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还原的象》的原文摘录

  • 一本书,是千千万万本书中的一本,不过增长一点点知识,一个想法,不过是融入思想海洋的涓滴。一叶小舟,在狭窄蜿蜒的河道里,感到自己疾行。河道渐宽,徐徐融入海洋。在这茫茫大海上,不再感到自己前行,甚至不再有前行的方向,四顾茫然,所谓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我开始感到生之有涯知之无涯,开始感到一个人只能学到一点点东西,只能思考一点点问题,那种尽收世间学问、独立于天下至道之巅的期许,不知不觉中显露其虚妄,尽管还要很多年,这种感觉才逐渐变成默默的体会,还要很多年,这种体会才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克服青年时期的理性骄狂。随之而去的,Shade!还有青年时期对理性光明的无界激情。幸与不幸,思想的青春结束了。今后是这为伊憔悴的工作。 (查看原文)
    黎黎小叶子 11赞 2018-05-11 09:34:29
    —— 引自第42页
  • 我们会说,有些人错了,有些人刚才是对的,一些人的意见战胜了另一些人。这说法当然不错,但容易把我们误引向一种错误的真理论。我愿说:在诚恳的交流中,参与者都向真理敞开真理临现。人所能做的,不是掌握真理,而是敞开心扉,让真理来掌握自己。只要我们是在诚恳地交流,即使一开始每一个人都是错的,真理也可能来临。真理贏得我们所有的人,而不是一些人战胜了另一些人。看一眼科学发展史,有谁一开始是对的?哥白尼体系战胜了托勒密体系,这个说法并不妥帖,在后世哥白尼主义者那里,哥白尼体系中的论断被抛弃的远多于被接受的。 (查看原文)
    车瑞希 5赞 2020-02-23 16:47:54
    —— 引自章节:真理掌握我们
  • 这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宽容。人们现在往往这样理解宽容:不坚持自己的主张,甚至不形成自己的主张,或有个主张却不提出来,对什么都模棱两可,声称哪种看法都同样有道理。然而,宽容却是这样一种态度:把自己的见解放到更宽的天地之中,聆听他人,准备修正自己。由于关切而具有主张,就自己的全部理性所及坚持自己的主张,这不是不宽容,这恰是宽容的主要条件。惟确有主张的人才能宽容。 (查看原文)
    车瑞希 5赞 2020-02-23 16:47:54
    —— 引自章节:真理掌握我们
  • 不信从某个听起来头头是道的道理,不一定就是不讲道理。我向道理敞开,只不过我没有在你的说辞中体认出道理。我们甚至可以说,讲道理包含着一种危险,即今人所谓“话语权力”:弱者往往没受过系统教育,讲理的本事不如强者,强者就用讲道理做幌子来欺压弱者。对讲道理采取抵制的态度有时不无道理,但我还是愿意补充几点:一、强者用讲道理做幌子来欺压弱者,往往优于不讲道理赤裸裸欺压人。相对而言,讲道理还是多给了弱者一个机会,乃至鲁迅说,只有弱者才要求讲道理。二、在有些看似没道理可讲的地方,其实是我们把道理限制得太窄了。我们要训练讲道理的能力。三、我们要训练对道理的敏感,学会识别什么是真讲道理,什么是宣称、欺骗、话语霸权。 (查看原文)
    车瑞希 5赞 2020-02-23 16:47:54
    —— 引自章节:真理掌握我们
  • 我开始体会到独自探索的寂寞。智性精神生活注定了孤寂,那是不过刚刚开始体会而已。今后,除了短暂的间断,这种孤寂我还将一年一年体会下去。 (查看原文)
    鲁智深 2赞 2016-08-18 06:23:41
    —— 引自第31页
  • 领袖:衣裳上最易磨损因此须常洗常换的部分 (查看原文)
    车瑞希 2赞 2020-02-23 19:46:58
    —— 引自章节:现代政治文化小辞典摘录
  • 哲学家:因为自己不做事而有资格批评所有别人低能的人 政党政治:社会物理学术语,指通过摩擦把一切动力转换为热能从而导向热寂的社会过程 政治:像厕所那样的、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肮脏处所 中国:一旦成为华侨就为之无限自豪的国度 (查看原文)
    车瑞希 2赞 2020-02-23 19:46:58
    —— 引自章节:现代政治文化小辞典摘录
