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唐代传奇小说论》通过具体分析唐代《古镜记》《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传奇小说作品,探讨了唐代传奇小说超越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种种表现,以及传奇小说集中出现在中唐很短的一段时期的深层原因。
作者简介 · · · · · ·
小南 一郎,1942年出生,1964年京都大学文学部毕业,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者、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名誉教授、泉屋博古馆馆长
目录 · · · · · ·
中文版自序——小南一郎
序论
——从“叙述”进入“作品”
第一章 《古镜记》
——太原王氏的传承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王度《古镜记》的形成
第三节 《文中子中说》的形成
第四节 太原王氏的传承
第五节 门阀的命运与宝器
第二章 《莺莺传》
——元白文学集团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传奇小说与歌行诗
第二节 尤物论
第三节 梦游春
第四节 婚仕之际
第三章 《李娃传》
——长安的街与人
第一节 “人物形象论”的矛盾
第二节 李娃的性格
第三节 从“下降”到“上升”
第四节 《李娃传》的多层构造
(一)士大夫阶层理论主导的部分
(二)都市住民们的故事
(三)荥阳郑氏的传承
第四章 《霍小玉传》
——传奇小说的挫折
第一节 “狭义”与“广义”传奇小说
第二节 《霍小玉传》的梗概
第三节 李益和蒋防
第四节 色爱与婚仕
第五节 豪侠
第六节 传奇小说的挫折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都市的居民根据他们自己的伦理规则,对政治事件有着独特的反应。例如《大唐新语》卷五中如下的记事。监察杨汪诬告隽州都督张审素企图谋反,并将之处斩。张审素无罪被杀时,其子张琇、张瑝年尚幼,后来他们等待机会将杨汪斩杀,为父亲报了仇。这两人被捕后将遭受如何处置成了当时的一个政治问题: 时人皆矜琇等幼稚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合从矜恕。张九龄欲活之,裴曜卿、李林甫固言不可,玄宗以为然,顾谓九龄等曰:“复仇礼法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仇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然道路喧议,当须告示。”乃下诏曰:“张瑝兄弟同杀,推问款成,律有正条,俱合至死。近闻士庶颇有喧词,矜其为父报仇,或言本罪冤滥。但国家设法,事存久要,盖以济人,期于止杀。咎繇作士,法在必行;曾参杀人,亦不可恕。不能加以刑戮,肆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瑝、琇既死,士庶痛之,为作哀诔,牓于衢路。市人敛钱于死处造义井,并葬于北邙。 这件事情发生于士大夫阶层的内部。幼子为父报仇的案件应该如何处理,引起了士大夫和庶民的极大关注。在日本,如何处置为主君报仇的赤穗浪士事件也引起过众多阶层人士的关心。总之,比起法律,人们更愿意采用人性化的处置方式。这些人中采取了实际行动的是“市人”。所谓“市人”,是以商人阶层为中心,以及对很关心市场的都市居民。他们募集资金,在张氏兄弟行刑处挖掘“义井”,设置了人们可以自由使用的公共井,也意味着从民众的公共性角度出发,深深缅怀死去的张氏兄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3页 -
以男女恋爱为主题的传奇小说,有一定的图式性叙述方式。斗志昂扬的科举派年轻官僚,在回顾自己过去的人生时,充满了怀疑和悔恨的青春的苦痛。他们虽然自己主动选择了“婚仕”的世界,但在巨大的政治挫折之下,对于这样的选择又心起疑惑,在对照官僚世界那种极端的、不近人情的观念之下,他们孤独的心中不断浮现的是,当初选择“婚仕”之前的,那位可以与自己会心一笑的女性的倩影。以他们的困惑之深与悔恨之重为基础形成的唐代传奇小说,特别是以恋爱为主题的小说,成为了后代无法企及的千古绝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节 婚仕之际
丛书信息
喜欢读"唐代传奇小说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唐代传奇小说论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唐代传奇小说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 更多书评 3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以男女恋爱为主题的传奇小说,有一定的图式性叙述方式。斗志昂扬的科举派年轻官僚,在回顾自己过去的人生时,充满了怀疑和悔恨的青春的苦痛。他们虽然自己主动选择了“婚仕”的世界,但在巨大的政治挫折之下,对于这样的选择又心起疑惑,在对照官僚世界那种极端的、不近人情的观念之下,他们孤独的心中不断浮现的是,当初选择“婚仕”之前的,那位可以与自己会心一笑的女性的倩影。以他们的困惑之深与悔恨之重为基础形成的唐代...
2020-06-21 15:42
-
RMR (人生没有圆满,但希望永远存在)
都市的居民根据他们自己的伦理规则,对政治事件有着独特的反应。例如《大唐新语》卷五中如下的记事。监察杨汪诬告隽州都督张审素企图谋反,并将之处斩。张审素无罪被杀时,其子张琇、张瑝年尚幼,后来他们等待机会将杨汪斩杀,为父亲报了仇。这两人被捕后将遭受如何处置成了当时的一个政治问题: 时人皆矜琇等幼稚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合从矜恕。张九龄欲活之,裴曜卿、李林甫固言不可,玄宗以为然,顾谓九龄等曰:“复仇礼法所...2019-10-29 11:13
都市的居民根据他们自己的伦理规则,对政治事件有着独特的反应。例如《大唐新语》卷五中如下的记事。监察杨汪诬告隽州都督张审素企图谋反,并将之处斩。张审素无罪被杀时,其子张琇、张瑝年尚幼,后来他们等待机会将杨汪斩杀,为父亲报了仇。这两人被捕后将遭受如何处置成了当时的一个政治问题: 时人皆矜琇等幼稚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合从矜恕。张九龄欲活之,裴曜卿、李林甫固言不可,玄宗以为然,顾谓九龄等曰:“复仇礼法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仇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然道路喧议,当须告示。”乃下诏曰:“张瑝兄弟同杀,推问款成,律有正条,俱合至死。近闻士庶颇有喧词,矜其为父报仇,或言本罪冤滥。但国家设法,事存久要,盖以济人,期于止杀。咎繇作士,法在必行;曾参杀人,亦不可恕。不能加以刑戮,肆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瑝、琇既死,士庶痛之,为作哀诔,牓于衢路。市人敛钱于死处造义井,并葬于北邙。 这件事情发生于士大夫阶层的内部。幼子为父报仇的案件应该如何处理,引起了士大夫和庶民的极大关注。在日本,如何处置为主君报仇的赤穗浪士事件也引起过众多阶层人士的关心。总之,比起法律,人们更愿意采用人性化的处置方式。这些人中采取了实际行动的是“市人”。所谓“市人”,是以商人阶层为中心,以及对很关心市场的都市居民。他们募集资金,在张氏兄弟行刑处挖掘“义井”,设置了人们可以自由使用的公共井,也意味着从民众的公共性角度出发,深深缅怀死去的张氏兄弟。 引自 第四章《霍小玉传》 大唐新语卷五·孝行第十一
