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22年看的,但因为后面一两篇书评与文学分析并无太多令我感兴趣的地方就搁置许久。Mary Ann Evans / George Eliot的批判很多挺有道理的,女性写作放在当时的确太过于难得与稀有,读者的确应该对她们有所包容;但包容不意味着一昧纵容,诸多女性作者身上在人物设定剧情走向乃至题材选择的缺点也必须要提出来加以批判,才能让女性作者的潜质和实力得到充分发挥。她在书里所调侃讽刺的“玛丽苏小说”其实也是男人对女性作者不断排挤不断驯化“爱情”与“幸福”的结果,因此我更为支持早期写哥特小说的女性作者,可以说如今的B级电影小说的鼻祖都是那些伟大的哥特女性作者:Ann Radcliffe, Mary Shelley, Charlotte Turner Smith, Clara Reeve等
25 有用 不知在哪的翠翠 2017-08-13 14:44:02
手里一本丽莎卡莱佩斯的《冬天的恶魔》,里面的情节跟艾略特吐槽的小说简直一模一样。看了看时间,两三百年过去了,快销小说还是当年的快销小说。
30 有用 希培 2017-01-10 19:50:58
看乔治艾略特吐槽玛丽苏哈哈哈哈
13 有用 Harriet 2017-10-29 23:15:12
幾百年前的吐槽今天依然非常適用,而且無分國界。不知道現在法國和英國的女性寫的小說主流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但依中國瑪麗蘇小時和美國的五十度灰來看,難道這是每一個國家女性的畢竟階段?吐槽非常有意思
12 有用 蒙马纳基 2018-10-06 05:05:40
有点儿反感她将“女”字凸显出来。她那些批评即使面向所有作家也完全适用。不过她所处的时代还不存在眼下这般“政治正确”的妖魔化语境倒也罢了。她自己的小说文风又如何呢?我始终抱有诛心之论:越是刻薄的嘴总是越对应自身正在犯或已犯过的贱。扣分的点在于,只粗暴地提出问题,没有给出解决之道,跟眼下政治正确的激进分子一副嘴脸。
13 有用 轻丝鸟 2018-04-26 21:28:07
要不是在书店里绝对能笑的全楼都听见
9 有用 Éphémères 2020-09-30 08:08:11
并不是“女作家写的蠢故事”,而是“作家们写的蠢故事”。艾略特女士确实是位出色的小说家,但这本书后几篇也未必比她批评的高明多少。
14 有用 Y 2019-08-23 17:09:08
21.02.14 我被女性主义洗礼了,重读发现了其中巨大的悲哀,回想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因为无法接受和男性同等教育,在尝试写作时受到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嘲笑,乔艾生怕其他女性作家拖累具备天赋且勤奋自学的自己,从而写书嘲讽,试图把她们划出和自己同类之外,从名字到口吻都完全男性化,对同类格外苛刻,一出摆脱受虐者身份成为施虐者的历史惨剧 ,还在不断轮回(叹【19.08.23英国人特有的刻薄笑死,那句“唯一拮据的是她们的脑容量”真的笑到打跌,这种大实话也就四巨头之一的乔艾敢说,瑞斯拜,真·女性文豪之中,挣脱疯人束缚衣的第一人,确实是四巨头的其他三个都做不到的,乔艾🐂🍺【当然想到乔艾之所以能做到不被女性身份束缚,是因为她较之其他三巨头更相貌平平,就觉得人类社会之蠢更甚于此书中所说的女作家写的故事
5 有用 桃桃鹿鸣 2018-12-19 00:05:37
同名主打不要太毒舌,完全是19世纪版的玛丽苏罗曼史吐槽大会,艾略特这张嘴,又损又干脆
3 有用 小长芦摸鱼师 2022-06-23 16:59:31
读《如何抑制女性写作》顺便读这本。所有喜欢把网络用语放进文学译本里的人不适合从事翻译工作,看到“给力”这种词出现在乔治艾略特的文中瞬间丧失阅读兴趣😅
2 有用 嵇澹 2021-03-21 16:49:37
