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把明清的宗族制度和寺院制度整合在一起,世俗和神圣的结合。。。
外在形式是清楚了,但深层次的制度因素不足,还有思想上(观念上)的援引不多。个别材料能严谨些寻找史源就更好了。
1、僧侣在出家后摆脱了世俗家族,但通过剃度形成了法缘宗族,这是中国宗族社会中的特殊宗教组织形态。2、十方丛林只传法不剃度,子孙庙不传法只剃度的分工构成了明清的佛教内部“规则”。3、简单认为家族(宗族)形态的组织形式是落后的,这种想法忽略了其在历史上的成就。4、明嘉靖大议礼之后,打破了此前民间的祭祖传统,使得旁支也可以联合起来祭祀久远的祖先,这对中国宗族的壮大发挥了重大影响。6、十方丛林-房头-子孙庙共同构成了明清的佛教组织结构,丛林被认为是“共同财产”,不同的派系(房头)轮流执掌丛林,从中获得赋闲期间的来源。即便是住持,其根本的私人财产也是自己拥有的“子孙庙”。其中剃度的才是自己真正的徒子徒孙,不过丛林中通过不得传法给自己的剃度弟子的规定,保证了丛林不会沦为子孙庙。(官方的态度也是支持丛林)
三星半,前半部分不错,后半完全属于强行拼凑。
前两章还好,第三章不咋地。佛教法缘宗族,还不如直接叫佛缘宗族
在香港念了三年博士,论文改了两本大书!完全汲取了港中文文宗系和“华南学派”的思想精华,人大哲学系佛学研究的文本功底也没有丢掉,佩服佩服!
作者对明代以来的禅宗、南宋以来的净土宗的组织结构、社会功能进行了社会学研究,并据此分析了一些案例,如运用“以传法为核心的依附式佛教宗族”概念解读17世纪以密云圆悟为代表的禅宗。
冲着“宗族”看了个热闹。作者一面说着突破现代化范式,实际上还是借着人类学的亲缘关系,从科层制跳到了宗族制。作为外行人,大致能明白书里讲的世俗和法缘宗族的相似性,但是套模式留下的痕迹,不能让人完全信服。
> 佛教法缘宗族研究
1 有用 微夫 2018-12-30 17:07:38
把明清的宗族制度和寺院制度整合在一起,世俗和神圣的结合。。。
0 有用 杜鹃山小奶龙 2023-04-17 14:45:25 广东
外在形式是清楚了,但深层次的制度因素不足,还有思想上(观念上)的援引不多。个别材料能严谨些寻找史源就更好了。
0 有用 shewachelsea 2017-05-13 00:37:36
1、僧侣在出家后摆脱了世俗家族,但通过剃度形成了法缘宗族,这是中国宗族社会中的特殊宗教组织形态。2、十方丛林只传法不剃度,子孙庙不传法只剃度的分工构成了明清的佛教内部“规则”。3、简单认为家族(宗族)形态的组织形式是落后的,这种想法忽略了其在历史上的成就。4、明嘉靖大议礼之后,打破了此前民间的祭祖传统,使得旁支也可以联合起来祭祀久远的祖先,这对中国宗族的壮大发挥了重大影响。6、十方丛林-房头-子孙庙共同构成了明清的佛教组织结构,丛林被认为是“共同财产”,不同的派系(房头)轮流执掌丛林,从中获得赋闲期间的来源。即便是住持,其根本的私人财产也是自己拥有的“子孙庙”。其中剃度的才是自己真正的徒子徒孙,不过丛林中通过不得传法给自己的剃度弟子的规定,保证了丛林不会沦为子孙庙。(官方的态度也是支持丛林)
0 有用 绿皮老妖怪 2017-06-20 22:20:23
三星半,前半部分不错,后半完全属于强行拼凑。
0 有用 小关 2021-01-23 20:42:21
前两章还好,第三章不咋地。佛教法缘宗族,还不如直接叫佛缘宗族
0 有用 y 2021-09-28 02:40:00
在香港念了三年博士,论文改了两本大书!完全汲取了港中文文宗系和“华南学派”的思想精华,人大哲学系佛学研究的文本功底也没有丢掉,佩服佩服!
0 有用 Toadskin 2024-09-15 15:25:52 四川
作者对明代以来的禅宗、南宋以来的净土宗的组织结构、社会功能进行了社会学研究,并据此分析了一些案例,如运用“以传法为核心的依附式佛教宗族”概念解读17世纪以密云圆悟为代表的禅宗。
1 有用 倚云 2020-06-22 04:37:10
冲着“宗族”看了个热闹。作者一面说着突破现代化范式,实际上还是借着人类学的亲缘关系,从科层制跳到了宗族制。作为外行人,大致能明白书里讲的世俗和法缘宗族的相似性,但是套模式留下的痕迹,不能让人完全信服。