张审素为隽州都督,有告其赃者,敕监察杨汪按之。汪途中为审素之党所劫,对汪杀告事者。汪到隽州,诬审素谋反,构成其罪,遂斩之,籍没其家。子琇与兄瑝年幼,徙岭外,后各逃归。汪后更名万顷,转殿侍御史。开元二十三年,瑝、琇于东都候万顷,手刃之,系表于斧刃,言复仇之状,遂奔逃。行至汜水,为吏所得。时人皆矜琇等幼穉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合从矜恕。张九龄欲活之,裴曜卿、李林甫固言不可,玄宗以为然,顾谓九龄等曰:“复仇礼法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仇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然道路喧议,当须告示。”乃下诏曰:“张瑝兄弟同杀,推问款成,律有正条,俱合至死。近闻士庶颇有喧词,矜其为父报仇,或言本罪冤滥。但国家设法,事存久要,盖以济人,期于止杀。咎繇作士,法在必行;曾参杀人,亦不可恕。不能加以刑戮,肆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瑝、琇既死,士庶痛之,为作哀诔,榜于衢路。市人敛钱于 死处造义井,并葬于北邙,恐为万顷家人所发,作疑冢数所于其所。其为时人之所痛悼者如此。
与“元禄赤穗”同列日本三大复仇的“曾我兄弟复仇”与“张氏兄弟复仇”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穷游网找到一篇专栏文章https://zhuanlan.qyer.com/article/V2IJYVFl/介绍的比较详细。
曽我梅林
众所周知,樱花是如今日本的象征。每年樱花季全民出动赏樱的架势,甚至让人产生日本是樱花故乡的错觉。其实,日本并非樱花原产地;追溯到奈良时代的话,当时日本人的赏花文化,更是始于比樱花花期早一个月左右的梅花。即便到了如今,梅花依旧在日本有相当的影响力;日本三名园之一的水户偕乐园就是以梅花而著称于世的。而我们今天的故事,则是围绕着神奈川县小田原市东北七公里左右的一片,规模达三万五千株梅花的梅林而展开。每年二月,这里都是樱花季前的赏花胜地;而且由于地处富士山东麓,依照阳光的角度每天上午都能在此完美地定格富士山,远比位于富士山北麓的河口湖取景效果更好。这里就是著名的曽我梅林,得名自日本三大复仇事件之一、发生于镰仓初年的曽我兄弟复仇事件。
作为日本三大复仇事件之一,曽我兄弟复仇事件与另外两件、也就是赤穗浪人复仇事件(大家如果对赤穗浪人复仇事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我的旧作《泉岳寺与忠臣藏》)以及伊贺键屋十字路口复仇事件是有很大的不同点的。首先,这一事件发生在镰仓时代初年,在时间点上远远早于发生于江户时代的后两者。其次正因为发生时间早,因此曽我兄弟复仇事件给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复仇行动下了一个定义:其一是必须晚辈或者兄弟中的弟弟,给长辈或者兄长复仇,否则不计为复仇行动;其二是一旦复仇成功,从社会道义上讲,被复仇一方的子弟是不许对该复仇行为做再次复仇的(当然国家法律除外,这是一个民间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我看来无论是赤穗浪人复仇事件还是伊贺键屋十字路口复仇事件,都是不带太多政治诉求的单纯复仇行动;而曽我兄弟复仇事件的背后,却隐藏着重重政治迷雾,也因此牵连的太多镰仓幕府的高级武将。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解析一下曽我兄弟复仇事件。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一出已然成为庶流的远房叔父、与身为嫡流嫡长子的侄子争产的闹剧。话说平安时代末年,作为伊豆豪族的工藤氏,在伊东河津一带有巨大的家业。到了工藤祐継这一代,他的弟弟(其实我查了一下家谱,应该是堂弟)工藤祐親成功开发了伊东庄,就此被分家到伊东,并以伊东为苗字改名伊東祐親,成为工藤氏庶流伊东氏之祖。顺便提一句题外话,当年镰仓幕府之祖、镰仓战神源义经的哥哥源赖朝被流放到伊豆,一开始就是由伊東祐親来看管的,结果源赖朝居然把伊東祐親第四女八重姬的肚子给搞大了(注意,是未婚先孕),还生下了幼名千鹤丸的儿子。伊東祐親大发雷霆将八重姬直接远嫁西伊豆北条氏北条时政之子北条义时(这父子俩不用我介绍了吧),顺带把千鹤丸淹死了。源赖朝一看不好撒丫子就跑,也跑到北条氏的地盘上,让北条时政当了他的看管人,之后才有了他和北条政子的故事。好了好了扯远了,我们接着继续讲工藤家的故事。
话说如果一切风平浪静,那工藤氏宗家与分家出去的伊东氏也不会有什么摩擦。可谁成想工藤氏宗家家督工藤祐継却死得早,留下个还未元服的幼子金石(也就是曽我兄弟的复仇对象工藤祐経)无人照看。由于当时工藤祐継与伊東祐親共同的祖父、工藤氏嫡流第四代家督工藤祐隆尚在世,于是就安排了金石的堂叔伊東祐親来作为监护人,照看金石长大成人。在此后,伊東祐親还把自己的女儿万劫御前许配给了金石,亲上加亲一切都很美好。如果按照这个局面发展下去,根本不可能闹出什么复仇事件,父慈子孝的千古佳话倒是很有可能。
静冈县伊東市大原物見塚公園里的伊東祐親像。图片来自日文维基不过将以上这些美好的局面全部撕毁有时只需要一句话。前文说过,伊东氏作为工藤氏的庶流,就是以封地伊东为苗字的。也就是说,在如今伊东市范围内的伊东庄,是伊东氏的根基所在。而在伊東祐親和他的儿子伊东祐泰的努力下,伊东氏又控制了伊豆半岛南部的河津;伊东祐泰也以河津为苗字,改名河津祐泰。看起来很好的一件事情,却被伊東祐親的祖父、工藤氏嫡流第四代家督工藤祐隆给搞黄了。作为工藤氏嫡流成员,工藤祐隆肯定偏向自己的长子嫡孙(其实应该是嫡曾孙)工藤祐経;看到庶流伊东氏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了河津,立即下令让伊东氏族人全部移居河津,将他们的根据地伊东庄转封給工藤祐経。这道命令一出,一下子就激起了工藤氏嫡流与伊东氏的巨大矛盾。所以说,家里的老人对小辈如果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搞不好是要闹到家变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双方当世人的反应。看到天上掉下来那么大一块馅饼,工藤祐経自然大喜过望,施施然接收了伊东庄之后,便上洛跟着平家大公子平重盛刷简历去了。而吃了哑巴亏的伊東祐親则越想越窝火,怒火中烧的他最终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趁着女婿兼堂侄子工藤祐経在京都的机会,带人直接占了伊东庄。觉得不解气的伊東祐親还做了一件很不上道的事情,直接逼工藤祐経留在家的妻子、也就是他自己的女儿的万劫御前改嫁西伊豆早川庄豪族土肥氏土肥远平。至此,双方的矛盾全面升级。
当时身处京都的工藤祐経在得知此事后立即向权倾朝野的平家提起诉讼,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讨回自己的伊东庄。可问题是他只是跟着平家大公子平重盛混的小弟,而伊東祐親可是跟着平重盛他爹平清盛混的小弟,想通过找平家人告状讨回自己的合法权益实在是图样图森破了。于是乎,求告无门的工藤祐経决定以暴易暴。1176年10月,工藤祐経和他的几个兄弟一起在伊豆奥野伊东祐親狩猎的路上设伏,遥遥一箭射杀了伊东祐親的嫡长子河津祐泰。这件事成了十几年后曽我兄弟的直接导火索。因为曽我兄弟所谓的复仇,复的便是河津祐泰被杀之仇;曽我兄弟虽然不姓河津也不姓伊东更不姓工藤,但是他们俩却是河津祐泰的亲生儿子。