艾略特指责女权主义作家布雷默的眼光被时代局限,实际上她自己对女性文学批评的态度又何尝不是。机锋锐利而幽默辛辣的评论句句暗含着对“女性徒劳无益品质”的贬斥——学问一知半解却满身优越的知识女性与无知愚昧却贪图享乐的家庭妇女都被她批判为不值得跻身文坛的对象——然而庸俗和媚众的写作并不仅出现在女性文学中,虽然艾略特看到女性有别于男性的文学气质与文学史结构性的偏差,却出于主观视角断定女性写作具有“性别红利”免于评论界苛求而对男性主导的文学界双重标准视而不见。“女作家的蠢故事”在艾略特看来是骑士精神般对平庸女性的救赎,丝毫认识不到平等言说空间都未曾存在,又缘何将文学野心用性别偏见扑灭?既得文学地位的保守知识精英在19世纪警惕女性主义太过激进,其实直至今日女性的呼吁仍不够力竭,而来自同性别的尖酸不绝于耳。
1 有用 相思不似相逢好 2019-09-01 20:37:54
在书店看完了中文部分,对于法国女人头小所以出真作家的理论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 有用 柳拂堤 2023-06-04 00:27:47 北京
落后的性别观和体质人类学认知在同时期都泯然众人,对现在的读者更显残忍。忽略不同阶级女性都遭受性别结构暴力的前提让辛辣评论沦为口舌之快,第四章的先进之姿与将文学圣殿拱手让给男人的做派对不上号。读完“她用理解的方式鼓励着他人展现才华,这是女性对文化进步能作出的最好贡献了”这种评价后,很难不觉得一二篇篇尾的找补是貂尾续狗。摘出自己在女性群体内部搞对立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在文学评论和性别评议中间搅和出一片泥地。
1 有用 海宝卷毛 2023-05-21 20:58:56 广东
简直是一种可怜的「如何抑制女性写作」
2 有用 阿離 2022-08-29 18:05:13 北京
是真的嘴欠,有的地方刻薄有趣,有的地方只觉得轻浮。“我和别的女作家不一样”这句话从字里行间浮现,就差直接喊出来了。也是某种悲哀。
1 有用 MissLonely2074 2023-05-17 15:36:14 河北
时代局限性很大,作者本身的偏见也很严重。
1 有用 徐晚风 2022-07-24 00:57:41
受不了翻译中的“雷人”“给力”,因此读完第一篇即搁下。对小说里标榜自我如何不俗,却又处处向往上流社会的矛盾点挖苦得精准,可以说是扫射。
2 有用 🍓 2017-10-06 12:38:08
可爱可爱!“那些穷困潦倒的女人之所以选择当小说家或是家庭教师,是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到别的女性化生存之道了”
3 有用 Visin 2020-11-22 23:59:14
艾略特写书评简直就是女版奥威尔,第一篇可乐死我了,女帽类、神谕体、圣领体、现代仿古类可不就是现在的玛丽苏、灵异、修仙、穿越文吗哈哈哈哈哈,“最后,我们把这个寓言故事谨献给那些想加入‘写蠢故事的女作家’行列的女性读者,还是耗子尾汁吧!”
2 有用 东东的奇妙树洞 2024-04-26 21:02:24 黑龙江
这本书是我22年看的,但因为后面一两篇书评与文学分析并无太多令我感兴趣的地方就搁置许久。Mary Ann Evans / George Eliot的批判很多挺有道理的,女性写作放在当时的确太过于难得与稀有,读者的确应该对她们有所包容;但包容不意味着一昧纵容,诸多女性作者身上在人物设定剧情走向乃至题材选择的缺点也必须要提出来加以批判,才能让女性作者的潜质和实力得到充分发挥。她在书里所调侃讽刺的“玛丽苏小说”其实也是男人对女性作者不断排挤不断驯化“爱情”与“幸福”的结果,因此我更为支持早期写哥特小说的女性作者,可以说如今的B级电影小说的鼻祖都是那些伟大的哥特女性作者:Ann Radcliffe, Mary Shelley, Charlotte Turner Smith, Clara Reeve等
1 有用 ǒㄌけξфÇ 2020-04-13 12:41:50
点评避免不了重现那些蠢故事的套路,但这本书除了重现之外,多的也没了,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观点,都是些细碎杂乱修辞过多的讽刺。这本书对不熟悉言情小说且笑点低的读者比较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