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花集》的原文摘录

  • 愿少年, 乘风破浪, 他日毋忘化雨功 毕业生中有一些是乘风破浪,做了一番事业的;有的离校后就成为泯然众人,为衣食奔走了一生;有的,死掉了。 他说,作文要如使船,撑一篙是一篙,作一篇是一篇。不能像驴转磨,走了三年,只在磨道里转。 (查看原文)
    许多鱼丸 2赞 2018-03-06 16:18:09
    —— 引自章节:徙
  • 北京城那样大,人一分开,就像树上落下两片叶子,风一吹,各自西东了。 (查看原文)
    走呵我们看海去 2回复 2019-11-17 01:21:51
    —— 引自章节:晚饭后的故事
  • 北京城那样大 ,人一分开 ,就像树上落下两片叶子 ,风一吹 ,各自西东了 。 (查看原文)
    白也野 2017-03-25 15:40:36
    —— 引自章节:晚饭后的故事
  • 晚饭花就是野茉莉 。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 ,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 ,故又名晚饭花 。 晚饭花开得很旺盛 ,它们使劲地往外开 ,发疯一样 ,喊叫着 ,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 。浓绿的 ,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 ;殷红的 ,胭脂一样的 ,多得不得了的红花 ;非常热闹 ,但又很凄清 。没有一点声音 。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 ,坐着一个王玉英 。 (查看原文)
    白也野 2017-03-25 15:40:36
    —— 引自章节:晚饭后的故事
  • 我很喜欢这间棚子 ,因为只有我一个人 。除了我 ,谁也不来 。下雨天 ,雨点落在铁皮顶上 ,乒乒乓乓 ,很好听 。听着雨声 ,我往往会想起一些很遥远的往事 。但是我又很清楚地知道 :我现在在上海 。雨已经停了 ,分明听到一声 : “白糖莲芯粥 ——! ” (查看原文)
    白也野 2017-03-25 15:40:36
    —— 引自章节:晚饭后的故事
  • 新沏清茶饭后烟,自搔短发负晴喧。枝头残菊开还好,留得秋光过小年。 (查看原文)
    樱汐笔谈 2018-01-19 17:08:33
    —— 引自第25页
  • 郑板桥: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钓鱼的医生》 (查看原文)
    樱汐笔谈 2018-01-19 17:08:33
    —— 引自第25页
  • 你好,王淡人先生!--《钓鱼的先生》 团长觉得怪委屈。--《陈小手》 我们全都傻了眼了。--《卖蚯蚓的人》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晚饭花》 (查看原文)
    樱汐笔谈 2018-01-19 17:08:33
    —— 引自第25页
  • 毕业生中有一些是乘风破浪,做了一番事业的;有的离校后就成为泯然众人,为衣食奔走了一生;有的,死掉了。--《徙》 作文要如使船,撑一篙是一篙,作一篇是一片。不能像驴一样,走了三年,只是在磨道里转。--《徙》 (查看原文)
    樱汐笔谈 2018-01-19 17:08:33
    —— 引自第25页
  • 这时正是各种瓜果下来的时候,牛角酥、奶奶哼(一种很“面”的香瓜)、红瓤西瓜、三白西瓜、鸭梨、槟子、海棠、石榴,都已上市,瓜果香味,飘满一街。 (查看原文)
    樱汐笔谈 2018-01-19 17:08:33
    —— 引自第25页
  • 米市,菜市,肉市。柴驼子,炭驼子。马粪。粗细瓷碗,砂锅铁锅。焖鸡米线,烧饵块。金钱片腿,牛干巴。炒菜的油烟,炸辣子的呛人的气味。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 每个人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栖栖遑遑,忙忙碌碌。谁都希望意外地发一笔小财,在路上捡到一笔钱。--《钓人的孩子》 (查看原文)
    樱汐笔谈 2018-01-19 17:08:33
    —— 引自第25页
  • 可是大家都说不出所以然,连一个准病名都说不出,一人一个说法。一个西医说了一个很长的拉丁病名,汪厚基请教是什么意思,这位西医说:“忧郁症”。--《徙》 (查看原文)
    樱汐笔谈 2018-01-19 17:08:33
    —— 引自第25页
  • 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查看原文)
    许多鱼丸 2018-03-06 16:18:32
    —— 引自章节:晚饭花
  • 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查看原文)
    哇嘎哩贡 2018-07-15 01:57:46
    —— 引自章节:晚饭花·晚饭花
  • 大概什么事做得很精熟,就很美了。 (查看原文)
