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简介
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三者堪称一个民族的“软实力”。记忆
力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当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对记忆力的研
究,开发出了名目繁多的训练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是真正符合生命
规律的?中国文化中有没有这样的理论和方法传承呢?
老子《德道经》中有一个“五色 令人目明”的论断;佛学经典《般若波
罗蜜多心经》中有一句:“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
色。”的名言。在这两部经典中,其实就蕴藏着一部通过“色”而开启记忆
力大门的“观色学”。这部观色学不仅高度符合人体生命规律,而且理法完
备系统,训练次第分明,方法简单易行,非常适合现代人学习实践,对于青
少年提升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有不可多得的显著作用。
本书以中华道德根文化理论为指导,对《德道经》和《般若波罗蜜
多心经》中的这两句名言进行了生命科学理法同参的破解,就人...
简介
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三者堪称一个民族的“软实力”。记忆
力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当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对记忆力的研
究,开发出了名目繁多的训练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是真正符合生命
规律的?中国文化中有没有这样的理论和方法传承呢?
老子《德道经》中有一个“五色 令人目明”的论断;佛学经典《般若波
罗蜜多心经》中有一句:“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
色。”的名言。在这两部经典中,其实就蕴藏着一部通过“色”而开启记忆
力大门的“观色学”。这部观色学不仅高度符合人体生命规律,而且理法完
备系统,训练次第分明,方法简单易行,非常适合现代人学习实践,对于青
少年提升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有不可多得的显著作用。
本书以中华道德根文化理论为指导,对《德道经》和《般若波罗蜜
多心经》中的这两句名言进行了生命科学理法同参的破解,就人类记忆
力生发、演变和恢复训练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具体的实践训
练方法则在《心明眼亮——观色学超速记忆训练指导手册》中进行了介
绍。理通法随,在理论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训练,即可达到理
想的效果。
诚愿德慧智观色学超速记忆训练理论和方法的研发与推广,能够对
提升中华民族的“软实力”,造就民族复兴的优秀栋梁之才尽绵薄之力。
绪论
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民族整体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
于国家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名副其实
的“软实力”。
记忆力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记
忆力的研究,西方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也大量涌入国内。那么,我们中国
自己的文化中有没有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呢?答案不仅是肯定的,而且
我们还可以自豪地说,中华民族对心脑科学的研究自古就是走在世界前
列的,西方科技至今也没有超越中国古代圣贤们对人类生命的研究和认
知。这一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就蕴藏在以伏羲、黄帝和老子的学说为代
表的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当中。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人物传记中,有很多关于过目不忘、过耳不忘
的超常记忆力记载,令现代人叹为观止,认为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能
力,或者是天才才会出现的现象。实际上,中国古人早就通过自己的研究
和实践证明,这种记忆力是人类共有的一种能力,它与我们常说的“智
慧”两个字密切相关。
人类的智和慧是大脑的两种不同功能,在大脑中有不同的工作区域
和机制。其中,“智”是指后天每日所学的积累,以左脑为工作区域,它的
工作机制称之为智识;“慧”指先天性的认知,以右脑为工作区域,它的
工作机制称之为慧识。而左右大脑的皮层是人类“意”的工作区域,它的
工作机制就是我们的意识。
从记忆力角度来说,慧识的记忆功能是图像式、立体式甚至是光电
式海量记忆,不仅记忆速度快,而且是整体全息式记忆,记忆时间也非
常长久;智识的记忆是平面或者线性的记忆,需要反复地理解和巩固;
而意识的记忆是点状的机械记忆,记忆的速度慢、量小,而且存储的时
间短。现代人的记忆功能大部分都是左侧大脑皮层意识在主持,所以学
习起来非常辛苦。
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根据人类生命真相和内在机制以及演化规律,