  • 这个一般性的结论是:看 是一个建构过程,我们看到的世界图画是建构起来的。我们有时说,我们的认识是对世界的反映那么,那是一种建构性的反映,我们说一种理论反映了时代精神,一部长篇小说反映了一种生活理想,都是在有所建构的意义上说的。p204 诸位是不是会指责我陷入了相对主义?我觉得我和标准的相对主义者有一个共同点,有一个表面上的不同点,还有一个真正的不同点。我们的共同点是,我们都认为,真理是有条件的,如果再次用语义上行的方式来说就是,“真”只在某种类型的句子中才有意义。我想这一点是明显的。我们表面上的不同点是我认为有条件的真理是真理,相对主义者认为有条件的真理就不真理了。 最后还有一点实质上的不同是:相对主义者认为有条件的真理就不是真理,因此他就懒得去研究基一类真理实际上是根据什么条件成其为真理的,而变换了哪些条件就不再成其为真理了,而对我说来,真理是重要的,有条件的真理一点都不减少其为真理的重要性,因此,我愿下很大工夫去探索这个真理那个真理的条件究竟是哪些。p215 每种生物都在一个特定的水平上成象,亦即在这个特定的成象水平上活动。音乐、绘画、建筑,这些都是我们的成象方式,但最为典型的是语言,因此不妨说,人在语词的水平上成象,在这个水平上和世界打交道。到了语词这层,世界变得清晰了。但不能因此说狗眼里的世界不清晰,不真,或不正确。比较人眼中的世界和狗眼中的世界哪个更真实没什么意义。只有在同一层次上才谈论真假。你看见金星我只看见亮点我当然总不出错。这引出几个主要推论:一、在同一层次上可以谈论真偎,真理不是因人而异的。二、正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层次上谈论对错,所以我们永远不会发明一种办法,一劳永逸地消除所有错误,我们永远达不到一个只对不错的层次。三、人的眼界并不更正确也不更有效,但人有一个更丰富的世界。p216 物理学的世界オ是惟一直实的世界:我的评论是,不同层次上的观... (查看原文)
    读书的不再犹豫 2赞 2020-03-16 20:45:23
    —— 引自章节:无法还原的象
  • 我觉得汀阳这篇文章最核心的概念是解释/被解释对象。世界学术著作中的中国思想总是属于被解释的概念而不是用来解释的概念,非西方的思想无论被说得怎么好,它都主要是被研究的对象,是被对象化的东西,而不是正在被用来进行思考的活话语。所以汀阳主张的与西方的对话,主要不在于拿出自己的好东西来让人家看,让人家欣赏。我们不能总是仅仅向西方讲解“有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哲学,而是要推出关于人类共同永恒问题或人类当下共同问题的中国方案,使中国哲学成为参加讨论哲学各种重要问题的一种必须被考虑的思路。p239 (查看原文)
    读书的不再犹豫 1赞 2020-03-16 21:30:13
    —— 引自章节:也谈哲学的中国方式
  • 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她会有很多想法,但这些想法都不重要,她所有真正的“思想”,“都是无意识地、在隐含的意义上通过自然选择来完成的。那些曾经对她祖先的遗传资源带来好处的有吸引力的基因得到繁荣,而那些吸引力较低的基因就无法繁荣”。实证科学的本质规定了它必须无视意识。即使它的研究对象是意识本身,它也不能祈灵于内省意识来加以说明,它也仍然要由外部证据来加以说明。外部证据是科学的一个基本要求。 (查看原文)
    车瑞希 1赞 2020-02-23 15:57:57
    —— 引自章节:社会生物学与道德问题
  • 只有我们人类懂得善与恶,而这种懂得”影响我们的生活。人类懂得善与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人类格外善良。实际上,我们人类对自己的残害,对相邻物种的残害,不是任何一个其他的物种能够做到的。人类懂得善与恶,这意味的是,这种“懂得”影响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在解释人类行为的时候,就必须把这种“懂得”包括进来。 (查看原文)
    车瑞希 1赞 2020-02-23 16:00:05
    —— 引自章节:社会生物学与道德问题
  • 索绪尔说在语言出现之前一切都是混乱和模糊的,这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直觉,实际上各种各样的神话都讲到从混沌到清楚的转化。从较高层次的成象着眼,较低层次的成象自然是不清楚的。 (查看原文)
    车瑞希 1赞 2020-02-23 16:10:36
    —— 引自章节:无法还原的象
