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说这本书只是讲述英国女权主义简史的朋友,请问,我们有女权主义史可写吗?难道直接写“解放后,‘共高祖说妇女撑起半边天!’第二天妓女就都从良了。”?作者说我们是既得利益的“平权主义者”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毕竟“革命”是不可能没有“流血”的。但我相信应该还有新的出路,新的方向。现在是不够的。现在的困境不是一种历史倒流,而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特别是80后独生女这一代,是自主的觉醒,这是一个好时机。这本书没有什么新观点,反而给人一些思考的空间。
2017已读14:简明扼要的小册子,基本讲到了英格兰女权发展的历史(除了没提到把自己绑在国会大厦那一位),男女平权的每一步都走得这么辛苦,然而仅仅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那么轻易的回潮了。是刀没架在自己脖子上不知道痛啊。
确实是部“简史”,于是就像是一部各种西方历史人名的大杂烩,读得人脑壳疼。当看到“伍尔芙”被译为“吴尔夫”时,我内心是崩溃的。“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虽仅一字之差,但却在信息传播的温和度上差之千里——前者属于社会文化学研究范畴,后者属于政治学研究范畴。
主要讲的还是英国的女权主义,最后一章粗略顺了一下世界的女权运动史。女权运动任重道远啊,长久斗争取得的一点成绩,又会倒退回去,内忧外患不断,女性内部首先就没有达成统一,甚至好多阻碍是女性自己设置的
不知是什么心绪勾起了重看女权主义的想法,于是中午跑到图书馆,遇到这本书,花了五小时看完。书不厚,脉络挺清晰,就是里面的人名太多一时难以消化。说实话,在今天,一谈起女权主义,身边的人可能都不会用正常的眼光看你,但看完这本书后,会发现,今天听起来滑稽可笑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当年可能有很多人为此献出一生。「你在曾经不仅是你自己」
我们今天所得到的一切,是多少人努力争取而来的,不容易,但还值得继续探索。
真的言简意赅。女权运动从要求教育、工作到选举再到婚姻与自身认知,脉络清晰。女权主义成员从整齐单一目标不断分化与对抗,或许和其他主义并无多大不同,却是现在最被妖魔化的一类。
读过之后有一个体会,女权主义史最好不要让女权主义者来写,正如革命史最好不要由革命者自己来写一样,这本书读起来很难让人抓住重点。女权主义本身应该将自己的诉求表达清楚,主张和理由的逻辑链条梳理明白,然后制订纲领和策论,付诸实践。不能像小女孩一样: “我不高兴了”“哼,你连我为什么不高兴都不知道,你们这些臭男人。”
“女人被剥夺了享有完整人性的权利,始终是一个原始的「他者」意向。她被男人观看,永远都是客体而非主体。”而在女权主义内部,也是互相争夺,欧美妇女只关注避孕和堕胎问题,对第三世界妇女的切实需求不屑一顾。而令人惊奇的是,女权主义又在一开始靠着宗教以「为了神」的名义得以兴起。没有一种主义可以单独发展,所有的问题都混杂着问题,世界是个大难题。#2019.13
新世相:女性今日地位之不易,但男女平等仍旧路漫漫。
讲述很清楚,明明是平权却被现在田园女权搞得令人反感。
啊 好简洁清晰
更名为英国女权主义简史可能更准确,且止步于浅谈
前面90%的内容读下来是浪费时间的,建议直接跳过
是一本比较详细的历史书了
英国女权主义简史,一个比较概括且粗略的小册子。
女权主义者很艰辛,不易,但这不符合2/8法则,其中的损伤,会有体会的吧!
【藏书阁打卡】简要好读(虽然依然在一些名字中迷路),主要是英国的女权主义简史,宗教、世俗、写作者、教育、婚姻、工作、选举权等等,最后粗略扩展到其他大洲。有人讲很多障碍是女性设置的,可是思维不够开放以至于为自己设置障碍的时候,我们要思考的是教育、社会氛围,而不是责怪个人。女权主义有时陷入困境,有时回潮,是的,革命常会如此,孤独者会勇往直前,我们不要去伤害他们,而是要试着跟上他们。不平等依然广泛存在,性别、人种、国家等都带来不平等,甚至,新冠病毒也会给亚洲人带来不平等的待遇,而女权主义,是经常把我们从和平的梦境中敲醒的警钟。
女权主义运动的过程是曲折的
极简,除了翻译略鸡肋,整体还是挺值得一阅。个人读起来最有意思的部分在首尾两章,是为“女权”于宗教领域的缘起与面向当今多元环境下的困局,从对经书典籍的阐释权到对女权议题的话语权,一个巧妙的参差型回环,关于言语与意识的相互映射。
> 女权主义简史
59 有用 momo 2019-02-04 22:37:51
说这本书只是讲述英国女权主义简史的朋友,请问,我们有女权主义史可写吗?难道直接写“解放后,‘共高祖说妇女撑起半边天!’第二天妓女就都从良了。”?作者说我们是既得利益的“平权主义者”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毕竟“革命”是不可能没有“流血”的。但我相信应该还有新的出路,新的方向。现在是不够的。现在的困境不是一种历史倒流,而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特别是80后独生女这一代,是自主的觉醒,这是一个好时机。这本书没有什么新观点,反而给人一些思考的空间。
