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与恐慌》的原文摘录

  • 整个20世纪30年代,这种分歧矛盾一直在慢慢积累,与此同时,由皇道派主导的政治刺杀行动愈演愈烈,并终于在1936年迎来高潮。在这一年,驻东京陆军第一师团的极端主义军官发动军事政变,谋杀了数位军政大臣,其他数名文职领导也未能幸免于难。天皇在无奈之下召集效忠于自己的军队进入首都,与皇道派极端分子展开一场大线。经过三天的战斗,天皇的军队最终打败了极端分子,并将他们和部分有关联的极右民间入士一同审判处决。此后,陆军最高统帅部充分利用了这次政变所引起的恐慌和不安,逐步在整个统治集团内建立起霸主地位。实际上,通过对极端分子政变的镇压,军方已经从自由派和工商派手里夺取了对政府的控制权。处ば 由此,太平洋战争实际上就是日本安图以武力建立商业帝国的过程。不过,最终他们的这个目标也未能得遅,而军方也因此彻底身败名裂。如今的日本再次成了工商阶层的天下,而毫无疑间,这一阶层所致力的乃是希望以商业手段建立个新的日本帝国。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1赞 2020-06-01 08:52:26
    —— 引自章节:看多日本/长途旅行/日本需要强势日元/贵买贱卖的日本人
  • 毕竟美国人已经占据上风,若继续下去我们会倾家荡产。苏联也必须改变自身形象。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叫俄罗斯,而不是听起来冷冰的苏维埃联盟。如果可能,我们要启用“俄罗斯母亲”这样的称谓,因为全世界的人都热爱母亲。我们必须要看起来开放、友好,我们要谈论人权。我们会释放所有持不同政见者,因为让全世界自由人士停止批评我们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让西方对我们心生同情甚至罪恶感,这样他们就会贷款给我们,甚至还会主动送钱给我们。要做到以上几点绝非易事,但每件事都肯定能实现因为西方人非常健忘,而且十分贪婪。 如果以上的努力都没能成功,赖莎和我会叛逃到西方去,到时候我会写一本回忆录,名字就叫《克里姆林官:权力与荣耀》。如果斯托克曼靠那本无聊自传都能赚到几百万,那我的作品应该能換回千万级的稿酬,或者起码能支持我过上西方式的生活。到时候我还可以登台讲课,当然,我还可以成立一家询公司基辛格就是这么做的。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5-14 17:22:50
    —— 引自章节:爆米花和西方的衰落/戈尔巴乔夫日记,1986年5月4日/亲密
  • 戈尔巴乔夫日记,1987年5月 1987年5月27日 呵,罗纳德・里根也终于麻烦缠身了。在处理丹尼洛夫事件的问题上,他犯了过分自信的错误の;在雷克雅未克又被我搞了个措手不及。现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5-14 17:32:29
    —— 引自章节:爆米花和西方的衰落/戈尔巴乔夫日记,1986年5月4日/亲密
  • 请注意,债券在我的配置中权重极其高,不动产权重则较低。观察图16。一个时代已经结東。当一个人可以从高级别免税债券中获得10%的免税收益时,为何还要投资流动性差的不动产(不考虑税收和杠杆)?如果通胀能维持在4%~5%的水平,那在十年之内,他的资本购买力就可以翻一番。对于免税机构而言,政府债券与高级别企业债券具有同样的吸引力。 从估值角度和社会学角度看,目前新兴成长性股票和风险资本这两项高收益类别的投资时点已过。这一点我们数月之前就谈论过。大型的高质量长期金融资产是现今最佳投资品。但是,请记住,如果债券的表现真能如我预期的那么好,那么股市的表现肯定会更好。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5-18 15:56:14
    —— 引自章节:供给端革命/对减税的误解/我们正在退回到70年代/一切终有代
  • 每日为大量的阅读材料所淹没,是投资管理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混乱问题。在基督尚未降临世间且无须为市盈率高低发愁之时,投资者兼诗人贺拉斯就说,“没有人能无所不知”。然而,今天我们中的多数人都是被动阅读者,指望着能通过阅读一些零碎的信息来获得成功的投资决策。我们把阅读当成了积累知识和信息。然而,我们所阅读的东西中,充满了重复、琐碎或者随机的噪声。 作为投资管理人,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干的并非是一个收集信息或知识的营生,而是一项需要做出判断的事业。约輸・洛克在《人类理解论》这本伟大的著作中写道:“一个人若没有尽最大努力在其能力范之内获取信息,那么他就难免做出误判。”但是他接着说,虽然知识是财富,但判断力却是为智者管理财富,“一个知识胜过判断力的人,无法掌握自己,而只能为他人所用”。判断力,而非知识或者信息,才是投资管理人的最终产品,并且是唯一产品。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5-18 17:04:08
    —— 引自章节:投资与阅读/如何输掉赢家游戏/你必须要相信
  • 另外一方面,我们陷入了管家式的文件阅读误区。把一份份报告和图表通读一遍,也荒谬地被我们当成一项成就。某种程度上,很难在投资管理这项工作的劳动付出中找到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于是,行业中人存在将某些象征性行为当作成就本身的自然倾向。然而这里的问题清空你的收件箱或者把所有的材料都过一遍并不能增进你的判断力,相反,这样做会減少思考的时间,甚至有强化固有思维模式的危险,因此它还会降低你的判断力。 我本人的一个坏习惯是,我总会把自知应仔细研读的报告和文章先搁在一边,因为我总觉得先把那些垃圾材料快速过一遍,就可以回头安心阅读这些有价值的内容。然而最终结果却是我的大多数精力都被无用的文件占去,那些好文章却已经在我的公文包里躺了一个星期。也就是说,我把所有的垃圾文件都处理了,却错过了所有的重要材料。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5-18 17:25:12