  • 真相是说:无论你怎么看它它都是那个样子。然而,没有看,就没有样子。这当然不是说,我们只有一个主观的世界,无论主观客观,都要有这一“观”,我们是在这一观的水平上,在人的成象水平上,区分主观客观的。客观看到事物之所是,主观看到事物之看似。然而,是与看似处在同一层面上,而不是处在一个更高层面上,因此,我们,或其他任何物种,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把是与看似分清楚,每一次我们都要重新辨识。想想我们实际上是怎么发现错觉纠正错觉的。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有时候换个角度来看一看,有时候不再只依赖看,而是用手去摸一摸,有时候把事物重新排列组合。当然,有时候还会通过分析、还原,但所谓分析一还原,不是退回到较低的成象水平上完事:不可能在较低的成象水平上解决较高成象水平上为真为假的争议。分析一还原是说在一个更高的成象水平上,例如在更加精密的逻辑的水平上,重新组织我们原来那种认识所依赖的原材料。 (查看原文)
    车瑞希 1赞 2020-02-23 16:10:36
    —— 引自章节:无法还原的象
  • 每种生物都在一个特定的水平上成象,亦即在这个特定的成象水平上活动。音乐、绘画、建筑,这些都是我们的成象方式,但最为典型的是语言,因此不妨说,人在语词的水平上成象,在这个水平上和世界打交道。到了语词这一层,世界变得清晰了。 (查看原文)
    车瑞希 1赞 2020-02-23 16:10:36
    —— 引自章节:无法还原的象
  • 初学时眼界狭窄,读一部三卷本的世界史,就算是懂得世界历史了,读一本天文学教程,就算学过天文学了。由于无知,学点儿什么都觉得突飞猛进。 我开始感到生之有涯知之无涯,开始感到一个人只能学到一点点东西,只能思考一点点问题,那种尽收世间学问独立于天下至道之巅的期许,不知不觉中显露其虚妄,尽管还要很多年,这种感觉才逐渐变成默默的体会,还要很多年,这种体会才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克服青年时期的理性骄狂。p42 (查看原文)
    读书的不再犹豫 1赞 2020-03-16 17:15:33
    —— 引自章节:初识哲学
  • 当然,维特根斯坦并不否认日常语言有很多含混之处,会给更严格的思考带来困难。然而,解决之法不是去建构一套绝对合乎逻辑的语言。他有一段话经常有人引用:“我们踏上了光滑的冰面,没有摩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条件是理想的,但我们也正因此无法前行。我们要前行,所以我们需要摩擦。回到粗糙的地面上来吧!”p81 再说一遍:哲学和常识的区别在于日常思考是用自然概念来思考,哲学是对自然概念进行思考。由于哲学去考察的概念是我们的概念,所以,尽管哲学思考不同于日常思考,但它思考的仍然是我们的问题。p87 只说结果:科学家渐渐地不再依靠梳理自然概念来建立理论,如果我们的自然概念不适合解释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不适合解释用仪器观察到的现象,用实验产生出来的现象,他们就营造新概念,营造科学理论概念,而不是费力去梳理既有的自然概念。p89 (查看原文)
    读书的不再犹豫 1赞 2020-03-16 17:21:06
    —— 引自章节:日常语言与哲学
  • 那些所谓理论家,都是些教条主义的宣传家,没有什么真正的思想。 (查看原文)
    甜筒 1赞 2020-06-27 09:03:42
    —— 引自章节:初识哲学
  • 接触哲学之前,我像其他少年一样,也感悟、也思考、思考人生、艺术、政治、生与死。哲学添加了什么呢?我愿说,带来了思考形式的某种变化,就是对思考所借的概念本身的注意。 天下有两种人,一种人碰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第一感是归咎自己学浅无知。另一种人则认为那是无意义的东西。 我们感到自己被真理的孤独光芒照耀着,同时也格外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愚昧,感受到现实的苦难与压迫,强烈的需要同气相求。 (查看原文)
    甜筒 1赞 2020-06-27 09:03:42
    —— 引自章节:初识哲学
  • 然而,生活不是辩论,更没有单一的结论。每个人追随者他命运的星辰,以他独特的方式领受神恩。 (查看原文)
    豆友39169540 1赞 2020-11-11 10:02:45
    —— 引自章节:初识哲学
  • 我虽然承认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优势在推行一种话语时至关重要,但西方话语是通过霸权成为普遍流通的这个说法我仍然觉得欠妥。 在观念上反对霸权容易,承认别人的优势,同时从容不迫做自己的事情要难得多。 (查看原文)
    豆友39169540 1赞 2020-11-24 08:42:58
    —— 引自章节:也谈哲学的中国方式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