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日本老八路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FainT 2016-04-21 08:57:32

    不错的题材,但被作者拙劣的见识糟蹋了。多数是在光复日后加入四野打解放战争的老兵,却在标题上说成“日本老八路”,严重混淆视听;更有甚至,把日本兵在东北的流浪及目睹日本妇女被中国土匪糟蹋的不幸遭遇说成传奇,把共军征用日本护士,和蒋介石成建制使用日本败兵相提并论。作者的水平太差!

  • 1 Bunburyist 2017-03-04 22:50:52

    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所以看到书里的日本籍解放军又唱红歌又扭秧歌,实在大开眼界。大多数是日本投降后留在东北,作为医护人员被共产党收编,个别人的经历简直惊险刺激到可以拍成电影。 随后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开始有了思想转变。 也有少数日本投降前就反对侵略而投共的正义人。 越看越严肃,不去评判他们每个人的对错,从他们的经历看来,什么国籍什么民族什么主义,都显出(如作者本人所说的)“强制性”和“虚幻性”

  • 3 mohicaniano 2021-04-09 12:14:24

    在日本兵眼里共产党的部队就是八路军、新四军,他们投诚或被征用过来,当成自己是在八路军或新四军里,这个再正常不过了。说自己是老八路,没毛病。

  • 2 Anattā 2022-04-19 19:35:18

    【7.5】经年旧事汩沉,浴血戎花绽放。

  • 1 車蝦 2017-08-20 00:39:21

    题材很少见 与阅读前的期待有些出入 大概对八路军这个概念的理解有些偏差吧 很感慨于这些日本人在参加过中国的解放战争之后居然有了和中国老兵一样的政治认知 战争中能坚持不作恶的人真的很伟大

  • 0 真心真意 2019-05-28 19:12:44

    说“八路军”会有误解,是在日本投降后加入解放军(四野)的日本人或日本兵。那群特殊群体的生活渐渐变成历史,在遗忘前被记起。

  • 1 Farolito 2019-10-22 19:57:19

    董炳月的笔力完全没有发挥出来,相反视野平庸,论述狭窄化。“边缘人”这个话题如果不点本质,只说故事就会显得隔黏,这一点上就不如之前的《民间写作与历史叙述》。冯骥才说:“必然是必然的偶然,偶然是偶然的必然。”董炳月说:“即使是十亿分之一的历史偶然性,对于那种偶然性的承担者来说也是百分之百的人生。”该书承袭首开边缘写作的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身份认同与弱小群体。黄柳霜在美国因“种族偏见”只能扮演普通角色,而在国人眼中,她又因银幕形象而遭排斥。台湾当局开放返乡之路,而那些台湾老兵在台湾被称为外省人(番薯仔),在大陆却称为台湾人。八重山的台湾人会说,“如果要问我是哪里人,是日本人吗?还是台湾人?我想都不是吧。我就是人啊。”男人、女人,大家都是人,所以我很喜欢罗大佑的那首《亚细亚的孤儿》。

  • 0 木头鞋子 2019-12-08 10:56:13

    最震撼的故事男主居然是老乡

  • 1 CowBoy 2019-03-01 22:36:46

    2019(14)还是很多善良的日本人,理想国译丛也有一本日本兵的回忆。里面的这些军人其实不坏,军国主义和天皇把它们摧残了一辈子,还要为此赎罪。时代让他们泯灭,但是良知还在。

  • 2 朵朵小时候 2020-12-29 20:00:21

    人家标题是带了引号的,开篇也讲了并不是真的八路,是这些友人喜欢自称为“八路”,出于尊敬这么写无可指摘。工作中总会想,肿瘤生存率这东西对于个体而言并不存在,只是生存曲线里的0或1。人生也是一样,作者说“历史的皱纹里藏着很多异样的人生”,对照着这种题材和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回忆录,看到个体被裹挟在时代必然的洪流里,有时又真的充满偶然。反正我是看感动了。祝愿所有还健在的共产主义战士身体健康。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