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由作者的成名作《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及补写的篇章合刊于1942年。1946年至1947年,蓝田启明书局和上海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线装本和平装本;1950、60年代,英译本开始在美国、印度出版。
这是一部编著最早、在海外影响很大、在取材与叙事方面颇具特色的中国近代政治史著作。全书依次介绍了鸦片战争、维新运动的初步、维新运动的反动、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中国国民党改组与北洋军阀的末路等内容。
此书不仅当时受到学界广泛赞誉,而且几十年来一直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必备参考书。鸦片战争后,西方势力节节相逼而入,中国的政治格局由此大变。本书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王朝最终覆灭的...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由作者的成名作《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及补写的篇章合刊于1942年。1946年至1947年,蓝田启明书局和上海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线装本和平装本;1950、60年代,英译本开始在美国、印度出版。
这是一部编著最早、在海外影响很大、在取材与叙事方面颇具特色的中国近代政治史著作。全书依次介绍了鸦片战争、维新运动的初步、维新运动的反动、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中国国民党改组与北洋军阀的末路等内容。
此书不仅当时受到学界广泛赞誉,而且几十年来一直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必备参考书。鸦片战争后,西方势力节节相逼而入,中国的政治格局由此大变。本书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王朝最终覆灭的时代;第三个段落为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近百年中国政治演进的过程及影响,而且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了深层解读与审视。可谓一部中国近代政治通史。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的创作者
· · · · · ·
-
李剑农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剑农(1880-1963)湖南邵阳县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治经济史学家。1904年在长沙湖南中路师范史地科学习,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研读政治经济学。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弃学回国参加革命活动。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政治史和中国古代经济史。所著《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被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最清晰、惟一全面的评述”,并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中国经济史》描述了中国三千多年的经济发展概貌,是建国后出版的第一部系统的中国经济史专著。另著有《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政治学概论》、《武汉革命始末记》、《明清史讲稿》等。
目录 · · · · · ·
导 论
一 百年前的世界趋势
二 百年前中国内部的情形
三 百年来中国政治变化的概要
第一章 鸦片战争
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一般的关系
二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交涉
三 鸦片问题的发生与林则徐的严切手段
四 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
五 鸦片战争的意义
第二章 洪杨革命时代
一 洪杨崛起以前的社会背景
二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树立
三 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
四 太平天国被摧倒的经过
五 太平军失败与湘军致胜的原因
六 洪杨战役期中的外患及清廷政权的推移
第三章 西法模仿时代
一 同光两代的朝局及政治上的中心人物
二 西法模仿与士大夫心理的反感
三 西法模仿时代的对外关系问题(一)——俄国侵占伊犁与新疆改设行省
四 西法模仿时代的对外关系问题(二)——中法战役与海军衙门的创设
五 西法模仿时代的对外关系问题(三)——中日战争
第四章 维新运动的初步
一 两个维新运动的领导人物——孙中山与康有为
二 适应一时环境的康有为
三 康有为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和进行方法
四 百日维新的失败——戊戌政变
五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结果
第五章 维新运动的反动
一 反动势力的解剖
二 反动的演进——己亥建储与庚子拳乱
三 反动期中革命党与保皇党的离合运动
四 反动与袁世凯的幸运——北洋军阀基础的成立
第六章 维新运动的再起
一 言论界的骄子梁启超
二 新势力复活的酝酿
三 清政府遮羞的变法及主持的人物
四 日俄战争与立宪的动机
第七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上)
一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二 革命论与立宪论的激战
三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表示及满汉的暗斗
四 立宪党的活动及其结果
五 屡起屡仆的革命军
第八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下)
一 宣统嗣位与袁世凯之被逐
二 皇族集权与立宪运动的大失望
三 革命运动的苦境
四 铁道国有政策的反响
第九章 满清政府的颠覆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 武昌起义与各省的响应
二 袁世凯的起用与清廷的逐步降服
三 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
四 和议的经过与清帝退位
五 改选临时总统颁布约法与临时政府的北迁