河津祐泰遇袭处建起的血塚,位于伊东市椎の木三本の麓の旧街道(東浦路)边河津祐泰死后,他的妻子满江御前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五岁的一萬丸与三岁的箱王丸改嫁相模我庄的豪族领主曾我祐信;所谓的曽我兄弟,指的就是一萬丸与箱王丸这对元服后使用继父苗字的孩子。在这对兄弟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伊豆、关东乃至整个日本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源氏推翻了平氏的统治,而他们的祖父伊东祐親与死敌&堂叔工藤祐経也走上了迥然不同的政治道路。作为平氏在关东重要的政治盟友,曽我兄弟的祖父伊东祐親一开始就站到了源赖朝的对立面,先是在石桥山之战中出兵阻击源赖朝,还和老朋友北条时政之子北条义时过了过招;接着没多久就在富士川之战后兵败被俘并自尽。据称,当时源赖朝曾经在伊东祐親女婿、也是他自己身边重要的御家人三浦義澄的劝说下决定放他一马,可伊东祐親毫不领情毅然决然地自尽了;估计他到死都无法接受输给那个当年拱了自己女儿的流徒吧。而曽我兄弟的杀父仇人工藤祐経却早早看清了形势转投源赖朝门下,成为了源赖朝的宠臣与镰仓幕府初创时期重要的御家人之一,并在伊东祐親死后继承了伊东氏的领地(包括伊东庄),其子在此后还继承了伊东氏的苗字。大家所熟悉的、一直绵延到江户时代的日向飫肥藩伊东氏、以及甲午海战中的日本联合舰队首任司令伊东祐亨,都是工藤祐経这一门的后人。亲爷爷一门死的差不多了,杀父仇人却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当此局面,曽我兄弟不得不自己上了。
1187年,十六岁的哥哥曽我十郎佑成(一萬丸)继承了曽我家的家督,而时年十四岁尚未元服的弟弟箱王丸则被送到了他们父亲的菩提社、箱根权现社(就是如今芦之湖边的箱根神社)出家。在这里,箱王丸遇见了跟随源赖朝前来参拜箱根权限的杀父仇人工藤祐経,并企图复仇;没想到仇没复成,工藤祐経看这个小孩子挺可爱,还送了一把赤木柄的短刀给他。而这把赤木柄的短刀,在六年后真正复仇之时成了工藤祐経的索命刀,这也算是因果报应吧。
箱根神社,也就是当年尚未元服的箱王丸出家的箱根权现社由于不喜欢出家,箱王丸不久后便从箱根跑到伊豆,投靠北条时政。这里就有个问题了,之前我们说过,虽说伊东和北条这两家分居伊豆东西的豪族是世交;但在北条氏协助源赖朝参与石桥山之战时,双方曾经撕破脸皮正面交过手,箱王丸小孩子不懂事跑去投奔北条时政可以理解,北条老爷子为啥要收留这个自己和自己女婿对头的后人?这是个好问题,我们接着往下看。北条时政对箱王丸表示了极大的热情,主持了他的元服仪式,从此成了他的乌帽子亲。所谓乌帽子亲,指的是当时贵族男子在行元服礼的时候,会由一位德高望重或者有权有势的人为他戴上乌帽子,系上帽带,并且拟定一个大名。这位执行仪式的人就被称为乌帽子亲,他通过为少年男子行元服礼,从此就与此男子结为父子之亲,不但要关照此男子,还经常把自己名字里的一个字赐给对方。箱王丸也在元服后取名曾我五郎時致(哥哥是十郎,弟弟是五郎,大家千万别搞错),便是从北条时政名字中取了个时字。自此,北条时政就成为了兄弟二人复仇的坚强后盾。
1193年5月,源赖朝在富士裾野(具体位置在富士山西麓,如今的静冈县富士宫市)举行大规模的卷狩(指将大规模狩猎与战阵操练军事演习合二为一的武家例行仪式),工藤祐経作为近臣也一并随行。在卷狩的最后一夜(5月28日夜),曽我兄弟藏身在岩石之后(这块石头在如今富士宫市,被称为曽我兄弟の隠れ岩),利用瀑布的轰鸣声做掩护(这道瀑布如今被命名为音止の滝)商定了复仇行动的具体方案;之后便潜入工藤祐経的卧室,轻易结果了与游女一起喝的烂醉如泥的工藤祐経,完成了复仇行动。
音止の滝曽我兄弟の隠れ岩但闻声而起的镰仓幕府武士们将兄弟二人团团围住,在击毙了十数名武士之后,哥哥十郎佑成遇难。而弟弟五郎時致则化了女妆一路突围,在闯入了将军源赖朝的卧室后被捕。5月29日,在向将军源赖朝讲明兄弟二人复仇的原委之后,源赖朝起初还大为感动想要赦免他;可在工藤祐経的嫡子犬房丸(也就是之后数百年伊东氏之祖伊东祐时)的苦苦哀求之下,五郎時致最终被斩首。后人感念兄弟二人的孝义,在他们的复仇之地建起曽我八幡宮,并在曽我八幡宮以东的是小山坡上建起兄弟二人的真身墓所。至此,曽我兄弟复仇事件的故事也基本讲完了。
富士宫市曽我八幡宮。图片源自网络位于静岡県富士宮市上井出字上原的曽我兄弟之墓故事讲完,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从收留已经翻脸的故人后代,到成为他的乌帽子亲,再到完成复仇之后五郎時致一路闯入源赖朝的卧室,外加源赖朝的亲信御家人在此次袭击中死伤达十余人,这其中北条时政意欲借曽我兄弟之手除去自己的女婿、或者想趁曽我兄弟复仇之机趁乱除去自己女婿源赖朝的意图实在是太明显不过了。此外,当年工藤祐経对伊东祐親/祐泰的袭击,本身就蕴含着一部分为源赖朝复仇的意义,因为在这次袭击前不久源赖朝与八重姬的私生子千鹤丸刚被伊东祐親淹死。换言之,除了工藤祐経之外,源赖朝也极有可能是杀害曽我兄弟父亲的幕后黑手;而这一重关系直接可以解释为什么曽我兄弟在复仇之后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一路杀向源赖朝的卧室。问题是,又是谁把源赖朝与曽我兄弟父亲之死的关系告诉兄弟二人的呢?除了五郎時致的乌帽子亲北条时政,实在找不出第二个合适人选。而北条时政之所以要借曽我兄弟之手刺杀源赖朝,原因基本上和北条义时借公晓之手刺杀源实朝的道理差不多;二十六年之后北条义时终于完成了父亲未完成的目标,自此奠定了北条氏在镰仓幕府中的绝对统治地位。
好了,最后再回到曽我梅林。曽我梅林所在地其实并不是兄弟复仇之所,而是曽我兄弟随母亲改嫁来到的相模我庄,也就是如今的曽我之里。当地人感念于兄弟二人的孝义,便在此处种植梅花纪念他们。如今,这里的三万五千株梅花已经成了关东胜景;而位于其间的曽我兄弟菩提寺城前寺,悄然诉说着八百年前的这段恩怨。
曽我兄弟菩提寺城前寺,其中的曽我兄弟之墓也对外宣称是真身墓所回应 2019-10-29 11:13 -
P52 但是如果把这部《文中子世家》放在王氏一族托名王通描绘他们自己梦想的位置上,看成是理解唐代前半期王氏一族精神世界的资料,则是十分有用的。 P56 所谓向外部人士公开的特别场合,首先是围绕一族始祖的传说。始祖传说是为了强调一族宗谱的悠久性,而向外部人士夸示,这种情况我认为有很多。 P60 一个门阀在社会中能够抬头,并不是单单蓄积了一族的政治、经济实力,我认为是像王祥的孝感事迹那样,要能够触及祖先一些形...
2019-09-01 15:39
P52 但是如果把这部《文中子世家》放在王氏一族托名王通描绘他们自己梦想的位置上,看成是理解唐代前半期王氏一族精神世界的资料,则是十分有用的。
P56 所谓向外部人士公开的特别场合,首先是围绕一族始祖的传说。始祖传说是为了强调一族宗谱的悠久性,而向外部人士夸示,这种情况我认为有很多。
P60 一个门阀在社会中能够抬头,并不是单单蓄积了一族的政治、经济实力,我认为是像王祥的孝感事迹那样,要能够触及祖先一些形态上的神秘性力量,并得到这种力量的保护。
汉代以来,墓中画有神仙和孝子的图像,并不单单止于通向长生之路或是显示家族伦理的具象化,神仙和孝子是超越现世与神秘性力量有接触的存在,可以认为与这样神秘性力量的接触保证了宗族的继承。
P63 古镜丧失带给王氏族人的悲伤,无异于对于门阀没落的哀悼。《古镜记》这一作品,采取了小说的形式,是一部对太远王氏一族社会性没落的哀歌,也是一部挽歌。
p69 作为唐代传奇小说这种文体的文艺作品群,整体上都对长安的街东地域抱有亲密感。这也是与传奇小说作为反映官僚社会文化的文艺特征有着不可分联系。实际上,士大夫阶层的作者创作的传奇小说作品中,能够反映出都市一般居民的意识;但是,这仅仅是“反映”而已,传奇小说并没有将民众的价值观作为主导来展开故事。如果从街西来叙述的话,更加民众化的故事要等到下一个时代,即白话小说发达的时代,才能真正走到中国小说史的台前。
P157 虽然各种各样文艺体裁的作品在每个时代中往往都并行被创作着,但是这些文艺体裁作品创作的最高潮,却是属于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社会。因此,文学史研究的终极目的之一,就是去具体而微地阐明文艺形态和社会之间紧密结合的固有关系,以及支撑这一关系的基础条件。
P169 当时婚仕的状态,直接反应出官僚世界的规则。在“狭义传奇小说”背后,存着着一种共同的问题意识,那就是对这样的官僚世界规则提出怀疑。
回应 2019-09-01 15:39
-
P52 但是如果把这部《文中子世家》放在王氏一族托名王通描绘他们自己梦想的位置上,看成是理解唐代前半期王氏一族精神世界的资料,则是十分有用的。 P56 所谓向外部人士公开的特别场合,首先是围绕一族始祖的传说。始祖传说是为了强调一族宗谱的悠久性,而向外部人士夸示,这种情况我认为有很多。 P60 一个门阀在社会中能够抬头,并不是单单蓄积了一族的政治、经济实力,我认为是像王祥的孝感事迹那样,要能够触及祖先一些形...