揭示了人类先天慧识蜕化的奥秘,并给后人留下了关于保护和开启慧识
的丰富论述。中国古人通过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认识到,人类从出生后,
先天慧识就从眼识开始逐步地蜕化、封闭,然后进入到耳识、鼻识、舌识
的蜕化,一直蜕化到身识和意识,最终前六识完全后天化。在这一个生
命期和生理阶段当中,孩子长到16岁时身识才完全从先天状态转化到后
天状态;16岁一过,就会完全坠入到后天,很多先天生理功能就会全部
被屏蔽了。而造成先天慧识被屏蔽掉的主要原因在于错误的教育方式。
据权威机构最近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21个受调查的国家当
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
数第五。这说明,中国孩子比较善于机械性地学习,但是先天本有的慧
识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启,特别是眼识功能可以说蜕化得相当严
重。这与我们盲目追求功利性的应试教育有极大的关系,只追求分数而
不重视内在的质量,使很多孩子已经不具备生发想象力的生理状态。殊
不知,真正的潜力应该是想象力、创造力。
在眼、耳、鼻、舌、身这五者当中,眼睛的机制和功能是与记忆力关
系最紧密的,眼睛的先天慧识也是首先蜕化的。我们若想具备古人那种
超常的记忆能力,首先就需在保护和恢复眼睛的先天机制和功能上下工
夫。
如何保护和恢复人类的先天慧识,老子《德道经》这一部以内圣治
理学、教育学、修身学为主体的教科书,给出了非常完备的答案。按照老
子所倡导的“圣人之治”的修身教育理论和方法,遵循《德道经》第二章
《得一》中给出的道德修身教育教学大纲,就可以层级递进式地修复蜕
化的生命机制,甚至可以再造自己的健康和智慧。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个“一”字蕴涵
着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和生成发展的极为深刻的规律。老子“圣人之
治”教学大纲的核心就是“得一”两个字。仅就眼识训练而言,人的两
只眼睛都是左右分家的,看东西时左眼、右眼各成一个图像,如果通过
训练,使双眼看东西时能够形成一个图像,这也就是进入了一种初步的
“得一”状态。
眼识“得一”训练,是从颜色开始的。《德道经·恒德》中阐述了认
识和顺应自然规律的“知其白,守其黑”的著名的方法论,《德道经·为
腹》中给出了“五色令人目明”的重要提示;佛学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
经》中强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都揭示出,“色”是我们通往眼识的
先天慧识之境必须搭乘的舟船和使用的工具。在这两部经典中,蕴藏着
一部完整的“观色学”,只是需要我们将其解读出来才能加以应用。
德慧智观色学记忆训练,就是以老子《德道经》的《得一》章为总
纲,以《德道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揭示的观色学理论为指导而
研发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体系,理法兼备,层级清晰,要领明确,简便易
行。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只要严格地按照层级要求,层层递进地进
行训练,就有希望真正地成功,跨入人类文化学习的自由之境。
德慧智教育是一个完备的大系统,教育内容涉及五臓、五德、五行
全方位的“得一”校正,涉及整个生命内系统的重塑与再造。德慧智教育
的目的是依据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中的教育方法和次第,去培养出一个
将原有根基更全面发挥出优势的人才,甚至是在原有基础上更全面发展
的人才,以及增大培养成通才的可能性。
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有一幅《伏羲女娲图》,图中的中华民族始祖
伏羲、女娲手上分别拿着一个规、一个矩。《黄帝四经·五正》中指出:
“后中实而外正,何患不定?左执规,右执矩,何患天下?”只有按照规
矩办事,遵循自然规律,遵循“得一”的必然程序和次第,才能完成所有
的教育实践次第。成年人进行德慧智观色学训练,必须具备以下前提条件:
①诚信道德根文化,认同德慧智教育,志愿实践德慧智。
②恭熟诵读《德道经》、《易经》、《黄帝四经》、《黄帝内经》,运用
“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建设内圣外王的健康生命机制,建立美善正真
的品格、品质、品行。
③恭熟诵读《弟子规》、《格言联璧》等外王治理的教材,内外兼
修,知行合一。
④认真学习,勤奋实践,自检提升,经以致用,法以治学,严格依照
层级次第逐步深入地学习和实践。
⑤诚信做人,服从教学的治理和管理,“少私而寡欲”地学习实践,
实现“绝学无尤”。
幼儿和青少年进行德慧智观色学训练,也必须同步进行德慧智经典
诵读的音韵训练。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德慧智教育关注到生命的每一个细节,高
度重视使教育理念和方法符合受教育者每一个部分的生理机制,符合自
然的规律性,因而是一项很艰巨的生命科学工程。观色学虽然只是德慧
智教育体系内的一门学科,但是涉及的领域也是非常庞大和复杂的。需
要在认真研究掌握理论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次第开展具体方法的训练。
次第分明,方能保障基础扎实;方法系统,则能达到稳固的效果。学习实
践者只要按照理通法随的原则认真进行学习实践,就有希望开辟人生智
慧的崭新境界。
作者简介 · · · · · ·
