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研究范围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四节 学术研究回顾
第五节 论文结构及其说明
第二章 书写南洋
第一节 作为背景的地理意义上的南洋空间
第二节 古代南洋游记文本与南洋空间概念的形成
结论
第三章 航向南洋
第一节 旅行准备与南洋空间的形成
第二节 轮船――海上浮动的南洋空间
第三节 航线南洋――旅行者的南洋空间
结论
第四章 建立自我话语,隐性对抗
第一节 新加坡莱佛士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建立――殖民话语体系的建立者及支配者
第二节 华人在莱佛士博物馆中的出席和缺席
第三节 殖民话语体系外海峡华人的文化话语体系创建
结论
第五章 从附属到确立自我:南洋华人社群文化形塑的对话策略
第一节 极乐寺,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空间
第二节 极乐寺融合多种功能的动力和基本策略
结论
第六章 对话与对抗:南洋华人文化主体性的日常实践与呈现
第一节 华人族群文化内部的同质和胶着
第二节 南洋华人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调适的文化适应
第三节 南洋华人与殖民者的文化互动:迎合与对抗
结论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晚清民初,南洋华人文化的主体性浮现
第二节 旅行者在建构南洋华人文化主体性中的作用
第三节 新方法、新视野的开拓
第四节 未来,论文拓展的可能方向
参考书目
中文专著
中文论文、篇章
英文著作
英文文章
网络资料招
附录一:《海峡华人杂志》各卷目录(1897-1907年共11卷)
附录二:Straits Chineses Annual(1909年)杂志目录
· · · · · · (
收起)
4 有用 席缪 2016-04-12 11:39:02
应该是从博士论文删节而来,最精彩的应该是绪论部分罗列的理论脉络,结果被删得七零八落,导致结论部分没有删掉首尾呼应处,显得文不对题。不是题目太小,反而是题目太大,作者使用了许多大格局的研究理论和范式,反而显得自己的个案研究和史证梳理显得冲击力不足。对于原典的引用和讨论也使用了很不应该出现的二手甚至三手,不知何故。区域与空间,应该是未来的地方史发展前景,前近代史学最近二十年的研究都在努力往这方面转向。
0 有用 Yolanda617 2018-10-27 22:02:18
framework 很多看起来很fancy,不过分析不够深入蜻蜓点水,感觉多罗列"史实"
0 有用 此人所言不虚 2021-12-28 12:07:05
速读
0 有用 南瓜豆腐 2018-10-20 18:34:19
最大的问题就是论证的内容支撑不起所架构的理论。
0 有用 Serradura 2021-03-23 05:56:39
干货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