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纪录片《河西走廊》由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制作,他们拥有一个善于把理想化为执行力的纪录片拍摄团队。央视栏目策划邓建永先生任该片总撰稿,敦煌研究院沙武田研究员出任学术总顾问,主题曲由享誉全球的音乐大师雅尼先生创作,图片由BBC著名摄影师Brian Mcdairman和中国摄影师蔡石拍摄。图书《河西走廊》极好地保留了原纪录片的风格和神韵。另外,在忠实纪录片的基础上,还利用图书特有的优势,增加了一些珍贵的附加资料以飨读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可以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看到纪录片。
作者简介 · · · · · ·
《河西走廊》摄制组是拍摄《河西走廊》纪录片的团队。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公元412年·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412年,一个年轻的僧人登上了河西走廊东端的天梯山。他用清澈睿智的眼光审视着祁连山起伏跌宕的景象,心中充满喜悦与激动。因为一个叫沮渠蒙逊的北凉国君指示他们在这里建造在当时看来举世无双的佛像石窟。 他,就是昙曜,一个杰出的佛教徒,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寺庙建筑工程师和一个富有热情的幻想家。如此巨大体量的工程让昙曜兴奋不已,他仿佛听到了工匠们的声声斧凿在山中回荡。直到两晋之际,少数民族的帝王入主中原,这一状况才被完全改变。 对老百姓来说,长期战乱、居无定所使他们感到痛苦,不明白这样的现实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而对北方民族的君主来说,从小到大的生活就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要让他们接受讲究等级秩序、忠孝观念的儒家学说十分困难。这时候,一个关于寻找生命意义的答案,一种解脱痛苦的方法,一套令社会平稳安定的价值体系,自然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向往。 在后秦的都城长安,皇帝姚兴在城北大兴土木,为鸠摩罗什盖起了说法的场地--“逍遥园”。广阔的庭院里,有数座高大的楼台,中间布置有假山花草、奇珍异兽,每到鸠摩罗什说法的时候,就有数千人到来听讲。鸠摩罗什见姚兴愿意为佛教如此投入,趁机向姚兴提出自己在凉州的时候就开始酝酿的一个宏大计划——重新译经,让佛祖的真知灼见可以准确无误地传达。姚兴十分赞赏鸠摩罗什的建议,他立即为鸠摩罗什开辟了译经场,还特地选派了800名僧人来配合他的工作。长安译经场,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组织的大规模译场。为了还原佛经的本来面目,鸠摩罗什在弟子们的配合下,首次对佛教全部关键词汇都给出了详细、准确、深入浅出的解释。鸠摩罗什的译经几乎触及佛教浩繁经文的各个方面,他的大部分译著,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立宗的经典依据。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名句就出自鸠摩罗什翻译的《心经》。这位西来的高僧通过对语言的卓越理解,将印度佛经化作优美的汉语经典。118在汉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造像 -
这里的人骄傲地告诉我们:“我们的第一任场长就是霍去病。” 河西之战后,霍去病的大军接收了这片奴人饲养战马的梦幻之地一山丹。 从此,汉帝国有了理想的军马养殖基地,高原环境培养出的马匹质量远远超过中原马。 被霍去病击溃的仞奴唱着悲凉的歌退出祁连山牧场。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兴奋的汉武帝刘彻下诏表彰霍去病的战功,并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府第。 听说此事的霍去病向汉武帝上奏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史官司马迁记录了霍去病这句话并成为流传千古的铿锵名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通道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河西走廊"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河西走廊"的人也喜欢 · · · · · ·
河西走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苍凉悠远、雄浑古朴、厚重深沉的《河西走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穿过历史的尘埃,驼铃声喑哑,矗立着的城堡,漏千年的沙,信仰能凿穿石窟,尘封在壁画,残留台阶的驿站,诉说着变化……”在纪录片《河西走廊》主题曲《河西走廊之梦》,苍凉悠远、雄浑古朴、厚重深沉的旋律声中,我激动地打开了《河西走廊》这本书。 这本书是央视17万字纪录... (展开)
河西走廊,千年风雨,依然让人魂牵梦绕
一部纪录片能改变什么?也许会得到一些知识,也许会受到一些启发,对我而言,它改变了我对一个省份的印象。 在看这部纪录片之前,甘肃之于我,除了遥远之感,并无其它。看了纪录片之后,我才了解到,甘肃不仅有广袤的沙漠,这个形如一支如意的省份,它的中段,是一条自然形成的...
(展开)

高分纪录片《河西走廊》纸质书,它来了!
2015年央视纪录片《河西走廊》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大气磅礴的风光摄影、悠长激昂的音乐、动人心魄的故事,一看到听到就让人血脉喷张,被强烈吸引和震撼。 展现的是从汉武帝登基迄今,从莫高窟到嘉峪关,河西走廊两千年的历史脉络。 在甘肃中段一个东西长1200公里、宽几公里到...
(展开)

一本可以珍藏的纪录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河西走廊,因地处黄河以西得名,这条狭长的通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中亚、西亚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黄金通道。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到唐代玄奘西行取经,河西走廊始终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见证了... (展开)
纸上河西走廊,震撼心魄依然
“一个平常的日子,张骞带着自己的随从堂邑父像往常一样外出打猎。但他的匈奴妻子还是察觉出一丝异样。她知道,此一去,自己的汉人丈夫将不再回头。张骞和堂邑父穿着胡服,穿越匈奴人的关卡一路狂奔﹣﹣但他并不是要回长安,而是选择了继续西行,完成汉帝国交给自己的使命。” ...
(展开)
>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23)8.6分 57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河西史地 (adrian)
- 闲着没事读读书(二) (鹿小羽)
- 我最爱的图书
- 书单|丝绸之路相关 (momo)
- 我最爱的图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1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河西走廊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南烟 2020-04-13 00:03:52
已经看了一遍纪录片,正在一边听有声书的同时读这本书。想象张謇,卫青,霍去病,常惠,李广,公松敖每一次穿过这里。我怎能不去看看不去了解呢?
0 有用 花籽鱼 2024-02-18 00:20:31 广东
作为一个出生在河西走廊上的人,我这么多年从未真正了解过这片土地。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很是感慨,据说纪录片更好看,忍不住要大饱眼福了。
4 有用 爱神眨眨眼 2017-11-04 19:36:15
我太喜欢这部纪录片的撰稿了,我得偿所愿啦!
0 有用 寒塘渡鹤影 2024-02-26 15:00:46 广东
想去看看的地方还挺多
1 有用 仙人球榴莲 2022-11-14 00:07:27 北京
多年前就很沉醉于这纪录片,最近又机缘凑巧翻看了文本。我时而觉得,有了那雄浑厚重而又细腻悠长的历史,自然便会吟咏出如此华章;但同时又很难忽略,片中的无数视角、镜头与叙事,又是如此这般地匠心独运。此之谓,相得益彰吧~对央视人文纪录片情有独钟的我,大概更赞成此片堪称绝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