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经验 短评

热门 最新
  • 204 韭子 2018-03-29 13:06:50

    突然意识到我可能永远也成不了一个art historian了。大二的时候陈丹青来波士顿宣传木心的纪录片,我带着《陌生的经验》去,在门口截住陈丹青讨要了一个签名。他很讶异会在美国见到这本书,我说因为我是学艺术史的,从国内特意带过来看。陈丹青说:“你学艺术史就不要看这个,里面都是骗人的。” 我本来是没有理解的,今天才想通是为什么。因为这本书里尽是偏见,尽是他个人的审美意趣,而我却爱极了这偏见,爱还不够,也想跟他人分享我自己的偏见。艺术史的教材是断然不会这么写的,art historian也是万万不可如此偏颇的。

  • 58 琵琶莲花郁轮袍 2016-01-05 10:13:40

    2016-01-04~05 “眼前的书稿岂不是节目的渣?” 讲绘画,大片文字总是干巴巴,有人赞此书装帧好,印刷精。精屁,大幅大幅的画作在铜版纸上失色,列宾的画作透亮的空气感消失无踪,卡帕奇奥的画选为黑白印刷,《窗外》沦为二流印刷品。比起节目《局部》,不是内容输了,而是媒介输了。

  • 48 把噗 2015-12-27 19:20:34

    不知道有何必要再出本书,除了圈钱(虽然觉得讲得挺好的

  • 29 bird 2015-12-21 21:50:11

    惊喜!印本极好,大硬彩图,想剪下来涂墙。感觉纸质稿子更适合做绘画艺术的普及,也更像在聊天讲道,攫取他总带转折语焉不详有关历史绘画和做事的秘密。视频总看的分心,再读一遍等于新看。局部里拉过来的人,都是那么的非正式。讨论的绘画,也常是被时间尘埃堆积到角落的。从16回局部中,更完整看见一个赤子之心的陈丹青,这些讲稿大概是他著作中最亲众的。他始终想看见绘画中的自然,专注,悲悯,元气。在制度中看见人,清醒,正常,自由。绘画的光辉逝去,中国的艺路,可会因这份真诚的讲述,点拨,划开新路?

  • 13 女宛心兑 2016-01-20 23:26:55

    终于等到了,第一本我是从收藏的意义而买的书。爱他。爱他老练又恳切。

  • 7 发条橙子™ 2015-12-31 14:26:56

    陈丹青讲画,好就好在,不是说教,不是讲解,不是导览,就是教你怎么看,怎么审美,品味与鉴赏力是要自己去找的

  • 5 danyboy 2016-02-18 22:54:15

    陈丹青录制的系列视频的文字整理,配了很多美术作品的局部。是坦诚的聊天,不是美术欣赏,更谈不上知识灌输。印象最深的是谈论“绘画在何时结束”,因为一首诗、一个故事不亦如是么?掩卷乱想,热衷于晒娃的父母们,为什么不舍得花点时间为孩子画点速写呢?

  • 8 Miss我要改个名 2016-01-17 23:39:00

    2016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偷懒,也不算偷懒。说偷懒,因为《局部》我已经看过好几遍,说不偷懒,因为再看讲稿,把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和所在博物馆全部都罗列了出来,把自己喜欢的话也一并抄了下来。不过每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有它对应的语言,虽然陈本人说视频里也同样是读讲稿,但导演谢孟茜用影像极大地丰富了这份语言,因此有趣得多。

  • 4 诺宝蒂 2017-09-09 13:54:46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原来陈丹青的水平这么一般(批注见豆瓣笔记)。

  • 3 梦旅人 2016-02-19 12:32:11

    纪念我15年看《局部》的那段时间和感动

  • 2 恪彥 2016-04-13 01:11:06

    选的很精致。尤喜苏里科夫。

  • 2 江流 2016-04-11 09:39:53

    确实如作者所讲,全书散发出浓浓的装逼味道。“艺术普及类读物”?算不上吧,更像是知识分子居高临下的观点分享

  • 2 carrie柔光 2016-01-26 16:34:10

    虽然没了视频里陈丹青孜孜念稿的音容,但多了不少素材与信息,就仍读得兴高采烈。陈老师的状态并不稳定,却也是他的元气所在。记述每回被某个作品击中,那些比方和形容,丰富、夸张到不可思议。唯一可吐槽的是那篇附在书后的《局部的远意》。陈丹青自谑为“老逼梆子”,可他这位九零后小友早已装逼装上了天……

  • 2 太阳的倒影 2016-04-02 22:44:00

    以为文字会做很多书面化处理,但实际并没有,同样的文字,语气不同,语境就变了,还是觉得看节目更好。

  • 2 hskeuvs1526584 2017-07-29 09:54:29

    局部不会再有第二季了吗?(っ˘̩╭╮˘̩)っ

  • 1 QBY 2017-03-22 13:44:15

    感谢网易蜗牛读书。免费读完了。。

  • 2 夸梅@勒布朗 2016-10-22 23:02:55

    陈丹青、章诒和就是这种可以用文字随意搬弄是非的人(此处并不全是贬义),所以,大多时候我都更宁愿看那些文字干瘪乃至贫乏的书,至少有些拙朴的实诚。

  • 5 发ihsioaoibe 2017-12-28 16:48:47

    陈丹青和木心是一类人,不能说没有审美,只是都陷入一种自我陶醉的臆症,看起来真诚,但其实是维持艺术家自身形象,维持艺术品艺术形象的一种手段,逃避审视自己的时刻,语出惊人的同时也失去真诚。

  • 2 扭腰客 2016-06-01 20:40:40

    虽然是节目讲稿,但陈丹青的“讲稿”根本不是我们以为的讲稿,这种谈天一样的行文,让讲的人和听的人都没有压力。

  • 1 七七|烂柯人bot 2016-05-07 12:37:19

    我不再年轻,不再一厢情愿地以为当年因《小武》结识的这一群人都代表着各自领域的最高水平,不再相信跨界、过度阐释,以及不打算再看“不可言说”的艺术讲稿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