30 有用 Oceannagirl 2017-07-21 20:17:34
2017已读14:简明扼要的小册子,基本讲到了英格兰女权发展的历史(除了没提到把自己绑在国会大厦那一位),男女平权的每一步都走得这么辛苦,然而仅仅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那么轻易的回潮了。是刀没架在自己脖子上不知道痛啊。
28 有用 紫卿 2018-11-21 17:04:15
确实是部“简史”,于是就像是一部各种西方历史人名的大杂烩,读得人脑壳疼。当看到“伍尔芙”被译为“吴尔夫”时,我内心是崩溃的。“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虽仅一字之差,但却在信息传播的温和度上差之千里——前者属于社会文化学研究范畴,后者属于政治学研究范畴。
17 有用 霰岚烟 2019-10-04 22:58:37
主要讲的还是英国的女权主义,最后一章粗略顺了一下世界的女权运动史。女权运动任重道远啊,长久斗争取得的一点成绩,又会倒退回去,内忧外患不断,女性内部首先就没有达成统一,甚至好多阻碍是女性自己设置的
9 有用 八重樱 2017-02-05 19:43:51
不知是什么心绪勾起了重看女权主义的想法,于是中午跑到图书馆,遇到这本书,花了五小时看完。书不厚,脉络挺清晰,就是里面的人名太多一时难以消化。说实话,在今天,一谈起女权主义,身边的人可能都不会用正常的眼光看你,但看完这本书后,会发现,今天听起来滑稽可笑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当年可能有很多人为此献出一生。「你在曾经不仅是你自己」
2 有用 欧豆桑 2018-05-29 10:14:58
我们今天所得到的一切,是多少人努力争取而来的,不容易,但还值得继续探索。
4 有用 小泥鳅 2019-07-08 15:17:47
真的言简意赅。女权运动从要求教育、工作到选举再到婚姻与自身认知,脉络清晰。女权主义成员从整齐单一目标不断分化与对抗,或许和其他主义并无多大不同,却是现在最被妖魔化的一类。
4 有用 Deryfus 2020-06-03 18:29:08
读过之后有一个体会,女权主义史最好不要让女权主义者来写,正如革命史最好不要由革命者自己来写一样,这本书读起来很难让人抓住重点。女权主义本身应该将自己的诉求表达清楚,主张和理由的逻辑链条梳理明白,然后制订纲领和策论,付诸实践。不能像小女孩一样: “我不高兴了”“哼,你连我为什么不高兴都不知道,你们这些臭男人。”
1 有用 馀风扶桑 2019-03-16 11:46:03
“女人被剥夺了享有完整人性的权利,始终是一个原始的「他者」意向。她被男人观看,永远都是客体而非主体。”而在女权主义内部,也是互相争夺,欧美妇女只关注避孕和堕胎问题,对第三世界妇女的切实需求不屑一顾。而令人惊奇的是,女权主义又在一开始靠着宗教以「为了神」的名义得以兴起。没有一种主义可以单独发展,所有的问题都混杂着问题,世界是个大难题。#2019.13
1 有用 May 2018-07-31 22:14:34
新世相:女性今日地位之不易,但男女平等仍旧路漫漫。
1 有用 大宝剑 2018-02-06 08:28:28
讲述很清楚,明明是平权却被现在田园女权搞得令人反感。
1 有用 岂能无怪哉 2016-09-07 10:36:23
啊 好简洁清晰
1 有用 青豆. 2017-06-07 10:20:14
更名为英国女权主义简史可能更准确,且止步于浅谈
1 有用 🍤 2018-10-01 19:49:28
前面90%的内容读下来是浪费时间的,建议直接跳过
0 有用 有时 2019-08-19 00:45:30
是一本比较详细的历史书了
0 有用 菠菜粥 2020-09-28 15:43:43
英国女权主义简史,一个比较概括且粗略的小册子。
1 有用 谦卑自牧书生 2018-11-24 12:49:25
女权主义者很艰辛,不易,但这不符合2/8法则,其中的损伤,会有体会的吧!
0 有用 覺 2020-05-27 09:22:08
【藏书阁打卡】简要好读(虽然依然在一些名字中迷路),主要是英国的女权主义简史,宗教、世俗、写作者、教育、婚姻、工作、选举权等等,最后粗略扩展到其他大洲。有人讲很多障碍是女性设置的,可是思维不够开放以至于为自己设置障碍的时候,我们要思考的是教育、社会氛围,而不是责怪个人。女权主义有时陷入困境,有时回潮,是的,革命常会如此,孤独者会勇往直前,我们不要去伤害他们,而是要试着跟上他们。不平等依然广泛存在,性别、人种、国家等都带来不平等,甚至,新冠病毒也会给亚洲人带来不平等的待遇,而女权主义,是经常把我们从和平的梦境中敲醒的警钟。
0 有用 momo 2022-02-09 01:41:02
女权主义运动的过程是曲折的
0 有用 十三昙 2022-02-19 11:05:16
极简,除了翻译略鸡肋,整体还是挺值得一阅。个人读起来最有意思的部分在首尾两章,是为“女权”于宗教领域的缘起与面向当今多元环境下的困局,从对经书典籍的阐释权到对女权议题的话语权,一个巧妙的参差型回环,关于言语与意识的相互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