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是著名学者周国平与济群法师的一系列深度对谈。
两人从各自专研的领域出发,围绕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命运的可变与不可变、人生的苦与乐、觉醒与解脱、无常与永恒等话题,展开深入的辨析甚至激烈的辩论,探讨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智慧与哲思。
在当下这个喧嚣迷茫的时代,两位智者的对话,为读者指引出一条保持天真自省、归于内心和平的途径。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的创作者
· · · · · ·
-
周国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觉醒的力量》,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济群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等地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菩提书院导师、中国社科院特约研究员及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出版并发表各类著述、论文两百余万字。继承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希望人们摆脱对佛法的误解,使佛...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觉醒的力量》,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济群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等地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菩提书院导师、中国社科院特约研究员及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出版并发表各类著述、论文两百余万字。继承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希望人们摆脱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走入生活。
目录 · · · · · ·
序/问心寻路(济群法师)
一、时代与责任
两个“自由主义者”
什么卡住了你?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
学佛要有次第和方法
向古希腊学园看齐
回归佛陀的本怀
二、哲学与宗教
佛法大于哲学
佛学补中国哲学之不足
佛教流传中的两个误区
万能的神难以成立
佛教是无神论吗?
佛怎么帮助人?
三、本体与空性
理性不能抵达真相
空性不可言说
佛教的认识论
唯识的三性理论
世界有没有一个本相?
潜意识的力量
四、自我与无我
不要一辈子为身体打工
自我观念的来源
自我像一个皮包公司
我执是烦恼的根源
洗干净的衣服还是衣服吗?
因为无我,所以慈悲
五、自由与命运
因缘和合,由因感果
心的能动性
命运的可变和不可变
谁为前世的善恶买单?
种子和现行
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
六、生死与轮回
直面生死的困惑
自得其乐的人需要被唤醒吗?
生命是大海,今生是浪花
无常是硬道理
生命在轮回中流转
活着也可以涅槃
七、生命与苦乐
生命是虚幻的吗?
迷惑是苦,觉醒是乐
佛教是悲观主义吗?
净土在何方?
佛法是对生命的如实观
理性对于生命的利弊
八、道德与修行
道德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
尊严感和惭愧心
以无所得之心求利益
成佛不是评职称
把修行落实到生活
人性有差别吗?
九、觉醒与解脱
解脱是当务之急
点亮智慧,照破无明
从觉醒到解脱
人皆有自救的能力
· · · · · · (收起)
喜欢读"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的人也喜欢 · · · · · ·
- 在浮世 7.9
- 菩提大道 9.6
- 皈依修学手册 9.3
- 济群法师谈人生(上) 9.3
- 心经的人生智慧 9.0
- 认识与存在 9.1
- 在路上 8.7
- 你也可以这样活着 9.0
- 八正道 9.1
-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全二册) 9.0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2 条 )
> 更多书评 3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巴蜀书社 (2023)9.1分 27人读过
-
预售
-
中译出版社 (2020)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每满99减50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学人文丛-周国平 (白露@思勉)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要读的书(四) (TBONTB64)
