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几个主角都不怎么讨喜。但当瞎老头睁开眼睛,长青春痘的男孩向贡刚伸出手,姑娘拥抱住骷髅,男主看着车被推下悬崖的那一刻我就完完全全原谅,并理解了他们。
奥康纳与很多作家作品中表现出的人的无奈、无辜和被动不同.在她那里,被动性消失了,人性本身的恶成为自我的陷阱和障碍,一切罪恶和痛苦的根源。读奥康纳,总能够进行一次深入的关于真实和现实的思考与警醒。
弗兰纳里奥康纳在国内有些被忽视,某些作品水准极高,不在福克纳之下。单就这部来说,除去极具表现力的冷酷怪诞的个人特质,其中关于宗教和人性的思想性也很有普世价值,有深度,有力度,耐琢磨。而且在二十几岁就写出这样的作品,就不能不说是个天才了。
公认的美国天才女作家奥康纳代表名作《智血》全新再版!
什么也不要相信,因为相信本身也是不存在的。世界是如同宇宙一般自行运转的,我们的生命虚无毫无意义。没有前世,没有来生。然而这样的黑夜不足以支撑我们走下去,即使坚定不移。我们定得找到虚空中的一点光亮,并向这遥远不变的距离原地踏步。
绝对不比福克纳差。奥康纳的书写,唤醒我在晃动车厢里无数次流淌的心理状态、幼年的乡村经验与各种关于家族苦难的心灵划痕。无基督教会的一切都指向基督的反面,那种坚持,却好似《悉达多》中的苦修者,《沉默》中坚贞捍卫信仰的神父,秉有对信仰/反信仰的执念,一切苦难才刚刚开始。苦修者选择无限投入俗世后在彻骨的倦怠中投向死亡——的瞬间,乃感知到梵天与生命的不可毁灭;神父坚贞不渝的信仰换来的仿佛只是沉默,却终于在极致屈辱中以践踏神的圣象而达到真正的拯救与重生。“他们脑子都有点不正常,除此还有什么别的理由能让一个健全之人决定不再好好享受生活呢?”相较于涅槃重生,《智血》则直面撒旦,导向无尽的决绝与黑暗。个人阅读史上的宗教三部曲。最好的小说果然都是普世的,再也无法为那些只讲“中国故事”的中国小说家找借口了。
反基督的莫茨远比行走于世间的各种骗子手基督徒布道师真诚,即或他不信而且亵渎耶稣,他信仰的是无基督,是堕落、忏悔、救赎和审判的不存在,是「唯一的真理就是根本没有所谓的真理」,他不屑于靠行骗发财,如果这样做意味着背弃个人理念。他布的道,是他自身所行的通往黑暗之路,然而讽刺和悲悯的是,那路逐渐拐向上帝,完全偏离了心之所向,房东太太在他死后眼里看到一星光亮,就是奥康纳所言“光芒四射的恩典时刻”的到来吧。
小说里面的每个人物像在腐烂,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令人厌恶
故事开始于一个女人看他的眼睛,结束于另一个女人看他的眼睛。
作为一个东方人,面对基督教这种异质文化其实很难感同身受。我们是个务实的民族,对宗教自然也非常务实,也就是说,可能没有一神教那种偏执的笃信。 但是在西方,对于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他只能通过宗教过得某种意义,某种救赎,所以这样的故事才有可能发生。 我不太喜欢这个故事,但我想我可以理解这些人,他们有着某种精神困境,这种困境也驱动着他们的精神探索得更远,这一点至少还是值得尊重的。
【2019076】 我挖开腐烂潮湿的棺材板,像猫伸懒四肢般醒来,目测四野芳香扑鼻,初生的内心如纯镜闪耀着光泽。我向前走了一小段路,遇到渎神者海泽,他在下着小雨的电影院门口嘶吼,被无知欺骗的人和智慧追索本质的人有何区别?我觉得他在做一件很愚蠢的事:告诉别人真理。后来我遇到了小人、骗子、警察...他们让我觉得海泽说的很对,可是路人却把他当做圈钱的模板,最后听说他弄瞎了自己的眼睛,成了名副其实的精神病,我很高兴,因为他终于布道成功,还有了一个信徒。我翻来最后一片荆棘,抹去胳膊上被刺割开的道道血痕,重新躺回蛆臭糜烂的棺材里。
除去内核,行文让我读起来有点失望,在那句棺材里都有这么一个尤物的话,人们准赶着去死,我笑了,其他的就有些枯燥,但也可以欣赏它的呈现感,就是把故事说出来,让读者去评判。
等了半年 终于出了 我的奥康纳!!