    哇嘎哩贡 2018-07-15 02:03:04
    —— 引自章节:晚饭花·三姊妹出嫁
  • 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他不挨批斗的日子,生意也很好(“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好像特别费鞋,因为又要游行,又要开会,又要跳忠字舞)。 (查看原文)
    哇嘎哩贡 2018-07-15 02:21:20
    —— 引自章节:皮凤三楦房子
  • 这天他收到老大、老六的信,看完了,放在信插子里,依旧去蹓弯。他坐在承志桥的靠背椅上,听见远远处有什么地方在奏“得胜令”,他忽然想起大世界、民众乐园,想起霓虹灯、马戏团的音乐。他好像有点惆怅。他很想把那对护手钩取来耍一会。不大一会,连这点意兴也消失了。 王四海站起来,沿着承志河,漫无目的地走着。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查看原文)
    哇嘎哩贡 2018-07-16 15:10:40
    —— 引自章节:王四海的黄昏
  • “我只是想了解了解他。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的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这样的人在北京还不少。他们的成分大概可以说是城市贫民。糊火柴盒的、捡破烂的、捞鱼虫的、晒槐米的……我对他们都有兴趣,都想了解。我要了解他们吃什么和想什么。用你们的话说,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吃什么,我知道一点。比如这个卖蚯蚓的老人, 我知道他的胃口很好,吃什么都香。他一嘴牙只有一个活动的。他的牙很短、微黄,这种牙最结实,北方叫做“碎米牙”,他说:牙好是口里的福。我知道他今天早上吃了四个炸油饼。他中午和晚上大概常吃炸酱面,一顿能吃半斤,就着一把小水萝卜。他大概不爱吃鱼。至于他想些什么,我就不知道了,或者知道得很少。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能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像我的一位老师一样, 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是现象。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你们可以称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个卖蚯蚓的粗壮的老人,骑着车,吆喝着‘蚯蚓一一蚯蚓来!’不是一个丑的形象。——当然,我还觉得他是个善良的,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至少不是社会的蛀虫。” (查看原文)
    哇嘎哩贡 2018-07-16 15:49:54
    —— 引自章节:小说三篇·卖蚯蚓的人
  • 从前,有一个人,叫做艾子。艾子有一回坐船,船停在江边。半夜里,艾子听见江底下一片哭声。仔细一听,是一群水族在哭。艾子问:“你们哭什么?”水族们说:“龙王有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杀掉,我们都是有尾巴的,所以在这里哭。”艾子听了,深表同情。艾子看看,有一只蛤蟆也在哭,艾子很奇怪,问这蛤蟆:“你哭什么呢?你又没有尾巴!”蛤蟆说:“我怕龙王要追查起我当蝌蚪时候的事儿呀!” (查看原文)
    哇嘎哩贡 2018-07-16 15:56:11
    —— 引自章节:尾巴
  • 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这人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而且不会有什么病能轻易地把他一下子打倒。他穿的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并不褴楼,而且单夹皮棉,按季換衣。一一皮,是说他入冬以后的早晨有时穿一件出锋毛的山羊皮背心。按照老北京人的习惯,也可能是为了便于骑车,他总是用带子扎着裤腿。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只有有时他剃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新剃的头皮是雪白的,下边是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是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了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 (查看原文)
    <。)#)))≦🧂 2020-03-01 11:55:28
    —— 引自章节:小说三篇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