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曾任麦肯锡咨询公司日本分社社长,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院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大胆地提出了“无国界经济学”和“地域国家论”的观点。著有《思考的技术》《专业主义》《M型社会》《OFF学》等多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
目录 · · · · · ·
前言 “思考力差距化”的时代
第一章 转换思路
向麦肯锡学习逻辑思维
科学的思考
第二章 逻辑打动人心
让别人采纳的逻辑构成法
打动人心的要点
试着向掌权者建议
第三章 洞悉本质的过程
你能洞悉问题本质吗?
坚持对事不对人,企业就可以重生
第四章 非线性思维的建议线性思维行不通
为没有答案的问题寻找答案
第五章 让构想大量涌现
产生新构想的思维逻辑
互联网时代的“大前法则”
摆脱陈旧思维方式的方法
第六章 解读五年后的商机
谁都有能力预测未来
能预知五年后的世界的思维逻辑
第七章 开拓者的思维
冲破旧商业的障碍
来吧!让我们迈向荒野
· · · · · · (收起)
第一章 转换思路
向麦肯锡学习逻辑思维
科学的思考
第二章 逻辑打动人心
让别人采纳的逻辑构成法
打动人心的要点
试着向掌权者建议
第三章 洞悉本质的过程
你能洞悉问题本质吗?
坚持对事不对人,企业就可以重生
第四章 非线性思维的建议线性思维行不通
为没有答案的问题寻找答案
第五章 让构想大量涌现
产生新构想的思维逻辑
互联网时代的“大前法则”
摆脱陈旧思维方式的方法
第六章 解读五年后的商机
谁都有能力预测未来
能预知五年后的世界的思维逻辑
第七章 开拓者的思维
冲破旧商业的障碍
来吧!让我们迈向荒野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但是如果要立足于未来的时代,敏锐洞悉问题本质的逻辑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未来是一个不用逻辑思考,既无法管理国家,经营公司的时代。反过来说,如果大家都能够摆脱以往的思考模式,学习逻辑思考,培养洞悉问题本质的能力,不但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盛,我们的社会,甚至于我们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会越来越美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正文 -
能做到对事不对人,就不会在乎自己的立场。因为事实出现之后,你就无法忠实这个事实,坦然接受这个事实。不能忠于事实,不但无法洞悉问题的本质,,也不可能走出导出正确解决对策的过程。因此,为了导出真正的解决之道,首先必须让自己站在没有偏见的立场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正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思考的技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思考的技术"的人也喜欢 · · · · · ·
思考的技术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什么是话题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思考的技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3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中信出版社 (2008)7.9分 3650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0)7.9分 2163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7.6分 123人读过
-
每满100-50
-
商周出版 (2005年04月06日)8.3分 137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智识密码 (欧阳)
- 工作后购书目录 (张小国)
- 产品经理 (员外)
-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书单全 (huazi)
- 新世相图书馆书单 (捉紧秒速)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思考的技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MissJoe 2016-07-11
看了这个更觉得自己逻辑思维满分😹😹😹
1 有用 txdic 2017-05-26
作为第一版2005年的书,看到对手机5年后的预测,对于2017年看这本书的我来说,简直惊呆了。
1 有用 之遇 2018-02-13
大而空的一本日式鸡汤,没什么用。
1 有用 雪枯树 2016-03-01
分析=>假设=>验证=>实践
3 有用 如花若兰 2016-07-11
看完记住两个字----思考。多思考,多练脑,多做白日梦都是好的。
0 有用 Bertha 2020-12-30
本以为是一本方法论,实际是一本商业的书。案例是日本的,没太有感觉,一些又太专业看不懂。不喜欢思考的看了也没用…
0 有用 冷酸灵 2020-12-01
这本书是真的不行
0 有用 牛小静 2020-11-15
尽管有些道理你是明白的,但是你就是不愿意好好思考。
0 有用 半城烟沙 2020-08-08
不断训练的思考力
0 有用 爱读书的天使 2020-06-09
看完后的最大收获是:不要把现象当原因,多进行提问,找出最本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