    —— 引自章节:投资与阅读/如何输掉赢家游戏/你必须要相信
  • 特罗特称,人作为群居动物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而从向是人类的四大本能之ー。“肉体与智力上的孤独都是真正的恐怖所在,且无法以理性战胜。”换句话说,比起独自一人反方向行进,和一帮疯狂的大众一起奔向悬崖更让人觉得舒适。 弗雷德・凯利也同样表达了此意。他的基本理论是“游戏古老但玩家常新”。他写道,大众总是错的,所以总是输家。之所以总是错,是因为人们总是追求从众,然而“任何自然的人类冲动都是投资成功的敌人”。要想取得胜利,你必须永远和那些人人都在做的貌似合理的事情反向而行。看起来不符合逻辑的行为却可能大大增加你成功的机会。和人一样,投资者也大多想顺应大众抱团而为,而大众媒体则能够强化这种趋势。“逆势而为,小心慎行”是凯利的座右铭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5-20 06:51:02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市场心理与投资哲学
  • 德雷曼称,他将市盈率最低的40%的股票从低到高排列,然后买入其中那些拥有雄厚资金,存在可持续性高收益,历史赢利增速和预期原利增速皆要高于标普的股票。当选中股票的市盈率接近总体市场市盈率时,无论该股票前景如何,都要卖出。他会给一只股票两年的时间,而对于周期性行业的股票,他也可能会持有3年。德雷曼在书中写道,自己在很多低市盈率股票组合的表现优异,超过了很多历史纪录。基本上,他的逆向策略就是买入失宠的优质公司,也就是霍华徳・斯坦这位优异本能性逆向投资者总说的“没人爱”的股票。 虽然在书中未提,但是德雷曼在最近发表在《福布斯》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市盈率并无多大用处,但可以充当当前股票市场潮流的晴雨表,可以衡量舆论对某个公司的普遍看法。买入低市盈率公司的股票,就是在做不符合潮流的事,就是逆向投资。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5-20 11:01:38
    —— 引自章节:逆向投资/电子化交易还是去晒太阳?/上帝是数学家吗?/警惕线
  • 不过我还是在这里尝试概括一下。索罗斯在其麻省理工学院的论文中说,反身性是一种双向反馈机制。在这一机制中,现实世界会塑造参与者的思维,而参与者的思维则会在无尽的过程之中塑造世界。思维和现实会相互贴近,但绝不会合二为一。只有在充分的认知情况下,陈述和事实、思维和现实オ会完全致,但充分认知本身并无实现可能。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一致永远不可能出现,而参与者的观点和事物的实际状况之间也存在本质的分歧。这种分歧,也就是这种“参与者的偏见”,才是理解事件进程的真正线索。换句话说,反身性是投资者和他们的认知及行为对市场及彼此间影响的一种相互反馈。索罗斯说,“本应是基本面决定市场价格,但在某种情况下,参与者的偏见却可以改变基本面”。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5-20 11:21:33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市场心理与投资哲学
  • 我仍认为从长期看中国是最具前景的国家,但是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往往在长期趋势中出现多个繁荣萧条周期。美国内战后,很多欧洲投资者正确预见到美国的发展前景,却在美国的投资上亏了钱。究其原因,是他们买入的时点,恰是19世纪最后30年这一繁荣萧条周期的高点,而到达周期底部时他们又选择恐慌卖出。所以,投资中国的人必须有钢铁般的意志力,做好迎接波动的思想准备。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5-29 15:30:0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中国大陆与香港
  • 这并非是说日本人都是愚蠢的投资者,实际绝非如此。日本人在美国许多崭新工业领域的投资都运行良好。只是从很久以前开始,无论是收购企业还是买卖股票,外国投资者总是会走上买在顶部卖在底部的老路。华尔街的金融历史学家罗伯特・索贝尔发现,在1792年、1837年1857年、1873年、1893年和1907年金融恐慌发生以前,外国投资者都在重金买入美国股票,而当进入后危机时段,这些投资者又总是以极低的价格卖掉美国股票返回故土。10~15年之后,伤痛的记忆消退,新波的投资者又会卷土重来。最近,这样的情况又在优质农田投资中出现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6-01 09:06:03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日本