至少综合了三个短篇吧,《削皮机》《公园之心》《以诺和大猩猩》,那个鞋子里放石子儿的情节好像也是《火鸡》里面的?没太多意思,翻译还有错别字,缺标点,重复用字(跟、和一起用)……我还是重温短篇全集吧。(我是不是应该当编辑哈哈哈)
还挺陀,特别中间有段布道,大概因为也在探讨宗教/虚无主义,但就是非常美式气质全然美国文学风格,很多渲染气氛的片段挺啰嗦的。。很难评全员恶人,信仰无基督的还是虚伪的信基督的人,信无基督和不信基督是什么区别呢,最后他反而真瞎了,这章还有点伤感。。
《智血》,权衡宗教和救赎,里面的许多片段都显得荒诞,作品里的人物不算太讨喜,海泽的固执刻薄,恩诺克的孤独和幼稚,霍克斯的谎言...却令人心生悲悯。奥康纳的风格我还是很喜欢的
这本读得有些不在状态,但好感还是有的。在一个人与人之间互有隔膜,沟通也只是鸡同鸭讲的世界里,所有人都在追求错误或不合适的东西,并为自己的执念付出代价。干尸当宝宝的部分真是变态又硬核。奥康纳的书里,不管你信与不信,都没有救赎,没有出口,每个人都令人生厌,在表象下做相反的事。肮脏污秽,没有希望。
你相信什么,你什么都不信 真理背后有什么,没有什么真理 都是虚无,赎没有的罪 过没有的生活
丝毫看不到作者对于宗教有什么有深度的思考,也几乎感受不到所谓的哥特风格。人物性格的塑造也非常平庸。一个没什么深度的作者努着劲去谈一个很有深度的话题,结果就是十分空洞。从头到尾有哪一段能证明作者对宗教有深入的思考呢?太浅显了。
【美国】“耶稣为你而死”,“我又没要他为我而死”,“我身上流着智慧的血”,二十几岁的奥康纳出手就在讨论宗教了,处处都充斥着圈在同个笼子里的鹰和熊厮杀的怪诞感,“如果眼睛没有底,反而能装更多东西”。
> 智血
32 有用 您的月亮掉了! 2017-02-21 10:00:44
几个主角都不怎么讨喜。但当瞎老头睁开眼睛,长青春痘的男孩向贡刚伸出手,姑娘拥抱住骷髅,男主看着车被推下悬崖的那一刻我就完完全全原谅,并理解了他们。
17 有用 白石 2016-07-25 17:39:18
奥康纳与很多作家作品中表现出的人的无奈、无辜和被动不同.在她那里,被动性消失了,人性本身的恶成为自我的陷阱和障碍,一切罪恶和痛苦的根源。读奥康纳,总能够进行一次深入的关于真实和现实的思考与警醒。
22 有用 渡边 2016-11-25 10:44:59
弗兰纳里奥康纳在国内有些被忽视,某些作品水准极高,不在福克纳之下。单就这部来说,除去极具表现力的冷酷怪诞的个人特质,其中关于宗教和人性的思想性也很有普世价值,有深度,有力度,耐琢磨。而且在二十几岁就写出这样的作品,就不能不说是个天才了。
10 有用 雅众文化 2016-07-25 17:36:06
公认的美国天才女作家奥康纳代表名作《智血》全新再版!
6 有用 Pharmakon 2016-11-13 08:52:29
什么也不要相信,因为相信本身也是不存在的。世界是如同宇宙一般自行运转的,我们的生命虚无毫无意义。没有前世,没有来生。然而这样的黑夜不足以支撑我们走下去,即使坚定不移。我们定得找到虚空中的一点光亮,并向这遥远不变的距离原地踏步。
7 有用 麦克默多的浮冰 2021-04-10 21:24:55
绝对不比福克纳差。奥康纳的书写,唤醒我在晃动车厢里无数次流淌的心理状态、幼年的乡村经验与各种关于家族苦难的心灵划痕。无基督教会的一切都指向基督的反面,那种坚持,却好似《悉达多》中的苦修者,《沉默》中坚贞捍卫信仰的神父,秉有对信仰/反信仰的执念,一切苦难才刚刚开始。苦修者选择无限投入俗世后在彻骨的倦怠中投向死亡——的瞬间,乃感知到梵天与生命的不可毁灭;神父坚贞不渝的信仰换来的仿佛只是沉默,却终于在极致屈辱中以践踏神的圣象而达到真正的拯救与重生。“他们脑子都有点不正常,除此还有什么别的理由能让一个健全之人决定不再好好享受生活呢?”相较于涅槃重生,《智血》则直面撒旦,导向无尽的决绝与黑暗。个人阅读史上的宗教三部曲。最好的小说果然都是普世的,再也无法为那些只讲“中国故事”的中国小说家找借口了。
5 有用 Aulis 2019-07-17 15:49:29
反基督的莫茨远比行走于世间的各种骗子手基督徒布道师真诚,即或他不信而且亵渎耶稣,他信仰的是无基督,是堕落、忏悔、救赎和审判的不存在,是「唯一的真理就是根本没有所谓的真理」,他不屑于靠行骗发财,如果这样做意味着背弃个人理念。他布的道,是他自身所行的通往黑暗之路,然而讽刺和悲悯的是,那路逐渐拐向上帝,完全偏离了心之所向,房东太太在他死后眼里看到一星光亮,就是奥康纳所言“光芒四射的恩典时刻”的到来吧。
