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共谋 短评

热门 最新
  • 35 Peter Cat 2016-10-03 22:15:12

    危险的写作,在经典和废纸之间。

  • 43 Eco 2016-07-10 21:56:32

    时刻警惕哲学对艺术的鸡奸

  • 18 把噗 2016-01-26 21:20:43

    时刻提防法国后现代哲学家的诡计和蛊惑力:围绕着“幻觉”、“拟象”、“拟真”等先行概念,鲍德里亚一意孤行地展开对艺术的偏见。(可怜的安迪·沃霍尔!)

  • 10 malingcat 2016-01-13 22:30:14

    波德里亚总是让我入迷。这本以论当代艺术的几篇文章为核心,论杜尚和安迪.沃霍尔,凌厉精彩。又收了他论新闻与大众的一组,加上访谈,虽是集子,也有窥豹之功。值得细读。

  • 13 顾小拧巴 2016-06-11 13:56:35

    鲍德里亚发现了当代艺术创作的一种倾向,即艺术作品不再具有传统的审美功能或某种实在的价值基础,作品无论从观念还是形式上都变成了一种关于“艺术世界”(丹托)的辩证法,无论艺术家如何努力去颠覆既定审美,结果都变成了封闭于艺术世界内部象征秩序的产物,是对艺术世界无限的引用和自我指涉。因此,他认为当代艺术若是跳出这个封闭的象征系统基本就是无效的垃圾,只能为资本的运作而充当工具。按照今天艺术世界的发展情况来看,这本书的说法明显太过以偏概全,忽视了当代艺术中确切存在的、有”实在价值“的一面(即使抛离艺术体制也很有价值),如按照他所强调的”他异性“的话,许多当代艺术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

  • 3 恶鸟 2016-03-03 08:51:43

    后面一小半是充量的,前面一大部分还是对他经典作品“拟象“概念的阐释

  • 2 Rottwitz 2017-05-26 04:27:16

    本书其实是波德里亚的拟像与诱惑理论在艺术、政治和戏剧三个领域的演示。《沉默的大多数的阴影》通过把“群众”视为政治的拟真来探讨社会性的终结,虽然也还是典型的波式形而下学末世论,也比当代的社会学鸡汤要好几亿倍。并不是波德里亚太危险或邪惑,而是其他人太温吞和无聊。

  • 5 杜鹏 2019-06-22 22:44:07

    谁说艺术不能被强奸? 谁说艺术不能被美学和哲学轮奸?

  • 3 零二 2018-04-08 09:25:50

    歐陸哲學近年倍受當代藝術推崇,鮑德里亞是其中之一。他認為當代藝術是種超級幻像而非朝向分析性的真理。我覺得他有點狡猾,甚至自相矛盾,正如書名,他亦參與了這個共謀,不可逃脫

  • 4 helterskelter 2016-06-13 23:29:47

    波德里亚的后期作品是最适合知识分子自我解毒的

  • 2 彼岸 2015-11-12 14:09:16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

  • 3 剧旁 2016-07-28 22:07:21

    除了访谈基本都没读懂

  • 2 胡如隐 2018-02-04 01:13:24

    冷漠的注视和尊重,前两部分依然是关于“拟真”和“幻觉”的讨论,后面 沉默大多数的阴影 要更充实一些,讨论社会想象中的表现,以及波得里亚如何让人充满沮丧地赞同他。有趣的是他所做的,是用他认为是的“无物之物”的语言,来完成一项他坚决反对的工作——还原真相。

  • 4 Alain 2018-12-20 22:39:46

    不仅是艺术被终结了,在达到普世性极限的饱和的文明扩张场域的外爆体系激烈地向内爆转变的灾难性过程中,一切政治的或艺术的指称都停止运转陷入沉默,成了匿名状态的“零”。其中,艺术自命不凡地取代生活,于是成为了一种超拟真幻象的超艺术,波德里亚本人则扮演“多瑙河岸边农民”的原始的不可知论立场,冷冷指责这场艺术的共谋,而安迪·沃霍尔正是以现代性的破坏之姿成为艺术王国之外的机器,波德里亚从“关于图像的人类学视角”观看他,“并未从美学上返回到他”;而对于政治来说,能指的爆发如原子扩散到虚空中那样引发了意义的崩溃,群众/质量(masse)在被动与自发、主体与客体的中间地带滑动,社会媒介变成了巨大的拟真室,政治的能指失去了社会的所指的能量,一种沉默的惰性力量最终导致政治方程式被取消。波德里亚真乃交叉跨界的奇才。

  • 1 徐若风 2018-09-13 11:41:19

    有价值的傲慢与偏见

  • 2 2020-08-16 09:36:43

    這冊小書曾在美国点燃了艺术 / 消费间的論戰。鲍德里亚质疑的不仅是美学判断(艺术非自然冲动,而来自深思熟虑的技巧),还在于我们已经变得太习惯怀着敬畏感来对待艺术了。因此,一个人必须先取消艺术,才能以其本来面目看待它,而这正是杜尚和安迪·沃霍尔各自所做的事情。 今天,所有事物都想自我表现,被看见、被阅读、被记录、被拍摄,自商品拜物教引起的普遍媚俗中,“当代艺术大多数试图做的,就是把平庸、废物和平凡利用为价值与意识形态。”我们所消费的只是一个象征交换的符号体系。 本書还收录他后期的社会学论文,提及后现代大众完全不具备积极主动的力量与特性/身份/认同,来自他们的静待无为,导致所有那些凭借极点(两极,复杂体系中或许更多)分离和区隔而维续的体系中出现了真空,并产生内向瓦解的效应,即[内爆]的概念。

  • 1 长安 2019-08-16 23:17:51

    1,波德里亚在线教你如何有理有据抨击当代艺术。2,若艺术无幻想,则美学无价值。

  • 0 微笑迦朵 2016-05-30 22:44:00

    2016年已读049。

  • 2 Haoge 2017-09-03 16:42:21

    法国批判家30年前提出的观念现在还是这么受用,多少人对当代艺术质疑,但当代艺术还是执意存在着,而且越来越好,艺术与生活其实有这么微妙关系,以至于艺术消失也不会改变任何,共谋,我更理解为共同阴谋。书后半部分和艺术没直接关系,但依然受用

  • 1 sens 2019-02-26 14:44:59

    靠着自己悲观的偏见提出了一个观点,然后论证它。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