熊春锦,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业模式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德慧智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总顾问。2009年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授予“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称号。2014年,先后被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等机构主办的第十一届教育家大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2014中国教育家年会授予“教育创新先进个人”和“2014年度中国教育领袖人物”荣誉称号。
主要著作:帛书《老子•德道经》校注、帛书《黄帝四经》(注音版)、《简帛<五行经>释解》、《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智》、《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
熊春锦,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业模式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德慧智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总顾问。2009年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授予“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称号。2014年,先后被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等机构主办的第十一届教育家大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2014中国教育家年会授予“教育创新先进个人”和“2014年度中国教育领袖人物”荣誉称号。
主要著作:帛书《老子•德道经》校注、帛书《黄帝四经》(注音版)、《简帛<五行经>释解》、《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智》、《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礼》、《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秋》、《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冬》、《东方治理学》、《中华国学道德根》、《国学道德经典导读》、《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道医学》、《太极修身》、《幼儿教育概论》等专著,以及《黄帝四经·道法》、《老子思想在当代》、《五德益智养生》等音像作品。
主编著作:《德道行天下》(丛书)、《德慧智经典诵读教材》(上下册)、《小篆入门指导》、《小学经典读本6+1》、《德慧智经典诵读操作指导手册》、《德慧智教育辅导答疑汇编》、《中华德慧智教育方法与实例汇编》、《中华德慧智教育•幼儿经典读本》、《中华德慧智经典楷篆对照本》,中华德慧智教育经典读本系列等。
目录 · · · · · ·
上 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人类“识”的奥秘
第一节 何为“前识”•••••••••••••••••••••••••••••••••••••••••••••••••••••••••••••••••••••3
第二节 “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6
第三节 慧转智、智转愚演变规律••••••••••••••••••••••••••••••••••••••••••••••9
· · · · · · (更多)
上 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人类“识”的奥秘
第一节 何为“前识”•••••••••••••••••••••••••••••••••••••••••••••••••••••••••••••••••••••3
第二节 “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6
第三节 慧转智、智转愚演变规律••••••••••••••••••••••••••••••••••••••••••••••9
第二章 老子修身教育的教学大纲
第一节 道德修身教育的纲目••••••••••••••••••••••••••••••••••••••••••••••••••••12
第二节 “得一”才能“德一”•••••••••••••••••••••••••••••••••••••••••••••••••••18
第三节 修身教学的最大奥秘••••••••••••••••••••••••••••••••••••••••••••••••••20
第四节 把握四个关键因素•••••••••••••••••••••••••••••••••••••••••••••••••••••••22
第三章 上善治水转贤明
第一节 生命之波•••••••••••••••••••••••••••••••••••••••••••••••••••••••••••••••••••••••29
第二节 太极玄(弦)双曲波文•••••••••••••••••••••••••••••••••••••••••••••••••••••30
第三节 玄波韵动转贤明••••••••••••••••••••••••••••••••••••••••••••••••••••••••••••33
第四章 执中用中 眼亮心明
第一节 苹果与“中”••••••••••••••••••••••••••••••••••••••••••••••••••••••••••••••••••37