5 有用 Clariu 2018-01-24 16:25:39
小说里面的每个人物像在腐烂,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令人厌恶
2 有用 西瓜吃西瓜 2018-06-02 21:38:00
故事开始于一个女人看他的眼睛,结束于另一个女人看他的眼睛。
3 有用 玉光引 2021-07-08 21:25:07
作为一个东方人,面对基督教这种异质文化其实很难感同身受。我们是个务实的民族,对宗教自然也非常务实,也就是说,可能没有一神教那种偏执的笃信。 但是在西方,对于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他只能通过宗教过得某种意义,某种救赎,所以这样的故事才有可能发生。 我不太喜欢这个故事,但我想我可以理解这些人,他们有着某种精神困境,这种困境也驱动着他们的精神探索得更远,这一点至少还是值得尊重的。
3 有用 海海海海海 2019-07-28 18:27:02
【2019076】 我挖开腐烂潮湿的棺材板,像猫伸懒四肢般醒来,目测四野芳香扑鼻,初生的内心如纯镜闪耀着光泽。我向前走了一小段路,遇到渎神者海泽,他在下着小雨的电影院门口嘶吼,被无知欺骗的人和智慧追索本质的人有何区别?我觉得他在做一件很愚蠢的事:告诉别人真理。后来我遇到了小人、骗子、警察...他们让我觉得海泽说的很对,可是路人却把他当做圈钱的模板,最后听说他弄瞎了自己的眼睛,成了名副其实的精神病,我很高兴,因为他终于布道成功,还有了一个信徒。我翻来最后一片荆棘,抹去胳膊上被刺割开的道道血痕,重新躺回蛆臭糜烂的棺材里。
2 有用 乙左左 2019-09-05 11:07:43
除去内核,行文让我读起来有点失望,在那句棺材里都有这么一个尤物的话,人们准赶着去死,我笑了,其他的就有些枯燥,但也可以欣赏它的呈现感,就是把故事说出来,让读者去评判。
2 有用 Hachiko 2016-07-28 01:15:02
等了半年 终于出了 我的奥康纳!!
2 有用 粟冰箱 2017-07-20 23:17:48
至少综合了三个短篇吧,《削皮机》《公园之心》《以诺和大猩猩》,那个鞋子里放石子儿的情节好像也是《火鸡》里面的?没太多意思,翻译还有错别字,缺标点,重复用字(跟、和一起用)……我还是重温短篇全集吧。(我是不是应该当编辑哈哈哈)
1 有用 锦鳞弄波 2024-03-12 22:44:03 江苏
还挺陀,特别中间有段布道,大概因为也在探讨宗教/虚无主义,但就是非常美式气质全然美国文学风格,很多渲染气氛的片段挺啰嗦的。。很难评全员恶人,信仰无基督的还是虚伪的信基督的人,信无基督和不信基督是什么区别呢,最后他反而真瞎了,这章还有点伤感。。
1 有用 老沙住在芬达海 2018-07-20 12:25:52
《智血》,权衡宗教和救赎,里面的许多片段都显得荒诞,作品里的人物不算太讨喜,海泽的固执刻薄,恩诺克的孤独和幼稚,霍克斯的谎言...却令人心生悲悯。奥康纳的风格我还是很喜欢的
3 有用 Virgil 2022-07-10 18:48:25
这本读得有些不在状态,但好感还是有的。在一个人与人之间互有隔膜,沟通也只是鸡同鸭讲的世界里,所有人都在追求错误或不合适的东西,并为自己的执念付出代价。干尸当宝宝的部分真是变态又硬核。奥康纳的书里,不管你信与不信,都没有救赎,没有出口,每个人都令人生厌,在表象下做相反的事。肮脏污秽,没有希望。
1 有用 心之武 2017-01-13 23:24:39
你相信什么,你什么都不信 真理背后有什么,没有什么真理 都是虚无,赎没有的罪 过没有的生活
2 有用 万事不关心 2020-03-20 09:11:48
丝毫看不到作者对于宗教有什么有深度的思考,也几乎感受不到所谓的哥特风格。人物性格的塑造也非常平庸。一个没什么深度的作者努着劲去谈一个很有深度的话题,结果就是十分空洞。从头到尾有哪一段能证明作者对宗教有深入的思考呢?太浅显了。
2 有用 MOO 2021-08-01 00:43:55
【美国】“耶稣为你而死”,“我又没要他为我而死”,“我身上流着智慧的血”,二十几岁的奥康纳出手就在讨论宗教了,处处都充斥着圈在同个笼子里的鹰和熊厮杀的怪诞感,“如果眼睛没有底,反而能装更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