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精美绘本)》的原文摘录

  • 对于中国人而言,在面对现实的生存问题时,往往是相信人定胜天;而面对精神世界的时候,则又总是天人合一的。宏大的工程与精妙的创造总被说成是圣人、巧匠们的杰作,而伟大的艺术或深邃的思想则往往伴随着种种神秘体验与传说。 (查看原文)
    在下苏丽珍呐 2赞 2021-05-05 22:29:21
    —— 引自章节:海外西经·209
  • 犬封国 犬封国也叫大戎国,又叫狗国,在建木以东,昆仓正西。那里的人都长着狗的模样。关于这个国家的来历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犬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了两头白犬,两头白自行交配,繁衍出了大封国。还有一种说法是, 盘瓠杀了戎王,娶了高辛给他的美女,在会稽以东封了三百里地,生下来的孩子,男孩都是狗的样子,女孩却都是美女,这个封地就是犬封国。在古图中,犬封国有一个女子,正跪在地上着一杯酒食向她的丈夫进献。这一风俗直到明清时期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还能看到,妻子服侍丈夫如同服侍君王一般。犬封国还出产一种有斑纹的马,白色的身子,红色的鬃毛,眼晴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名叫吉量,只要人骑上它,就能活到一千岁。传说周文王时,犬戎曾献上此马。 “生下来的孩子,男孩都是狗的样子,女孩却都是美女。”太好笑了 (查看原文)
    在下苏丽珍呐 1赞 2021-05-05 22:45:21
    —— 引自章节:海外北经·225
  • 犬封国 犬封国也叫大戎国,又叫狗国,在建木以东,昆仓正西。那里的人都长着狗的模样。关于这个国家的来历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犬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了两头白犬,两头白自行交配,繁衍出了大封国。还有一种说法是, 盘瓠杀了戎王,娶了高辛给他的美女,在会稽以东封了三百里地,生下来的孩子,男孩都是狗的样子,女孩却都是美女,这个封地就是犬封国。在古图中,犬封国有一个女子,正跪在地上着一杯酒食向她的丈夫进献。这一风俗直到明清时期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还能看到,妻子服侍丈夫如同服侍君王一般。犬封国还出产一种有斑纹的马,白色的身子,红色的鬃毛,眼晴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名叫吉量,只要人骑上它,就能活到一千岁。传说周文王时,犬戎曾献上此马。 “生下来的孩子,男孩都是狗的样子,女孩却都是美女。”太好笑了 (查看原文)
    在下苏丽珍呐 1赞 2021-05-05 22:45:21
    —— 引自章节:海外北经·225
  • 鲧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洪荒时代,到处是漫天大水。鲧没有等待天帝下令,便偷偷拿天帝的息壤一种可以生长不止、堆土成堤的神土,用来堵塞洪水。天帝发现后大怒,派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野。鲧死了年,尸体都不腐烂,禹从鲧的遗体肚腹中生了出来。天帝命令禹再去施行土工,禹制住了洪水,最终划定了九州区域。 (查看原文)
    在下苏丽珍呐 1赞 2021-05-05 22:52:52
    —— 引自章节:海内经·349
  • 刑天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ロ,操成以舞。 刑天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最早出自《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刑天与天帝争夺神位,结果战败被天帝砍断了脑袋,天帝把刑天的头埋在了常羊山上。没了头的刑天并没有死去,他以乳头作眼晴,以肚脐作嘴巴,一手持盾牌一手操大斧继续战斗。最终战斗的结果书中虽然没有记载,但我们不难推想。也有人说刑天是炎帝的臣子,而与他争夺神位的天帝就是黄帝。 现在这些都已无关紧要,“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的诗句塑造了刑天精神。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那种“寸丹为重七尺为轻”的决然,那种“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君子本色,那种“不忘在沟壑,不忘丧其元”的英雄气概,那种“威武不能屈”的丈夫气节……绵延不绝,根深蒂固地护佑着我们这个民族。虽然未必能在每一次的乾撼坤岌之际都取得胜利,但却使得这个民族的精神历劫不磨,“月黑灯弥皎,风狂草自香”。 (查看原文)
    在下苏丽珍呐 1回复 2021-05-05 22:31:53
    —— 引自章节:海外西经·209
