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译者: 叶嵘
出版年: 2015-9
页数: 458
定价: 50.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67537729
内容简介 · · · · · ·
人,渴望自由,但自由并不意味可以获得幸福,人的“痛苦”往往就是缘起自由。爱情的自由,亦然。
爱情的“痛”,不是不自由,而恰恰是人的自由所带来的。失恋,离异的“痛”就是爱情自由的一种代价。
在现代社会中,自由恋爱作为一种力量,最终导致了婚姻市场的兴起,当婚姻成为一种市场,爱情自然会有价码:地位、金钱、权力和美貌——尽管这些筹码是以自由的名义。然而人的自由却不能确保带来地位、金钱、权力和美貌,所以,爱情的伟大和纯粹,自然会变得脆弱和廉价,甚至沦为一种标签。
本书作者伊娃•易洛斯,杰出的社会学家,“美国社会学联盟最佳图书奖”获得者,围绕“爱与痛”的主题,摈弃传统的心理分析,以女性独特的睿智,详尽解析现代爱情之痛的社会成因,让每个渴望爱情、正在经历爱情,或走向婚姻的人,始终保持一份清醒。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回答:爱,为什么痛?我们只能给出如何获得“爱”的种种可...
人,渴望自由,但自由并不意味可以获得幸福,人的“痛苦”往往就是缘起自由。爱情的自由,亦然。
爱情的“痛”,不是不自由,而恰恰是人的自由所带来的。失恋,离异的“痛”就是爱情自由的一种代价。
在现代社会中,自由恋爱作为一种力量,最终导致了婚姻市场的兴起,当婚姻成为一种市场,爱情自然会有价码:地位、金钱、权力和美貌——尽管这些筹码是以自由的名义。然而人的自由却不能确保带来地位、金钱、权力和美貌,所以,爱情的伟大和纯粹,自然会变得脆弱和廉价,甚至沦为一种标签。
本书作者伊娃•易洛斯,杰出的社会学家,“美国社会学联盟最佳图书奖”获得者,围绕“爱与痛”的主题,摈弃传统的心理分析,以女性独特的睿智,详尽解析现代爱情之痛的社会成因,让每个渴望爱情、正在经历爱情,或走向婚姻的人,始终保持一份清醒。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回答:爱,为什么痛?我们只能给出如何获得“爱”的种种可能。
作者简介 · · · · · ·
伊娃•易洛斯(Eva Illouz), 社会学家, 希伯来大学理性研究中心研究员。著作有《冷亲密》,《资本主义的爱与文化碰撞》,《痛苦的魅力》等,
其中《痛苦的魅力》获美国社会学联盟最佳图书奖。
目录 · · · · · ·
第一章引言:忧患重重的爱
第二章爱情大转型,或婚姻市场兴起
第三章承诺恐惧症及爱情选择新架构
第四章对认同的需索:爱情及自我脆弱性
第五章爱情、理性、反讽
· · · · · · (更多)
第一章引言:忧患重重的爱
第二章爱情大转型,或婚姻市场兴起
第三章承诺恐惧症及爱情选择新架构
第四章对认同的需索:爱情及自我脆弱性
第五章爱情、理性、反讽
第六章从浪漫幻想到失望
第七章结语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后续篇幅中我的论点概括起来就是,现代性爱情中自我结构的某些最根本要点发生了变化。泛泛而言,这些变化可描述为如下方面:我们爱情意志的结构出现变化,即我们向性伴侣需索什么,及如何来获得我们所需索的东西(详见第二章、第三章):令自我脆弱性的形成原因也出现了变化,即让个人感觉没有价值感的原因出现了变化(详见第四章);最后,出现变化的还有欲望的组织形式,即我们内心激发情色欲望和浪漫欲望的思维及情感的内容(详见第五章和第六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引言:忧患重重的爱 -
用更近似精神分析学的解释来说,承诺恐惧症是男性身份与女性身份相互对立的结果:“男性身份不在于对男子气概的直接肯定,而是诞生于与女性的离断;这使得男性的性别身份脆弱不堪。”①男性心理中有一种与母亲分离的需要;从这种心理动力论观点出发,男性身份的铸造成型在于与女性的对立,在于依赖和分享的需要;这使得男性创建或渴望长期纽带的能力较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承诺恐惧症及爱情选择新架构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爱,为什么痛?"的人也喜欢 · · · · · ·