  • 在投资市场的道路上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是一条致命的荆棘之路,它既充满机遇,又布满风险,既可能通向繁荣,也可能通向死亡。实现成功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绝少是金钱方面的,同时成功也极少可以永存。成功需要的是脑カ、情感、体力以及人际关系的付出。 比格斯说:“市场的压力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失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暴饮暴食、烦環易怒、偏头痛、胃痉挛、四肢无力和腹泻则是更极端的表现。” 尽管这项事业代价不菲,但显而易见,比格斯直对这种奇幻旅程钟爱有加。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6-02 13:20:50
    —— 引自章节:第四部 人物与文化
  • 彼得・林奇让我敬佩的一点是,他没有被媒体的炒作冲昏头脑,以至于相信自己真的是一个无须勤奋工作就可以成为超级明星的投资天才。显然他知道,若狂妄自大,他自己也难逃魔咒。事实上,根据媒体的报道,林奇要退休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工作的时间太长,工作强度太大了。当年在富达开始投资生涯之时,他几平从不在周六日工作,后来他需要每周六都去办公室,再后来连周日也要去办公室,再后来,他发现需要回家加班了。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6-02 13:36:04
    —— 引自章节:投资炼金术/与邓普顿一起午餐/名利场/女英雄崇拜/泰坦尼克号
  • 成功会催生狂妄自大,因此出现各种类型的事业上的狂妄也就不足为奇。我曾见到许多非常有能力的首席执行官后来都变得过于自信甚至自恋,他们以为少待在办公室,多出去打打高尔夫或什么的,公司照样可以有效运作,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等到形势恶化,他们还不知道原因何在。还有一种是智力上的狂妄。当一个领导者开始相信自己的决策永远正确,自己的眼光无比独到之时,他就只会听进去那些符合他自己想法的意见而仇视挑战他质询他的下属。开会时只有领导滔滔不绝而下属却沉默不语,就是这种狂妄的指示信号。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6-02 13:39:12
    —— 引自章节:投资炼金术/与邓普顿一起午餐/名利场/女英雄崇拜/泰坦尼克号
  •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需要一场彻底的文化改变来吹散碎片与烟尘。”比格斯在1980年时如此写道。尽管在此后几十年中,全球旅行经常零零碎碎,但巴顿・比格斯还是在辛苦的投资工作之外,上演了现实生活的历险,也正因此,在众多日常化的市场报告之外,比格斯也给我们留下不少传奇性文章。比格斯称这些文章“内容需酌情阅读,因为这纯粹是些游记,皆是为了满足自我,并无多少商业价值”。 不论是在肯尼亚旅行,还是登顶马特洪峰、勃朗峰、乞力马扎罗山、雷尼尔山等世界著名山峰,比格斯都会以文字详述经历,笔法颇有乔恩·克拉考尔0之风。比格斯带着孩童般的好奇心历险,在身心获得涤荡之后又全然将它们抛在身后。这些文章还展现了美好生活中的亲情与友情,在记述这些内容时,格斯的笔尖完全深入世俗,而不是一味冷眼旁观。 这些文章或许真没什么商业价值,但是文学价值呢?这个就要读者自行评判了。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6-03 14:21:27
    —— 引自章节:第五部 游记
  • 乔治认为,均衡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都是完全错误的,市场估值永远是扭曲的。此外,扭曲会影响潜在价值。股票价格不只是被动的反映;在股价和被交易公司财富被确定的过程中,它们本身就是活跃的因素。正如他所言:“说股市会提前反映衰退,倒不如说股市会促成衰退更准确。”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6-03 14:58:56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书评
  • 一旦投资者按日甚或按分钟的频率来关注他的投资组合表现,他感到痛苦的时间就会在不经意间增长,感到快乐的时间则相应下降。考虑到痛苦的时分总是比欢愉的时刻更加让人难以忘怀,所以过分关注自己的投资表现就是一项极为糟糕的选择。这里的问题在于(这一点塔勒布并未提及),投资的痛苦会导致人精神紧张,而紧张又会让投资者做出糟糕的决策。换句话说,虽然现代的投资组合管理体系及其供应商都在不遗余力地鼓吹要密切监控投资组合,然而,持续地关注业绩表现并不利于你的心理健康。事实上,塔勒布认为,如果你只关注月度甚至年度业绩表现的话,你可以成为一个更好(并且更快乐)的投资者。 多数的投资者认为自己是理性的,但实际上,他们很容易身陷随机性之中,精神上也容易为短期业绩波动所折磨。塔勒布说:“每当我看到投资者在手机或者掌上电脑上关注自己投资组合的实时价格走向,我就笑而不语。”換句话说,关掉你的彭博终端吧。当一个投资者关注短期盈余时,他只是在观察投资组合的变量而非收益。简而言之,他“被随机性愚弄了”。我们的情绪并不能帮助理解这一关键问题,但作为投资者,我们必须要控制情绪。这当然并不容易。 塔動布说,为了做到这一点,他禁止自己接触信息,只在极少的情况下才例外。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20-06-03 15:28:56
    —— 引自章节:群体思维与对策/金钱队长和黄金女郎:新庞氏骗局/金融炼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