  • 夸父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夸父逐阳,一直追到了太阳落山的地方一禺谷。这时夸父干渴难耐想要喝水,于是一口气把黄河和渭河中的水喝了个精光,但喝完了之后还是不解渴,又想去喝北方大泽中的水,可还没走到,就渴死在半路上了。临死之际他将自己的拐杖扔了出去,拐杖落地变成了一片方圆三百里的桃林。这一故事在后世不断成为人们歌咏和评说的对象,最著名的莫过于陶渊明《读山海经》系列诗歌中的那首:“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山海经》中,夸父的故事出现了不止一次,而与之有着同样精神的人更是俯拾皆是,像刑天,像精卫,等等。他们生前虽皆未能实现其抱负,但其遗留下来的未竟之业,和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种种精神与气节,却往往能灌溉后人,非止一世。因此,后世“忠臣义士,及身之时,事或有所不能济,而其志其功足留万古者,夸父之类,非俗人目论所能知也” (查看原文)
    在下苏丽珍呐 2021-05-05 22:36:43
    —— 引自章节:海外北经·225
  • 夸父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夸父逐阳,一直追到了太阳落山的地方一禺谷。这时夸父干渴难耐想要喝水,于是一口气把黄河和渭河中的水喝了个精光,但喝完了之后还是不解渴,又想去喝北方大泽中的水,可还没走到,就渴死在半路上了。临死之际他将自己的拐杖扔了出去,拐杖落地变成了一片方圆三百里的桃林。这一故事在后世不断成为人们歌咏和评说的对象,最著名的莫过于陶渊明《读山海经》系列诗歌中的那首:“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山海经》中,夸父的故事出现了不止一次,而与之有着同样精神的人更是俯拾皆是,像刑天,像精卫,等等。他们生前虽皆未能实现其抱负,但其遗留下来的未竟之业,和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种种精神与气节,却往往能灌溉后人,非止一世。因此,后世“忠臣义士,及身之时,事或有所不能济,而其志其功足留万古者,夸父之类,非俗人目论所能知也” (查看原文)
    在下苏丽珍呐 2021-05-05 22:36:43
    —— 引自章节:海外北经·225
  • 女娲 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女娲作为上古时期最为知名的女神,也是创世神之一,她最主要的事迹一一造人和补天,相信大家耳熟能详,这里无须详述。据说她人面蛇身,一日之内能变化七十次。值得注意的是女娲的地位度随着女性地位的变化而变化。从汉代到南北朝,女娲被学者们称作是“古之神圣女”“古神女而帝者”,被列为三皇之。然而到了唐代,司马贞作《三皇本纪》开始对女娲变得冷漠,虽然还承认她是三皇之一,但却尽力地贬低她,说她除了“作笙簧”以外没有什么贡献,而对于造人、补天等事迹只字不提。再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五德终始说来否定女娲的三皇地位。到了宋明时期,虽然女娲仍被作为古之圣王而列入国家的祀典,可在一些理学家们的眼中她居然和吕雉、武则天一样,成了女人过问政治,所谓“妇居尊位”的反面形象代表。 (查看原文)
    在下苏丽珍呐 2021-05-05 22:49:25
    —— 引自章节:大荒西经·333
  • 发鸠山上有一种鸟,样子像乌鸦,但长着花脑袋、白嘴喙、红爪子,这就是人所共知的精卫。它发出的声音像是呼喊自己名字。精卫原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时不慎溺水淹死,于是就变成了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夫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正在于这部书里高举的那些悬日月而不刊的大义,“大复仇”正是其中之一。当世间的礼制、法律、政治、伦理、道德等一切都不能给人以公正的时候,那就强调人性自然的公正。因而,在“大复仇”精神的影响之下,先秦时期得以造就一大群勇于任事,珍视荣誉与责任,重然若,轻死生,大节与日争的君子。正是他们,使得这片土地上的人性光辉从未黯淡。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中,才会有精卫为报大仇衔石填海的故事出现。可以说,化成精卫的不是女娃的精魂,而是那些君子们身上“沛乎塞苍冥”的浩然之气。 (查看原文)
    没什蘑夫鲁 2022-02-22 14:46:18
  • 上古之时,若祭祀天神要将祭品烧掉,由阵阵烟雾将祭品送达天庭,而若是祭祀地神和山神,则将祭品埋入地下,这就意味着神灵们能收到祭品了。同理,祭祀水神则是把祭品扔进水里。 (查看原文)
    Clytemnestra 2023-02-13 13:13:13
    —— 引自章节:西山经·033
  • 吉神泰逢突然掀起一阵在风,一时之间天地晦瞑,正在打猎的夏朝君王孔甲因此迷了路。 (查看原文)
    Clytemnestra 2023-02-13 13:13:13
    —— 引自章节:中山经·145
  • 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鸡,禳而勿杀。 祈祷完以后把大公鸡放了,并不去杀它,在祭祀中这算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方式。 (查看原文)
    Clytemnestra 2023-02-13 13:13:13
    —— 引自章节:中山经·145
  • 有鸟焉,其名曰婴勺,其状如鹊,赤目、赤喙、白身,其尾若勺,其鸣自呼。 它的尾巴像一个勺子,后人据此得到灵感,制作了可以在酒面上旋转的鹊尾勺。 (查看原文)