2019-09-01 15:39
P52 但是如果把这部《文中子世家》放在王氏一族托名王通描绘他们自己梦想的位置上,看成是理解唐代前半期王氏一族精神世界的资料,则是十分有用的。
P56 所谓向外部人士公开的特别场合,首先是围绕一族始祖的传说。始祖传说是为了强调一族宗谱的悠久性,而向外部人士夸示,这种情况我认为有很多。
P60 一个门阀在社会中能够抬头,并不是单单蓄积了一族的政治、经济实力,我认为是像王祥的孝感事迹那样,要能够触及祖先一些形态上的神秘性力量,并得到这种力量的保护。
汉代以来,墓中画有神仙和孝子的图像,并不单单止于通向长生之路或是显示家族伦理的具象化,神仙和孝子是超越现世与神秘性力量有接触的存在,可以认为与这样神秘性力量的接触保证了宗族的继承。
P63 古镜丧失带给王氏族人的悲伤,无异于对于门阀没落的哀悼。《古镜记》这一作品,采取了小说的形式,是一部对太远王氏一族社会性没落的哀歌,也是一部挽歌。
p69 作为唐代传奇小说这种文体的文艺作品群,整体上都对长安的街东地域抱有亲密感。这也是与传奇小说作为反映官僚社会文化的文艺特征有着不可分联系。实际上,士大夫阶层的作者创作的传奇小说作品中,能够反映出都市一般居民的意识;但是,这仅仅是“反映”而已,传奇小说并没有将民众的价值观作为主导来展开故事。如果从街西来叙述的话,更加民众化的故事要等到下一个时代,即白话小说发达的时代,才能真正走到中国小说史的台前。
P157 虽然各种各样文艺体裁的作品在每个时代中往往都并行被创作着,但是这些文艺体裁作品创作的最高潮,却是属于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社会。因此,文学史研究的终极目的之一,就是去具体而微地阐明文艺形态和社会之间紧密结合的固有关系,以及支撑这一关系的基础条件。
P169 当时婚仕的状态,直接反应出官僚世界的规则。在“狭义传奇小说”背后,存着着一种共同的问题意识,那就是对这样的官僚世界规则提出怀疑。
回应 2019-09-01 15:39 -
RMR (人生没有圆满,但希望永远存在)
都市的居民根据他们自己的伦理规则,对政治事件有着独特的反应。例如《大唐新语》卷五中如下的记事。监察杨汪诬告隽州都督张审素企图谋反,并将之处斩。张审素无罪被杀时,其子张琇、张瑝年尚幼,后来他们等待机会将杨汪斩杀,为父亲报了仇。这两人被捕后将遭受如何处置成了当时的一个政治问题: 时人皆矜琇等幼稚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合从矜恕。张九龄欲活之,裴曜卿、李林甫固言不可,玄宗以为然,顾谓九龄等曰:“复仇礼法所...2019-10-29 11:13
都市的居民根据他们自己的伦理规则,对政治事件有着独特的反应。例如《大唐新语》卷五中如下的记事。监察杨汪诬告隽州都督张审素企图谋反,并将之处斩。张审素无罪被杀时,其子张琇、张瑝年尚幼,后来他们等待机会将杨汪斩杀,为父亲报了仇。这两人被捕后将遭受如何处置成了当时的一个政治问题: 时人皆矜琇等幼稚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合从矜恕。张九龄欲活之,裴曜卿、李林甫固言不可,玄宗以为然,顾谓九龄等曰:“复仇礼法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仇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然道路喧议,当须告示。”乃下诏曰:“张瑝兄弟同杀,推问款成,律有正条,俱合至死。近闻士庶颇有喧词,矜其为父报仇,或言本罪冤滥。但国家设法,事存久要,盖以济人,期于止杀。咎繇作士,法在必行;曾参杀人,亦不可恕。不能加以刑戮,肆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瑝、琇既死,士庶痛之,为作哀诔,牓于衢路。市人敛钱于死处造义井,并葬于北邙。 这件事情发生于士大夫阶层的内部。幼子为父报仇的案件应该如何处理,引起了士大夫和庶民的极大关注。在日本,如何处置为主君报仇的赤穗浪士事件也引起过众多阶层人士的关心。总之,比起法律,人们更愿意采用人性化的处置方式。这些人中采取了实际行动的是“市人”。所谓“市人”,是以商人阶层为中心,以及对很关心市场的都市居民。他们募集资金,在张氏兄弟行刑处挖掘“义井”,设置了人们可以自由使用的公共井,也意味着从民众的公共性角度出发,深深缅怀死去的张氏兄弟。 引自 第四章《霍小玉传》 大唐新语卷五·孝行第十一
张审素为隽州都督,有告其赃者,敕监察杨汪按之。汪途中为审素之党所劫,对汪杀告事者。汪到隽州,诬审素谋反,构成其罪,遂斩之,籍没其家。子琇与兄瑝年幼,徙岭外,后各逃归。汪后更名万顷,转殿侍御史。开元二十三年,瑝、琇于东都候万顷,手刃之,系表于斧刃,言复仇之状,遂奔逃。行至汜水,为吏所得。时人皆矜琇等幼穉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合从矜恕。张九龄欲活之,裴曜卿、李林甫固言不可,玄宗以为然,顾谓九龄等曰:“复仇礼法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仇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然道路喧议,当须告示。”乃下诏曰:“张瑝兄弟同杀,推问款成,律有正条,俱合至死。近闻士庶颇有喧词,矜其为父报仇,或言本罪冤滥。但国家设法,事存久要,盖以济人,期于止杀。咎繇作士,法在必行;曾参杀人,亦不可恕。不能加以刑戮,肆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瑝、琇既死,士庶痛之,为作哀诔,榜于衢路。市人敛钱于 死处造义井,并葬于北邙,恐为万顷家人所发,作疑冢数所于其所。其为时人之所痛悼者如此。
与“元禄赤穗”同列日本三大复仇的“曾我兄弟复仇”与“张氏兄弟复仇”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穷游网找到一篇专栏文章https://zhuanlan.qyer.com/article/V2IJYVFl/介绍的比较详细。
曽我梅林
众所周知,樱花是如今日本的象征。每年樱花季全民出动赏樱的架势,甚至让人产生日本是樱花故乡的错觉。其实,日本并非樱花原产地;追溯到奈良时代的话,当时日本人的赏花文化,更是始于比樱花花期早一个月左右的梅花。即便到了如今,梅花依旧在日本有相当的影响力;日本三名园之一的水户偕乐园就是以梅花而著称于世的。而我们今天的故事,则是围绕着神奈川县小田原市东北七公里左右的一片,规模达三万五千株梅花的梅林而展开。每年二月,这里都是樱花季前的赏花胜地;而且由于地处富士山东麓,依照阳光的角度每天上午都能在此完美地定格富士山,远比位于富士山北麓的河口湖取景效果更好。这里就是著名的曽我梅林,得名自日本三大复仇事件之一、发生于镰仓初年的曽我兄弟复仇事件。
作为日本三大复仇事件之一,曽我兄弟复仇事件与另外两件、也就是赤穗浪人复仇事件(大家如果对赤穗浪人复仇事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我的旧作《泉岳寺与忠臣藏》)以及伊贺键屋十字路口复仇事件是有很大的不同点的。首先,这一事件发生在镰仓时代初年,在时间点上远远早于发生于江户时代的后两者。其次正因为发生时间早,因此曽我兄弟复仇事件给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复仇行动下了一个定义:其一是必须晚辈或者兄弟中的弟弟,给长辈或者兄长复仇,否则不计为复仇行动;其二是一旦复仇成功,从社会道义上讲,被复仇一方的子弟是不许对该复仇行为做再次复仇的(当然国家法律除外,这是一个民间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我看来无论是赤穗浪人复仇事件还是伊贺键屋十字路口复仇事件,都是不带太多政治诉求的单纯复仇行动;而曽我兄弟复仇事件的背后,却隐藏着重重政治迷雾,也因此牵连的太多镰仓幕府的高级武将。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解析一下曽我兄弟复仇事件。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一出已然成为庶流的远房叔父、与身为嫡流嫡长子的侄子争产的闹剧。话说平安时代末年,作为伊豆豪族的工藤氏,在伊东河津一带有巨大的家业。到了工藤祐継这一代,他的弟弟(其实我查了一下家谱,应该是堂弟)工藤祐親成功开发了伊东庄,就此被分家到伊东,并以伊东为苗字改名伊東祐親,成为工藤氏庶流伊东氏之祖。顺便提一句题外话,当年镰仓幕府之祖、镰仓战神源义经的哥哥源赖朝被流放到伊豆,一开始就是由伊東祐親来看管的,结果源赖朝居然把伊東祐親第四女八重姬的肚子给搞大了(注意,是未婚先孕),还生下了幼名千鹤丸的儿子。伊東祐親大发雷霆将八重姬直接远嫁西伊豆北条氏北条时政之子北条义时(这父子俩不用我介绍了吧),顺带把千鹤丸淹死了。源赖朝一看不好撒丫子就跑,也跑到北条氏的地盘上,让北条时政当了他的看管人,之后才有了他和北条政子的故事。好了好了扯远了,我们接着继续讲工藤家的故事。