第十章 国民党与北洋军阀斗争的初期
一 政党的产生与演化
二 内阁的更迭与政党的关系
三 “宋案”及大借款的风潮
四 讨袁军的失败
五 国会的破毁与所谓“第一流内阁”的末路
第十一章 帝制运动与反帝制运动
一 约法的改造
二 帝制运动的公开演进
三 反帝制各派的联合战线与外交形势
四 护国军的崛起与帝制的撤消
五 帝制撤销后南北两方的行动及袁氏之死
六 帝制战争的副产物——南北小军阀的产生
第十二章 护法运动中北洋军阀的分裂与西南军阀的离合
一 袁死后新旧约法之争——护法运动的序幕
二 国会恢复后的党派形势与政潮
三 国会第二次解散、张勋复辟与段祺瑞的再起
四 南北分裂——护法战争的开始
五 护法战争中北方冯、段的暗斗
六 护法战争中西南党派的暗斗与军政府改组
七 无结果的南北和会
八 北方段派势力的倾覆与南方军政府的瓦解
第十三章 联省自治运动与南北各军阀的混战
一 联治思想的由来及其运动的进展
二 联治运动中的援鄂战争
三 联治运动中北方的奉直斗争
四 联治运动中南方的陈炯明的叛孙
五 所谓“法统”的恢复与联治运动的合流
六 中山重回广州建立大元帅府
七 曹锟实行篡位的演进
第十四章 中国国民党改组与北洋军阀的末路
一 中国国民党改组前社会思潮的倾向
二 中国国民党改组的经过
三 中国国民党改组后在广东奋斗的第一年
四 曹、吴的倾倒
五 临时执政政府的成立及其设施与中国国民党的态度
六 北方各军阀的大混战与执政政府的消灭
七 中国国民党出师北伐前内部整理的工作
八 北洋军阀的末路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 9.4
-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 (增订版) 8.8
- 鼎革 8.4
- 中国近代史 9.4
- 衰世与西法 8.5
- 南宋宁宗朝前期政治研究 9.3
- 革命与反革命 8.7
-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8.3
- 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 8.8
- 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 9.4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读《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李剑农先生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讲述的是1840-1926近百年来的中国政治史。从鸦片战争到北伐战争,期间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战火,民众则饱受屈辱、离乱,无数仁人志士探索中国的出路之所在,历程不可谓不艰辛,事迹不可谓不悲壮,纵有许多党同伐异、勾结龌龊之事,但在其中,还... (展开)近百年前之近百年政治史
> 更多书评 23篇
论坛 · · · · · ·
商务版和中华书局版哪个版本较好? | 来自寒灯独夜人 | 1 回应 | 2023-02-06 20:42:22 |
和2015年的上海人民出版社版本相比谁更好? | 来自寒灯独夜人 | 2018-10-22 01:55:0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0 )
-
商务印书馆 (2011)9.3分 652人读过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9.1分 917人读过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8.7分 8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广义人类学备忘录 (nothing传叔)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人丑就该多读书(Ⅳ) (湖山雨谷)
- 满天星斗:中国历史阅读推荐书目 (无心恋战)
- 记性是个好东西,可惜我没有 (无糖捣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7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至少空白很好 2016-04-10 22:53:21
对那段历史有了大体的了解。只能感叹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2 有用 季海蓝 2018-05-19 15:15:13
目前看过最好的中国近现代史。真是人外有人,书外有书! p.s. 李鸿章太TM不容易了!403
0 有用 可可村草 2023-08-26 13:47:23 广东
作者把1840年到1926年近百年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这期间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等,地方各省的团练,成为后来军阀割据的缘起;二是维新变法至辛亥革命,此阶段表现为立宪派和革命派的纷争,期间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说起来梁启超《新中国未来纪》里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的讨论很精彩,当时没写完,原来投身于立宪派活动中去了。中山真是超前于时代的大革命家,因此多次不被人所... 作者把1840年到1926年近百年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这期间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等,地方各省的团练,成为后来军阀割据的缘起;二是维新变法至辛亥革命,此阶段表现为立宪派和革命派的纷争,期间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说起来梁启超《新中国未来纪》里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的讨论很精彩,当时没写完,原来投身于立宪派活动中去了。中山真是超前于时代的大革命家,因此多次不被人所理解。三是国民成立到北洋军阀灭亡,这一时期各大小军阀大乱斗,大多为了自身的权欲、财欲而行动,不把国家大义放在眼里。这段看得最无聊,中山太辛苦了,在这里面寻求平衡,最终痛定思痛,建立黄埔军校,唯有手握革命军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性。 (展开)
0 有用 印奥采 2020-08-29 10:20:40
流水账么!好就好在,“颜色革命”的预防针,鄙国一百多年前就打过了。
1 有用 XufengKou 2017-10-29 23:25:02
不愧是一本9分以上的著作。对于中国近代(尤其是从甲午到1928年)政治史的全面评述确实无出其右。鉴于本书的“时效性”,作者对政治社会剧烈变化的解读颇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向,而少了后世晚清民国著作中漫天马后炮的弊病(比如对五四运动和国共分合的点到为止就很好)。值得再度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