虽然如此,学生在这个集体里,倒是养成了离校之后仍要继续学习的习惯。 (查看原文)
    bunny 2016-03-22 14:09:04
    —— 引自第25页
  • 1997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才真正感受到日本公司缩减财政预算,投资停滞,贸易业务量相对减少,工资不再增长,不鼓励加班从而减少加班津贴 (查看原文)
    2 to 2 2016-09-06 08:08:09
    —— 引自第2页
  • 关于国家之间发生这种悲剧的可能性,古希腊人比我们更富于洞察力。在古希腊悲剧中,那些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英雄们,如何骄傲自大,获罪于涅摩西斯这位主管复仇的女神,得到因果报应,有极好的描写。悲剧之所以为悲剧,是因为主人公天资聪颖,初获胜利便得意洋洋,结果却走向反面,自找沦亡。伊卡洛斯得到翅膀,得意忘形,竟向着太阳飞去,结果蜡质的翅膀融化,葬身海底。 。。。美国现在正背着骄气横溢、老大自尊的包袱。丰富的资源,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的光辉历史,对国际问题纵横俾阖的优越指挥能力,这些以往的成就,使美国完全沉溺于自我陶醉之中。头戴夜郎自大的桂冠,洋洋自得,一旦碰到需要采取新的对策的时候,却依然故我,墨守陈规。 (查看原文)
    2016-09-28 16:03:43
    —— 引自第213页
  • 如果美国对日本的成功熟视无睹,不求上进,甚至千方百计为自己辩解,埋怨别人,那么涅摩西斯的报应,就在劫难逃了。 (查看原文)
    2016-09-28 16:16:04
    —— 引自第214页
  • 报社对于前程有望的青年政治家,都会指派同他的性格、作风、政治言论等方面合得来的一两名记者去了解他。承担这种任务的记者,在报社内各科室工作期间,仍不断同那个政治家来往,建立特殊联系,成为他的密友,必要时就在报社内或公共场合表示支持这个政治家。不管谁当首相,谁当大臣,一家报馆记者之中,必有人熟悉那个人物,同他有过特殊交情,一旦遇到内阁改组这种重要局势时,就很有用。 (查看原文)
    倦鸟知还 2017-12-09 17:12:42
    —— 引自第39页
  • 经过深入探究日本人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和官僚制度等类结构后,我不得不相信,日本人之所以成功,并非来自所谓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 (查看原文)
    良不知 2018-10-23 14:05:36
    —— 引自第1页
  • 一九七三年“石油冲击”以后,能源问题压倒一切。主管中东石油的官员认为,日本若要确保中东石油源源而来,光是买油,向当地投资,那是很不够的。他们决定要在中东搞个技术开发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产油国更多地依赖日本的石油技术专利和技术援助。 (查看原文)
    良不知 2018-10-23 14:06:17
    —— 引自第1页
  • 这种研究所由于以官厅为靠山,就带有一个缺点,即各个官厅只顾自己的本位主义。七十年代初,日本政府为了使各官厅进行交流,设立了综合政策研究所,名为NIRA(综合研究开发机构),其宗旨在于对重大问题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不受个别官厅的兴趣和观点所局限。综合研究开发机构从整个国家的立场出发,把问题综合起来,加以整理,并统筹几个官厅管辖下的智库之间的分工。 (查看原文)
    良不知 2018-10-23 14:07:02
    —— 引自第1页
  • 在美国,政府有权任命一些不甚有知识和经验的人去当各部门的第一把手,这使日本官僚惊叹不已。哪怕他是法律学家、学者或实业家,都有个隔行如隔山的问题,一个外行难道能胜任工作吗? (查看原文)
    良不知 2018-10-23 14:07:36
    —— 引自第1页
  • 即便说是援助,也很少有政府向民间企业直接提供补助金的情况,政府的重点倒是努力创造一个使民间企业容易制订自己的远景规划的条件。 (查看原文)
    良不知 2018-10-23 14:07:59
    —— 引自第1页
  • 在日本领导人看来,即使将国防费增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以上,也不会使国家的安全得到相应的保证。他们倒是认为,与各国保持友好关系,保证进口资源的来源,才能切实保障日本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日本的防务政策是想在不做军事强国的前提下当强国的大胆的尝试。 (查看原文)
    良不知 2018-10-23 14:08:08
    —— 引自第1页
  • 政府在把土地卖给民间企业的时候,与其说卖给投标最高的企业,不如说优先照顾它认为能利用这个土地获取最高利润的企业。 (查看原文)
    良不知 2018-10-23 14:09:05
    —— 引自第1页
  • 美国企业的资金有一半须通过股票来筹集,而日本企业的资金只有六分之一左右是依靠股票来筹集的。因此,在日本,股东不具备为了每年提高分红而施加压力的力量。 (查看原文)
    良不知 2018-10-23 14:09:24
    —— 引自第1页
<前页 1 2 3 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