话说如果一切风平浪静,那工藤氏宗家与分家出去的伊东氏也不会有什么摩擦。可谁成想工藤氏宗家家督工藤祐継却死得早,留下个还未元服的幼子金石(也就是曽我兄弟的复仇对象工藤祐経)无人照看。由于当时工藤祐継与伊東祐親共同的祖父、工藤氏嫡流第四代家督工藤祐隆尚在世,于是就安排了金石的堂叔伊東祐親来作为监护人,照看金石长大成人。在此后,伊東祐親还把自己的女儿万劫御前许配给了金石,亲上加亲一切都很美好。如果按照这个局面发展下去,根本不可能闹出什么复仇事件,父慈子孝的千古佳话倒是很有可能。
静冈县伊東市大原物見塚公園里的伊東祐親像。图片来自日文维基不过将以上这些美好的局面全部撕毁有时只需要一句话。前文说过,伊东氏作为工藤氏的庶流,就是以封地伊东为苗字的。也就是说,在如今伊东市范围内的伊东庄,是伊东氏的根基所在。而在伊東祐親和他的儿子伊东祐泰的努力下,伊东氏又控制了伊豆半岛南部的河津;伊东祐泰也以河津为苗字,改名河津祐泰。看起来很好的一件事情,却被伊東祐親的祖父、工藤氏嫡流第四代家督工藤祐隆给搞黄了。作为工藤氏嫡流成员,工藤祐隆肯定偏向自己的长子嫡孙(其实应该是嫡曾孙)工藤祐経;看到庶流伊东氏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了河津,立即下令让伊东氏族人全部移居河津,将他们的根据地伊东庄转封給工藤祐経。这道命令一出,一下子就激起了工藤氏嫡流与伊东氏的巨大矛盾。所以说,家里的老人对小辈如果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搞不好是要闹到家变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双方当世人的反应。看到天上掉下来那么大一块馅饼,工藤祐経自然大喜过望,施施然接收了伊东庄之后,便上洛跟着平家大公子平重盛刷简历去了。而吃了哑巴亏的伊東祐親则越想越窝火,怒火中烧的他最终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趁着女婿兼堂侄子工藤祐経在京都的机会,带人直接占了伊东庄。觉得不解气的伊東祐親还做了一件很不上道的事情,直接逼工藤祐経留在家的妻子、也就是他自己的女儿的万劫御前改嫁西伊豆早川庄豪族土肥氏土肥远平。至此,双方的矛盾全面升级。
当时身处京都的工藤祐経在得知此事后立即向权倾朝野的平家提起诉讼,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讨回自己的伊东庄。可问题是他只是跟着平家大公子平重盛混的小弟,而伊東祐親可是跟着平重盛他爹平清盛混的小弟,想通过找平家人告状讨回自己的合法权益实在是图样图森破了。于是乎,求告无门的工藤祐経决定以暴易暴。1176年10月,工藤祐経和他的几个兄弟一起在伊豆奥野伊东祐親狩猎的路上设伏,遥遥一箭射杀了伊东祐親的嫡长子河津祐泰。这件事成了十几年后曽我兄弟的直接导火索。因为曽我兄弟所谓的复仇,复的便是河津祐泰被杀之仇;曽我兄弟虽然不姓河津也不姓伊东更不姓工藤,但是他们俩却是河津祐泰的亲生儿子。
河津祐泰遇袭处建起的血塚,位于伊东市椎の木三本の麓の旧街道(東浦路)边河津祐泰死后,他的妻子满江御前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五岁的一萬丸与三岁的箱王丸改嫁相模我庄的豪族领主曾我祐信;所谓的曽我兄弟,指的就是一萬丸与箱王丸这对元服后使用继父苗字的孩子。在这对兄弟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伊豆、关东乃至整个日本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源氏推翻了平氏的统治,而他们的祖父伊东祐親与死敌&堂叔工藤祐経也走上了迥然不同的政治道路。作为平氏在关东重要的政治盟友,曽我兄弟的祖父伊东祐親一开始就站到了源赖朝的对立面,先是在石桥山之战中出兵阻击源赖朝,还和老朋友北条时政之子北条义时过了过招;接着没多久就在富士川之战后兵败被俘并自尽。据称,当时源赖朝曾经在伊东祐親女婿、也是他自己身边重要的御家人三浦義澄的劝说下决定放他一马,可伊东祐親毫不领情毅然决然地自尽了;估计他到死都无法接受输给那个当年拱了自己女儿的流徒吧。而曽我兄弟的杀父仇人工藤祐経却早早看清了形势转投源赖朝门下,成为了源赖朝的宠臣与镰仓幕府初创时期重要的御家人之一,并在伊东祐親死后继承了伊东氏的领地(包括伊东庄),其子在此后还继承了伊东氏的苗字。大家所熟悉的、一直绵延到江户时代的日向飫肥藩伊东氏、以及甲午海战中的日本联合舰队首任司令伊东祐亨,都是工藤祐経这一门的后人。亲爷爷一门死的差不多了,杀父仇人却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当此局面,曽我兄弟不得不自己上了。
1187年,十六岁的哥哥曽我十郎佑成(一萬丸)继承了曽我家的家督,而时年十四岁尚未元服的弟弟箱王丸则被送到了他们父亲的菩提社、箱根权现社(就是如今芦之湖边的箱根神社)出家。在这里,箱王丸遇见了跟随源赖朝前来参拜箱根权限的杀父仇人工藤祐経,并企图复仇;没想到仇没复成,工藤祐経看这个小孩子挺可爱,还送了一把赤木柄的短刀给他。而这把赤木柄的短刀,在六年后真正复仇之时成了工藤祐経的索命刀,这也算是因果报应吧。
箱根神社,也就是当年尚未元服的箱王丸出家的箱根权现社由于不喜欢出家,箱王丸不久后便从箱根跑到伊豆,投靠北条时政。这里就有个问题了,之前我们说过,虽说伊东和北条这两家分居伊豆东西的豪族是世交;但在北条氏协助源赖朝参与石桥山之战时,双方曾经撕破脸皮正面交过手,箱王丸小孩子不懂事跑去投奔北条时政可以理解,北条老爷子为啥要收留这个自己和自己女婿对头的后人?这是个好问题,我们接着往下看。北条时政对箱王丸表示了极大的热情,主持了他的元服仪式,从此成了他的乌帽子亲。所谓乌帽子亲,指的是当时贵族男子在行元服礼的时候,会由一位德高望重或者有权有势的人为他戴上乌帽子,系上帽带,并且拟定一个大名。这位执行仪式的人就被称为乌帽子亲,他通过为少年男子行元服礼,从此就与此男子结为父子之亲,不但要关照此男子,还经常把自己名字里的一个字赐给对方。箱王丸也在元服后取名曾我五郎時致(哥哥是十郎,弟弟是五郎,大家千万别搞错),便是从北条时政名字中取了个时字。自此,北条时政就成为了兄弟二人复仇的坚强后盾。
1193年5月,源赖朝在富士裾野(具体位置在富士山西麓,如今的静冈县富士宫市)举行大规模的卷狩(指将大规模狩猎与战阵操练军事演习合二为一的武家例行仪式),工藤祐経作为近臣也一并随行。在卷狩的最后一夜(5月28日夜),曽我兄弟藏身在岩石之后(这块石头在如今富士宫市,被称为曽我兄弟の隠れ岩),利用瀑布的轰鸣声做掩护(这道瀑布如今被命名为音止の滝)商定了复仇行动的具体方案;之后便潜入工藤祐経的卧室,轻易结果了与游女一起喝的烂醉如泥的工藤祐経,完成了复仇行动。
音止の滝曽我兄弟の隠れ岩但闻声而起的镰仓幕府武士们将兄弟二人团团围住,在击毙了十数名武士之后,哥哥十郎佑成遇难。而弟弟五郎時致则化了女妆一路突围,在闯入了将军源赖朝的卧室后被捕。5月29日,在向将军源赖朝讲明兄弟二人复仇的原委之后,源赖朝起初还大为感动想要赦免他;可在工藤祐経的嫡子犬房丸(也就是之后数百年伊东氏之祖伊东祐时)的苦苦哀求之下,五郎時致最终被斩首。后人感念兄弟二人的孝义,在他们的复仇之地建起曽我八幡宮,并在曽我八幡宮以东的是小山坡上建起兄弟二人的真身墓所。至此,曽我兄弟复仇事件的故事也基本讲完了。
富士宫市曽我八幡宮。图片源自网络位于静岡県富士宮市上井出字上原的曽我兄弟之墓故事讲完,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从收留已经翻脸的故人后代,到成为他的乌帽子亲,再到完成复仇之后五郎時致一路闯入源赖朝的卧室,外加源赖朝的亲信御家人在此次袭击中死伤达十余人,这其中北条时政意欲借曽我兄弟之手除去自己的女婿、或者想趁曽我兄弟复仇之机趁乱除去自己女婿源赖朝的意图实在是太明显不过了。此外,当年工藤祐経对伊东祐親/祐泰的袭击,本身就蕴含着一部分为源赖朝复仇的意义,因为在这次袭击前不久源赖朝与八重姬的私生子千鹤丸刚被伊东祐親淹死。换言之,除了工藤祐経之外,源赖朝也极有可能是杀害曽我兄弟父亲的幕后黑手;而这一重关系直接可以解释为什么曽我兄弟在复仇之后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一路杀向源赖朝的卧室。问题是,又是谁把源赖朝与曽我兄弟父亲之死的关系告诉兄弟二人的呢?除了五郎時致的乌帽子亲北条时政,实在找不出第二个合适人选。而北条时政之所以要借曽我兄弟之手刺杀源赖朝,原因基本上和北条义时借公晓之手刺杀源实朝的道理差不多;二十六年之后北条义时终于完成了父亲未完成的目标,自此奠定了北条氏在镰仓幕府中的绝对统治地位。
好了,最后再回到曽我梅林。曽我梅林所在地其实并不是兄弟复仇之所,而是曽我兄弟随母亲改嫁来到的相模我庄,也就是如今的曽我之里。当地人感念于兄弟二人的孝义,便在此处种植梅花纪念他们。如今,这里的三万五千株梅花已经成了关东胜景;而位于其间的曽我兄弟菩提寺城前寺,悄然诉说着八百年前的这段恩怨。
曽我兄弟菩提寺城前寺,其中的曽我兄弟之墓也对外宣称是真身墓所回应 2019-10-29 11:13 -
以男女恋爱为主题的传奇小说,有一定的图式性叙述方式。斗志昂扬的科举派年轻官僚,在回顾自己过去的人生时,充满了怀疑和悔恨的青春的苦痛。他们虽然自己主动选择了“婚仕”的世界,但在巨大的政治挫折之下,对于这样的选择又心起疑惑,在对照官僚世界那种极端的、不近人情的观念之下,他们孤独的心中不断浮现的是,当初选择“婚仕”之前的,那位可以与自己会心一笑的女性的倩影。以他们的困惑之深与悔恨之重为基础形成的唐代...