- 12-25季风推荐书单 (迪士尼的小精灵)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書魚 2020-03-28 07:24:25
印证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结论是正确的
3 有用 忒亚 2015-12-31 18:19:20
有几个篇章不错,澄清了一些问题。这个对话要比《僧侣与哲学家》那个对话好很多。
0 有用 空山 2021-11-14 16:59:05
缺少一点碰撞。感觉周国平老师如同一个小学生,主要在引出济群法师的观点。济群法师倒确实是在始终用方便之法讲述道理
3 有用 若曦 2016-07-22 19:27:21
找回自己读书会 微信号:renshizijidushuhui 目前每周六晚8点,有20分钟微信微课堂同步一起分享导读这本书,我听了两讲,主持人是一位美籍华人姐姐,非常接地气和有智慧,推荐~~自己看可能会觉得这本书有点过于“干货”,有点抽象和难啃
12 有用 信心不逆熊先生 2016-09-25 23:33:04
“人生在世,向外寻求成功无可非议,但倘若只有这一个目标,未免格局太小,境界太低。目标小而低,其结果必定是达到了没有大欢喜,达不到则有无穷的低级烦恼。”打开本书第一页就被作者这句话陷入沉思,开始觉得这本书有看头,很想知道哲学家和僧人之间的碰撞会带来什么。虽然我同时想起了《和尚与哲学家》那本,只不过它是两位法国人,一对父子之间的对话。“和法师的对话坚定了我的一个信念,即人生问题的究竟解决是在佛法之中。... “人生在世,向外寻求成功无可非议,但倘若只有这一个目标,未免格局太小,境界太低。目标小而低,其结果必定是达到了没有大欢喜,达不到则有无穷的低级烦恼。”打开本书第一页就被作者这句话陷入沉思,开始觉得这本书有看头,很想知道哲学家和僧人之间的碰撞会带来什么。虽然我同时想起了《和尚与哲学家》那本,只不过它是两位法国人,一对父子之间的对话。“和法师的对话坚定了我的一个信念,即人生问题的究竟解决是在佛法之中。”我想大抵如此,只不过我还未完全理解佛法意味着什么。 (展开)
0 有用 守志奉道 2024-09-16 18:44:01 海南
思想深邃,难得的对话式佳作,解答了很多人生的疑问,适合大多数人反复学习理解。188页,以无所得之心求利益中提到,无论是中国儒家还是“今天”过去强调社会性的层面,不重视个体生命和灵魂,无形中把人导向另外一种功利,形成了一种塑造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伪君子的体系,否定本能的利己结果就是造成虚伪,被动的道德不是真道德。
0 有用 阿喀琉斯之踵 2024-09-15 11:52:11 浙江
【2024】32:整体读下来并没有这么高的评分感,视角有些散乱,某些点确实有不小的收获。国内哲学这块,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陈嘉映和邓晓芒。
0 有用 内外人 2024-09-11 17:29:56 河南
另一个版本的《僧侣与哲学家》,哲学在此处甚至扮演了托马斯阿奎那笔下“神学的婢女”的佛教版角色。围绕一个“自我”的核心延伸了关于自由与命运、生死与轮回、道德与修行的探讨,凸显了西方哲学在“自我”的追寻和佛学中“无我”的否定之间的张力。作为国内尼采哲学的研究者,对谈中也大量提及尼采与佛学之间的“纠葛”,澄清了一些误解以及二者认识论中的相似之处。因生命本能导致的“形而上学安慰”而产生的“我执”和因“无明... 另一个版本的《僧侣与哲学家》,哲学在此处甚至扮演了托马斯阿奎那笔下“神学的婢女”的佛教版角色。围绕一个“自我”的核心延伸了关于自由与命运、生死与轮回、道德与修行的探讨,凸显了西方哲学在“自我”的追寻和佛学中“无我”的否定之间的张力。作为国内尼采哲学的研究者,对谈中也大量提及尼采与佛学之间的“纠葛”,澄清了一些误解以及二者认识论中的相似之处。因生命本能导致的“形而上学安慰”而产生的“我执”和因“无明”而无法参透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本质之间的对立貌似是持久而无法调和的。但佛法提供的在“无常”,“无我”的前提下需经“体认”去证实的方式,恐怕也是极少数人能达到的状态,毕竟有如书中所云“多数人的生命现状,无非是一大堆错误的想法再加上一大堆混乱的情绪。” (展开)
0 有用 打哪儿指哪儿61 2024-08-17 18:43:21 上海
错误认识加上混乱情绪,叠加物欲世界和信息泛滥,造就了焦灼迷乱的状态。凡夫有内心的设定,执着和牵挂,从而不自在。无我,在于否定错误的自我认知,否定之后,真我显现。自我像一个皮包公司,没有实际内容的虚假概念。对某样东西,贪著太多,过分在乎,它就成为你生命的支柱,一旦这个支柱垮掉,生命便没了支撑,难以平衡。不带着迷惑的心生活,迷和悟,一步之遥,当我们有了错误的设定后,作茧自缚,没了自由。所有的不自由,都... 错误认识加上混乱情绪,叠加物欲世界和信息泛滥,造就了焦灼迷乱的状态。凡夫有内心的设定,执着和牵挂,从而不自在。无我,在于否定错误的自我认知,否定之后,真我显现。自我像一个皮包公司,没有实际内容的虚假概念。对某样东西,贪著太多,过分在乎,它就成为你生命的支柱,一旦这个支柱垮掉,生命便没了支撑,难以平衡。不带着迷惑的心生活,迷和悟,一步之遥,当我们有了错误的设定后,作茧自缚,没了自由。所有的不自由,都来自心的狭窄设定和执着,当你发现这个设定原本就不存在时,就没有什么能束缚你了。 (展开)
0 有用 格子光年 2024-07-10 00:38:52 福建
“朝闻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