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说不出的慌张 短评

热门 最新
  • 10 迷腰大爷 2016-06-12 16:58:13

    功夫在诗外。李的文字巧、灵、敏感,但因而也碎、肉麻、齁(林青霞那篇尤其)。细节动人,形容词吓人;事实动人,形式吓人,大概是在这种摇摆中读完。写人物,最动人的,还是要清朗的,有点拙的。带出不少思考,挺好。

  • 4 印奥采 2016-05-20 23:12:53

    好重的“南周腔”,怎么说呢,做功课,讲姿态。但你细细看过,几乎察觉不到她做的功课,却分明记得她讲情怀讲到一半后面的“我就是不说”的那种姿态。

  • 5 Pazaka 2016-06-19 16:44:54

    从专业角度来看,有几点值得学习:1.开篇的描述都很精彩,语言功底深厚;2.准备功课做得很细致;3.刻画人物内心形象

  • 2 东林君 2016-01-21 19:07:46

    看了龙应台、赵本山、周立波,不知道在写啥,细节都有,毫无意义

  • 2 Singin'in rain 2017-06-12 18:40:59

    极优异的人物访谈合集,多数受访者本身就是有料的人,作者也恰到好处的挖掘了出来,最喜欢朱新建,马原,王蒙,草婴,贾平凹,王志文等几篇。没有打五星只因为实在是对干露露,周立波这样的无感。

  • 2 miss。miss. 2015-12-11 17:13:11

    看完才发现,其实我并不喜欢李宗陶的文风。在她的文字里,有智识,却少了一点趣味。读起来没有轻松的感觉。

  • 2 snail 2016-02-03 22:23:37

    如何安放自己、与世界相处,并获得快乐、幸福和美,仍是变中之常。

  • 1 俗女老王 2019-10-07 16:55:21

    那时候的人物特稿,细节描写可真多啊。现在读来会觉得过多,信息密度不足

  • 2 烟斗客甲 2016-01-05 16:13:30

    共17个人物。龙应台2012年文化部部长,在野破当权立,理念不变方法变,民主是持续演变的过程,在于实践,实践在于细节;林青霞的美丽和正气和修心;形不准但线条笔墨极佳的朱新建的快意生活;西方小说读得最多的生病的作家马原;聪明的通人王蒙;中气十足的哲学人张汝伦孤往;硬骨头诗人牛汉谈复杂的大人物;出身镇海望族钟爱托尔斯泰的草婴的知识分子五样东西:良心、头脑、眼光、脊梁和胆识;冯骥才的四驾马车:文学、绘画、民间文化保护和教育;贾平凹的带灯原型记录当下农村;孝顺敏感有脾气的王志文;彭柏山女儿彭小莲的电影和快语;作家编剧刘恒谈文学和影视;范跑跑是北大毕业生是地震病;董事长赵本山的谦虚和傲慢;台前台后周立波;干露露拼命也要红。2008-2014间,2012五篇、2009四篇、2013三篇、2010两篇。

  • 1 2016-01-06 23:54:31

    冷峻的笔锋 大胆的想像

  • 1 熊__ 2016-03-02 18:21:23

    作者在不断进步,身为读者的我却还在退步。

  • 2 莹莹 2016-03-26 10:41:48

    这本书看了好久,都不舍得用碎片时间读的,找来长段的渐渐心沉时能容纳的时间。越读越坚定。真的,有这么多这样的人在,慌什么。当然干露露篇例外。贾平凹说,他有两个舍不得,一个是爱,一个是字。这也就够了吧。

  • 1 粒粒橙 2017-06-28 14:54:30

    很棒的一本集子,很多篇读过再读也有新的感受。喜欢其中对龙应台、王蒙、草婴的书写,不禁去买了几本草婴的译作。更难得的是序和后记里的作者思考以及所记录下的采访龙应台前后的功夫。推荐。

  • 2 改改名 2015-11-14 23:35:23

    参加了售书会,见本人比书更获益!谢谢,当一种现象来看媒体人。读经典,人滚人,刚开始模仿,后面有自己的腔调。 通过一个人看一个世界。 建立一个问题意识,要多问为什么,什么都是好的题材。真好啊,感谢

  • 1 海舟 2016-06-29 21:01:14

    宗陶老师赠我的这本书,没有一口气看完,抽空翻翻其中的章节,多有停留之处。如陈丹青先生所言,写不同的人物而兼及故实,要能有料、有趣,又做到所谓“客观”,并介入适度而隐然的评议,其实很难。写作亦是一门技艺,当学习。

  • 1 🤪 2018-11-03 17:06:12

    非常不喜欢这种写作风格了

  • 1 碳水爱好者 2019-12-25 18:14:23

    感觉作者的存在感太强了,对人物的描写也是片段式的,人物对话更是显得有些唐突了

  • 1 面包树 2017-11-01 22:42:49

    大部分的断言、结论都是阶段性的,它当然可以参考,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得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 1 momo 2017-09-14 14:49:25

    自我介入也太多了

  • 1 皓天眩光 2020-04-03 00:08:33

    采访的都是文化界、艺术界名人。对上海本地的演员周立波和王志文感兴趣,这俩人的篇幅很长,也有深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