2020-06-21 15:42
-
以男女恋爱为主题的传奇小说,有一定的图式性叙述方式。斗志昂扬的科举派年轻官僚,在回顾自己过去的人生时,充满了怀疑和悔恨的青春的苦痛。他们虽然自己主动选择了“婚仕”的世界,但在巨大的政治挫折之下,对于这样的选择又心起疑惑,在对照官僚世界那种极端的、不近人情的观念之下,他们孤独的心中不断浮现的是,当初选择“婚仕”之前的,那位可以与自己会心一笑的女性的倩影。以他们的困惑之深与悔恨之重为基础形成的唐代...
2020-06-21 15:42
-
RMR (人生没有圆满,但希望永远存在)
都市的居民根据他们自己的伦理规则,对政治事件有着独特的反应。例如《大唐新语》卷五中如下的记事。监察杨汪诬告隽州都督张审素企图谋反,并将之处斩。张审素无罪被杀时,其子张琇、张瑝年尚幼,后来他们等待机会将杨汪斩杀,为父亲报了仇。这两人被捕后将遭受如何处置成了当时的一个政治问题: 时人皆矜琇等幼稚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合从矜恕。张九龄欲活之,裴曜卿、李林甫固言不可,玄宗以为然,顾谓九龄等曰:“复仇礼法所...2019-10-29 11:13
都市的居民根据他们自己的伦理规则,对政治事件有着独特的反应。例如《大唐新语》卷五中如下的记事。监察杨汪诬告隽州都督张审素企图谋反,并将之处斩。张审素无罪被杀时,其子张琇、张瑝年尚幼,后来他们等待机会将杨汪斩杀,为父亲报了仇。这两人被捕后将遭受如何处置成了当时的一个政治问题: 时人皆矜琇等幼稚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合从矜恕。张九龄欲活之,裴曜卿、李林甫固言不可,玄宗以为然,顾谓九龄等曰:“复仇礼法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仇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然道路喧议,当须告示。”乃下诏曰:“张瑝兄弟同杀,推问款成,律有正条,俱合至死。近闻士庶颇有喧词,矜其为父报仇,或言本罪冤滥。但国家设法,事存久要,盖以济人,期于止杀。咎繇作士,法在必行;曾参杀人,亦不可恕。不能加以刑戮,肆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瑝、琇既死,士庶痛之,为作哀诔,牓于衢路。市人敛钱于死处造义井,并葬于北邙。 这件事情发生于士大夫阶层的内部。幼子为父报仇的案件应该如何处理,引起了士大夫和庶民的极大关注。在日本,如何处置为主君报仇的赤穗浪士事件也引起过众多阶层人士的关心。总之,比起法律,人们更愿意采用人性化的处置方式。这些人中采取了实际行动的是“市人”。所谓“市人”,是以商人阶层为中心,以及对很关心市场的都市居民。他们募集资金,在张氏兄弟行刑处挖掘“义井”,设置了人们可以自由使用的公共井,也意味着从民众的公共性角度出发,深深缅怀死去的张氏兄弟。 引自 第四章《霍小玉传》 大唐新语卷五·孝行第十一
张审素为隽州都督,有告其赃者,敕监察杨汪按之。汪途中为审素之党所劫,对汪杀告事者。汪到隽州,诬审素谋反,构成其罪,遂斩之,籍没其家。子琇与兄瑝年幼,徙岭外,后各逃归。汪后更名万顷,转殿侍御史。开元二十三年,瑝、琇于东都候万顷,手刃之,系表于斧刃,言复仇之状,遂奔逃。行至汜水,为吏所得。时人皆矜琇等幼穉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合从矜恕。张九龄欲活之,裴曜卿、李林甫固言不可,玄宗以为然,顾谓九龄等曰:“复仇礼法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仇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然道路喧议,当须告示。”乃下诏曰:“张瑝兄弟同杀,推问款成,律有正条,俱合至死。近闻士庶颇有喧词,矜其为父报仇,或言本罪冤滥。但国家设法,事存久要,盖以济人,期于止杀。咎繇作士,法在必行;曾参杀人,亦不可恕。不能加以刑戮,肆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瑝、琇既死,士庶痛之,为作哀诔,榜于衢路。市人敛钱于 死处造义井,并葬于北邙,恐为万顷家人所发,作疑冢数所于其所。其为时人之所痛悼者如此。
与“元禄赤穗”同列日本三大复仇的“曾我兄弟复仇”与“张氏兄弟复仇”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穷游网找到一篇专栏文章https://zhuanlan.qyer.com/article/V2IJYVFl/介绍的比较详细。
曽我梅林
众所周知,樱花是如今日本的象征。每年樱花季全民出动赏樱的架势,甚至让人产生日本是樱花故乡的错觉。其实,日本并非樱花原产地;追溯到奈良时代的话,当时日本人的赏花文化,更是始于比樱花花期早一个月左右的梅花。即便到了如今,梅花依旧在日本有相当的影响力;日本三名园之一的水户偕乐园就是以梅花而著称于世的。而我们今天的故事,则是围绕着神奈川县小田原市东北七公里左右的一片,规模达三万五千株梅花的梅林而展开。每年二月,这里都是樱花季前的赏花胜地;而且由于地处富士山东麓,依照阳光的角度每天上午都能在此完美地定格富士山,远比位于富士山北麓的河口湖取景效果更好。这里就是著名的曽我梅林,得名自日本三大复仇事件之一、发生于镰仓初年的曽我兄弟复仇事件。
作为日本三大复仇事件之一,曽我兄弟复仇事件与另外两件、也就是赤穗浪人复仇事件(大家如果对赤穗浪人复仇事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我的旧作《泉岳寺与忠臣藏》)以及伊贺键屋十字路口复仇事件是有很大的不同点的。首先,这一事件发生在镰仓时代初年,在时间点上远远早于发生于江户时代的后两者。其次正因为发生时间早,因此曽我兄弟复仇事件给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复仇行动下了一个定义:其一是必须晚辈或者兄弟中的弟弟,给长辈或者兄长复仇,否则不计为复仇行动;其二是一旦复仇成功,从社会道义上讲,被复仇一方的子弟是不许对该复仇行为做再次复仇的(当然国家法律除外,这是一个民间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我看来无论是赤穗浪人复仇事件还是伊贺键屋十字路口复仇事件,都是不带太多政治诉求的单纯复仇行动;而曽我兄弟复仇事件的背后,却隐藏着重重政治迷雾,也因此牵连的太多镰仓幕府的高级武将。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解析一下曽我兄弟复仇事件。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一出已然成为庶流的远房叔父、与身为嫡流嫡长子的侄子争产的闹剧。话说平安时代末年,作为伊豆豪族的工藤氏,在伊东河津一带有巨大的家业。到了工藤祐継这一代,他的弟弟(其实我查了一下家谱,应该是堂弟)工藤祐親成功开发了伊东庄,就此被分家到伊东,并以伊东为苗字改名伊東祐親,成为工藤氏庶流伊东氏之祖。顺便提一句题外话,当年镰仓幕府之祖、镰仓战神源义经的哥哥源赖朝被流放到伊豆,一开始就是由伊東祐親来看管的,结果源赖朝居然把伊東祐親第四女八重姬的肚子给搞大了(注意,是未婚先孕),还生下了幼名千鹤丸的儿子。伊東祐親大发雷霆将八重姬直接远嫁西伊豆北条氏北条时政之子北条义时(这父子俩不用我介绍了吧),顺带把千鹤丸淹死了。源赖朝一看不好撒丫子就跑,也跑到北条氏的地盘上,让北条时政当了他的看管人,之后才有了他和北条政子的故事。好了好了扯远了,我们接着继续讲工藤家的故事。
