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椴木雕刻家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观止 2016-04-23 16:43:24

    本书研究了德国南部1475-1525年间的椴木雕刻家,是艺术社会史研究难得的佳作。本书注重了材料对艺术的影响,探讨了椴木的手相学以及对椴木雕刻的影响,让人眼前一亮;本书还从雕像的功能,市场,风格认同和时代之眼的角度,对椴木雕刻家及其雕刻进行了研究,尤其主张不能仅仅依赖当时精英的理论,而应该依赖当时雕刻家所信赖的世俗知识来理解他们的雕刻。这无疑是作者“时代之眼”主题的又一次精彩表演。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研究中,作者打通了雕刻与音乐、舞蹈等之间的交流渠道,展示了其他艺术之中的术语是如何进入并影响椴木雕刻家的创作的。凡此种种,都让该书像一件“尽善尽美”的艺术品,值得细细品味。

  • 0 云吐月 2020-05-12 11:45:28

    挺不错的研究,就是这一块是自己的知识漏洞,方法论上是艺术社会史的路数,写作方式值得借鉴。

  • 1 malingcat 2019-06-14 17:18:39

    观止!艺术社会史的代表作。概述宗教改革前的德国和德国文化,细说雕塑的原材料,考察雕塑作品的功能,描述行业状况与市场,探讨集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冲突所导致的风格认同,点明当时的视觉技艺和习惯,最后是评析四位重要艺术家。本书是作者“时代之眼”理论的最佳诠释,结构和方法值得学习。遗憾的是前图后文的排版方式比较不利阅读,精度不足的黑白图片完全不能体现那些祭坛和圣像的美感。

  • 0 风铃草 2022-03-26 19:24:01

    这本书比起《意图的模式》确实好读些,但也是一些,因为译本以及愿做原因,还是有些绕口和思维跟不上,原著是值得推荐的,但是对于艺术史学史了解比较少,看到比较少情况下会有些难度,因为文本难度问题姑且4分。还有吐槽下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因数重字啥的已经无力吐槽了,要不是因为是图书馆借出来的,我早就打电话投诉了,图文注释排版更是辣鸡,这个版本不好主要就是翻译和排版印刷实在是一言难尽。强烈建议对照原文,2022.3.26杭州南山,7.8记。

  • 0 qsrgukp。゚ 2021-11-10 05:27:22

    艺术史领域研究工艺美术的圣经了可以说

  • 0 阿墟 2021-11-06 14:24:14

    硬着头皮上😐

  • 1 殷靁 2021-11-04 10:46:50

    内容是迈克尔巴克桑德尔“时代之眼”的最佳诠释,时代、地域以及地方文化的变迁影响,几乎是全图景式地展现了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椴木雕刻家的创作及其生活。唯一可惜的是,书本的编辑模式堪称辣鸡!文、图 、注释分开印刷!真是够够了。。。

  • 0 南山 2022-09-25 14:07:53 北京

    具体内容不太懂,但问题意识和分析手法让人大开眼界。巴克桑德尔先后化身为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工匠,再回到艺术,分析一件件作品从材料来源到创作环境再到形式风格的过程,最后在细致的观看视角中结束。

  • 0 :D 2022-04-24 12:16:53

    再一次削弱原文语感。好汤变白粥 黏糊糊不爽利

  • 0 熊罴精的奥德赛 2022-06-23 16:55:37

    近期感兴趣木工,正好走访了欧洲家具的南方私人收藏。因重读。

  • 0 未来 2022-07-25 21:19:58

    木雕手相学

  • 0 李二妈在写论文 2022-08-21 16:41:22 中国香港

    作者收集了大量图像,研究中也点面结合。虽然还有很多希望作者多写一点的地方,但依然是一本读完后感到很兴奋的书。

  • 0 不留 2023-01-08 17:58:56 河南

    艺术社会史典范之作,待精读。

  • 0 黄璐 Huang Lu 2022-07-15 12:10:40

    可怕的注解数量,页数跟正文差不多。。不太喜欢这种排版方式,比较偷懒吧。一边看正文一边往后面找图,这种阅读体验很不流畅。而且彩图插图图录一翻错我就有点急躁。。 anyway图片还是很漂亮的,木雕真的很有趣。很喜欢艾哈特和莱茵伯格的作品,前者美丽温情,后者耐看深沉。

  • 1 鬼脸蟹 2021-01-26 15:32:07

    大家不要误会,这些木匠是有机会当市长的

  • 1 zrtsyrth 2019-09-05 21:27:30

    译者居然是图宾根大学经济学博士

  • 0 anggg 2019-09-22 21:59:32

    手稿整理式出版物。学术研究的一份指导。并不是那么“巴克森德尔”式。但新艺术史味十足。图像志工作被放在附录里。戴丹对老巴做过研究,值得参考。

  • 1 小淘气 2016-02-28 15:10:51

    在75~82分之间,不如《十五世纪……》过瘾,研究思路还不错吧

  • 0 南池子 2019-03-03 15:18:52

    真不是好读的书。【风格认同与时代之眼(period eye),吉尔兹在《地方知识》里引用过】

  • 1 辟谷不辟肉蜗牛 2019-08-18 10:19:25

    附图里有些作品真的有够冷硬,看不出木质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