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短评

热门 最新
  • 29 算了 2016-07-22 23:28:30

    当我把卡塔琳娜波洛姆替换成小红,施特劳斯布莱德替换成小明,路德维希戈顿替换成小宇后,感觉阅读难度一下子就降低了很多了呢(手动微笑)

  • 8 Blade King 2016-05-20 20:09:42

    没有约束的第四权多么恐怖,本质就是制造轰动性,简直逼良为娼。

  • 5 百年孤读 2016-01-13 11:29:23

    不止是那条主线---新闻自由对个人自由令人发指的入侵,还有公权力对个人隐私不受约束的监听,以及冷战背景下公众普遍的意识心态上的敌对意识,是前网络时代被人肉搜索侮辱与损害的。

  • 3 阿契亚 2016-03-13 11:21:39

    像一份调查一样真实(和虚假)

  • 2 四左 2016-10-09 19:37:54

    3.5/这书反反复复的行文断句和对外国人名的脸盲症给我造成了阅读障碍。。利落点写个短篇就好了啊。杀人不见血的方式有许多种,红口白牙白纸黑字的诽谤是其中之一,当诽谤者掌握并利用一些资源,受害者的性格又不是坚韧那类,其威力是毁灭性的。乡土中国口口相传信息社会网络暴力还少么。长舌妇键盘侠谁惹得起躲得起呢。虽然一把年纪了,以暴制暴我仍觉得没有问题,只是痛惜代价过大了。如果社会健全,谁不愿选择代价小的制裁方式呢。

  • 2 Metaphor 2018-08-23 09:59:14

    从上帝视角,看着媒体与社会如何把一个人逼成侩子手,更可怕的是,在这之后,他们也许还会喋喋不休

  • 2 李避蛮 2020-01-21 18:36:47

    在如此恳切的中立之下所展示的并不是客观,而是有所偏向;同时,在如此微妙的冷淡之下所表现的不是平静,而是愤怒。作者由结果出发,以仿佛侦探小说推理般的方式逐渐退回到事发当初,甚至我们早已在故事展露之前就已预测到了一切,只能跟随面纱的揭开一步步面对令人齿冷的真相。当一个案件被媒体变为暴露在灯光之下的表演,所有演员都会沦为观众期待目光的牺牲品,他们的隐私、名誉、生命层层受到敲打和考验。于是,沉着、能干而美丽的勃罗姆因为莫须有的诋毁失去了自己的名誉和母亲,为帮助自己的朋友带来灾难。她于是冷静而无所顾忌地展开自己的报复,射杀这一代表邪恶媒体的傀儡。勃罗姆的枪声正如最后的自白一样是作者的计策,但它并没有选择在它出现之时带来轰动,而是埋藏至终点。这也正是这样一种报告式文风所带来的效果,它在终点爆发。

  • 1 把噗 2016-04-24 12:54:17

    通过调查记录来完成伪传记式的小说写作,伯尔的巅峰是《莱尼和他们》。

  • 1 橙小月 2018-04-19 07:43:13

    很黑镜。很多年以后,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更糟了。个人自由?名誉?不存在的。

  • 0 小熊饼干蹦蹦跳 2016-06-08 18:36:09

    喔~才想起伪文艺少女时还读过这本(´・ω・`)因为名字太长没记住hhhh

  • 0 nono 2018-10-18 13:01:39

    伪调查记录写法,值得参考

  • 0 安托万 2016-07-10 00:04:41

    一个新闻引发的新闻事件...我朝最近正也在热炒这个。

  • 0 🌤 2019-12-04 20:57:26

    有一丝《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感觉,但人物更有血肉。主人公卡塔琳娜可以排的上完美小说女主top10。(当代媒体,尤其是营销号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反思下职业道德)

  • 0 苍殷 2019-12-08 23:02:20

    侦探小说和报告文学合成,看一半迷失在连环套一般的语句里,弃了

  • 0 土豆咖喱 2022-03-27 22:22:07

    说实话,今天看得几本书中惊喜的一本,之前看伯尔的另外一本不是很喜欢,这本明朗很多,虽然各种倒叙时空变来变去,但也不影响主线的理解,而且作者想表达的还是很多的,结合时代背景等等,意义之大,但是并没有很累很繁冗的感觉!这是最主要的!最最重要的是!近来被各种媒体扰乱的心让我觉得,这本书难道不应该介绍给新闻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吗?

  • 0 望仔放弃减肥了 2022-11-24 09:35:44 辽宁

    借一个女性发生在四天之内的经历,在西德背景下对意识形态、“新闻自由”的冷嘲热讽,这种叙事手法和刻薄的语气简直太喜欢了。最赞的是全书最开始的一句话:“这个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如果其中描写到某些新闻记者的行为与《日报》的所作所为有类似之处的话,那么,这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偶然,而是在所难免的。”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 0 電子螞蟻 2022-09-24 03:40:05 江苏

    冷酷的德国文学

  • 0 西布 2022-10-01 20:47:41 陕西

    10-01: 1974年的书,下一年拍成电影。西德的新闻自由及权力机关、电话窃听暗流的。“这个个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如果其中描写到的某些新闻记者的行为与《画报》的所作所为有类似之处的话,那么,这不是故意,也不是偶然,而是在所难免的。”

  • 0 失水橘子皮 2022-10-01 22:36:05 北京

    高中读的,补档。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