话说如果一切风平浪静,那工藤氏宗家与分家出去的伊东氏也不会有什么摩擦。可谁成想工藤氏宗家家督工藤祐継却死得早,留下个还未元服的幼子金石(也就是曽我兄弟的复仇对象工藤祐経)无人照看。由于当时工藤祐継与伊東祐親共同的祖父、工藤氏嫡流第四代家督工藤祐隆尚在世,于是就安排了金石的堂叔伊東祐親来作为监护人,照看金石长大成人。在此后,伊東祐親还把自己的女儿万劫御前许配给了金石,亲上加亲一切都很美好。如果按照这个局面发展下去,根本不可能闹出什么复仇事件,父慈子孝的千古佳话倒是很有可能。
静冈县伊東市大原物見塚公園里的伊東祐親像。图片来自日文维基不过将以上这些美好的局面全部撕毁有时只需要一句话。前文说过,伊东氏作为工藤氏的庶流,就是以封地伊东为苗字的。也就是说,在如今伊东市范围内的伊东庄,是伊东氏的根基所在。而在伊東祐親和他的儿子伊东祐泰的努力下,伊东氏又控制了伊豆半岛南部的河津;伊东祐泰也以河津为苗字,改名河津祐泰。看起来很好的一件事情,却被伊東祐親的祖父、工藤氏嫡流第四代家督工藤祐隆给搞黄了。作为工藤氏嫡流成员,工藤祐隆肯定偏向自己的长子嫡孙(其实应该是嫡曾孙)工藤祐経;看到庶流伊东氏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了河津,立即下令让伊东氏族人全部移居河津,将他们的根据地伊东庄转封給工藤祐経。这道命令一出,一下子就激起了工藤氏嫡流与伊东氏的巨大矛盾。所以说,家里的老人对小辈如果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搞不好是要闹到家变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双方当世人的反应。看到天上掉下来那么大一块馅饼,工藤祐経自然大喜过望,施施然接收了伊东庄之后,便上洛跟着平家大公子平重盛刷简历去了。而吃了哑巴亏的伊東祐親则越想越窝火,怒火中烧的他最终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趁着女婿兼堂侄子工藤祐経在京都的机会,带人直接占了伊东庄。觉得不解气的伊東祐親还做了一件很不上道的事情,直接逼工藤祐経留在家的妻子、也就是他自己的女儿的万劫御前改嫁西伊豆早川庄豪族土肥氏土肥远平。至此,双方的矛盾全面升级。
当时身处京都的工藤祐経在得知此事后立即向权倾朝野的平家提起诉讼,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讨回自己的伊东庄。可问题是他只是跟着平家大公子平重盛混的小弟,而伊東祐親可是跟着平重盛他爹平清盛混的小弟,想通过找平家人告状讨回自己的合法权益实在是图样图森破了。于是乎,求告无门的工藤祐経决定以暴易暴。1176年10月,工藤祐経和他的几个兄弟一起在伊豆奥野伊东祐親狩猎的路上设伏,遥遥一箭射杀了伊东祐親的嫡长子河津祐泰。这件事成了十几年后曽我兄弟的直接导火索。因为曽我兄弟所谓的复仇,复的便是河津祐泰被杀之仇;曽我兄弟虽然不姓河津也不姓伊东更不姓工藤,但是他们俩却是河津祐泰的亲生儿子。
河津祐泰遇袭处建起的血塚,位于伊东市椎の木三本の麓の旧街道(東浦路)边河津祐泰死后,他的妻子满江御前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五岁的一萬丸与三岁的箱王丸改嫁相模我庄的豪族领主曾我祐信;所谓的曽我兄弟,指的就是一萬丸与箱王丸这对元服后使用继父苗字的孩子。在这对兄弟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伊豆、关东乃至整个日本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源氏推翻了平氏的统治,而他们的祖父伊东祐親与死敌&堂叔工藤祐経也走上了迥然不同的政治道路。作为平氏在关东重要的政治盟友,曽我兄弟的祖父伊东祐親一开始就站到了源赖朝的对立面,先是在石桥山之战中出兵阻击源赖朝,还和老朋友北条时政之子北条义时过了过招;接着没多久就在富士川之战后兵败被俘并自尽。据称,当时源赖朝曾经在伊东祐親女婿、也是他自己身边重要的御家人三浦義澄的劝说下决定放他一马,可伊东祐親毫不领情毅然决然地自尽了;估计他到死都无法接受输给那个当年拱了自己女儿的流徒吧。而曽我兄弟的杀父仇人工藤祐経却早早看清了形势转投源赖朝门下,成为了源赖朝的宠臣与镰仓幕府初创时期重要的御家人之一,并在伊东祐親死后继承了伊东氏的领地(包括伊东庄),其子在此后还继承了伊东氏的苗字。大家所熟悉的、一直绵延到江户时代的日向飫肥藩伊东氏、以及甲午海战中的日本联合舰队首任司令伊东祐亨,都是工藤祐経这一门的后人。亲爷爷一门死的差不多了,杀父仇人却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当此局面,曽我兄弟不得不自己上了。
1187年,十六岁的哥哥曽我十郎佑成(一萬丸)继承了曽我家的家督,而时年十四岁尚未元服的弟弟箱王丸则被送到了他们父亲的菩提社、箱根权现社(就是如今芦之湖边的箱根神社)出家。在这里,箱王丸遇见了跟随源赖朝前来参拜箱根权限的杀父仇人工藤祐経,并企图复仇;没想到仇没复成,工藤祐経看这个小孩子挺可爱,还送了一把赤木柄的短刀给他。而这把赤木柄的短刀,在六年后真正复仇之时成了工藤祐経的索命刀,这也算是因果报应吧。
箱根神社,也就是当年尚未元服的箱王丸出家的箱根权现社由于不喜欢出家,箱王丸不久后便从箱根跑到伊豆,投靠北条时政。这里就有个问题了,之前我们说过,虽说伊东和北条这两家分居伊豆东西的豪族是世交;但在北条氏协助源赖朝参与石桥山之战时,双方曾经撕破脸皮正面交过手,箱王丸小孩子不懂事跑去投奔北条时政可以理解,北条老爷子为啥要收留这个自己和自己女婿对头的后人?这是个好问题,我们接着往下看。北条时政对箱王丸表示了极大的热情,主持了他的元服仪式,从此成了他的乌帽子亲。所谓乌帽子亲,指的是当时贵族男子在行元服礼的时候,会由一位德高望重或者有权有势的人为他戴上乌帽子,系上帽带,并且拟定一个大名。这位执行仪式的人就被称为乌帽子亲,他通过为少年男子行元服礼,从此就与此男子结为父子之亲,不但要关照此男子,还经常把自己名字里的一个字赐给对方。箱王丸也在元服后取名曾我五郎時致(哥哥是十郎,弟弟是五郎,大家千万别搞错),便是从北条时政名字中取了个时字。自此,北条时政就成为了兄弟二人复仇的坚强后盾。
1193年5月,源赖朝在富士裾野(具体位置在富士山西麓,如今的静冈县富士宫市)举行大规模的卷狩(指将大规模狩猎与战阵操练军事演习合二为一的武家例行仪式),工藤祐経作为近臣也一并随行。在卷狩的最后一夜(5月28日夜),曽我兄弟藏身在岩石之后(这块石头在如今富士宫市,被称为曽我兄弟の隠れ岩),利用瀑布的轰鸣声做掩护(这道瀑布如今被命名为音止の滝)商定了复仇行动的具体方案;之后便潜入工藤祐経的卧室,轻易结果了与游女一起喝的烂醉如泥的工藤祐経,完成了复仇行动。
音止の滝曽我兄弟の隠れ岩但闻声而起的镰仓幕府武士们将兄弟二人团团围住,在击毙了十数名武士之后,哥哥十郎佑成遇难。而弟弟五郎時致则化了女妆一路突围,在闯入了将军源赖朝的卧室后被捕。5月29日,在向将军源赖朝讲明兄弟二人复仇的原委之后,源赖朝起初还大为感动想要赦免他;可在工藤祐経的嫡子犬房丸(也就是之后数百年伊东氏之祖伊东祐时)的苦苦哀求之下,五郎時致最终被斩首。后人感念兄弟二人的孝义,在他们的复仇之地建起曽我八幡宮,并在曽我八幡宮以东的是小山坡上建起兄弟二人的真身墓所。至此,曽我兄弟复仇事件的故事也基本讲完了。
