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金光明经》,又名《金光明最胜王经》,出自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22部,由唐三藏法师义净翻译,与《妙法莲华经》、《护国仁王经》同为镇护国家之三部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在开阐如来秘密心髓、忏悔业障、积聚福德资粮以及弘扬佛法、护国利民等方面具有无比殊胜的功德!念诵此经,国家及持诵人可得四大天王保护 ,使一切世间有情安稳康乐。
于此地中,除所知障,除根本心,入如来地。 智力愿各众都有各自适合的章节。后半部感觉“咒语”太多了,全是愿、力部分,动不动就是让你诵一百八遍,没啥可理解的内容。 佛教讲离欲无我,那为什么这本经又要用“利益”来许诺人呢?「欲求珍财皆满愿」,有欲难道不是一种障碍?
很令人震撼的一部佛经,法义究竟圆满,文字优美,特别是义净译的10卷本《金光明最胜王经》。浩瀚诸天纷纷出场,此经无论是法义,法门,陀罗尼,功德,都非常圆满。总之非常棒,开启了我的新视野。 为此我根据大藏经校勘了简体字注音版,需要的请自行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5jgKUibQKwPq2qjs1IGsEw?pwd=p54j 提取码: p54j
以十二因缘得无挂碍,以无分别智得如是
-_-单看“十地”、“三生”、“忏悔”这些概念特别无聊,歌颂部分还种封建迷信即视感(非谤佛只是实话实说)。但如果把这些概念放在别的经文里看感觉就不一样了。比如“十地”,前六地对应“法身”,修行方式为“舍”。若按《心经》《金刚经》的说法,法报应三身合一,直心深心菩提心三心合一(体相用一体)。再结合《华严经》《维摩诘经》来看,欢喜地-布舍-俱舍、离垢地-持戒-无所起、发光地-忍辱-无所念、焰慧地-精进... -_-单看“十地”、“三生”、“忏悔”这些概念特别无聊,歌颂部分还种封建迷信即视感(非谤佛只是实话实说)。但如果把这些概念放在别的经文里看感觉就不一样了。比如“十地”,前六地对应“法身”,修行方式为“舍”。若按《心经》《金刚经》的说法,法报应三身合一,直心深心菩提心三心合一(体相用一体)。再结合《华严经》《维摩诘经》来看,欢喜地-布舍-俱舍、离垢地-持戒-无所起、发光地-忍辱-无所念、焰慧地-精进-离相、难胜地-禅定-无所住、现前地-般若-离诸戏论。进入第七地后就开始度人,对应菩萨四德就是:远行地-方便-随缘妙用、不动地-愿-柔和直质、智慧地-力-威仪有则、法云地-智-代众生苦。可见佛经讲的只有一件事:对外“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对内破我执,让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展开)
学回鹘文版时加以对照,主要还是看四天王品的护国理论部分。
> 更多书评 1篇
> 5人在读
> 29人读过
> 19人想读
订阅关于金光明經·金光明最勝王經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atmen🌬 2024-10-21 10:43:59 广东
于此地中,除所知障,除根本心,入如来地。 智力愿各众都有各自适合的章节。后半部感觉“咒语”太多了,全是愿、力部分,动不动就是让你诵一百八遍,没啥可理解的内容。 佛教讲离欲无我,那为什么这本经又要用“利益”来许诺人呢?「欲求珍财皆满愿」,有欲难道不是一种障碍?
6 有用 培烜 2022-03-21 17:31:58
很令人震撼的一部佛经,法义究竟圆满,文字优美,特别是义净译的10卷本《金光明最胜王经》。浩瀚诸天纷纷出场,此经无论是法义,法门,陀罗尼,功德,都非常圆满。总之非常棒,开启了我的新视野。 为此我根据大藏经校勘了简体字注音版,需要的请自行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5jgKUibQKwPq2qjs1IGsEw?pwd=p54j 提取码: p54j
0 有用 cong🇺🇦 2023-12-07 07:30:05 日本
以十二因缘得无挂碍,以无分别智得如是
0 有用 🧡勞小姐🧡 2024-09-29 16:01:40 广东
-_-单看“十地”、“三生”、“忏悔”这些概念特别无聊,歌颂部分还种封建迷信即视感(非谤佛只是实话实说)。但如果把这些概念放在别的经文里看感觉就不一样了。比如“十地”,前六地对应“法身”,修行方式为“舍”。若按《心经》《金刚经》的说法,法报应三身合一,直心深心菩提心三心合一(体相用一体)。再结合《华严经》《维摩诘经》来看,欢喜地-布舍-俱舍、离垢地-持戒-无所起、发光地-忍辱-无所念、焰慧地-精进... -_-单看“十地”、“三生”、“忏悔”这些概念特别无聊,歌颂部分还种封建迷信即视感(非谤佛只是实话实说)。但如果把这些概念放在别的经文里看感觉就不一样了。比如“十地”,前六地对应“法身”,修行方式为“舍”。若按《心经》《金刚经》的说法,法报应三身合一,直心深心菩提心三心合一(体相用一体)。再结合《华严经》《维摩诘经》来看,欢喜地-布舍-俱舍、离垢地-持戒-无所起、发光地-忍辱-无所念、焰慧地-精进-离相、难胜地-禅定-无所住、现前地-般若-离诸戏论。进入第七地后就开始度人,对应菩萨四德就是:远行地-方便-随缘妙用、不动地-愿-柔和直质、智慧地-力-威仪有则、法云地-智-代众生苦。可见佛经讲的只有一件事:对外“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对内破我执,让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展开)
0 有用 H.S.Dracones 2025-04-29 09:41:13 湖南
学回鹘文版时加以对照,主要还是看四天王品的护国理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