爱,为什么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爱 为什么痛》标注合集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想看但是绝版了哇哇哇! | 来自用户不存在 | 3 回应 | 2022-10-28 09:13:16 |
这个译本给我的感觉生涩难读 | 来自everrr | 2 回应 | 2022-09-20 01:07:16 |
求购此书 | 来自slobodanka | 4 回应 | 2022-04-29 15:32:3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Polity (2012)8.1分 79人读过
-
聯經出版公司 (2019)9.1分 104人读过
-
Seuil (2012)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Polity (2013)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sentiment, passion, feeling (Agere)
- (2)宪法与与行政法学(博士生阅读书目) (林樾同学)
- 总有那么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送你到这里)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爱,为什么痛?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买驴子 2016-03-14 19:05:48
不知是译文问题还是作者故意不好好说话,白话几百页依旧是一地鸡毛。
67 有用 48545362 2016-02-20 00:55:04
用社会学的整体视角去质疑传统的精神分析里的伤痛分析,当然在过去那个时代,身份社会,身份对个人是一种束缚也是一种保护,现今,个人生存于社会中缺乏一种体系化的角色确认手段,只剩下爱情关系是人生存在的核心关系,通过爱情,约会,情爱作为一种交往仪式不断去确认。这也是一种现今社会普遍价值意义丧失的普遍情况,如何去重新寻回意义与价值问题。作者也在文本中反对对爱情进行操作化步骤化程序化以及海德格尔的理性架构化,... 用社会学的整体视角去质疑传统的精神分析里的伤痛分析,当然在过去那个时代,身份社会,身份对个人是一种束缚也是一种保护,现今,个人生存于社会中缺乏一种体系化的角色确认手段,只剩下爱情关系是人生存在的核心关系,通过爱情,约会,情爱作为一种交往仪式不断去确认。这也是一种现今社会普遍价值意义丧失的普遍情况,如何去重新寻回意义与价值问题。作者也在文本中反对对爱情进行操作化步骤化程序化以及海德格尔的理性架构化,现在的爱情指导缺少了一种旧时宗教中给予,赠与,奉献,更多是一种引用经济学的算计,汲取。一般流俗的爱情伤痛治愈建议都会建议自主性,自足这种理想状况是借用古希腊或者宗教中的独立思想家的生活方式,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俗世生活,互相依赖,不可能是沉思生活中的不予外求,自足而独立,爱情中强调自足就是一种概念误用 (展开)
6 有用 努力跳出椰壳碗 2020-07-04 00:25:32
虽然在阅读过程中收获了不少启发性的概念/理论/小说推荐(2333),但只能打三星,因为 1 理论的引用和类比实在是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很多都不太恰当,直接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理论模型来套两性关系,不可。 2 虽然作者在前言已经提到自己把历史视作静止的画面,但书中相关论证不仅静止,而且跳跃,甚至魔幻…… 3 作者的观点也是十分的……拧巴(?),承认传统/现代爱情中男女权力地位的差异,但似乎只停留在承... 虽然在阅读过程中收获了不少启发性的概念/理论/小说推荐(2333),但只能打三星,因为 1 理论的引用和类比实在是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很多都不太恰当,直接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理论模型来套两性关系,不可。 2 虽然作者在前言已经提到自己把历史视作静止的画面,但书中相关论证不仅静止,而且跳跃,甚至魔幻…… 3 作者的观点也是十分的……拧巴(?),承认传统/现代爱情中男女权力地位的差异,但似乎只停留在承认不平等(并且在论证的很多部分忽略这种不平等),只是不断强调社会结构变化巴拉巴拉。 4 为什么中产阶级女性境遇能代表现代性影响下的女性爱情观?为什么中产阶级女性视角下的部分成功男性能代表男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处境? (我话好多……) (展开)