富士宫市曽我八幡宮。图片源自网络位于静岡県富士宮市上井出字上原的曽我兄弟之墓故事讲完,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从收留已经翻脸的故人后代,到成为他的乌帽子亲,再到完成复仇之后五郎時致一路闯入源赖朝的卧室,外加源赖朝的亲信御家人在此次袭击中死伤达十余人,这其中北条时政意欲借曽我兄弟之手除去自己的女婿、或者想趁曽我兄弟复仇之机趁乱除去自己女婿源赖朝的意图实在是太明显不过了。此外,当年工藤祐経对伊东祐親/祐泰的袭击,本身就蕴含着一部分为源赖朝复仇的意义,因为在这次袭击前不久源赖朝与八重姬的私生子千鹤丸刚被伊东祐親淹死。换言之,除了工藤祐経之外,源赖朝也极有可能是杀害曽我兄弟父亲的幕后黑手;而这一重关系直接可以解释为什么曽我兄弟在复仇之后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一路杀向源赖朝的卧室。问题是,又是谁把源赖朝与曽我兄弟父亲之死的关系告诉兄弟二人的呢?除了五郎時致的乌帽子亲北条时政,实在找不出第二个合适人选。而北条时政之所以要借曽我兄弟之手刺杀源赖朝,原因基本上和北条义时借公晓之手刺杀源实朝的道理差不多;二十六年之后北条义时终于完成了父亲未完成的目标,自此奠定了北条氏在镰仓幕府中的绝对统治地位。
好了,最后再回到曽我梅林。曽我梅林所在地其实并不是兄弟复仇之所,而是曽我兄弟随母亲改嫁来到的相模我庄,也就是如今的曽我之里。当地人感念于兄弟二人的孝义,便在此处种植梅花纪念他们。如今,这里的三万五千株梅花已经成了关东胜景;而位于其间的曽我兄弟菩提寺城前寺,悄然诉说着八百年前的这段恩怨。
曽我兄弟菩提寺城前寺,其中的曽我兄弟之墓也对外宣称是真身墓所回应 2019-10-29 11:13 -
P52 但是如果把这部《文中子世家》放在王氏一族托名王通描绘他们自己梦想的位置上,看成是理解唐代前半期王氏一族精神世界的资料,则是十分有用的。 P56 所谓向外部人士公开的特别场合,首先是围绕一族始祖的传说。始祖传说是为了强调一族宗谱的悠久性,而向外部人士夸示,这种情况我认为有很多。 P60 一个门阀在社会中能够抬头,并不是单单蓄积了一族的政治、经济实力,我认为是像王祥的孝感事迹那样,要能够触及祖先一些形...
2019-09-01 15:39
P52 但是如果把这部《文中子世家》放在王氏一族托名王通描绘他们自己梦想的位置上,看成是理解唐代前半期王氏一族精神世界的资料,则是十分有用的。
P56 所谓向外部人士公开的特别场合,首先是围绕一族始祖的传说。始祖传说是为了强调一族宗谱的悠久性,而向外部人士夸示,这种情况我认为有很多。
P60 一个门阀在社会中能够抬头,并不是单单蓄积了一族的政治、经济实力,我认为是像王祥的孝感事迹那样,要能够触及祖先一些形态上的神秘性力量,并得到这种力量的保护。
汉代以来,墓中画有神仙和孝子的图像,并不单单止于通向长生之路或是显示家族伦理的具象化,神仙和孝子是超越现世与神秘性力量有接触的存在,可以认为与这样神秘性力量的接触保证了宗族的继承。
P63 古镜丧失带给王氏族人的悲伤,无异于对于门阀没落的哀悼。《古镜记》这一作品,采取了小说的形式,是一部对太远王氏一族社会性没落的哀歌,也是一部挽歌。
p69 作为唐代传奇小说这种文体的文艺作品群,整体上都对长安的街东地域抱有亲密感。这也是与传奇小说作为反映官僚社会文化的文艺特征有着不可分联系。实际上,士大夫阶层的作者创作的传奇小说作品中,能够反映出都市一般居民的意识;但是,这仅仅是“反映”而已,传奇小说并没有将民众的价值观作为主导来展开故事。如果从街西来叙述的话,更加民众化的故事要等到下一个时代,即白话小说发达的时代,才能真正走到中国小说史的台前。
P157 虽然各种各样文艺体裁的作品在每个时代中往往都并行被创作着,但是这些文艺体裁作品创作的最高潮,却是属于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社会。因此,文学史研究的终极目的之一,就是去具体而微地阐明文艺形态和社会之间紧密结合的固有关系,以及支撑这一关系的基础条件。
P169 当时婚仕的状态,直接反应出官僚世界的规则。在“狭义传奇小说”背后,存着着一种共同的问题意识,那就是对这样的官僚世界规则提出怀疑。
回应 2019-09-01 15:39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岩波書店 (2014)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唐代传奇小说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北窓 2015-12-10
第一篇论古镜记的最佳。后面几篇却有点像为陈寅恪先生的背书了。
1 有用 ringpaper 2019-01-03
仅从中唐的传奇小说现象与文本分析,即洞见中晚唐门阀社会于制度、观念、交际等诸方面的巨大转折。趁阅毕之余的兴奋,即刻再读《元白诗笺证稿》
7 有用 一乘寺绿狗 2015-10-07
读过译序哈哈哈 童岭还是那样像风一样的在写本来很无聊的东西w
3 有用 齐婴宁 2016-01-21
斗琵琶竟然是印象最深的。。
2 有用 涒灘 2015-12-05
傳奇小說就是各大門閥的廣告文咯。
0 有用 松風 2021-03-03
唐傳奇和門閥、年輕官僚之間的關係很有意思,感覺很新穎。另外翻譯不是特別好。
0 有用 paleface 2021-02-14
作者的一些观点真是让人叹赏,但有些观点又稍显牵强,因为直接性的材料还不够充足,故而只能从侧面入手,或许这本身也是唐传奇研究的一个障碍吧。书中的一些推测很有意思,若能得到充分论证的话,对唐代文学的研究也是有意义的。但是这样的论文应该也不少了吧……
0 有用 含岭 2021-01-06
序论提出贯穿全书四部分的理念: 1两大文人团体为中心: 新乐府运动集团和古文运动集团 2内容: 歌谣性诗歌; 成文缘由的说明性文字作为注记性部分被附加在文本最后(与文本无关,容易丢失); 题材以“异”(超自然力,如鬼神)“怪”(人类社会异常事态,如男女恋爱)为主,且要求有真实发生的保证(起码是形式上的保证) 采用相对时间,但基本立足现在 不是对话,是“话”,是叙述者具有长度的讲述 添加在场者的共有... 序论提出贯穿全书四部分的理念: 1两大文人团体为中心: 新乐府运动集团和古文运动集团 2内容: 歌谣性诗歌; 成文缘由的说明性文字作为注记性部分被附加在文本最后(与文本无关,容易丢失); 题材以“异”(超自然力,如鬼神)“怪”(人类社会异常事态,如男女恋爱)为主,且要求有真实发生的保证(起码是形式上的保证) 采用相对时间,但基本立足现在 不是对话,是“话”,是叙述者具有长度的讲述 添加在场者的共有价值观或意识,特别是记录者的创作意识 3体例:先叙理论,再引入文本论证 (展开)
0 有用 亜空 2021-01-01
婚仕与色爱世界的比照择选,歌行体物语的似同,志怪-传奇与怪谈-人情本的底质异趣。读到胡僧识宝的桥段,想起闲翻酉阳杂俎的夜已经过去很久了。
0 有用 神州袖手人 2020-12-25
士大夫的彷徨、憧憬、伤感、眷恋以及……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