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对读。比此前那本还要差点。
对“网红”经济学的浅层批判,并未体现出其所属学术传统的思辨性。在资本化、金融化及至债务泛化的循环中,论者往往秉持外部视角,以数据替代场景的方式阐述,而没能洞察经济运行主体主线的内部逻辑。同样,在多层嵌套的政经体系中,施以政策影响的主体本身又遵循着其特有的规则——“对于一个执政者来说,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加以利用。”(Pareto)于是在上述叠加的偏离中,愈发形成更为广泛而固化的谬... 对“网红”经济学的浅层批判,并未体现出其所属学术传统的思辨性。在资本化、金融化及至债务泛化的循环中,论者往往秉持外部视角,以数据替代场景的方式阐述,而没能洞察经济运行主体主线的内部逻辑。同样,在多层嵌套的政经体系中,施以政策影响的主体本身又遵循着其特有的规则——“对于一个执政者来说,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加以利用。”(Pareto)于是在上述叠加的偏离中,愈发形成更为广泛而固化的谬误…… (展开)
1.r>g?作者不相信,相信收益率递减。 2.作者认为财富收入比过高,是因为负债的杠杆效应,欧美特别是欧洲的社会国家难以承受之重,解决之道为杀富救国。
完全就21世纪资本论的review+referee report!!! 买它就是眼瞎了
机场买的,论点还算鲜明,强调了高杠杆的风险。内容上车轱辘话来回说,我真不知道自己咋看完的,当时肯定很闲。
> 1人在读
> 14人读过
> 20人想读
订阅关于21世纪债务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8-12-04 16:45:47
对读。比此前那本还要差点。
0 有用 比远方更远 2023-03-16 11:56:07 北京
对“网红”经济学的浅层批判,并未体现出其所属学术传统的思辨性。在资本化、金融化及至债务泛化的循环中,论者往往秉持外部视角,以数据替代场景的方式阐述,而没能洞察经济运行主体主线的内部逻辑。同样,在多层嵌套的政经体系中,施以政策影响的主体本身又遵循着其特有的规则——“对于一个执政者来说,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加以利用。”(Pareto)于是在上述叠加的偏离中,愈发形成更为广泛而固化的谬... 对“网红”经济学的浅层批判,并未体现出其所属学术传统的思辨性。在资本化、金融化及至债务泛化的循环中,论者往往秉持外部视角,以数据替代场景的方式阐述,而没能洞察经济运行主体主线的内部逻辑。同样,在多层嵌套的政经体系中,施以政策影响的主体本身又遵循着其特有的规则——“对于一个执政者来说,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加以利用。”(Pareto)于是在上述叠加的偏离中,愈发形成更为广泛而固化的谬误…… (展开)
0 有用 浮生去意 2015-12-09 09:27:56
1.r>g?作者不相信,相信收益率递减。 2.作者认为财富收入比过高,是因为负债的杠杆效应,欧美特别是欧洲的社会国家难以承受之重,解决之道为杀富救国。
0 有用 peachsavage 2016-05-09 22:27:55
完全就21世纪资本论的review+referee report!!! 买它就是眼瞎了
0 有用 J先生 2017-02-22 20:17:09
机场买的,论点还算鲜明,强调了高杠杆的风险。内容上车轱辘话来回说,我真不知道自己咋看完的,当时肯定很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