第二节 万物生化不离“中”•••••••••••••••••••••••••••••••••••••••••••••••••••••39
第三节 若想执中,必先守一••••••••••••••••••••••••••••••••••••••••••••••••••• 42
第五章 心意修持培贤圣
第一节 先正心,再诚意 •••••••••••••••••••••••••••••••••••••••••••••••••••••••••••• 45
第二节 心灵意识的转变是根本•••••••••••••••••••••••••••••••••••••••••• 46
第三节 辨阴识阳明修身•••••••••••••••••••••••••••••••••••••••••••••••••••••••••••• 49
第六章 意识的转换与启慧
第一节 意识的转变是重启慧识的关键••••••••••••••••••••••••••••••52
第二节 意识转换与信德确立•••••••••••••••••••••••••••••••••••••••••••••••••55
第三节 意识、身识、口识训练次第••••••••••••••••••••••••••••••••••••••58
中 篇 核心理法
第一章 眼识的转换与启慧
第一节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63
第二节 眼识与照相机•••••••••••••••••••••••••••••••••••••••••••••••••••••••••••••• 65
第三节 眼识的“有为而治”••••••••••••••••••••••••••••••••••••••••••••••••••••••69
第四节 眼识恢复必备三条件•••••••••••••••••••••••••••••••••••••••••••••••••••70
第二章 眼识“得一”前的步骤
第一节 “明三定二”方能“得一”•••••••••••••••••••••••••••••••••••••••72
第二节 身识“得一”与眼识“觅中见空”••••••••••••••••••••••73
第三节 眼识的“定二用中”•••••••••••••••••••••••••••••••••••••••••••••••••••••75
第三章 欲相境与色象境
第一节 突破欲相境进入色象境的次第性••••••••••••••••••••••77
第二节 五德“得一”归正••••••••••••••••••••••••••••••••••••••••••••••••••••••78
第三节 恢复三维视觉 ••••••••••••••••••••••••••••••••••••••••••••••••••••••••••••••81
第四章 慧性图文思维
第一节 文化教育的历史分期••••••••••••••••••••••••••••••••••••••••••••••••83
第二节 慧性图文思维法••••••••••••••••••••••••••••••••••••••••••••••••••••••••• 84
第三节 慧性图文思维分类••••••••••••••••••••••••••••••••••••••••••••••••••••86
第四节 德慧智图像思维训练方法概述••••••••••••••••••••••••••••90
第五章 生命科学的理法同参
第一节 眼识训练要点••••••••••••••••••••••••••••••••••••••••••••••••••••••••••••••••94
第二节 《德道经》与《心经》的理法同参•••••••••••••••••••••9 6
第三节 黑白色与五彩正色之间的色象关系••••••••••••••••••••••••98
第四节 《心经》教育方法探究••••••••••••••••••••••••••••••••••••••••••••100
第五节 生命五光十色调训的前提原则••••••••••••••••••••••••••••101
下 篇 理法延伸
第一章 眼识“得一”仁德为本
第一节 眼识系统与肝魂系统“得一”工程•••••••••••••••••••••••••106
第二节 仁生韵动眼气血•••••••••••••••••••••••••••••••••••••••••••••••••••••••••••109
第二章 内圣外王须“质”变
第一节 生命系统内圣外王的机理••••••••••••••••••••••••••••••••••••••112
第二节 物与质•••••••••••••••••••••••••••••••••••••••••••••••••••••••••••••••••••••••••••113
第三节 质理学初探••••••••••••••••••••••••••••••••••••••••••••••••••••••••••••••••••115
第三章 图像思维记忆训练的应用
第一节 品格打造是基础••••••••••••••••••••••••••••••••••••••••••••••••••••118
第二节 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打造道德品格•••••••••••••••••••119
第三节 成年人必修基础功课——太极修身•••••••••••••••••••120
后记 大学之道“明明德”•••••••••••••••••••••••••••••••••••••••••••••••••••••••••••••••••123
附表一•••••••••••••••••••••••••••••••••••••••••••••••••••••••••••••••••••••••••••••127
附表二••••••••••••••••••••••••••••••••••••••••••••••••••••••••••••••••••••••••••••••••••••••••••130
· · · · · · (收起)
0 有用 冲锋战神天雨火 2022-04-29 21:50:36
思维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