    Clytemnestra 2023-02-13 13:13:13
    —— 引自章节:中山经·145
  • 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 帝之二女就是唐尧帝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她们姐妹二人同时嫁给了虞舜帝,后来舜帝南巡,在苍梧病逝,葬于九嶷山。她们便追随亡夫的足迹来到沅、湘之地,在湘江之滨遥望九嶷山,点点珠泪落于竹上,成为永不消退的斑点,即成湘妃竹。最后两人殒于湘水之中,也许是这坚贞的爱情感动天地,舜帝与二妃遂化为湘水之神,也就是屈原《九歌》里面所歌咏的湘君与湘夫人。现在,与丈夫一同获得永生的二女常逍遥于湘江的渊潭里,从澧水和沅水吹来的熏风交汇于潇湘的渊渚。 (查看原文)
    Clytemnestra 2023-02-13 13:13:13
    —— 引自章节:中山经·145
  • 二八神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人小颊赤肩。尽十六人。 在羽民国的东边,有十六个胳膊相连的神人,他们小脸颊,红肩膀,在荒野里为天帝(黄帝)守夜,白天消失不见。后来的夜游神很有可能就发源于此。 (查看原文)
    Clytemnestra 2023-02-13 13:13:13
    —— 引自章节:海外南经·183
  • 贯匈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 在《准南子》中被称作“穿胸民”。据说当年大禹会诸侯于阳城,防风氏迟到,大禹一怒之下将其杀死。但这并没有影响大禹的声望与德行,相反,天上有两条龙归顺大禹。大禹便命这两条龙为其驾车,由范氏来驾驭它们。后来大禹坐着龙车巡游四方,经过南方防风氏旧址,防风氏后裔看见大禹来了,不由得想起血海深弓,张弓搭箭怒射之。不料,恰在此时天雷大作,两条龙竟驾车飞腾而去。防风氏的后裔知道闯下弥天大祸,便用利刀刺穿自已胸膛而死。大禹感念他们的一片忠孝之心,命人用不死草塞进他们胸前洞中,使他们死而复生,这些人就是贯匈国的始祖。在贯匈国,有地位的人既不乘车也不坐轿,而是赤裸上身,让人用竹竿或木棍穿过他胸前的洞,这样抬着走。 (查看原文)
    Clytemnestra 2023-02-13 13:13:13
    —— 引自章节:海外南经·183
  •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南方火神祝融,也是司掌夏季的季节神和六月的值月神。他是炎帝的僚属,管辖方圆一万两千里的南方天地。他的后世子孙分别使用己、芈、彭、董、秃、坛、曹、斟八个姓氏,史称祝融八姓。其中芈姓后来发展为楚国的王族、因而祝融被楚人奉为祖先。 (查看原文)
    Clytemnestra 2023-02-13 13:13:13
    —— 引自章节:海外南经·183
  •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不呼吸,因为一呼吸就生成风。 他的这些神力有些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雪,目瞳为电,喜为晴,怒为阴”的盘古。而且三国时期记述的盘古形象,也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盘古形象,正是:“盘古之君、龙首蛇身、虚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见三国吴徐整著《五运历年记》,《广博物志》卷九引)。因此袁珂《山海经校注》将独阴作为盘古的原型,是有一定道理的。 (查看原文)
    Clytemnestra 2023-02-13 13:13:13
    —— 引自章节:海外北经·225
  • 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日禹令竖亥,一曰五记十万九千八百步。 天帝命令快走神人竖亥用脚步测量大地。关于大地幅员,古籍中常常有着各式各样的记载,例如《续汉书·郡国志》说自东极至西极,是二亿三万三千三百里七十一步,而从南极到北极,是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山经·中山经》说,天地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诗含神雾》中的说法更为夸张,它记载天地东西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长二亿一千五百里,天地之间相隔了一亿五万里。这些数据来自哪里?是否仅仅是古人随意的想象?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查看原文)
    Clytemnestra 2023-02-13 13:13:13
    —— 引自章节:海外东经·241
  •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汤(音阳)谷,也可写作“旸谷”,在黑齿国的北面。这里是十个太阳洗澡的地方,因而谷中的水非常热。在汤谷边上有一棵扶桑树,正好在大水中间。另有一棵高大的树木,九个太阳停在树的下枝,一个太阳停在树的上枝,每天轮流交替、周而复始。 (查看原文)
    Clytemnestra 2023-02-13 13:13:13
    —— 引自章节:海外东经·241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