3 有用 無無齋 2021-06-01 17:40:22
这本书的很多议题我思考过很长时间,非常赞同作者的一些视角,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愈发觉得尘世的浑浊吧。
5 有用 佐为 2021-03-22 21:58:12
现代爱情的痛苦根源在于现代社会使得自我结构发生了变化,选择的生态环境和选择架构的转型,性自由、消费主义文化等促使婚姻市场向情场转化,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意志和欲望结构。造成诸如男性恐惧承诺,情感离断,意志解体,男女在情场上新的不平等,但作者并不认同女性主义的流俗解释。爱情越来越与价值感和认同联系在一起,但现代自主性文化与认同之间存在着分裂,加上心理治疗文化,使得自我越发脆弱,爱情之痛愈发刻骨。现代生活... 现代爱情的痛苦根源在于现代社会使得自我结构发生了变化,选择的生态环境和选择架构的转型,性自由、消费主义文化等促使婚姻市场向情场转化,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意志和欲望结构。造成诸如男性恐惧承诺,情感离断,意志解体,男女在情场上新的不平等,但作者并不认同女性主义的流俗解释。爱情越来越与价值感和认同联系在一起,但现代自主性文化与认同之间存在着分裂,加上心理治疗文化,使得自我越发脆弱,爱情之痛愈发刻骨。现代生活的理性化从科学、政治领域平等公平等价值,互联网技术三个方面深刻影响了爱情中的欲望,以及一些制度化的想象资源如小说使人们在期待和失望中反复徘徊而无法在欲望、想象与现实之间建立联系。对心理学,激进化的女性主义,现代性的自我实现、自主性文化都提出了合理的批评。想买这本书,太对我胃口了。 (展开)
0 有用 奥博洛莫夫 2023-06-02 17:07:16 江苏
感觉可以划分了现代和前现代,如作者所说的爱情“大转型”。不过,能一改心理学那套,从社会学角度,着眼现代性,经济理性,个人主义和自由不确定性,自我认同和价值感的张力之间讨论爱情,挺成功的尝试
0 有用 疲倦的咖啡 2023-05-31 20:04:15 江西
书中多有启发性观点,爱情被现代社会构建又被同一逻辑的发展所解构,但爱本身依然需要位置,人类需要爱,但爱的位置在哪里?
0 有用 伯乐不是马 2023-05-30 10:59:07 黑龙江
经济市场的自由带来了实质上的不平等——爱情的自由同样如此!爱情自由看似非常有魅力——每个人都能自由、平等地选择——但实际爱情市场化、理性化后,不同性别、阶层所掌握的经济、文化资源是不平等的,性资源在男性手中急剧积累,女性只能被迫认同这种事实,因为自由是现代性的根本追求之一。但实际上,我们不只需要自由的平等,还需要道德的平等、激情与承诺的平等。现代性不应该只使一切市场化、理性化,也应该使具有超越性、... 经济市场的自由带来了实质上的不平等——爱情的自由同样如此!爱情自由看似非常有魅力——每个人都能自由、平等地选择——但实际爱情市场化、理性化后,不同性别、阶层所掌握的经济、文化资源是不平等的,性资源在男性手中急剧积累,女性只能被迫认同这种事实,因为自由是现代性的根本追求之一。但实际上,我们不只需要自由的平等,还需要道德的平等、激情与承诺的平等。现代性不应该只使一切市场化、理性化,也应该使具有超越性、神圣性的道德平等化。因此,现代社会的自由掩盖了实质上的性别不平等,女性主义不应该只是强调和男性一样具有情感断离的能力,而是尝试构建一种更有利于男女双方的道德准则。 (展开)
0 有用 西西_ 2023-05-29 23:38:11 北京
世界不缺教导人们对所有事物抱节制态度的理论。强烈情感的丧失也许能使得我们较少受到他人伤害、承受痛苦,但也使得我们更难以通过热情参与同他人建立关系。希望能拥有体验强大炽热感情的能力,去理解和践行所在意的事情。
0 有用 momo 2023-05-25 16:08:33 江苏
补,情感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